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具體指一種汽車門護板扶手骨架。
背景技術:
通常車門護板的扶手區域的相關結構包括一體成型的塑膠扶手骨架和包覆于其表面的軟包表皮,扶手上還需要裝配開關,理想形態的扶手骨架a與開關面板b及軟包表皮c的配合結構如圖1、2所示,造型上需要在扶手骨架a中間開設一個用于裝配開關的長孔a1并在其周圍設置一圈與開關面板b配合的下陷的承托結構a2。制造扶手骨架a時沿圖中標示的方向出模,扶手骨架a上長孔a1內側的區域B一般借助下方的斜頂塑形。當設于車門護板的下部的地圖袋距離扶手較近時,考慮到各部分的整體銜接,扶手骨架a內側在塑形上需要分別向車門外側和下方各做一次較大程度的彎折,這樣彎折后極易對斜頂構成阻擋,造成零件無法出模,這時就不能再通過斜頂為區域B塑形。因此,有必要在維持扶手骨架基本形狀的前提下對其局部結構進行調整,以降低零件的整體加工難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設計出了一種易于塑形的車門護板扶手骨架。
本實用新型所述車門護板扶手骨架包括主面板及位于主面板下方的側面板,所述側面板下部彎向車門外側,上部與主面板內側在邊緣處融合連接,主面板上沿長度方向設有一開關裝配孔,并在開關裝配孔邊緣設有一圈下沉的承托結構,其特殊之處在于,處于承托結構與側面板之間的主面板為一加厚的楔形過渡體,所述楔形過渡體頂面均勻開有一組減重盲孔,楔形過渡體底面的邊緣以一光滑過渡面與承托結構底面過渡,由承托結構底面、光滑過渡面、楔形過渡體底面及側面板圍擋構成的半包圍內腔的高度向車門內側逐漸收窄。
所述減重盲孔垂直于楔形過渡體的底面設置,且減重盲孔底面與楔形過渡體底面的距離與承托結構的料厚一致。
本實用新型所述車門護板扶手骨架結構簡單,易于加工制造,且生產成本較低。
附圖說明
圖1:理想形態的車門護板扶手骨架與軟包表皮及開關面板的配合結構示意圖;
圖2:圖1的A-A剖視圖;
圖3:本實用新型所述車門護板扶手骨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4:圖3的C-C剖視圖;
圖5:另一角度下本實用新型所述車門護板扶手骨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6:本實用新型所述車門護板扶手骨架與軟包表皮及開關面板的配合結構示意圖。
其中:1-主面板、11-開關裝配孔、12-承托結構、121-承托結構底面、13-楔形過渡體、131-楔形過渡體底面、14-減重盲孔、141-減重盲孔底面、15-光滑過渡面、2-側面板、3-軟包表皮、4-開關面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述車門護板扶手骨架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3~5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車門內板扶手骨架包括主面板1及位于主面板1下方的側面板2,側面板2下部彎向車門外側,上部與主面板1內側在邊緣處融合連接,主面板1上沿長度方向設有一開關裝配孔11,并在開關裝配孔11邊緣設有一圈下沉的承托結構12,其特殊之處在于,處于承托結構12與側面板2之間的主面板1為一加厚的楔形過渡體13,楔形過渡體13頂面均勻開有一組減重盲孔14,楔形過渡體底面131的邊緣以一光滑過渡面15與承托結構底面121過渡,由承托結構底面121、光滑過渡面15、楔形過渡體底面131及側面板2圍擋構成的半包圍內腔的高度向車門內側逐漸收窄。
上述車門護板扶手骨架對圖1中難于塑形的區域B進行部分填補,設計成一加厚的楔形過渡體13,在保持扶手骨架外部基本形態不變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其局部塑形難度。同時,設置減重盲孔14能夠減輕零件重量,節省用料,降低生產成本。
由承托結構底面121、光滑過渡面15、楔形過渡體底面131及側面板2圍擋構成的半包圍內腔可采用普通模具塑形,且易于出模,減重盲孔14則可通過設于扶手骨架正面的斜頂塑形,與局部采用特種工藝成型的同類產品相比,不易出現氣泡、吹穿、縮痕、腔壁厚度過薄或過厚等缺陷,良品率較高,因此本實用新型所述車門護板扶手骨架更易于加工制造,且生產成本較低。
減重盲孔14垂直于楔形過渡體13的底面設置,且減重盲孔底面141與楔形過渡體底面131的距離與承托結構12的料厚一致。
如圖6所示,車門護板扶手部分包括扶手骨架、軟包表皮3和開關面板4,軟包表皮3包覆于扶手骨架的主面板1和側面板2表面,并遮擋減重盲孔14,故減重盲孔14不會影響扶手的整體外觀。開關面板4與承托結構12配合,嵌于開關裝配孔11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