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后懸架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介紹了一種汽車后懸架結構,它包括后板主簧,所述后板主簧為倒錐形結構,所述后板主簧的中部通過U型螺栓固定在后橋上;所述后板主簧的前端與后板主簧前支座連接,后板主簧的后端通過吊耳與后板主簧后支座可轉動連接,所述后板主簧前支座和后板主簧后支座均固定在車架上;在所述后板主簧上還安裝有副簧,所述副簧也為倒錐形結構,所述副簧固定在后板主簧的正上方并與U型螺栓連接,所述副簧的前端與前副簧托架連接,副簧的后端與后副簧托架連接,所述前副簧托架和后副簧托架均固定在車架上。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后懸架結構減振效果較好,結構穩定性較好,具有操作方便的優點,造價相對也較低,具有較好的市場價值。
【專利說明】一種汽車后懸架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車架的相關結構,尤其是一種汽車后懸架結構,屬于機械結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汽車后懸掛架是車架(或承載式車身)與車橋(或車輪)之間的一切傳力連接裝置的總稱,是影響汽車舒適性的重要參數之一。通常情況下,汽車懸架包括彈性元件、減振器和傳力裝置三部分。這三部分結構分別起緩沖、減振和力的傳遞作用。例如,從轎車上來講,彈性元件多指螺旋彈簧,它只承受垂直載荷,緩和及抑制不平路面對車體的沖擊,具有占用空間小,質量小,無需潤滑的優點,但由于本身沒有摩擦而沒有減振作用。而減振器指液力減振器,是為了加速衰減車身的振動,它是懸架機構中最精密和復雜的機械件。傳力裝置是指車架的上下擺臂等叉形剛架、轉向節等元件,用來傳遞縱向力,側向力及力矩,并保證車輪相對于車架(或車身)有確定的相對運動規律。但是,在現目前的汽車上,大多更注重前懸架的彈性和減振效果,往往忽視了后懸架的作用,因此普通汽車上采用的后懸架結構相對比較簡單,但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這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發明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現目前汽車后懸架結構相對簡單,減振能力不足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具有較好的減振效果,同時安裝維護方便的汽車后懸架結構。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汽車后懸架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板主簧,所述后板主簧為倒錐形結構,所述后板主簧的中部通過U型螺栓固定在后橋上;所述后板主簧的前端與后板主簧前支座連接,后板主簧的后端通過吊耳與后板主簧后支座可轉動連接,所述后板主簧前支座和后板主簧后支座均固定在車架上;在所述后板主簧上還安裝有副簧,所述副簧也為倒錐形結構,所述副簧固定在后板主簧的正上方并與U型螺栓連接,所述副簧的前端與前副簧托架連接,副簧的后端與后副簧托架連接,所述前副簧托架和后副簧托架均固定在車架上。
[0005]本實用新型的后懸架結構采用了主簧和副簧相結合的結構形式,以增強結構的穩定性,同時將主簧設置為可轉動的連接方式,這樣可以起到減震的作用,減小車架受到的直接沖擊,有利于提高乘坐車輛時的舒適性。
[0006]優化地,在所述U型螺栓上安裝有后板簧上蓋板,所述后板簧上蓋板與副簧抵緊。通過所述后板簧上蓋板可以加固副簧,防止副簧受力振動時產生跳動,使得主簧與副簧之間能夠始終保持相對位置關系,這樣也可以避免主簧和副簧之間的碰撞。
[0007]優化地,在所述U型螺栓下部安裝有后橋下壓板,所述后橋下壓板固定在U型螺栓上并與后橋抵緊。后橋下壓板的作用也是對主簧產生支撐和加固作用,它可以與后板簧上蓋板一起形成上下夾持的效果。
[0008]優化地,所述后板主簧的長度大于副簧的長度。
[0009]優化地,在所述前副簧托架和后副簧托架上均設有加強筋。通過設置加強筋,可以增強副簧兩端連接后的強度,進一步提高副簧安裝后的穩定性。
[0010]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減振效果較好: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后懸架結構采用了主簧和副簧的雙重減振結構,并以后橋作為依托,既具有較好的支撐承載力,同時還具有很好的減振緩沖效果。
[0012]2、結構穩定性較好:本實用新型通過后支座和吊耳將懸架和車架連接起來,既具有操作方便的優點,同時連接強度也較好,穩定性明顯提高,對汽車后期的維護保養也提供了便利。
[0013]3、整體結構非常緊湊,造價相對也較低,具有較好的市場推廣價值。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汽車后懸架結構的示意圖。
[0015]圖中,I—后板主費,2—U型螺檢,3—后橋,4—后板主費前支座,5—吊耳,6—后板主費后支座,7一車架,8—副費,9一前副費托架,10一后副費托架,11 一后板費上蓋板,12一后橋下壓板,13一加強筋。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7]如圖1所示,一種汽車后懸架結構,包括后板主簧1,所述后板主簧I為倒錐形結構,所述的后板主簧I是由多片不同長度的鋼板疊加組合而成,鋼板之間可通過焊接固定。所述后板主簧I的中部通過U型螺栓2固定在后橋3上,所述的U型螺栓2豎向安裝在后板主費I的中心。所述后板主費I的如端與后板主費肖U支座4連接,后板主費I的后端通過吊耳5與后板主簧后支座6可轉動連接,所述后板主簧前支座4和后板主簧后支座6均固定在車架7上。這里采用吊耳5與后板主簧I連接,目的是增加后板主簧I安裝后的韌性,達到減振和緩沖的效果,避免沖擊力直接作用到車架7上。在所述后板主簧I上還安裝有副簧8,所述副簧8也為倒錐形結構,所述副簧8固定在后板主簧I的正上方并與U型螺檢2連接,所述副費8的肖U端與肖U副費托架9連接,副費8的后端與后副費托架10連接,所述前副簧托架9和后副簧托架10均固定在車架7上。在所述U型螺栓2上安裝有后板簧上蓋板11,所述后板簧上蓋板11與副簧8抵緊,通過后板簧上蓋板11可以將副簧8鎖緊。在所述U型螺栓2下部安裝有后橋下壓板12,所述后橋下壓板12固定在U型螺栓2上并與后橋3抵緊,這里通過后橋下壓板12又可以將后板主簧I支撐,使得后板主簧I和副簧8能夠始終保持壓緊狀態,這樣才能避免后板主簧I與副簧8之間產生摩擦碰撞,使得二者形成一個強勁的連接,因此具有很好的穩定性。
[0018]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后板主簧I的長度大于副簧8的長度,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使得后板主簧I和副簧8能夠分擔不同的力,同時安裝也更加方便。為了加強副簧8的連接強度,在所述前副簧托架9和后副簧托架10上均設有加強筋13。
[0019]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后懸架結構穩定性較好,減振效果明顯,而且安裝維護都非常方便,具有較好的市場應用價值。
[0020]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技術方案,盡管 申請人: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那些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換,不能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后懸架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板主簧(1 ),所述后板主簧(1)為倒錐形結構,所述后板主簧(1)的中部通過U型螺栓(2)固定在后橋(3)上;所述后板主簧(1)的前端與后板主簧前支座(4)連接,后板主簧(1)的后端通過吊耳(5)與后板主簧后支座(6)可轉動連接,所述后板主簧前支座(4 )和后板主簧后支座(6 )均固定在車架(7 )上;在所述后板主簧(1)上還安裝有副簧(8),所述副簧(8)也為倒錐形結構,所述副簧(8)固定在后板主簧(1)的正上方并與U型螺栓(2)連接,所述副簧(8)的前端與前副簧托架(9)連接,副簧(8)的后端與后副簧托架(10)連接,所述前副簧托架(9)和后副簧托架(10)均固定在車架(7)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后懸架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型螺栓(2)上安裝有后板簧上蓋板(11),所述后板簧上蓋板(11)與副簧(8)抵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汽車后懸架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型螺栓(2)下部安裝有后橋下壓板(12),所述后橋下壓板(12)固定在U型螺栓(2)上并與后橋(3)抵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汽車后懸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主簧(1)的長度大于副簧(8)的長度。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汽車后懸架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副簧托架(9)和后副簧托架(10)上均設有加強筋(13)。
【文檔編號】B60G11/02GK204236162SQ201420695743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9日
【發明者】黃超群, 來飛, 王敬, 魏顯坤, 徐杰 申請人:重慶工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