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搭疊蓋片的貨車輪胎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具有帶緣強化裝置的貨車充氣輪胎,帶緣強化裝置用于當輪胎觸地進行運輸作業時防止帶緣分離和防護胎殼。
結合輪胎的其它特征,本發明可減小充氣輪胎帶緣區域的應力并且為能支撐其正常負載而向輪胎中充氣,而使其壓力從大氣壓或低壓增加到其正常壓力時使輪胎在其徑向產生的位移(徑向距離增加)非常均勻。在本發明的最佳方面,在輪胎正常充氣時,已磨損的子午線輪胎截面整個外部尺寸都將增加(除固定了輪輞并由其限制的部分外)。
當把輪胎固定到車輪和輪輞上并對其充氣,使氣壓從大氣壓力(或從一為使胎緣嵌在輪輞上而使胎殼簾布線層具有一定拉應力的低壓)增加到正常壓力時,一般充氣輪胎的尺寸發生變化。在對子午線層充氣輪胎充氣時,其壓力從大氣壓力增加到其正常壓力時產生的這種尺寸變化典型地表現為不均勻性。最典型的就是當測量從輪胎旋轉軸線到輪胎觸地面的徑向距離時,其徑向距離增加或發生位移。由于該徑向尺寸的增加,將導致在逐步測量從輪胎赤道面到輪胎觸地面橫向側邊緣的徑向尺寸時,所測得的徑向尺寸不一致。隨測量程序逐步向觸地面的側緣推進,測量得到的子午線層輪胎的徑向尺寸增加的百分比增大。由于充氣而發生在肩部或觸地面邊緣區域的過分尺寸增加將導致疊置于輪胎觸地面的帶層邊緣產生應力集中,也將導致在輪胎正常使用期間觸地面被迅速和不均勻地磨損。在正常輪胎負載下,由于觸地面邊緣產生巨大的單位壓力而導致輪胎尺寸呈過分增加的特征部分的胎印呈“蝶形”。這種胎印特征將在輪胎被使用而產生磨損后變得更加嚴重和更加明顯,并難以糾正其高寬比的減小。
本發明涉及一種貨車充氣輪胎,它具有一對軸向隔開的環形胎緣、許多繞所述胎緣卷曲的胎殼層、許多位于輪胎頂部區域覆蓋在胎殼層上的帶結構、覆蓋在帶結構層上具有8至15英寸寬的觸地面橡膠層、處于觸地面橡膠層與胎緣之間的側壁,其中側壁和觸地面橡膠層在輪胎的肩部區域相交、和位于輪胎的每個肩部區域覆蓋著所述帶結構層的具有1至3英寸寬的蓋片。該蓋片包括其內具有平行的強化簾布線的彈性材料部分,位于輪胎中的蓋片其平行的強化簾布線相對于輪胎赤道平面的簾線角為0°度。該蓋片包括兩層。如實施例中所述,蓋片疊成具有30mm至50mm(1.2至2.0英寸)厚的疊置層。本發明的一種特殊輪胎,具有四層帶層,而蓋片相對于徑向最外邊的頂部帶層側邊緣靠接。輪胎還具有一橡胎楔塊位于第二和第三帶層的軸向外側帶邊緣之間,而蓋片覆蓋超過所述最寬的帶層的邊緣。
本發明的一種用于路面的特殊輪胎,包括一至少有一層簾布線層的胎殼、一帶結構,它位于所述胎殼徑向外側圍繞著所述胎殼以圓周向地限定胎殼的形狀、和輪胎觸地面,其寬度是輪胎最大截面寬度的65%至80%。該輪胎還具有一彈性楔塊徑向插入胎殼和觸地面層之間,以便在胎殼固定上輪輞并充入正常氣壓后把反向彎曲傳遞到簾布線胎殼層上。一具有相當于觸地面寬度的15%至20%寬的蓋片被提供在每個帶結構的邊緣以支撐帶邊緣。當輪胎被固定上輪輞但加載時,當輪胎中充氣,使壓力從大氣壓力增加到其正常壓力時,測量從輪胎旋轉軸線到輪胎觸地面間的徑向尺寸,該徑向尺寸均勻地增加。觸地面整個橫截面上的徑向位移是均勻的,其變化輻度處于赤道平面上的觸地面徑向位移的±25%之間。反向彎曲發生在相對于赤道平面兩側的輪胎輪廓外形上的兩點之間。各個點分別位于處在相對于赤道平面兩側的胎殼層的最大徑向距離處,而各個最大徑向尺寸指的是分別位于輪胎帶結構側邊緣和輪胎胎緣中的環形拉伸構件中心兩者的軸向內側之間的距離。胎殼層與帶結構之間的距離隨處于所述兩點間區域中離開赤道平面的軸向距離增加而減小。帶結構的徑向最內層簾布線相對于赤道平面的簾線角是17°至27°度,并且與楔塊的徑向外表面相接觸。該輪胎的高寬比小于或等于75%。
借助下面的限定可以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下述限定的內容分別用于說明書和附后的權利要求書中。
“充氣輪胎”指的是具有胎緣和觸地面,并由橡膠、化學物、纖維和鋼或其它材料制造的環形(通常為開口環)疊層機械裝置。當被固定到汽車車輪上時,輪胎通過其觸地面提供牽引力并通過其保持的流體承載汽車的載荷。
“赤道平面”(EP)指的是垂直于輪胎旋轉軸線并通過其觸地面中心的平面。
“簾布線”指的是輪胎中簾線束加強層。
“簾線角”指的是在輪胎平面圖上左向或右向相對于赤道平面簾線所形成的夾角。
“帶層”指的是涂覆有橡膠的平行簾布線層。
“胎緣”指的是輪胎的一部分,它包括由簾線層折疊構成的環形拉伸構件,帶有或沒有諸如疊層、蓋片、脊、趾狀護板和沿口襯層等強化構件,所述胎緣被嵌到輪輞上。
“子午線輪胎帶層”指的是帶層或圓周地限定充氣輪胎的部分,其中的簾布線層從輪胎的一個胎緣延伸到其另一個胎緣,而簾布線層中的簾線角相對于輪胎的赤道平面成65°至90°度。
“輪輞”指的是用于輪胎的支撐構件或環形組件,胎緣嵌座在該輪輞上。
“胎殼”指的是輪胎上除去帶結構部分、觸地面部分、觸地面基層部分,覆蓋著胎殼層的橡膠側壁部分之外,包括胎緣的部分。
“帶結構”指的是至少兩層平行的簾布線層、織物或無紡布,它們位于觸地面之下但并不與胎緣接合,它們還具有相對于輪胎赤道平面成17°至27°度的左、右簾線角。
“側壁”指的是輪胎上位于觸地面與胎緣之間的部分。
“觸地面”指的是當輪胎被充氣并處于正常載荷下,輪胎工作時其上與路面接觸的部分。
“觸地面寬度”指的是觸地面表面的軸向長度,既處在其通過輪胎旋轉軸的平面上的寬度。
“截面寬度”指的是在輪胎已充氣到其正常壓力24小時但未加載時測量到的輪胎兩外側壁之間平行于輪胎軸線的最大直線距離,包括側壁上由于貼標簽、裝飾或防護帶等增加的距離。
“截面高度”指的是在輪胎的赤道平面上從輪輞標稱直徑到輪胎外直徑的徑向距離。
輪胎的“高寬比”指的是其截面高度與截面寬度之比,用百分數表示。
“反向彎曲點(拐點)指的是彎曲路徑上的一點,在該點處彎曲方向改變,彎曲中心從所述路徑的一側轉到其另一側。例如反向彎曲點是字母“S”的中點。
“內襯套層”指的是由彈性材料或其它材料在無內胎的輪胎內表面形成的襯層,由此把流體保持在輪胎中。
“胎印”指的是輪胎在靜止條件下以一定正常載荷和壓力,或者在一定轉速、正常載荷和壓力條件下與一個平面接觸的斑紋或區域。
現代子午線層充氣輪胎是在幾個組織統一倡導下設計產生的輪胎,所述組織包括輪胎和輪輞協會、歐洲輪胎與輪輞技術聯合會和日本汽車輪胎制造協會。在這些和其它組織的標準下(這些組織的標準非常相似),當設計一個給定尺寸的輪胎時,該設計是使輪胎能被安裝在“設計輪輞”上,該“設計輪輞”是一種具有特定外形輪廓和寬度的輪輞。設計輪輞寬度是一特別具有商業實用性的輪輞寬度,它適于各種輪胎尺寸,其典型寬度是介于特殊輪胎截面寬度的70%至75%之間。“輪胎設計載荷”指的是一個基本參考載荷,使輪胎處于特殊充氣壓力和工作條件下;其它可用于輪胎的載荷壓力關系是以基本參考載荷為基礎的。在此應用的術語“正常充氣壓力”和“正常載荷”分別是標準組織所認定的輪胎工作條件的特殊設計充氣壓力和載荷。
圖1是所述輪胎實施例的截面圖。
圖2是輪胎帶層區域的局部透視圖。
圖3是輪胎帶層區域的部分放大剖面圖。
圖4示意說明蓋片的搭接區域。
中型貨車輪胎的帶緣區域具有簾布線/橡膠合成加強蓋片。該加強蓋片通過限定輪胎肩部區域圓周向尺寸的增加而減小帶緣處的應力水平,或者通過把帶緣處的應力向更大區域擴散而減小帶緣處的應力水平。
帶緣加強蓋片是一種簾布線/橡膠合成材料,其中簾布線加強物是鋼絲、聚酰胺、尼龍、聚酯或聚二醇纖維等。在優選實施例中選用尼龍簾布線。
在實施例中說明的蓋片包括840/2尼龍6.6簾布線,它具有未處理的標準尺寸0.56mm,和合成標準尺寸0.80mm(0.12mm厚的橡膠加到蓋片層的每個側面上)。
加強蓋片中簾布線相對于輪胎赤道平面的簾線角是0°至55°度。在所述實施例中,所用的簾線角是0°至5°。
可以相信,具有由0°度簾線角簾布線制成的加強蓋片的輪胎,其使用壽命得到了明顯改進,而同時,若其加強蓋片相對于赤道平面的簾線角是55°度,則可改進其工藝處理特性。
本發明涉及一種貨車充氣輪胎,它具有一對軸向間隔開的環形胎緣、許多繞所述胎緣折疊的胎殼層、許多位于胎殼層之上輪胎頂部區域的帶結構層、其上是寬度為200至450mm(8至18英寸),最好是200至380mm(8至15英寸)寬的橡膠觸地面。側壁與橡膠觸地面在輪胎的肩部相交,而寬度為25至76mm(1至3英寸)的蓋片位于每個輪胎肩部處帶結構之上。蓋片具有至少一層簾布線加強片圍繞著輪胎的圓周部分。在所述實施例中,蓋片疊置成30mm至50mm(1.2至2英寸)厚度的疊置層。所說明的本發明的輪胎,具有四層帶層和靠接于徑向最外部的頂部帶層的帶層邊緣上的蓋片。該輪胎還具有橡膠楔塊,它位于第二層和第三層帶層的軸向外帶緣之間,而且蓋片搭接在楔塊超出最寬帶層的邊緣部分上。
現在參照圖1和圖2,在說明本發明實施例輪胎時參考1989年7月24日提交的07/384,119號和1987年11月16日提交的07/121,569號共同未決專利申請來描述本發明輪胎,在此結合上述兩案作為參考。在所述輪胎中,胎殼層11繞胎緣12彎折,帶結構層18處在輪胎頂部。觸地面16蓋在帶結構層18上,而側壁14位于觸地面16和胎緣12之間。觸地面基層28位于觸地面16和帶結構層18之間。在所述實施例中,帶結構層18包括徑向最內側的第一帶層20(帶1)和與之相鄰的第二帶層22(帶2),以及徑向最外側的頂部帶層26(帶4)和在其徑向內側與之相鄰的帶層24(帶3)。一橡膠楔切30位于外層邊緣33(帶3的邊緣)和36(帶2的邊緣)之間。如圖3所示,蓋片32在帶3和楔塊30之上并且該蓋片32寬度的25%至75%延伸超過帶3的邊緣33。
蓋片32具有足夠數量的層數以達到所需的纖維厚度,當蓋片32與頂帶26的外邊緣34相對靠接時,蓋片32的纖維層應有足夠的徑向厚度尺寸以便與頂帶26厚度一致。在所述實施例中,蓋片32具有兩層。蓋片32大約51mm(2英寸)寬,延伸超過帶2的帶邊緣36大約15mm(0.6英寸),也可以說蓋片32延伸超過帶3的邊緣33大約20mm(0.9英寸)而搭接到楔塊30上。在搭接處有40mm的搭接部分。
如圖4所示,蓋片32疊置形成疊層。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以看出疊屋部分有三層,即如圖中所示為a、b、c三層蓋片材料。從圖中還可看出強化用簾布線38的簾線角為0°度。
疊層部分應該確保不會有間隙消弱蓋片32和防止氣體被封閉在蓋片區域中。封閉的氣體會導致所述帶層分離。由于這個原因,為了防止封閉氣體,最好把蓋片32靠在頂帶26的邊緣。然而,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以理解,如果要提供一裝置用于防止氣體被封閉,則可通過用蓋片與帶層的疊置而完成。
在本實施例中所說的輪胎,其高寬比小于或等于75%,而其觸地面16的寬度是輪胎截面寬度的65%至80%,用于公路路面行駛的子午線輪胎具有彈性裝置,用于把反向彎曲傳遞到輪胎的子午線胎殼層上(并傳遞到其帶結構上,在此輪胎具有至少兩層擁有呈65°至80°度簾線角的子午線帶層)。
上述反向彎曲發生在相對于輪胎赤道平面(EP)兩側的輪胎輪廓外形上的兩點之間的區域。處在赤道平面上的輪胎胎殼層到輪胎旋轉軸的徑向尺寸小于上述兩點的徑向尺寸,該兩點分別位于赤道平面相對兩側胎殼層最大徑向尺寸的區域。反向彎曲導致在該彎曲區域產生彎曲點(拐點)。彎曲點等距離地與赤道平面隔開。當輪胎被裝上輪輞并充氣后,胎殼層的最大徑向距離指的是位于帶結構的側邊緣和輪胎胎緣環形拉伸構件中心兩者的軸向內側之間的距離。胎殼與帶結構之間的尺寸隨著處在輪胎輪廓上兩點之間的區域中離開赤道平面的軸向距離的增加而減小。
所述充氣式子午線輪胎由一層或兩層徑向排列的層作為其胎殼而構成輪胎外形;這些層具有范圍在65°至80°之間的左向和右向簾線角。該結構特別適于輕型汽車并使用有兩層或多層的帶結構。彈性材料的楔塊用于把反向彎曲傳遞到胎殼上,反向彎曲作用使胎殼輪廓外形在相對于赤道平面兩側的區域向外彎曲。能產生反向彎曲的彈性裝置是觸地面或觸地面基層整個部分,或是一置于帶結構和胎殼層之間的適當構件。如果彈性楔塊被置于帶結構之上,帶結構也將具有一個相鄰于赤道平面的反向彎曲中心。
具有65°至80°度簾線角子午線胎殼的矮輻輪胎(高寬比等于或小于75%)中反向彎曲的合成提供了一個機會,可獲得一設計輪胎減小由于充氣而產生尺寸均勻增加導致帶緣和胎緣區域的應力,并由于胎殼層的簾線角而簡化了胎緣和側壁的結構。根據本發明的這個方面,輪胎最好的形式應該是具有鋼質簾布線的胎殼層,具有鋼質或芳香族聚酰胺簾布線帶層,其簾線角小于或等于25°度,和具有小于或等于65%的高寬比。
在實用中本發明的最佳形式提供層狀“子午線”輪胎,不管其胎殼層的子午線簾線角是如何如選,其側壁區域都具有“自然形狀”。然而,該輪胎的疊置了帶結構的子午線胎殼部分也具有自然形狀,但該自然形狀指的是其簾線角基本上等于帶結構中所用的小角度(范圍是17°至27°度)。小角度簾線角最好是臨界面25°度而不是27°度。
產生于充氣子午線輪胎殼上最大徑向距離間隔點之間的反向彎曲可發生在輪胎的帶結構和胎殼層之間形成的彈性材料楔塊上。另一方面,在一個優選的輪胎結構中具有兩層簾線角為65°至80°度的簾線層,其楔塊位于輪胎帶結構之上,以把反向彎曲傳遞到楔塊本身和胎殼兩者上。
本發明的一種用于路面的特殊輪胎,包括一個至少有一層子午線層的胎殼、一個圍繞所述胎殼圓周部分并位于該胎殼徑向外側的帶結構,用于圓周向限定所述胎殼形狀,和一個輪胎觸地面,該觸地面的寬度是該輪胎最大截面寬度的65%至80%。所述輪胎還具有一彈性楔塊沿徑向處于胎殼和帶結構之間,用于在胎殼固定上輪輞并正常地充了氣時把反向彎曲傳遞到子午線胎殼層上。一蓋片具有的寬度為觸地面寬度的15%至12%,該蓋片位于帶結構的每個邊緣用作帶緣支撐。當輪胎被固定上輪輞而未加載荷時,當向輪胎中充氣使氣壓從大氣壓力增加到輪胎的正常壓力時,測量從輪胎旋轉軸線到輪胎觸地面的徑向距離尺寸,則該徑向尺寸增加。橫穿整個觸地面的徑向位移是均勻的,其范圍處于赤道面處觸地面的徑向位移的±25%之間。反向彎曲位于相對赤道平面兩側的輪胎輪廓外形上的兩點之間的區域中。每個所述的點都處在相對于赤道平面兩側胎殼層最大徑向距離處,而且該徑向最大尺寸指的是輪胎帶結構側邊緣和胎緣中環形拉伸構件的中心兩者的軸向內側之間的距離。胎殼和帶結構之間的尺寸隨著所述兩點間區域中離開赤道平面的軸向距離的增加而減小。帶結構中徑向最內層帶層具有相對于赤道平面為17°至27°度的簾線角,并與楔塊的徑向外表面相接觸。該輪胎的高寬比小于或等于75%。
結合下列實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例1用超過45個輪胎(295/75R22.5G159),其特征包括有角度的尼龍BER(帶緣加強件)或零度角的尼龍蓋片,在一個120英寸光輪上以高負載狀態檢測其輪周的耐用性。該輪胎還要在67英寸光輪上進行高速檢測。
所獲得的結果如下BER指帶緣加強件。
報廢里程(*)120"光輪控制15,310F15,700F10,688F55度BER20,099F18,095F14,992F35度BER18,118F13,461F45度BER16,804F65度BER18,357F0度蓋片16,096F(*)包括由于胎緣區域損壞而被移去的輪胎對于具有BER的輪胎,其高速檢測結果與這些控制檢測結果相似。所有輪胎的觸地面都因沿其觸地面邊梭中心線c/l處熱分離而失效。當觸地面被磨光后,所有輪胎在沒有分離的情況下停止/完成試驗。
實例2385/56R22.5G159輪胎翻新特性“標準”結構剩余NSK(mm)檢測結果內中外GR1GR2GR3GR41.3.54.0453.0只在一側輕微BES(2mm)2.2.04.54.01.86 mm BES3.2.02.52.02.0OK4.6.55.56.03.5Bkr端部翻起5.4.24.83.52.010 mm BES6.6.05.55.56.03-4 mm BES
7.3.54.54.21.52 mm BES8.5.26.25.84.24 mm BES9.3.06.05.52.05-7 mm BES10.3.55.05.03.0OK11.4.05.05.04.03-5 mm BES12.3.03.03.52.02 mm BESGR1、GR2、GR3、GR4分別代表輪胎上的四個槽,而這些符號下的數字是各自槽深度的毫米數。BES指的是帶緣分離、BKR指的是斷裂。
385/65R22.5G159輪胎翻新特性“BER”結構(“帶緣加強件”結構)剩余NSK(mm)輪胎位置內中外左/右和軸向GR1GR2GR3GR41.2.82.82.82.5L32.6.05.24.54.0L33.5.05.25.04.5L34.4.24.54.03.0R35.5.05.25.03.5R36.4.03.83.83.8R37.5.25.04.02.5L18.5.05.04.84.0R19.5.55.04.03.0R310.未測到AD=觸地面穿孔
11.3.04.03.0光滑R312.3.54.04.03.5L313.3.04.04.03.0L314.5.55.54.53.5L115.輪胎無壓槽R216.5.05.55.55.0L3注*無BES被測出*因沒有合適的車用車輪轉數計,所以運轉里程信息非常有限。
*所有殼層都可修復(除去偶然損壞的殼層)表中光滑指的是輪胎上沒有防滑裝置(槽深為0)兩組附加的測試輪胎被觀察測試并被磨光用于輪胎翻新工序。
組1∶12個非“標準”結構輪胎組2∶16個“BER”(帶緣加強件)結構(兩尼龍層)輪胎觀察到的結果與前述結果相同未檢測到BER結構輪胎上有帶緣分離(BES)。
組1三個輪胎能被修復(25%)組2所有輪胎都能被加工(100%)(一個AD未記入)通過簾布線/橡膠帶緣加強蓋片的限定作用可減小輪胎圓周的尺寸增加。加強蓋片只處于輪胎帶緣區域的位置集中增加了對輪胎頂部臨界區域的限定。帶緣處應力水平減小的結果將改善抵抗輪胎帶緣分離的能力。在120英寸飛輪頂部壽命試驗的實驗室試驗結果顯示出有帶緣加強蓋片的輪胎比不使用帶緣加強蓋片的輪胎具有更高的里程數。
在修復操作的拋光期間,蓋片還可作為一個標示物。當在拋光過程中檢測到了蓋片,則操作者可知已接近帶結構層。這將有助于防止在拋光過程中損壞帶緣。
雖然本發明的特殊實施例已被說明和描述,但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以認識到,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實質的情況下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進和應用,而這都屬于本發明的范圍,本發明只被附后的權利要求所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貨車充氣輪胎,其特征包括一對軸向間隔開的環形胎緣、許多繞所述胎緣折疊的胎殼層、許多帶層位于所述輪胎頂部區域胎殼層的上面、觸地面橡膠層,所述觸地面位于所述帶層上面并具有200至450mm(8至18英寸)的寬度、側壁,該側壁位于所述觸地面橡膠層和胎緣之間,所述側壁和觸地面橡膠層在所述輪胎的肩部相交、和蓋片,該蓋片位于所述輪胎的每個肩部區域并具有25至76mm(1至3英寸)的寬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是所述蓋片包括彈性材料層,它具有相互平行的加強簾布線層,所述簾布線具有相對于輪胎赤道面成0°至55°度的簾線角,和所述蓋片包括兩層所述的片層。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是所述蓋片包括彈性材料層,它具有相互平行的加強簾布線層,所述簾布線具有相對于輪胎赤道平面成0至5°度的簾線角,和所述蓋片包括兩層所述的片層。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是所述兩層蓋片疊成具有30mm至50mm厚的疊置層。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是該輪胎具有四層帶層和所述蓋片靠接在徑向最外層頂部帶層的邊緣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是有一橡膠楔塊位于第二和第三帶層的軸向外帶緣之間,和所述蓋片疊蓋著所述楔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是徑向最內層的第一層帶層的寬度比與之鄰接的第二層帶層寬度窄,而頂部帶層和與其鄰接的第三帶層的寬度比所述第二帶層的寬度窄,所述蓋片延伸超過所述第二帶層的邊緣。
8.一種用于路面的子午線充氣輪胎,其特征是該輪胎包括一至少具有一個簾布線層的胎殼、一帶結構位于所述胎殼徑向外側并圓周向圍繞著所述胎殼,以對所述胎殼形狀進行圓周向限定、和一輪胎觸地面,其具有的寬度是輪胎最大橫截面寬度的65%至80%,該輪胎還具有彈性楔塊呈徑向地插入胎殼和觸地面之間,以便在輪胎裝設上其設計輪輞并充入了正常氣壓之后,把反向彎曲傳遞到子午線胎殼層上、和蓋片,它具有寬度為觸地面寬度的15%至20%并位于帶結構的每個邊緣處用作帶緣支撐,因此,當輪胎裝設上其設計輪輞但未加載時,但向輪胎中充氣的壓力從大氣壓力增加到其正常壓力時,測量從輪胎的旋轉軸到其觸地面間的徑向距離,則輪胎的徑向距離均勻地增加,整個輪胎觸地面橫截面的位移是均勻的,其變化輻度是處在赤道平面上輪胎觸地面徑向位移的正或負25%之內,所述反向彎曲處在相對于輪胎赤道平面兩側輪胎輪廓外形上的兩點之間的區域中,每個胎殼層最大徑向距離的點分別相對于赤道平面的相對側面,最大徑向距離指的是位于帶結構橫向邊緣和胎緣的環形拉伸構件中心兩者的軸向內側之間的距離,胎殼與帶結構之間的距離隨處在所述兩點之間的區域中離開赤道平面的軸向距離增加而減小,帶結構的徑向最內層相對于赤道平面的簾線角是17°至27°并與楔塊的徑向外表面相接觸,該輪胎的高寬比小于或等于75%。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是所述蓋片包括彈性材料層,它具有平行的加強簾布線層,其簾線角相對于輪胎赤道平面成0°至55°度角,并且該蓋片具有兩層。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是所述蓋片包括彈性材料層,它具有平行的加強簾布線層,其簾線角相對于輪胎赤道平面成0°至55°度角,并且該蓋片具有兩層。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是所述蓋片的兩層疊置形成一30mm至50mm的疊置層。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是它具有四層帶層,所述蓋片靠接著徑向最外側的頂部帶層。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是所述橡膠楔塊位于第二和第三帶層的軸向外帶緣之間,而所述蓋片搭蓋著所述楔塊。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是徑向最內側的第一帶層的寬度比與其鄰接的第二帶層的寬度窄,而頂部帶層和與其相鄰的第三帶層的寬度比所述第二帶層的寬度窄,所述蓋片延伸超過所述第二帶層的邊緣。
全文摘要
中型貨車充氣輪胎(10),具有包括許多帶層(20、22、24、26)的帶結構(18)。輪胎的觸地面(16)有200至380mm(8至15英寸)寬。在輪胎肩部區域(31),蓋片(32)靠接著頂部帶層(26)的帶緣(33)并蓋在相鄰的帶層(24)的帶緣(33)上。蓋片32具有兩層,其中簾布線(38)相對于輪胎(10)赤道平面的簾線角為0度。蓋片(32)大約51mm(2英寸)寬并具有大約40mm(1.5英寸)的疊置層。蓋片(32)有15至20mm(0.5至0.25英寸)的寬度蓋在帶緣(31)上。
文檔編號B60C9/22GK1080895SQ9310407
公開日1994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1993年4月2日 優先權日1992年4月13日
發明者P·亞普, A·P·代爾, G·道芬 申請人:固特異輪胎和橡膠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