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有風道和行李板的客車行李架總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客車的內飾件,尤其是涉及一種風道、行李板以及使用該風道、行李板的客車行李架總成。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傳統客車行李架風道、行李板材料主要為鐵板、鋁板等金屬材料,通過折邊、滾壓等傳統成型工藝,根據相對應的成型工藝特點,將金屬板材成型成需要的形狀。傳統工藝的優點主要是:1、材料易獲得;2、成型工藝成熟,成品率較高;缺點也顯而易見:1、材料一般為金屬材料,不符合目前市場對輕量化要求;2、成型工藝效率不高,如折邊成型,受限于人工及折邊設備尺寸等客觀影響;3、設備要求高,如滾壓成型工藝,雖提高了生產效率,但設備體積大,成本高;4、不滿足環保要求,傳統工藝、材料制作的客車行李架,由于外表面需要包覆一層面料,遮擋裸露的金屬材料并增加美觀,必須要使用粘接劑;目前國內市場上的粘接劑在氣味、揮發性等環保指標上是很難滿足要求,而進口粘接劑又面臨成本過高的瓶頸,在目前市場高質低價、競爭激烈的大環境要求下,顯然不可取。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以上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風道、行李板及使用該風道、行李板的客車行李架,以達到產品易成型、行李架輕量化、環保以及成本低廉、外型美觀等要求。
[0004]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帶有風道和行李板的客車行李架總成,由風道、行李板、中間型材、扶手型材、外置吊架、頂部型材組成;所述的風道具有雙層封閉板結構的曲線型長條板材,直線部分底面設有凹筋,曲線部分中部設有波浪筋條、雙層半封閉板結構、腰圓孔和風道凹槽;行李板由二端的固定邊沿1、固定邊沿I1、定位凹槽1、定位凹槽I1、中部的支撐筋條、凹凸波浪狀筋條和行李板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風道與行李板通過中間型材連接,風道與頂部型材由鉚釘連接,風道上設有的風道凹槽與車身骨架連接,行李板左側定位凹槽與中間型材的凸楞壓接,行李板右側底面的定位凹槽II與扶手型材壓接,行李板右側底面的定位凹槽與扶手型材凸楞壓接;扶手型材與外置吊架底部連接,外置吊架上部與頂部型材連接;實現了外置吊架與行李架的固定,使行李板、中間型材、外置吊架、頂部型材形成了一個半封閉結構。
[0005]所述的風道側底面靠上部分為雙層半封閉結構,位于此半封閉結構上層面開有沿長度方向并排間隔布置的腰圓孔,此腰圓孔用做常開出風口使用;風道與中間型材連接部分由上下兩層封閉板材結構實現,上、下兩層封閉板材之間設有沿長度方向布置的支撐筋條;在支撐筋條兩側,設有風道凹槽,用于避免板材上、下表面的縮壁。
[0006]所述的行李板與中間型材凸楞壓接,通過自攻螺釘將行李板左側面的固定邊沿I與中間型材連接緊固;行李架板右側底面的定位凹槽II與扶手型材壓接后,行李板右側底面的定位凹槽II與扶手型材凸楞壓接,同時通過螺栓將行李板右側面的固定邊沿II與扶手型材連接緊固。
[0007]本發明,行李架組裝簡便,可模塊化,產品易成型,高效、環保、輕便;優化了外觀。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客車行李架總成結構示意圖。
[0009]圖2為風道結構示意圖。
[0010]圖3為行李板結構示意圖。
[0011]圖中:1風道、2行李板、3中間型材、4扶手型材、5外置吊架、6頂部型材、7壓條、8車身骨架1、9裝飾燈罩、10自攻螺釘、11車身骨架I1、12螺栓、13鉚釘。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如圖1所示,一種帶有風道和行李板的客車行李架總成,由風道1、行李板2、中間型材3、扶手型材4、外置吊架5、頂部型材6組成;所述的風道I與行李板2通過中間型材3連接,風道I與頂部型材6由鉚釘13連接,風道I上設有的風道凹槽1-5與車身骨架8連接,行李板2左側定位凹槽2-2與中間型材3的凸楞壓接,裝飾燈罩9安裝在中間型材3上,自攻螺釘10將行李板2左側面的固定邊沿2-1與中間型材3連接緊固;行李板2右側底面的定位凹槽II 2-6與扶手型材4壓接,將行李板2右側底面的定位凹槽2-6與扶手型材4凸楞壓接;同時通過螺栓12將行李板2右側面的固定邊沿II 2-7與扶手型材4連接緊固;扶手型材4與外置吊架5底部通過螺栓12連接緊固連接,外置吊架5上部與頂部型材6連接;外置吊架5上部與風道I與中間型材3貼緊,并通過自攻螺釘11連接緊固;風道I與頂部型材6貼合,使用鉚釘將兩者固定連接。實現了外置吊架與行李架的固定,使行李板、中間型材、外置吊架、頂部型材形成了一個半封閉結構。
[0013]由圖2知,是風道結構示意圖。所述的風道I是具有雙層封閉板結構1-6的曲線型長條板材,直線部分底面設有凹筋1-1,曲線部分中部設有波浪筋條1-2、雙層半封閉板結構1-3、腰圓孔1-4和風道凹槽1-5 ;所述的風道I側底面靠上部分為雙層半封閉結構1-3,位于此半封閉結構上層面開有沿長度方向并排間隔布置的腰圓孔1-4,此腰圓孔1-4用做常開出風口使用;在支撐筋條1-7兩側,設有風道凹槽1-5,用于避免板材上、下表面的縮壁。
[0014]由圖3知,是行李板結構示意圖。所述的行李板2與中間型材3凸楞壓接,通過自攻螺釘10將行李板2左側面的固定邊沿I 2-1與中間型材3連接緊固;行李架板2右側底面的定位凹槽II 2-6與扶手型材4凸楞壓接后,扶手型材4與外置吊架5底部通過螺栓12連接緊固,同時通過螺栓12將行李板2右側面的固定邊沿II 2-7與扶手型材4連接緊固。外置吊架5上部與風道I的頂部貼緊,并通過螺釘連接緊固;然后,風道I與頂部型材6貼合,使用鉚釘13將兩者固定連接。行李板2為上、下兩層、相鄰間隔的改性環保聚氯乙烯共擠板材,相鄰間隔板材之間設有沿長度方向、左右均勻間隔布置的支撐筋條2-3 ;位于上、下兩層板內表面、在支撐筋條2-3的兩側,設有行李板凹槽2-5,此凹槽用于避免板材表面縮壁;同時,在支撐筋條2-3對應的上下外表面,設有凹凸波浪狀筋條2-4,此凹凸波浪狀筋條2-4用于避免板材表面縮壁,另外,由于行李板2的上表面用于放置行李,故上表面的波浪狀筋條2-4增加了摩擦力,起到防止行李滑動的作用,同時亦作為外觀裝飾,增加了產品美感;在此板材左側下底面,設有定位凹槽2-2,用于在行李架組裝時,與中間型材3的定位凸楞壓接,同時,在此板材右側的下底面,設有定位凹槽2-6,用于在行李架組裝時,與扶手型材4的定位凸楞壓接,此兩處定位凹槽均起到安裝定位作用。在此板材的左、右側面,具有上翻的固定邊沿I 2-1、固定邊沿II 2-7,其中,固定邊沿I 2-1通過緊固件與中間型材3連接,固定邊沿II 2-7通過緊固件與扶手型材4連接。
[0015]上述實施例合圖樣并非限定本發明產品的形態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和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發明專利的范疇。
【主權項】
1.一種帶有風道和行李板的客車行李架總成,由風道(I)、行李板(2)、中間型材(3)、扶手型材(4)、外置吊架(5)、頂部型材(6)組成;所述的風道(I)具有雙層封閉板結構(1-6)的曲線型長條板材,直線部分底面設有凹筋(1-1),曲線部分中部設有波浪筋條(1-2)、雙層半封閉板結構(1-3)、腰圓孔(1-4)和風道凹槽(1-5);行李板(2)由二端的固定邊沿I (2-1)、固定邊沿II (2-7)、定位凹槽I (2-2)、定位凹槽II (2-6)、中部的支撐筋條(2-3)、凹凸波浪狀筋條(2-4)和行李板凹槽(2-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風道(I)與行李板(2)通過中間型材(3)連接,風道(I)與頂部型材(6)由鉚釘(13)連接,風道(I)上設有的風道凹槽(1-5 )與車身骨架(8 )連接,行李板(2 )的左側定位凹槽(2-2 )與中間型材(3 )的凸楞壓接,行李板(2)右側底面的定位凹槽II (2-6)與扶手型材(4)壓接,扶手型材(4)與外置吊架(5)底部連接,外置吊架(5)上部與頂部型材(6)連接;實現了外置吊架(5)與行李架的固定,使行李板(2)、中間型材(3)、外置吊架(5)、頂部型材(6)形成一個半封閉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風道和行李板的客車行李架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風道(I)側底面靠上部分為雙層半封閉結構(1-3),位于此半封閉結構上層面開有沿長度方向并排間隔布置的腰圓孔(1-4),此腰圓孔(1-4)用做常開出風口使用;風道(I)與中間型材(3)連接部分由上下兩層封閉板材結構(1-6)實現,上、下兩層封閉板材之間設有沿長度方向布置的支撐筋條(1-7);在支撐筋條(1-7)兩側,設有風道凹槽(1-5),用于避免板材上、下表面的縮壁。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風道和行李板的客車行李架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李板(2 )與中間型材(3 )凸楞壓接,通過自攻螺釘(10 )將行李板(2 )左側面的固定邊沿I (2-1)與中間型材(3)連接緊固;行李架板(2)右側底面的定位凹槽II (2-6)與扶手型材(4)壓接后,行李板(2)右側底面的定位凹槽II (2-6)與扶手型材(4)凸楞壓接,同時通過螺栓(12)將行李板(2)右側面的固定邊沿II (2-7)與扶手型材(4)連接緊固。
【專利摘要】一種帶有風道和行李板的客車行李架總成,由風道(1)、行李板(2)、中間型材(3)、扶手型材(4)、外置吊架(5)、頂部型材(6)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風道(1)與行李板(2)通過中間型材(3)連接,風道(1)與頂部型材(6)由鉚釘(13)連接,扶手型材(4)與外置吊架(5)底部連接,外置吊架(5)上部與頂部型材(6)連接;實現了外置吊架(5)與行李架的固定,使行李板(2)、中間型材(3)、外置吊架(5)、頂部型材(6)形成一個半封閉結構。本發明,行李架組裝簡便,可模塊化,產品易成型,高效、環保、輕便;優化了外觀。
【IPC分類】B60H1-24, B60R5-00
【公開號】CN104709030
【申請號】CN201510112960
【發明人】戴碧暉, 梁軍軍, 丁堅強
【申請人】丹陽市光華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6月17日
【申請日】2015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