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的座椅調整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改進的座椅調整結構,供調整座椅角度的調整裝置,包含一固定板及一樞軸,其中:該固定板設有一樞接部,一位于該樞接部中央處的通孔;一位于該通孔處的承載部,且搭配一蓋體圍繞成一軸孔;及二分別于該樞接部上下端延伸的翼片,該固定板的承載部左右兩端分別延伸出一定位槽,又該樞軸一端設有一樞接端,并穿設于該承載部的軸孔處;且該樞軸另一端設有一呈U字形的擋止端,并定位于該承載部一端的定位槽;借此,該調整裝置固定于一座椅的椅背所設的扣座周圍處,該樞軸的樞接端帶動該樞軸的擋止端作旋轉運動,達到調整該座椅的椅背角度。
【專利說明】改進的座椅調整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改進的座椅調整結構,尤指一種裝設于座椅的椅背兩側周圍處,且供調整座椅的椅背角度,配合乘坐者而感到乘坐的舒適度。
【背景技術】
[0002]現今人類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使得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和娛樂等方面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然而在行的方面,除了一般所常見的汽車外,各種休旅車、廂型車、吉普車等,也隨著工作環境的需求和旅游風氣而日益盛行。
[0003]再者,一般汽車座椅的功能不外乎是最基本的座椅的進退、升降及椅背的傾斜調整,而該功能的設計主要乃為了駕駛者可獲致最佳乘坐的舒適度,以便于駕駛與操控。
[0004]現有一般汽車座椅的椅背角度調整功能往往只裝設在汽車的駕駛座與副駕駛座,而后座的汽車座椅的椅背往往都是呈固定狀態,無法調整椅背角度,因此當乘坐者久坐后易產生肌肉僵硬、痠痛及疲憊等現象,實為一大弊端問題,而亟待加以改進。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裝設于座椅的椅背兩側周圍處,且供調整其座椅的椅背角度,配合乘坐者而感到乘坐舒適的目的。
[0006]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一種改進的座椅調整結構,其主要是裝設于座椅的椅背兩側周圍處,且供調整座椅角度的調整裝置,包含一固定板及一樞軸,其中該固定板設有一呈向右框形的樞接部,一位于該樞接部中央處呈貫穿狀的通孔;一位于該通孔處向前延伸的承載部,且搭配一蓋體圍繞成一軸孔;及二分別于該樞接部上下端延伸的翼片,其特征在于:
[0007]該固定板的承載部左右兩端分別延伸出一定位槽,又該樞軸一端設有一樞接端,并穿設于該承載部的軸孔處;另該樞軸另一端設有一呈U字形的擋止端,并定位于該承載部一端的定位槽,借此,該樞軸的樞接端帶動該樞軸的擋止端作旋轉運動。
[0008]由于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座椅調整結構,包含一固定板及一樞軸所構成調整裝置,其中該固定板設有一樞接部,一位于該樞接部中央處呈貫穿狀的通孔;一位于該通孔處向前延伸的承載部,且搭配一蓋體圍繞成一軸孔;又該固定板的承載部左右兩端分別延伸出一定位槽;二分別于該樞接部上下端延伸的翼片,該翼片設有至少一呈貫穿狀的鎖固孔,且搭配一鎖固件,致使該固定板呈鎖固狀態,其中該樞軸一端設有一樞接端,并穿設于該承載部的軸孔處;又該樞軸另一端設有一呈U字形的擋止端,并定位于該承載部一端的定位槽,借此,該調整裝置裝設于一座椅的椅背兩側周圍處,且與該椅背的扣座呈卡合狀態,借由轉動該樞接端使該樞軸作旋轉運動,提供可調整該座椅的椅背角度,達到配合乘坐者而感到乘坐舒適的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立體圖。
[0011]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動作示意圖。
[0012]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一)。
[0013]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局部放大圖(一)。
[0014]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座椅調整狀態圖。
[0015]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二)。
[0016]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局部放大圖(二)。
[0017]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三)。
[0018]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局部放大圖(三)。
【具體實施方式】
[0019]首先,請參閱圖1至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座椅調整結構,本新型包含一固定板11及一樞軸12所組成的調整裝置1,其中:
[0020]一固定板11,設有一呈向右框形的樞接部111,該樞接部111中央處設有呈貫穿狀的通孔1111 ;又該固定板11設有一于該通孔1111處向前延伸的承載部112,且該承載部112搭配一蓋體113圍繞成一軸孔1121,其中該蓋體113為焊接方式固定于該承載部112處,并于該承載部112左右兩端處分別延伸出一定位槽1122,另該固定板11設有分別于該樞接部111上下端延伸的一翼片114,該翼片114設有至少一呈貫穿狀的鎖固孔1141,并搭配一外來鎖固件,使該固定板11呈鎖固狀態;及
[0021]一樞軸12,其一端設有一樞接端121,并穿設于該承載部112的軸孔1121處;又該樞軸12另一端設有一呈U字形的擋止端122,并定位于該承載部112 —端的定位槽1122 ;其中該擋止端122更呈現出一向下框形狀;另該樞軸12的樞接端121周圍處更設有一環型凸塊123,該環型凸塊123供該樞軸12的樞接端121穿設于該承載部112的軸孔1121后而抵制于該承載部112處;其中該調整裝置I為金屬材質所制成。
[0022]續請參閱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座椅調整結構動作示意說明,本新型包含一固定板11及一樞軸12所組成的調整裝置1,其中該固定板11設有一呈向右框形的樞接部111,該樞接部111中央處設有呈貫穿狀的通孔1111 ;又該固定板11設有一于該通孔1111處向前延伸的承載部112,且該承載部112搭配一蓋體113圍繞成一軸孔1121,其中該蓋體113為焊接方式固定于該承載部112處,并于該承載部112左右兩端處分別延伸出一定位槽1122,另該固定板11設有分別于該樞接部111上下端延伸的一翼片114,該翼片114設有至少一呈貫穿狀的鎖固孔1141,并搭配一外來鎖固件,使該固定板11呈鎖固狀態;其中該樞軸12 —端設有一穿設于該承載部112的軸孔1121處的樞接端121,又該樞軸12另一端設有一呈U字形的擋止端122,并定位于該承載部112 —端的定位槽1122 ;其中該擋止端122更呈現出一向下框形狀;另該樞軸12的樞接端121周圍處更設有一環型凸塊123,該環型凸塊123供該樞軸12的樞接端121穿設于該承載部112的軸孔1121后而抵制于該承載部112處;借此,轉動該樞接端121而令該樞軸12作旋轉運動,使該擋止端122作180度旋轉至相反方向的定位槽1122。
[0023]續請參閱圖4至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座椅調整結構使用狀態說明(一),本新型的調整裝置I搭配一汽車后座的座椅2使用,本新型包含一固定板11及一樞軸12所組成的調整裝置I,其中該固定板11設有一呈向右框形的樞接部111,該樞接部111中央處設有呈貫穿狀的通孔1111 ;又該固定板11設有一于該通孔1111處向前延伸的承載部112,且該承載部112搭配一蓋體113圍繞成一軸孔1121,其中該蓋體113為焊接方式固定于該承載部112處,并于該承載部112左右兩端處分別延伸出一定位槽1122 ;該樞軸12一端設有一樞接端121并穿設于該承載部112的軸孔1121,又該樞軸12另一端設有一呈U字形的擋止端122,并定位于該承載部112 —端的定位槽1122 ;其中該擋止端122更呈現出一向下框形狀;借此,該翼片114的鎖固孔1141搭配一外來的鎖固件3而使該調整裝置I裝設于一座椅2的椅背21兩側所設的扣座211周圍處,當欲調整該座椅2的椅背21時,需先將該椅背21向前扳動,并以徒手方式來扳動該調整裝置I的樞軸12處的擋止端122,使該擋止端122作180度旋轉至相反方向的定位槽1122后,再將該椅背21往后扳動,使該椅背21的扣座211與該調整裝置I呈卡合狀態,借以改變該座椅2的椅背21的角度,達到提供乘坐者感到乘坐的舒適度;此為本新型的調整裝置I使用狀態(一),乃借由徒手方式來扳動該調整裝置I的樞軸12處的擋止端122,使該樞軸12的擋止端122作180度旋轉至相反方向的定位槽1122,以達到調整該座椅2的椅背21的角度。
[0024]續請參閱圖7至圖8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座椅調整結構使用狀態說明
(二),本新型的調整裝置I是由一固定板11及一樞軸12所構成,其中:該固定板11設有一樞接部111,一位于該樞接部111中央處呈貫穿狀的通孔1111 ; 一于該通孔1111處向前延伸的承載部112,且該承載部112搭配一蓋體113圍繞成一軸孔1121,其中該蓋體113為焊接方式固定于該承載部112處,并于該承載部112左右兩端處分別延伸出一定位槽1122 ;該樞軸12 —端設有一樞接端121并穿設于該承載部112的軸孔1121處,該樞接端121設有一齒輪1211,且搭配一齒條13呈嚙合狀態,該齒條13 —端設有一手動桿131,該手動桿131拉動時,使該齒條13帶動該齒輪1211,使該齒輪1211呈現轉動態樣,又該樞軸12另一端設有一呈U字形的擋止端122,并定位于該承載部112—端的定位槽1122 ;其中該擋止端122更呈現出一向下框形狀;借由扳動該手動桿131而帶動該齒條13,使轉動該齒輪1211以令該樞軸12作旋轉運動;借此,該翼片114的鎖固孔1141搭配一外來的鎖固件3而使該調整裝置I裝設于一座椅2的椅背21兩側處,當調整該座椅2的椅背21時,需先將該椅背21向前扳動,借由扳動該手動桿131而使該擋止端122作180度旋轉至相反方向的定位槽1122后,再將該椅背21往后扳動,使該椅背21的扣座211與該調整裝置I呈卡合狀態,達到調整該座椅2的椅背21的角度,提供乘坐者感到乘坐舒適的目的;此為本新型的調整裝置I使用狀態(二),乃借由徒手方式來扳動該齒條13的手動桿131,使該樞軸12的樞接端121處的齒輪1211受該齒條13轉動,而帶動該樞軸12的擋止端122作180度旋轉至相反方向的定位槽1122,以達到調整該座椅2的椅背21的角度。
[0025]再者,續請參閱圖9至圖10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座椅調整結構使用狀態說明(三),本新型的調整裝置I包含一固定板11及一樞軸12,其中:該固定板11設有一樞接部111,一位于該樞接部111中央處呈貫穿狀的通孔1111 ; 一于該通孔1111處向前延伸的承載部112,且該承載部112搭配一蓋體113圍繞成一軸孔1121,其中該蓋體113為焊接方式固定于該承載部112處,并于該承載部112左右兩端處分別延伸出一定位槽1122 ;該樞軸12 —端處設有一樞接端121并穿設于該承載部112的軸孔1121處,該樞接端121設有一齒輪1211,且搭配一齒條13呈嚙合狀態,又該樞軸12另一端設有一呈U字形的擋止端122,并定位于該承載部112 —端的定位槽1122 ;其中該擋止端122更呈現出一向下框形狀;其中該齒條13搭配一動力單元14樞設結合作動,該動力單元14啟動時以驅動該齒條13,使該齒輪1211呈現轉動態樣;其中該動力單元14是與一控制元件15呈電性連結狀態,且該控制元件15裝設于該的座椅2周圍處(例如:汽車后座的座椅2周圍處的C柱);其中該動力單元14為馬達或電磁閥的任一者;借此,該翼片114的鎖固孔1141搭配一外來鎖固件3而使該調整裝置I裝設于一座椅2的椅背21所設的扣座211處,當調整該座椅2的椅背21時,需先將該椅背21向前扳動,并經由該控制元件15啟動該動力單元14以驅動該齒條13,使該樞軸12作旋轉運動,并使該擋止端122作180度旋轉至相反方向的定位槽1122后,再將該椅背21往后扳動,使該椅背21的扣座211與該調整裝置I呈卡合狀態,達到調整該座椅2的椅背21的角度,提供乘坐者于乘坐時更為舒適的目的;此為本新型的調整裝置I使用狀態(三),乃借由啟動該動力單元14以驅動該齒條13而使該齒輪1211呈現轉動態樣,使該樞軸12的樞接端121處的齒輪1211受該齒條13傳動,而帶動該樞軸12的擋止端122作180度旋轉至相反方向的定位槽1122,以達到調整該座椅2的椅背21的角度。
[0026]綜合以上所述,一種改進的座椅調整結構又未曾見于諸書刊或公開使用,誠符合新型專利申請要件。需陳明的,以上所述乃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及所運用的技術原理,若依本新型的構想所作的改變,其所產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說明書及圖式所涵蓋的精神時,均應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合予陳明。
【權利要求】
1.一種改進的座椅調整結構,其主要是裝設于座椅的椅背兩側周圍處,且供調整座椅角度的調整裝置,包含一固定板及一樞軸,其中該固定板設有一呈向右框形的樞接部,一位于該樞接部中央處呈貫穿狀的通孔;一位于該通孔處向前延伸的承載部,且搭配一蓋體圍繞成一軸孔;及二分別于該樞接部上下端延伸的翼片,其特征在于: 該固定板的承載部左右兩端分別延伸出一定位槽,又該樞軸一端設有一樞接端,并穿設于該承載部的軸孔處;另該樞軸另一端設有一呈U字形的擋止端,并定位于該承載部一端的定位槽,借此,該樞軸的樞接端帶動該樞軸的擋止端作旋轉運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改進的座椅調整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樞軸的樞接端設有一齒輪,且搭配一齒條呈嚙合狀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改進的座椅調整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齒條一端設有一手動桿,該手動桿拉動時,使該齒條帶動該齒輪,使該齒輪呈現轉動態樣。
4.如權利要求2所述改進的座椅調整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齒條是與一動力單元樞設結合作動,該動力單元啟動時以驅動該齒條,使該齒輪呈現轉動態樣。
5.如權利要求4所述改進的座椅調整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動力單元是與一控制元件呈電性連結狀態,且該控制元件裝設于外來的座椅的椅背周圍處。
6.如權利要求4所述改進的座椅調整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動力單元為馬達或電磁閥的任一者。
7.如權利要求1所述改進的座椅調整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固定板的一翼片更設有至少一呈貫穿狀的鎖固孔,并搭配一外來鎖固件,使該固定板呈鎖固狀態。
8.如權利要求1所述改進的座椅調整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樞軸的樞接端周圍處更設有一環型凸塊,該環型凸塊供該樞軸的樞接端穿設于該承載部的軸孔后而抵制于該承載部處。
9.如權利要求1所述改進的座椅調整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蓋體為焊接方式固定于該承載部處。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改進的座椅調整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擋止端更呈現出向下框形狀。
【文檔編號】B60N2/22GK203945988SQ201420240946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2日
【發明者】蔡進旺 申請人:蔡進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