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保壓內胎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保壓內胎是利用自動充氣方式保持輪胎所需壓力,以提高輪胎使用壽命,保持車輛的行駛性能,減少維護和免除加氣工作的一種新型內胎。保壓內胎特別適用于自行車、三輪車、摩托車等車輛所使用的輕型輪胎。
目前,保有量最大和日常生產生活中應用的仍然為充氣式輪胎。現已出現的不需充氣的實心輪胎還未達到普及實用水平或廣泛滲入生活領域;特殊結構的輪胎,如內腔分隔半充氣式聚胺酯材料內胎等,也因其結構復雜,成本高和工藝上的原因而同樣不易普及。現有的自動充氣式內胎,見于應用在自行車上的凸輪--活塞裝置,這種自動充氣裝置的優點在于氣室容積相對較大,所需動作次數少一些,但是它需要單獨固定在車上,體積較大,影響整車外觀,價格相對來說較貴。以上原因,限制了這種自動充氣裝置的普及和應用。專利申請號為86204790的保壓內胎,仍存在結構相對復雜。氣門嘴座,活塞,活塞套要求加工精度較高,裝配同心度難以保證。自動充氣氣門嘴容積太小,而工藝上存在的壓縮空間較大,難以有效的泵氣。由于是全金屬構件,作為自行車等內胎的使用,不可能要求潤滑等技術保養,易磨損;復位彈簧不可靠,作動彈簧使工作惡化,影響壽命等,難以形成實用產品。
本實用新型仍然是利用輪胎氣壓不足時產生的變形使氣泵動作,只要在內胎未被扎破的情況下,可以有效的在行駛過程中自動進行充氣;即使在自動充氣部份損壞的情況下,仍可按常規方法加氣而不破壞輪胎的正常使用,并且可以根據需要調整輪胎所需的壓力。同時,其結構簡單,造價低,整胎外型不變,容易組織專門生產,安裝方便,易于推廣普及。
保壓內胎(見附圖
)從外觀上與常規內胎幾乎無差別,是由裝在內胎內部的特殊橡膠氣泵和局部加厚的內胎(18)裝配而成。所述特殊的橡膠氣泵由橡膠泵體(22),內底板(2),外底板(3),泵桿(19),壓板(20),螺母(4),膠管(5),進氣閥體(12),彈簧(14),進氣閥芯(15),密封圈(13),氣門帽(10)等構成。橡膠泵體(22)上的鋼絲圈(21)承受吸氣時內胎(18)的內壓和泵內負壓的壓力差,泵氣時承受泵內的氣壓。膠管(5)起到排氣單向閥的作用,密封圈(6)是使泵桿(19)與氣門嘴座(9)之間密封。內底板(2)下面加工有螺桿部份,通過埋在內胎加厚部份(23)中的連接螺母(1)與內胎連接。當輪胎內壓下降,轉動中,輪胎接地部份產生變形,壓迫橡膠泵體(22)上行,壓縮空氣沖開膠管(5)進入胎內。輪胎越過該處后,內壓迫使內胎加厚部份(23)復原,在接近360°范圍內使橡膠泵體(22)可靠復位,同時吸氣,以備下一行程之用。使用中,通過泵桿(19)上的限位螺母(11),可以調整所需不同的內壓。
實施例用于自行車的保壓內胎。把不同尺寸的鋼絲圈(21)分內外套上橡膠泵體(22),從橡膠泵體(22)兩端相應尺寸的開口固裝內底板(2),外底板(3),泵桿(19),壓板(20),螺母(4),套上膠管(5),裝密封圈(6),然后把上述裝配好的部份裝入內胎,把內底板(2)上的螺桿旋入連接螺母(1),然后,裝氣門嘴座(9),用墊圈(7)。螺母(17)緊固。在裝入輪胎以后,旋緊腳箍(8),旋上限位螺母(11),加密封圈(13),裝入進氣閥,最后用氣門帽(10)固定,裝配完成。給裝好的輪胎按一般方法加氣后即可使用。當內壓降至輪胎可壓下3-4mm的情況下,泵開始自動向內胎充氣,行駛大約2-4KM就可恢復額定壓力。由于使用了橡膠氣泵,使用中,免去了活塞泵通常需要的潤滑等維護。
橡膠泵容積約2.7cm3,行程約6MM。
權利要求一種保壓內胎,其特征在于由橡膠泵體(22)、內底板(2)、外底板(3)、泵桿(19)、壓板(20)、螺母(4)、膠管(5)進氣閥體(12)、彈簧(14)、進氣閥芯(15)、密封圈(13)鋼絲圈(21)、氣門帽(10)等構成的微型氣泵和局部加厚的內胎(18)組合而成。
專利摘要保壓內胎是由柔性材料泵體與氣門嘴構成一體的微型泵,裝配在經過局部加強的內胎內部,利用輪胎氣壓不足時產生的變形使微型泵自動泵氣。保壓內胎與常規內胎外觀無差別,特別適用于自行車、摩托車等車輛使用。有利于提高輪胎的壽命,不需維護,結構簡單,即使自動充氣部分損壞,仍可按常規方法加氣使用。
文檔編號B60C23/00GK2088494SQ9021500
公開日1991年11月13日 申請日期1990年10月10日 優先權日1990年10月10日
發明者何先成 申請人:何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