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及汽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汽車技術,具體涉及一種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及汽車。
【背景技術】
[0002]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在日常生活得到越來越廣泛和頻繁的使用,副駕駛位置的乘客在旅途中使用移動終端,以及駕駛員在休息時使用移動終端已經是非常普遍的情況。
[0003]現有技術中,這些使用者在汽車上使用移動終端時只能手持,這種情況下長時間的使用移動終端必然帶來使用者的疲勞和不適。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及汽車,以解決現有中使用者長期使用時的疲勞和不適問題。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包括基板,還包括固定板和支撐件,所述固定板轉動連接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固定板的一面上開設有移動終端容納槽,所述固定板的另一面上轉動連接有所述支撐件。
[0007]上述的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所述基板上開設有第一容納槽,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容納槽中,所述固定板的厚度和所述第一容納槽的深度相同。
[0008]上述的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所述固定板上遠離與所述基板轉動連接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定位件,所述基板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一定位件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槽。
[0009]上述的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所述固定板上開設有第二容納槽,所述支撐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納槽中,所述支撐件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容納槽的深度相同。
[0010]上述的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所述支撐件上遠離與所述固定板轉動連接的一側設置有第二定位件,所述固定板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二定位件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槽。
[0011]上述的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所述支撐件為伸縮桿。
[0012]上述的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所述移動終端容納槽的至少兩個相鄰槽壁上設置有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面板和彈性件,所述面板與所述槽壁相對設置,所述彈性件連接所述槽壁和所述面板。
[0013]一種汽車,包括儀表臺,還包括上述的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所述儀表臺的蓋板為所述的基板。
[0014]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本發明提供的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在汽車上將固定板從基板上轉起,讓其具有移動終端容納槽的正面朝向使用者,再從固定板的背面轉出支撐件,支撐件在固定板的背面將其支撐,然后就可以將移動終端放入固定板上的移動終端容納槽中,如此在使用過程中就無需手持移動終端,以此降低了使用者長期使用后的疲勞和不適冋題。
[0015]由于上述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包含該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的汽車也應具有相應的技術效果。
【附圖說明】
[0016]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7]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0018]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
[0019]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之三;
[0020]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支撐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調節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2]附圖標記說明:
[0023]1、基板;11、第一容納槽;12、第一定位槽;2、固定板;21、移動終端容納槽;22、第一定位件;23、第二容納槽;24、第二定位槽;3、支撐件;31、第二定位件;32、支撐桿;33、調節桿;4、彈性件;5、面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介紹。
[0025]如圖1-5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包括基板1,還包括固定板2和支撐件3,固定板2轉動連接于基板I上,固定板2的一面上開設有移動終端容納槽21,固定板2的另一面上轉動連接有支撐件3。
[0026]具體的,基板I為汽車車身上的結構,如儀表臺、副儀表臺、中控臺等的蓋板。固定板2上開設移動終端容納槽21,移動終端容納槽21用于固定移動終端,支撐件3用于支撐固定板2。固定板2 —端通過轉動軸與基板I轉動連接,使用時,轉動固定板2,讓其具有移動終端容納槽21的正面朝向使用者,再從固定板2的背面轉出支撐件3,以使得支撐件3在固定板2的背面將其支撐住,然后就可以將移動終端放入固定板2上的移動終端容納槽21中,此時,移動終端的屏幕就朝向使用者以便于使用者的使用,如操作及視頻觀看等。這樣在使用過程中使用者就無需手持移動終端,也就降低了使用者長期使用后的疲勞和不適問題。
[0027]本實施例中,作為優選的,基板I上開設有第一容納槽11,固定板2位于第一容納槽11中,固定板2的厚度和第一容納槽11的深度相同。如此,當固定板2折疊入基板I之后,基板I表面就沒有凸起部位,較為平整。
[0028]本實施例中,更優選的,固定板2上遠離與基板I轉動連接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定位件22,基板I上開設有與第一定位件22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槽12。第一定位件22為凸起結構,如定位柱等,其作用在于為固定板2的準確折疊提供定位作用。
[0029]本實施例中,類似于上述固定板2與基板I的關系,對于支撐件3與固定板2,優選的,固定板2上開設有第二容納槽23,支撐件3位于第二容納槽23中,支撐件3的厚度和第二容納槽23的深度相同。如此,當支撐件3折疊入固定板2之后,固定板2表面就沒有凸起部位,較為平整。
[0030]同樣的,支撐件3上遠離與固定板2轉動連接的一側設置有第二定位件31,固定板2上開設有與第二定位件31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槽24。第二定位件31為支撐件3的準確折疊提供定位作用。
[0031 ] 上述部件中,支撐件3可以是柱狀、板狀抑或支架狀支撐結構;第一定位件22和第一定位槽12、第二定位件31和第二定位槽24可以參見現有技術中的其它相關定位結構。
[0032]本實施例中,進一步的,如圖4所示,支撐件3為伸縮桿,支撐桿32包括支撐桿32和調節桿33,支撐桿32內開深槽,調節桿33的一端滑動連接于該深槽中,支撐桿32上開口并擰緊螺釘以將調節桿33的一端固定于支撐桿32內,通過調節調節桿33位于支撐桿32內部的長度,即可調節支撐件3的長度,調節支撐件3的長度,即可調節固定板2在基板I上的支撐角度,如此便于使用者獲取較為舒適的使用角度。
[0033]很顯然的,伸縮桿還可以采用其他的長度調節結構,如彈性凸起與通孔配合、齒狀配合以及柵格配合等。
[0034]本實施例中,更進一步的,如圖5所示,移動終端容納槽21的至少兩個相鄰槽壁上設置有調節裝置,調節裝置包括面板5和彈性件4,面板5與槽壁相對設置,彈性件4連接槽壁和面板5。通過面板5壓縮彈性件4,可以容納不同尺寸的移動終端,以使得本實施例提供的裝置具有較大的通用性。
[0035]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汽車,包括儀表臺,還包括上述的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儀表臺的蓋板為上述的基板I。
[0036]由于上述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包含該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的汽車也應具有相應的技術效果。
[0037]以上只通過說明的方式描述了本發明的某些示范性實施例,毋庸置疑,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圖和描述在本質上是說明性的,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限制。
【主權項】
1.一種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包括基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固定板和支撐件,所述固定板轉動連接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固定板的一面上開設有移動終端容納槽,所述固定板的另一面上轉動連接有所述支撐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開設有第一容納槽,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容納槽中,所述固定板的厚度和所述第一容納槽的深度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遠離與所述基板轉動連接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定位件,所述基板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一定位件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開設有第二容納槽,所述支撐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納槽中,所述支撐件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容納槽的深度相同。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件上遠離與所述固定板轉動連接的一側設置有第二定位件,所述固定板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二定位件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槽。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件為伸縮桿。
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終端容納槽的至少兩個相鄰槽壁上設置有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面板和彈性件,所述面板與所述槽壁相對設置,所述彈性件連接所述槽壁和所述面板。
8.一種汽車,包括儀表臺,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所述儀表臺的蓋板為所述的基板。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及汽車,該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包括基板、固定板和支撐件,所述固定板轉動連接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固定板的一面上開設有移動終端容納槽,所述固定板的另一面上轉動連接有所述支撐件。本發明提供的汽車用移動終端固定裝置,在汽車上將固定板從基板上轉起,讓其具有移動終端容納槽的正面朝向使用者,再從固定板的背面轉出支撐件,支撐件在固定板的背面將其支撐,然后就可以將移動終端放入固定板上的移動終端容納槽中,如此在使用過程中就無需手持移動終端,以此降低了使用者長期使用后的疲勞和不適問題。
【IPC分類】B60R11-02
【公開號】CN104590149
【申請號】CN201510047619
【發明人】王寧, 劉軍, 張永利, 李令兵, 殷金祥
【申請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5月6日
【申請日】2015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