電動車車輪驅動發電共用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新能源,節能環保。
【背景技術】
[0002]—般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行不遠,充電慢;過去的邊騎邊充電,都已是用戶的笑話;我用一輛用戶丟棄的48V自發電電動自行車,修整后在電池與開關之間串聯了一個30安的電流表,安在儀表盤上,觀查發現上坡時電池最大流出電量是負15安,下坡時電池最大流入電流是正0.5安;這么小的充電電流是完全不起作用;根據電動機就是發電機的互為相反的原理,所有的電動車都是具有邊騎邊發電的,電動車滿檔空轉總耗電為3安,根據電動車空轉時電流表顯示為I安,電動車在行走時的自發電量應為48V/2A,為什么下坡時最快的充電顯示只有0.5安?這是電動車發電電壓與蓄電池的電壓相等,又加上在下坡時蓄電池空載電壓的回升,所以下坡貫性發的電沒法充入蓄電池,與水位相等沒有水流動一樣;反而在上坡時的發電量不大,還起到了一些減增蓄電放電量的作用,上坡速度越快則發電量越大,太慢則自發電沒有,完全依靠巨增放電量維持上坡前行,電池延續大量放電,僅有的電量會快速耗盡。
【發明內容】
[0003]根據蓄電池的充電原理,必需提供較高的充電電動勢,同時維持一定的充電電流,才能實現快速有效的充電;如圖1:線圈LI是電動車輪電動機的線圈,L2和L3是兩級發電線圈,Dl是整流二極管,E是蓄電池,Kl是電門鉬匙開關,F是控制器,J速度轉把。連接方式丄1、1^2上3三組線圈串連形成4、8、(:、0、四個接點,接點A與二極管DI的正極連接,接點B是線圈L3的尾與線圈L2的頭的連接點,接點C是線圈L2的尾與線圈LI的頭的連接點與F的控制端S連接,接點D與是線圈LI的尾與F的負極及E的負極連接,E的正極與Dl的負極及Kl的一端連接,Kl的另一端與F的正端連接,轉把J與F的G端連接。
[0004]具題實施方法:L1采用直徑為0.9的4根黃色的銅芯漆包線;L2采用與LI同樣參數,顏色為紅色的銅芯漆包線;L3也采用與LI同樣參數,顏色為藍色的銅芯漆包線;6根線合并一起,按現有的電動車電機的繞制方法繞制后,黃色的線圈按現有原電機的方法,4個頭焊接在一起,4個尾焊接在一起為LI ;紅色單線為L2,藍色單線為L3 ;D1用兩只6N2廉價二極管并聯焊接安全可靠,將所有的線頭去漆上錫按連接方式連接即可。
[0005]工作原理:圖1:是電動車驅動發電共用方法的直流永磁電機原理圖,線圈LI是電動機、發電機共用線圈;線圈L2和L3是與線圈LI合繞后串聯的專用發電線圈;當電池E的電壓采用48V以下時,A— D端的開路電壓在100V — 200V之間,輪速慢的車的發電電壓設計要高一些,一般是電池E的電壓的整數倍;線圈的負載功率設計一定要大于L1、L2、L3線圈最大發電功率才不會損壞;由于蓄電池E及二極管Dl的鉗位作用,當電動車設定為48V時,發電電壓始終都拉壓限定在蓄電池48V加0.7V上下;二極管的正向電壓為0.7V ;當電動車騎行或推行時,不管電門開關Kl打開還是關閉,都會有電流通過Dl充入蓄電池,充電多少取決于車速,發電最大的充電電流設定在6A;我們看一下騎行過程中的情況,平路行使時電動車的平均耗電4一5A,如果發電電流為6A,這時還會有IA左右的電流充入蓄電池;如果是正常上坡,上坡發電電流為5A,上坡耗電為15A減去自發電流5A,上坡時的純耗電流為1A ;如果處于下坡電動車不耗電的情況下,將會有6A的電流全部充入蓄電池;該專利通過多年的實驗觀察,具有可靠安全,成本少,正常續行里程達200公里以上,實際完善后效果會更好;完全解決了電動車充電慢、行不遠的問題,發電機利用了電動機的線圈節約了成本,添加的L1、L2發電線圈線徑細成本低,總多成本只有十幾元錢,電動機、發電機共同利用了一個磁鋼,發電驅動不受引響;元器件只多了一個二極管;在三相電動機上也可以采用同樣的方案,只是多了兩組同樣的L2、L3串聯線圈及兩個二極管即可。
[0006]以前的工程師認為發電機的線圈是萬萬不可短路的,在這里是個誤區,我所設計的電動車車輪驅動發電共用方法的發電機在電動機工作時L2、L3幾乎是短路的;這是因為一般專用發電機,每分鐘的轉速都是2— 3千轉,而電動車車速是被限速在20— 30公里,車輪的轉速每分鐘一般在300轉左右,這時作為發電機的電能是靠切割磁力線發電的,由于轉速慢所發的電量十分有限,所以只有讓多組線圈串聯的方式,來采集更多的磁場能,提高充電的電動勢,通過短路電壓來獲得僅有的電流的集合,數以百伏的電壓被短路,所獲得的電流乘以特低的電壓的電功率,是遠不會大于發電線圈的催毀功率,是不會損壞發電機的;電壓被短路,但線圈的電動勢依然存在,只要車輪轉動就會有電流充入蓄電池;電動車車輪驅動發電共用方法,充分利用了電磁能發電原理,吸收了慣能,在上坡、下坡、平路行走都在發電;充入蓄電池,或直接共給電動機;如帶東西負重電不夠用的情況下,用站架把后輪懸空,利用剩電空轉后輪發電,充電后,可繼續行使。
[0007]【附圖說明】:圖1是該發明的電路原理圖。
【主權項】
1.電動車車輪驅動發電共用方法,如圖1:線圈LI是電動機、發電機共用線圈,線圈L2和L3是與線圈LI合并繞制后串聯的專用發電線圈;當電池E的電壓采用48V以下時,A-D端的開路電壓在10V — 200V之間,輪速慢的車輛的發電電壓設計要高一些,一般是電池E的電壓的整數倍;線圈的負載功率設計一定要大于L1、L2、L3線圈最大發電功率才不會損壞;當電動車騎行或推行時,不管電門開關Kl打開還是關閉,都會有電流通過Dl充入蓄電池;電動車的電動機與發電機于一體,節約了原材料、空間減少了磨擦力及空氣阻力;充分利用磁場發電、慣性力發電和地面的作用力原理的設計,把新能源開發推進了新的階面。
【專利摘要】電動車車輪驅動發電共用方法,線圈L1是電動機、發電機的共用線圈,線圈L2和L3是與線圈L1合并繞制后串聯的專用發電線圈;當電池E的電壓采用48V以下時,A—D端的開路電壓在100V—200V之間,輪速慢的車輛的發電電壓設計要高一些,一般是電池E的電壓的整數倍;線圈的負載功率設計一定要大于L1、L2、L3線圈最大發電功率才不會損壞;當電動車騎行或推行時,不管電門開關K1打開還是關閉,都會有電流通過D1充入蓄電池;電動車的電動機與發電機于一體,節約了原材料、空間減少了磨擦力及空氣阻力;充分利用磁場發電、慣性力發電和地面作用力的原理的設計,把新能源開發推進了新的階面。
【IPC分類】H02J7/32, B60L11/18, H02J7/14
【公開號】CN105034838
【申請號】CN201510345729
【發明人】蘇釗慶
【申請人】蘇釗慶
【公開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