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排氣管固定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排氣管固定結構,包括排氣管支架,U型卡箍,以及排氣管卡座;其中,所述排氣管卡座包括基座、卡壁,所述卡壁分別固設于所述基座兩端并垂直于該基座,形成U型槽狀的排氣管卡座,所述卡壁上開有對稱的卡槽;所述基座垂直固設于所述U型卡箍的端部,所述卡槽與所述U型卡箍共同用于固定排氣管;所述排氣管支架包括固定架和連接架,所述固定架固設于所述基座的上部,所述固定架一端向上翻折形成用于連接動力總成的連接架。本實用新型提供的U型卡箍左右對稱,受力均勻合理,并且上部分有卡座進行限位,形成組合式卡箍式結構,整體牢固可靠。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排氣管固定結構裝配容易,大大提高了裝配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排氣管固定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輔助部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排氣管固定結構。
【背景技術】
[0002]載貨車的排氣管過長需要進行固定,一般靠近發動機端可以與動力總成進行剛性連接。現有排氣管是通過兩個半圓卡箍進行固定;參見圖1,半圓卡箍I與半圓卡箍2的兩端用螺栓固定在一起,對排氣管進行固定。現有技術的缺點為:半圓卡箍受力不均勻,容易斷裂;裝配困難,裝配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使排氣管的固定方式更加合理,牢固可靠,并使卡箍受力均勻,裝配更加方便;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的排氣管固定結構。
[0004]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方案如下:
[0005]一種新型的排氣管固定結構,包括排氣管支架,U型卡箍,以及排氣管卡座;其中,
[0006]所述排氣管卡座包括基座、卡壁,所述卡壁分別固設于所述基座兩端并垂直于該基座,形成U型槽狀的排氣管卡座,所述卡壁上開有對稱的卡槽;所述基座垂直固設于所述U型卡箍的端部,所述卡槽與所述U型卡箍共同用于固定排氣管;
[0007]所述排氣管支架包括固定架和連接架,所述固定架固設于所述基座的上部,所述固定架一端向上翻折形成用于連接動力總成的連接架。
[0008]優選的,所述U型卡箍的端部設有螺紋,其與所述基座和固定架螺紋連接。
[0009]優選的,所述連接架上設有通孔。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U型卡箍左右對稱,受力均勻合理,并且上部分有卡座進行限位,形成組合式卡箍式結構,整體牢固可靠。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排氣管固定結構裝配容易,大大提高了裝配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現有排氣管固定結構的示意圖;
[0013]圖2本實用新型排氣管固定結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及其【具體實施方式】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附圖中將對構成較佳實施例的組件的數目、位置、關系、及尺寸的延伸將有所說明,在閱讀及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教導后相關的變化實施屬于業界技能。
[0015]如圖2所示,一種新型的排氣管固定結構,包括排氣管支架1,U型卡箍2,以及排氣管卡座3 ;其中,[0016]所述排氣管卡座3包括基座31、卡壁32、33,所述卡壁32、33分別固設于所述基座31兩端并垂直于該基座31,形成U型槽狀的排氣管卡座,所述卡壁32、33上開有對稱的卡槽321、331 ;所述基座32垂直固設于所述U型卡箍I的端部,所述卡槽321、331與所述U型卡箍I共同用于固定排氣管;
[0017]所述排氣管支架I包括固定架11和連接架12,所述固定架11固設于所述基座31的上部,所述固定架11 一端向上翻折形成用于連接動力總成的連接架12。
[0018]為了拆裝方便,所述U型卡箍2的端部設有螺紋,其與所述基座31和固定架11螺紋連接。所述連接架12上設有通孔121。
[0019]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且,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之后,本領域相關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入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排氣管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氣管支架,U型卡箍,以及排氣管卡座;其中, 所述排氣管卡座包括基座、卡壁,所述卡壁分別固設于所述基座兩端并垂直于該基座,形成U型槽狀的排氣管卡座,所述卡壁上開有對稱的卡槽;所述基座垂直固設于所述U型卡箍的端部,所述卡槽與所述U型卡箍共同用于固定排氣管; 所述排氣管支架包括固定架和連接架,所述固定架固設于所述基座的上部,所述固定架一端向上翻折形成用于連接動力總成的連接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氣管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卡箍的端部設有螺紋,其與所述基座和固定架螺紋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氣管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架上設有通孔。
【文檔編號】B60K13/04GK203441576SQ201320545835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3日
【發明者】董善燕, 王家華 申請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