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防撞安全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防撣安全裝置,它主要安裝在汽車前后部。
汽車意外事件不斷發生,尤其在公路上常發生汽車相撣事,造成不少人員和財產損失,因而引起各種專家來設計特別裝置來安裝在汽車的前面或后面,以減少人員傷亡。但傳統的安全裝置在減少損壞方面很少成功,原因在于這些裝置在汽車相撞時,其反作用力仍然直接反應在該裝置及汽車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不是為了克服現有防撞裝置的缺點,設計一種在汽車相撞時能將大部分的撞力轉移到地面,以減小汽車受撞擊影響的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的,一種汽車防撞安全裝置,其特征是該裝置由兩大部分組成,一部分為支持架,另一部分為擺動架;支持架的一端固定地車架或底盤上,其另一端延伸至汽車本體前面或后面;擺動架通過一對軸承支撐在支持架的支持部份上;為了維持擺動架的穩定性,在支持架與擺動架之間裝有一彈簧。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
圖1為本支持架的透視圖;圖2為擺動架的透視圖;圖3為本裝置安裝后的平面圖;圖4為與圖3相符合的側視圖;圖5為擺動架放大部分側面圖;圖6a,6b為向量分析圖;圖7為支撐架、擺動架及其他安全裝置的部分平面圖。
參見上述
圖1-4,本防撞安全裝置由兩大部分組成,支持架10與擺動架30,支持架10的一端固定于車架或底盤上,其另一端延伸至汽車本體前面21或后面22(或前后兩面)。支持架用金屬板或金屬管制成,有一支持部分11用于支撐擺動架30。
擺動架30包括上段32,中段31,及下段33,中段31的兩端34插入支持架10的孔13內。軸承12裝置在兩邊34及洞孔13之間。
在正常狀態,擺動架30之上端32伸出在車本體前21及(或)本體后22的外邊。擺動架30之下端與地面40保持一相當距離。當擺動架30之上端32被撞擊時,其下端33立即著地40,為保持下端滑動,將輪子安裝在擺動架30的下端33,為了維持穩定性,在支持架10與擺動架30之間裝一彈簧50。
圖5及圖6(a)(b)顯示反作用力為何轉移到地面以及如何形成分力。
當作用力AB打擊到擺動架30上端32時,上端32運動到32′位置,AB向量(參見圖6a)擺動到ab方向,此時擺動架30的輪子35同時接觸到地面40,在此種狀況,向量圖6(b)形成兩個分力,ac及bc。
ab代表由另一物體所產生的打擊力,本安全裝置使ab力分散為ac及cb兩個力。因cb力被地面吸收,僅有ac力存在。為了進一步減少ac力,本裝置的設置將擺動架30之中段31與下段33之距離D1長于擺動裝置30之中段與地面40之間距離D2。當打擊力ab很強,迫使汽車離開地面同時擺動架30的末端33接觸地面時,汽車便沿反作用力的方向運動,不致損害到車輛,其結果a、引擎力不能向前運動。
b、汽車向反作用方向運動。
ac分力降低,不致損害到車輛。
第7圖顯示汽車本體內在擺動架上端裝置一彈簧及鋼板(或硬橡皮)為此安全裝置更為彈固。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防撞安全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由兩大部分組成,一部分為支持架(10),另一部分為擺動架(30);支持架(10)的一端固定于車架或底盤上,其另一端延伸至汽車本體前面或后面;擺動架(30)通過一對軸承(12)支撐在支持架(10)的支持部分(11)上;為了維持擺動架(30)的穩定性,在支持架(10)與擺動架(30)之間裝有一彈簧(5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防撞安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的擺動架(30)的下段(33)上至少有一輪子(35),其上端(32)有一鋼板或硬橡皮板以及彈簧。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車防撞安全裝置,其特征在于,擺動架(30)的中段(31)與其下段(33)間的距離D1大于中段(31)與地面間的距離D2。
專利摘要一種汽車防撞安全裝置,由支持架10和擺動架30兩大部分所組成,支持架10的一端固定于車架或底盤上,其另一端延伸至汽車本體前面或后面。擺動架30支撐在支持架10的支持部分11上,并在支持架10與擺動架30之間裝有一彈簧50,在擺動架的下段33至少有一輪子35,這樣,當汽車受到撞擊時,本裝置將大部分的撞擊力轉移到地面上。
文檔編號B60R19/02GK2213098SQ9424715
公開日1995年11月22日 申請日期1994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1994年12月13日
發明者陳永興 申請人:陳永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