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擺渡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窯車擺渡與換道的專用設備。
目前國內使用的窯車擺渡與換道設備是電動牽引托車,這種電動牽引托車由托車及推車(或牽引車)兩大部分組成,其動力均為電動機帶動三角皮帶、減速機、開式齒輪傳動,結構復雜,潤滑不好,易損壞;同時,整體結構不適用于特大斷面寬窯形、重載窯車的擺渡。
鑒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擺渡車,它是利用懸掛式減速電動機驅動擺渡車體沿軌道往復運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主要包括擺渡車體、驅動與行走裝置、定位裝置及自控裝置,其特征是驅動與行走裝置主要由懸掛式減速電動機、驅動軸、主動輪及從動輪組成,該懸掛式減速電動機懸掛在擺渡車體的一側,其輸出軸為中空套筒形式,該輸出軸一端聯接穿過中空套筒的一驅動半軸,而另一端經聯軸器連接一驅動半軸,兩側主動輪分別連接在兩驅動半軸上,且與從動輪相對應,而從動輪設置在擺渡車體兩側,且與擺渡車體下面的軌道相接觸。
所述主動輪輪軸上安裝有懸掛式軸承、所述從動輪可沿車架的長圓孔上下調正。
所述的定位裝置為液壓定位裝置,它由電動機、液壓泵、油箱、液壓缸及定位輪組成,其中液壓泵與電動機直聯,液壓缸橫跨車面安裝在固定架上,液壓缸為雙作用單活塞桿液壓缸,兩個定位輪分別安裝在與液壓缸兩端相聯的推進桿端頭上。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減速電動機懸掛在擺渡車體一側,增大了擺渡車的使用空間,并降低了整體高度,結構緊湊,穩定可靠。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典型實施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典型實施例
圖1的側視圖。
由
圖1-2可見,本實施例主要由擺渡車體1、驅動與行走裝置、定位裝置及自控裝置等幾部分組成。
擺渡車體1為鋼結構焊接而成。驅動與行走裝置主要由懸掛式減速電動機3、驅動軸5、主動輪2、6和從動輪8、9等組成,懸掛式減速電動機3懸掛在擺渡車體1的一側,其輸出軸為中空套筒形成,與主動輪2用鍵聯接的驅動半軸5穿過輸出軸的套筒,并用聯軸器4與另一端和主動輪6相聯的驅動半軸5聯接;在擺渡車體1的兩側各安裝有若干對從動輪8、9;主動輪2和6的軸上安裝有懸掛式軸承,從動輪8和9沿車架的長圓孔可上下調正。定位裝置由電動機12、液壓泵11、油箱10、液壓缸14及定位輪13等組成,液壓泵11與電動機12直聯,液壓缸14橫跨車面安裝在固定架15上,液壓缸14為雙作用單活塞桿液壓缸,兩個定位輪13分別安裝在與液壓缸14兩端相聯的推進桿端頭上。在擺渡車體1上平面對應隧道窯內的軌道標高、根數及軌距安裝有軌道7,軌道7橫跨擺渡車面。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工作時,啟動驅動與行走裝置的減速電動機,帶動主動輪運轉,從而驅動擺渡車沿軌道行走,到達予定位置,驅動與行走裝置停止,液壓站啟動供油,液壓缸工作,定位裝置右端伸出,然后左端伸出,定位輪與外部固定的定位槽配合,實現定位;當窯車被送上擺渡車后,液壓缸回油,定位裝置右端收回,然后左端收回,完成一次定位循環。再次啟動驅動與行走裝置,將窯車運到指定位置,進行第二次定位動作,當窯車被牽引脫離擺渡車后,一次工作過程結束。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驅動與行走裝置采用懸掛式減速電動機,增大了擺渡車的使用空間,并降低了整體高度,使設備結構緊湊,安全可靠,穩定性好;車輪高度可調,車體不易變形;液壓定位裝置,結構緊湊,定位準確;全部操作可由程控機聯網控制,實現自動化操作。
權利要求1.一種擺渡車主要包括擺渡車體、驅動與行走裝置,定位裝置及自控裝置,其特征是驅動與行走裝置主要由懸掛式減速電動機、驅動軸、主動輪及從動輪組成,該懸掛式減速電動機懸掛在擺渡車體的一側,其輸出軸為中空套筒形式,該輸出軸一端聯接穿過中空套筒的一驅動半軸,而另一端經聯軸器連接一驅動半軸,兩側主動輪分別連接在兩驅動半軸上,且與從動輪相對應,而從動輪設置在擺渡車體兩側,且與擺渡車體下面的軌道相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擺渡車,其特征是所述主動輪輪軸上安裝有懸掛式軸承、所述從動輪可沿車架的長圓孔上下調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擺渡車,其特征是所述的定位裝置為液壓定位裝置,它由電動機、液壓泵、油箱、液壓缸及定位輪組成,其中液壓泵與電動機直聯,液壓缸橫跨車面安裝在固定架上,液壓缸為雙作用單活塞桿液壓缸,兩個定位輪13分別安裝在與液壓缸14兩端相聯的推進桿端頭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窯車擺渡與換道的專用設備。它主要是驅動與行走裝置主要由懸掛式減速電動機、驅動軸、主動輪和從動輪組成,該懸掛式減速電動機懸掛在擺渡車體的一側,其輸出軸為中空套筒式,主動輪連接在驅動半軸上,且與從動輪相對應,而從動輪設置在擺渡車體兩側,且與擺渡車體下面的軌道相接觸。從而,增大了擺渡車的使用空間,結構緊湊,穩定可靠。
文檔編號B60P3/06GK2356889SQ9825094
公開日2000年1月5日 申請日期1998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1998年12月29日
發明者王大偉, 賈相福, 張連峰 申請人:雙鴨山東方工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