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抗穿刺輪胎外胎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汽車的輪胎外胎,特別是抗穿刺的輪胎外胎。
目前,車用輪胎外胎類型較多,常用的有普通胎外胎,子午線輪胎外胎和無內胎輪胎外胎。這些類型的輪胎外胎備具特點,都較好地解決了地面的接觸防滑問題,承受負荷問題及減震等問題,但這幾種類型輪胎的胎面均不具備防穿刺的能力,因此,常因輪胎胎面被扎,造成車輛無法行駛,甚至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不少司機外出常帶上備用輪胎,增加不少負擔。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抗穿刺的輪胎外胎,可有效防止輪胎胎面被扎,還能提高輪胎的使用壽命,降低對行駛路面的要求,提高車輛的越野性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抗穿刺輪胎外胎主要由胎體、內緩沖層、防扎層、外緩沖層及胎面幾部分構成,它是在現有輪胎外胎的結構基礎上進行改進的,其改進之處在于在內、外兩層緩沖層之間夾一層防扎層結構,從而使輪胎胎面具有防穿刺能力。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這種輪胎外胎有效地解決了輪胎胎面防穿刺問題,避免了胎面被扎所造成的一切麻煩,在一般情況下,車輛外出可不帶備用胎,并降低了車輛對行駛地面的要求,提高了車輛的越野性能。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橫向防扎片組結構示意圖;圖3為防扎層縱向剖面圖。
圖中1-胎體、2-內緩沖層、3-防扎層、4-外緩沖層、5-胎面、6-“
”形防扎片、7-倒“Z”形防扎片、8-
形防扎片、9-片上鋼絲、10-片間鋼絲、11-孔、12-預留鋼絲、13-橫向防扎片組。
本實用新型抗穿刺輪胎外胎主要由胎體1、內緩沖層2、防扎層3、外緩沖層4和胎面5構成,其特點是防扎層夾在內緩沖層和外緩沖層之間。內、外緩沖層是用強度較高,伸張很小的織物簾布或鋼絲簾布夾較軟橡膠多層選合制成,它的作用是部分吸收胎面在地面上滾動時所承受的沖擊,防止防扎層同胎體和胎面在外力沖擊下引起的剝離傾向,防止局部防扎片受力過大造成內凹過大損傷胎體和胎面。防扎層是由強度較高、不易破碎、耐穿刺的材料制成,如不銹鋼薄片等,它象一條履帶一樣緊箍在內緩沖層的胎面部分上,通過橡膠與內、外緩沖層粘合在一起。防扎層的組成方式可有多種形式,本實施例為由多塊防扎片迭瓦式組成的防扎層,見圖2~3。防扎片有三種基本類型,如圖2所示,其中部件6為“
”形,7為倒“Z”形,8為
形,每個防扎片上設有4個用于縱向連接橫向防扎片組的孔,如圖2中的11,且防扎片縱向上均為弧形,其弧度與輪胎外徑弧度一致(所述縱向為車輪行進中的滾動方向,與其垂直的方向為橫向)。圖2為橫向防扎片組結構示意圖,可根據輪胎的規格,由三種基本類型的防扎片嚙合組成橫向防扎片組,再由橫向防扎片組迭瓦式連接組成防扎層,如圖3所示。為了保證防扎片組之間的連接牢固,同時又具備必要的變形功能,它們之間采用部分鋼絲焊接在防扎片上的方式,將它們連接在一起,其中焊接部分鋼絲為片上鋼絲9,其不焊接部分為片間鋼絲10,即防扎片與防扎片相接部分不焊接,因輪胎橫向上變形較小;所以用于組成橫向防扎片組的防扎片相接部分的片間鋼絲其長度較小為宜,一般不超過防扎片寬度的1/3。縱向上防扎片組的連接是通過防扎片上的孔11連接起來,將片上鋼絲設在防扎片的凹面上,片間鋼絲則設在防扎片的凸面,將相鄰的橫向防扎片組連接起來。連接好后,焊死防扎片上的孔。另外,橫向防扎片組的兩邊緣均預留一定長度的預留鋼絲12,為在輪胎制造過程中將它們連接在一起,固定在輪胎中,這樣進一步加強了防扎層同其它部分的結合作用,再加上內、外緩沖層同防扎層之間凸、凹不平的接觸方式,從而使防扎層減弱了同胎體、胎面的剝離傾向。
權利要求1.一種抗穿刺輪胎外胎,由胎體、內緩沖層、防扎層、外緩沖層及胎面構成,其特征在于在內緩沖層與外緩沖層之間夾一層防扎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穿刺輪胎外胎,其特征在于防扎層由防扎片迭瓦式連接而成,其橫向防扎片組由至少三片不同形狀的防扎片嚙合而成,并由鋼絲固定,橫向防扎片組迭瓦式連接,也由鋼絲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穿刺輪胎外胎,其特征在于防扎片由三種基本類型構成,由
形、倒“Z”形和
形相互嚙合而組成橫向防扎片組。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抗穿刺輪胎外胎,由胎體、內緩沖層、防扎層、外緩沖層及胎面構成,其改進之處是在內緩沖層與外緩沖層之間夾一層防扎層。其防扎層由防扎片疊瓦式連接而成,其橫向防扎片組由不同形狀的防扎片嚙合而成,并由鋼絲固定,橫向防扎片組疊瓦式連接,也由鋼絲固定。這種輪胎外胎有效地解決了輪胎胎面防穿刺問題,避免了胎面被扎所造成的一切麻煩,并降低了車輛對行駛地面的要求,提高了車輛的越野性能。
文檔編號B60C9/02GK2263018SQ9620014
公開日1997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1996年1月4日 優先權日1996年1月4日
發明者王天平 申請人:王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