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包括:第一裝配主體;經由卡扣組件與所述第一裝配主體活動連接的第二裝配主體;其中,所述卡扣組件包括:設于所述第二裝配主體上的卡扣槽和彈性卡條,設于所述第一裝配主體上供插置于所述卡扣槽和所述彈性卡條之間的卡扣,所述卡扣對應卡合所述卡扣槽,所述彈性卡條抵卡于所述卡扣的背部。該結構表面無金屬件外露,并且表面光滑,外觀大大得到保證;組裝結構時也無需借助螺絲刀,扭矩槍等工具;扶手售后拆卸無需擔心螺絲損壞結構,拆卸簡便,達到大大降低售后維修成本的目的。
【專利說明】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座椅零部件結構,特別涉及一種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座椅扶手是汽車座椅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除了對扶手高要求的舒適性,整車廠和消費者對于汽車扶手提出了更美觀,更豪華的需求。請參閱圖1和圖2,對于由上部件20’、下部件10’組成的扶手,常用自攻螺釘30’緊固的方式來連接上下部件,但是當扶手翻至關閉位置時,長螺釘的金屬表面會外露,造成外觀不良,讓消費者感覺扶手比較低廉。其次,扶手組裝需借助輔助工具,不僅增加了工藝難度,而且大幅減緩了生產節拍,引起生產線抱怨。此外,在扶手售后返修時,對于目前類似結構的扶手,由于拆卸困難,往往是以置換整個扶手來代替置換其中的問題零件,如此大大增加了消費者的售后成本支出。因此,當即需要一個便于組裝、拆卸及美觀的新型扶手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拆卸困難、外觀不良、生產工藝復雜等問題。
[0004]一種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包括:第一裝配主體;經由卡扣組件與所述第一裝配主體活動連接的第二裝配主體;其中,所述卡扣組件包括:設于所述第二裝配主體上的卡扣槽和彈性卡條,設于所述第一裝配主體上供插置于所述卡扣槽和所述彈性卡條之間的卡扣,所述卡扣對應卡合所述卡扣槽,所述彈性卡條抵卡于所述卡扣的背部。
[0005]優選地,所述彈性卡條包括與所述第二裝配主體固定連接的連接臂以及與所述連接臂固定連接以抵卡所述卡扣的背部的抵卡部。
[0006]優選地,所述第一裝配主體和所述第二裝配主體為中空設置的殼體結構。
[0007]優選地,所述卡扣組件等間距分列排設于所述第一裝配主體和所述第二裝配主體的內部兩側。
[0008]優選地,還包括設于所述第一裝配主體和所述第二裝配主體同一端部連接處的卡勾組件,所述卡勾組件包括設于所述第一裝配主體上的第一鉤體以及與所述第一鉤體活動鉤接、且設于所述第二裝配主體上的第二鉤體。
[0009]優選地,所述第二裝配主體上還設有與所述第二鉤體對應、以供限制所述第一鉤體脫落的第一限位件。
[0010]優選地,與所述卡勾組件相對的所述第一裝配主體和所述第二裝配主體的另一端部設有卡合組件,所述卡合組件包括設于所述第一裝配主體上的第三鉤體,與所述第三鉤體活動鉤接、且設于所述第二裝配主體上的第四鉤體,以及與所述第四鉤體對應、以供限制所述第三鉤體脫落的第二限位件。
[0011]優選地,所述第一鉤體和所述第三鉤體對向設置,所述第二鉤體和所述第四鉤體背向設置。
[001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將汽車座椅塑料件分為第一裝配主體和第二裝配主體,通過多組卡扣組件將第一裝配主體和第二裝配主體活動卡合連接,當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封裝后,結構表面無金屬件外露,并且表面光滑(無悶蓋等多余塑料件),外觀大大得到保證;組裝結構時也無需借助螺絲刀,扭矩槍等工具;扶手售后拆卸無需擔心螺絲損壞結構,拆卸簡便,達到大大降低售后維修成本的目的。
[0013]另外,卡扣組件具有設于第二裝配主體的卡扣槽和彈性卡條,設于所述卡扣槽和所述彈性卡條之間的第一裝配主體的卡扣,所述卡扣對應卡合所述卡扣槽,所述彈性卡條抵卡于所述卡扣的背部,從而使得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具有穩定性更強,成本低廉,生產工藝簡單等特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現有技術中普通扶手上下部件連接固定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現有技術中普通扶手翻至關閉位置時金屬件外露的示意圖;
[0016]圖3a和圖3b是本實用新型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運用于扶手上的爆炸示意圖;
[0017]圖4是本實用新型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運用于扶手上的截面圖;
[0018]圖5為圖4的A-A剖面圖;
[0019]圖6a為圖5在B區域的放大圖;
[0020]圖6b、圖6c為相對于圖6a,不同狀態下卡扣組件的狀態示意圖;
[0021]圖7為圖4的B-B剖面圖;
[0022]圖8為圖7在f區域的放大圖;
[0023]圖9為圖7在C區域的放大圖;
[0024]圖10為安裝扶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0025]圖11為圖10在D區域的放大圖;
[0026]圖12為安裝完成的扶手剖面圖;
[0027]圖13為卸載扶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0028]圖14為安裝完成的扶手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15為頭枕的爆炸示意圖;
[0030]圖16為頭枕的截面圖;
[0031]圖17為圖16的C-C剖面圖;
[0032]圖18為安裝完成的頭枕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3]為利于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的了解,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進行說明。
[0034]實施例1:
[0035]結合圖3至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包括:第一裝配主體10 ;經由卡扣組件30與所述第一裝配主體活動連接的第二裝配主體20以及卡勾組件40。
[0036]第一裝配主體10,為汽車座椅扶手的下部罩蓋,由塑料注塑而成,內部為中空的殼體結構。
[0037]第二裝配主體20,為汽車座椅扶手的上半罩蓋,由塑料注塑而成,內部為中空的殼體結構。
[0038]卡扣組件30,等間距分列排設于所述第一裝配主體10和所述第二裝配主體20的內部兩側,各卡扣組件30包括設于第二裝配主體的卡扣槽31和彈性卡條32,設于所述卡扣槽31和所述彈性卡條32之間的第一裝配主體10的卡扣33,所述卡扣33對應卡合所述卡扣槽31,所述彈性卡條32抵卡于所述卡扣33的背部。進一步地,彈性卡條32呈U型卡條,包括與所述第二裝配主體20固定連接的連接臂321以及與所述連接臂321固定連接以抵卡所述的卡扣33的背部的抵卡部322。為了將第一裝配主體10和第二裝配主體20組裝起來,通過卡扣33和卡扣槽31的對應卡接,使得第一裝配主體10和第二裝配主體20共同組裝為一汽車座椅扶手100。進一步地,卡扣組件30的布置遵循:扶手單側卡扣組件30的數目與扶手有效直線長度的比例是1:45。在具體運用中,扶手內部設有兩排卡扣組件,將所有卡扣組件30中的卡扣33朝向同一方向設置,使得扶手拆卸方便。
[0039]卡勾組件40,設于所述第一裝配主體10和所述第二裝配主體20同一端部連接處,所述卡勾組件40包括設于所述第一裝配主體10上的第一鉤體41,以及與所述第一鉤體活動掛接且設于所述第二裝配主體20上的第二鉤體42。進一步地,所述第二裝配主體20上還設有與所述第二鉤體42對應、以供限制所述第一鉤體41脫落的第一限位件43,本實施例中第一限位件43為一限位板。卡勾組件40使得上罩蓋的水平方向(X方向)自由度被限制,從而完成上部、下部罩蓋預定位,使得扶手的卡扣33與卡扣槽31匹配對接的準確性高。
[0040]卡合組件50,設置在同卡勾組件相對的所述第一裝配主體10和所述第二裝配主體20的另一端部,所述卡合組件50包括設于所述第一裝配主體10上的第三鉤體51,與所述第三鉤體51活動鉤接、且設于所述第二裝配主體20上的第四鉤體52,以及與所述第四鉤體52對應、以供限制所述第三鉤體51脫落的第二限位件53。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鉤體41和所述第三鉤體51對向設置,所述第二鉤體42和所述第四鉤體52背向設置,使得整個第一裝配主體10與第二裝配主體20的兩端鉤接的更加穩定。請參閱圖3a、圖3b以及圖10,卡扣組件30中的卡扣33分排設置在第一裝配主體10的內部兩側,卡扣組件中的卡扣槽31和彈性卡條32對應各自連接的卡扣33設置在第二裝配主體20的內部兩側。此時,所有卡扣組件30中的卡扣33朝向同一方向設置,卡勾組件40中的第一鉤體41與卡扣33為同向設置。在具體運用中,卡合組件50與卡扣組件30的結構相同,卡合組件50包括設于所述第一裝配主體10上的第三鉤體51,與所述第三鉤體51活動鉤接、且設于所述第二裝配主體20上的第四鉤體52,以及與所述第四鉤體52對應、以供限制所述第三鉤體51脫落的第二限位件53。其中,第三鉤體51與卡扣組件30的卡扣33是對向設置的。
[0041]以下對本實施例一種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運用于扶手的具體細節進行詳細說明。
[0042]扶手組裝:先將扶手的下部罩蓋的第一鉤體41的和上部罩蓋的第二鉤體42活動鉤接,形成預定位以供卡扣33和卡扣槽31位置對齊,將上部罩蓋翻轉至關閉位置,將上罩蓋緩緩合到下罩蓋上,用力擠壓確保每個卡扣33的端頭進入卡扣槽31,確認將扶手下部罩蓋上的卡扣33與對應位置的上部罩蓋上的卡扣槽31相配合鎖緊,扶手成品件裝配完成。
[0043]扶手拆卸:請參閱圖13,本實施例中卡扣33朝向同一方向設置,從扶手前端開始延d方向逐一頂出彈性卡條32,使卡扣33端頭退離卡扣槽31,同時使扶手下部件往圖示箭頭c方向移動,扶手上下部件便可輕松分離。
[0044]該扶手表面無金屬件外露,并且表面光滑(無悶蓋等多余塑料件),外觀大大得到保證;組裝扶手總成時無需借助螺絲刀,扭矩槍等工具;扶手售后拆卸無需擔心螺絲損壞扶手本體,拆卸簡便,達到大大降低售后維修成本的目的。在空間允許的情況下,考慮到扶手的卡扣組件30連接的牢固性,防止扶手的卡扣組件30脫落,卡扣33及卡扣槽31布置應盡可能尺寸大且數量多。此外,考慮到扶手卡扣33與卡扣槽31匹配的準確性,該扶手設計了有預定位特征的卡勾組件40,這時,上部罩蓋的水平方向(X方向)自由度被限制,上、下罩蓋完成預定位。視彈性卡條32、卡扣33及卡扣槽31的結構,決定了扶手卡扣組件連接的牢固性。進一步地,設定卡扣的搭接量X的尺寸范圍:當卡扣材料為ABS或PC時,X =2.5±0.25mm ;當卡扣材料為PP時,X = 3.1±0.25mm。彈性卡條32的水平變形量需要大于等于卡扣搭接量X,扶手的卡扣組件才能拆卸順利。請參閱圖6a、6b以及6c,該卡扣變化量對比可以得出:c > a > b。
[0045]實施例2:
[0046]本實用新型一種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除了運用在汽車扶手上,卡扣及卡扣槽的結構同樣可以設計在頭枕的內部塑料結構中,便于兩塑料部件的安裝拆卸,無需借助自攻螺釘來做緊固聯接作用。其【具體實施方式】與實施例1大致相同,對于相同部分本實施例中不再詳細累述。
[0047]結合圖15至圖18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包括:第一裝配主體1a ;經由卡扣組件與所述第一裝配主體活動連接的第二裝配主體20a以及卡勾組件30a。
[0048]第一裝配主體10a,為汽車頭枕前半部的罩蓋,由塑料注塑而成,內部為中空設置。
[0049]第二裝配主體20a,為汽車頭枕后半部的罩蓋,由塑料注塑而成,內部為中空設置。
[0050]卡扣組件30a,排設于所述第一裝配主體和所述第二裝配主體的內壁上,各卡扣組件包括設于第二裝配主體的卡扣槽和彈性卡條,設于所述卡扣槽和所述彈性卡條之間的第一裝配主體的卡扣,所述卡扣對應卡合所述卡扣槽,所述彈性卡條抵卡于所述卡扣的背部。為了將第一裝配主體和第二裝配主體連接起來,通過卡扣和卡扣槽的對應卡接,使得第一裝配主體和第二裝配主體共同組裝為一汽車頭枕。
[005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將汽車座椅塑料件分為第一裝配主體和第二裝配主體,通過多組卡扣組件將第一裝配主體和第二裝配主體活動卡合連接,當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封裝后,結構表面無金屬件外露,并且表面光滑(無悶蓋等多余塑料件),外觀大大得到保證;組裝結構時也無需借助螺絲刀,扭矩槍等工具;扶手售后拆卸無需擔心螺絲損壞結構,拆卸簡便,達到大大降低售后維修成本的目的。
[0052]另外,卡扣組件具有設于第二裝配主體的卡扣槽和彈性卡條,設于所述卡扣槽和所述彈性卡條之間的第一裝配主體的卡扣,所述卡扣對應卡合所述卡扣槽,所述彈性卡條抵卡于所述卡扣的背部,從而使得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具有穩定性更強,成本低廉,生產工藝簡單等特點。
[0053]以上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說明對本實用新型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不應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本實用新型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范圍作為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裝配主體; 經由卡扣組件與所述第一裝配主體活動連接的第二裝配主體; 其中,所述卡扣組件包括:設于所述第二裝配主體上的卡扣槽和彈性卡條,設于所述第一裝配主體上供插置于所述卡扣槽和所述彈性卡條之間的卡扣,所述卡扣對應卡合所述卡扣槽,所述彈性卡條抵卡于所述卡扣的背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卡條包括與所述第二裝配主體固定連接的連接臂以及與所述連接臂固定連接以抵卡所述卡扣的背部的抵卡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裝配主體和所述第二裝配主體為中空設置的殼體結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組件等間距分列排設于所述第一裝配主體和所述第二裝配主體的內部兩側。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于所述第一裝配主體和所述第二裝配主體同一端部連接處的卡勾組件,所述卡勾組件包括設于所述第一裝配主體上的第一鉤體以及與所述第一鉤體活動鉤接、且設于所述第二裝配主體上的第二鉤體。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裝配主體上還設有與所述第二鉤體對應、以供限制所述第一鉤體脫落的第一限位件。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與所述卡勾組件相對的所述第一裝配主體和所述第二裝配主體的另一端部設有卡合組件,所述卡合組件包括設于所述第一裝配主體上的第三鉤體,與所述第三鉤體活動鉤接、且設于所述第二裝配主體上的第四鉤體,以及與所述第四鉤體對應、以供限制所述第三鉤體脫落的第二限位件。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汽車座椅塑料件裝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鉤體和所述第三鉤體對向設置,所述第二鉤體和所述第四鉤體背向設置。
【文檔編號】B60N2/44GK204161178SQ201420636145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9日
【發明者】唐曉俊, 吳曉青, 李俠, 徐東海 申請人:煙臺延鋒江森座椅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