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漸進增壓安全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安全防撞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漸進增壓的安全杠。
【背景技術】
[0002]汽車的安全防護裝置,特別是汽車的保險杠對于保證汽車司乘人員的安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現有的汽車保險杠主要靠保險杠殼體來吸收碰撞能量,保險杠為鋼制板金結構,其通常直接固定在底盤大梁上。底盤大梁沿車的長度方向均勻設置在底盤兩側,由于是剛性連接的結構,硬碰硬的撞擊的瞬間不能夠很好的緩沖汽車慣性,極易造成汽車損壞,司乘人員受傷。另外鋼制板金結構的保險杠本身形變量有限,在有限的形變量下,其吸收撞擊能量性能不夠好,因此不能很好的保護慣性較大的車輛內人員的生命安全。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實現逐漸增壓,用以緩沖汽車慣性,提高汽車安全性能的安全杠。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汽車漸進增壓安全杠,包括有設置在底盤大梁前方的前保險杠,該前保險杠與底盤大梁方向垂直,所述前保險杠的兩端還分別設置有導向桿,所述導向桿與底盤大梁前后滑動配合,所述底盤大梁間還設置有與前保險杠平行的橫向支撐桿,所述橫向支撐桿與前保險杠間設置有至少兩個平行于底盤大梁的液壓缸,所述液壓缸的側壁沿其軸向分布有多個泄壓孔,同一液壓缸上靠近底部的泄壓孔通過管道連接有儲液箱,其余泄壓孔通過柔性塞密封;所述液壓缸沿橫向支撐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其中偏離橫向支撐桿中部距離越大的液壓缸,其對應的液壓缸容積與泄壓孔的總面積的比值越大。
[0005]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汽車漸進增壓安全杠具有如下的優點:由于橫向支撐桿與底盤大梁、導向桿以及前保險杠形成閉環,同時前保險杠在導向桿的作用下與底盤大梁保持前后滑動配合,因此形成了一個長度可變的矩形內框結構;由于液壓缸的兩端分別連接前保險杠和橫向支撐桿,同時液壓缸的擠壓方向與矩形內框的收縮方向相同,這樣當撞擊發生后,前保險杠受到擠壓,并沿導向桿的方向移動,移動的過程中對液壓缸進行擠壓緩沖,緩沖能量通過橫向支撐桿傳遞給底盤大梁;另外由于液壓缸的側壁沿其軸向分布有多個泄壓孔,同一液壓缸上靠近底部的泄壓孔通過管道連接有儲液箱,其余泄壓孔通過柔性塞密封,這樣非撞擊情況下泄壓孔不會發生液體泄漏,而一旦撞擊發生液壓缸的活塞被前保險杠推動向后移動,泄壓孔的柔性塞被破壞,液體流出而泄壓,同時隨著活塞不斷越過泄壓孔,泄壓孔的泄壓總面積越來越小,因此受到的阻力會越來越大,即漸進增壓,從而使得撞擊的能量逐漸被抵消,緩沖的效果更好,不易發生人員傷害;最后由于液壓缸沿橫向支撐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其中偏尚橫向支撐桿中部距尚越大的液壓缸,其對應的液壓缸容積與泄壓孔的總面積的比值越大,這樣在發生相同形變量的時候,越是靠近底盤大梁位置的液壓缸,其承受的緩沖力越大,由于可以快速傳遞給底盤大梁,因此也更可靠。
[0006]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橫向支撐桿的兩端與底盤大梁焊接固定,并且該焊接部后方設置有加強筋板,這樣的設置可以使得橫向支撐桿與底盤大梁在撞擊發生時保持穩固的連接,從而將液壓缸傳遞過來的能量順利傳遞給底盤大梁。
[0007]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液壓缸的活塞桿外側設置有避免其歪斜的支撐架,該支撐架設置在液壓缸的殼體上,這樣的設置可以避免在非撞擊的情況下活塞桿與液壓缸殼體發生偏斜,從而保證液壓缸的有效性。
[0008]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液壓缸的活塞包括有直徑小于液壓缸殼體內徑的活塞片和封閉兩者間隙的柔性密封片,這樣即使活塞片在撞擊過程中發生一定的偏斜,由于活塞片與液壓缸殼體內壁間有間隙,其可以繼續擠壓液體從液壓缸排出,從而可靠的泄壓,而柔性密封片的設置可以避免在非撞擊的情況下液壓缸中的液體從活塞片處泄漏。
[0009]作為優選方案,在保證緩沖效果的前提下,為了降低液壓缸中液體的投入成本,限定所述儲液箱中的溶液為水。
[0010]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儲液箱有兩個,其高度大于泄壓孔的高度,這樣在重力的作用下,儲液箱能夠對液壓缸中液體進行及時的補充,避免出現液壓缸因缺水造成緩沖失效的情況。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汽車漸進增壓安全杠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汽車漸進增壓安全杠的液壓缸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包括:前保險杠1、底盤大梁2、導向桿3、滑套4、橫向支撐桿5、加強筋板6、液壓缸7、塞桿71、支撐架72、活塞片73、柔性密封片74、泄壓孔8、儲液箱9。
【具體實施方式】
[0013]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汽車漸進增壓安全杠,包括有設置在底盤大梁前方的前保險杠1,前保險杠I可以為普通的鈑金保險杠,保險杠的后面要求堅固平齊,當然也可以采用普通的槽鋼代替,前保險杠I與底盤大梁2在同一個平面,并且方向垂直,前保險杠的I兩端還分別焊接有導向桿3,導向桿3可以為圓管或者是方管,導向桿3與底盤大梁2前后滑動配合,此時需要在底盤大梁2內部焊接一端滑套4,以更好的為導向桿3導向,底盤大梁2間還焊接固定有與前保險杠I平行的橫向支撐桿5焊接部后方補焊有加強筋板6,橫向支撐桿4為矩管,且較窄的一面與前保險杠I水平相對,橫向支撐桿與前保險杠間設置有8個平行于底盤大梁的液壓缸7,液壓缸7的側壁沿其軸向分布有多個泄壓孔8,同一液壓缸7上靠近底部的泄壓孔8通過管道連接有儲液箱9,其余泄壓孔通過柔性塞密封,此處的柔性密封塞可以為塑料膜,塑料蓋,木塞等,主要起封閉防止液體泄漏的作用,同時其也非常容易破壞,儲液箱9中的溶液為水,儲液箱9有兩個,其高度大于泄壓孔的高度,儲液箱9可以設置在底盤大梁上方或者是引擎蓋下方,液壓缸7沿橫向支撐桿5長度方向均勻分布,并通過螺栓或者焊接固定,其中偏離橫向支撐桿5中部距離越大的液壓缸7,其對應的液壓缸容積與泄壓孔8的總面積的比值越大。液壓缸7的活塞桿71外側設置有避免其歪斜的支撐架72,支撐架72固定在液壓缸7的殼體上,支撐架72由具有一定強度的脆性材料構成,比如樹脂材料,其主要是為了避免活塞桿71發生偏斜,液壓缸7的活塞包括有直徑小于液壓缸殼體內徑的活塞片73和封閉兩者間隙的柔性密封片74,活塞片73為金屬活塞,其厚度不小于5_,柔性密封片74主要其密封作用,其可以設置在活塞片73的周向,也可以疊合設置。
[0014]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汽車漸進增壓安全杠是這樣工作的:當撞擊發生后,前保險杠I受到擠壓,并在導向桿3的引導下沿底盤大梁2方向移動,移動的過程中前保險杠I的背部對液壓缸7進行擠壓,此時活塞片73、柔性密封片74共同推動液壓缸7中的水,水破壞泄壓孔8的柔性塞,并流出而泄壓,同時隨著活塞不斷越過泄壓孔8,泄壓孔8剩余的泄壓總面積越來越小,因此受到的阻力會越來越大,即本發明的液壓缸7具有漸進增壓的特性,從而使得撞擊的能量逐漸被抵消,緩沖的效果更好,不易發生人員傷害;另外除了液壓缸7本身的泄壓作用,剩余的能量通過橫向支撐桿5傳遞給底盤大梁2,最后緩沖掉。
[0015]需要指出的是,液壓缸7側壁的泄壓孔8,其主要特性是沿液壓缸7長度方向排布的特性,至于泄壓孔的形狀、大小以及形狀、大小與位置的關系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隨意組合調整以更好的實現漸進增壓的特性。本申請中優選泄壓空的形狀為圓孔。
[0016]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比如:在泄壓孔或者管道上設置閥門等,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
【主權項】
1.汽車漸進增壓安全杠,包括設置在底盤大梁前方的前保險杠,該前保險杠與底盤大梁方向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險杠的兩端還分別設置有導向桿,所述導向桿與底盤大梁前后滑動配合,所述底盤大梁間還設置有與前保險杠平行的橫向支撐桿,所述橫向支撐桿與前保險杠間設置有至少兩個平行于底盤大梁的液壓缸,所述液壓缸的側壁沿其軸向分布有多個泄壓孔,同一液壓缸上靠近其底部的泄壓孔通過管道連接有儲液箱,其余泄壓孔通過柔性塞密封;所述液壓缸沿橫向支撐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其中偏離橫向支撐桿中部距離越大的液壓缸,其對應的液壓缸容積與泄壓孔的總面積的比值越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漸進增壓安全杠,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支撐桿的兩端與底盤大梁焊接固定,并且該焊接部后方設置有加強筋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漸進增壓安全杠,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缸的活塞桿外側設置有避免其歪斜的支撐架,該支撐架設置在液壓缸的殼體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漸進增壓安全杠,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缸的活塞包括有直徑小于液壓缸殼體內徑的活塞片和封閉兩者間隙的柔性密封片。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漸進增壓安全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液箱中的溶液為水。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漸進增壓安全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液箱有兩個,其高度大于泄壓孔的高度。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安全防撞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漸進增壓的安全杠;包括設置在底盤大梁前方的前保險杠,前保險杠與底盤大梁方向垂直,前保險杠的兩端還分別設有導向桿,導向桿與底盤大梁前后滑動配合,底盤大梁間還設有與前保險杠平行的橫向支撐桿,橫向支撐桿與前保險杠件設有至少兩個液壓缸,液壓缸側壁沿其軸向分布有多個泄壓孔,同一液壓缸上靠近其底部的泄壓孔通過管道連接有儲液箱,其余泄壓孔通過柔性塞密封;所述液壓缸沿橫向支撐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其中偏離橫向支撐桿中部距離越大的液壓缸,其對應的液壓缸容積與泄壓孔的總面積的比值越大;采用發明方案的安全杠,可以實現逐漸增壓,用以緩沖汽車慣性,提高汽車安全性能。
【IPC分類】B60R19-32
【公開號】CN104554101
【申請號】CN201510042775
【發明人】王家全
【申請人】王家全
【公開日】2015年4月29日
【申請日】2015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