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拖車杠或繩穿過的孔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設計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供拖車杠或繩穿過的孔,包括開設在車輛保險杠本體上的通孔以及與通孔相適配的蓋,所述蓋的內側板面上設置有兩個凸塊,兩個凸塊位于蓋內側板面邊緣處布置且關于蓋中心對稱,所述通孔邊緣處關于通孔中心對稱布置兩個支撐座,凸塊與支撐座構成抵靠配合且兩者抵靠的面呈圓弧狀,所述蓋的內側板面邊緣處還設置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柔性卡爪,柔性卡爪與凸塊間隔布置。外觀面整齊,無凸起物、缺口,打開/關閉時可手工完成,無需使用輔助工具,方便快捷的同時,不會對外觀面造成損壞。
【專利說明】供拖車杠或繩穿過的孔【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設計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供拖車杠或繩穿過的孔。
【背景技術】
[0002]車輛拖車鉤主要用于拖動拖車、貨箱移動或者被其他車輛牽引的一種“鉤狀”裝置,大多安裝于車輛前端或尾端,并通過拖車杠或繩與車輛固連。車輛的保險杠上有供拖車杠或繩通過的孔,孔上安裝有蓋。蓋的設計需要滿足如下要求:在工作狀態下,即拖動或被牽引狀態下的時候,蓋能夠打開并不影響拖車杠或繩從孔中順利通過;在非工作狀態下,蓋能夠有效地將孔封堵上,并保證外觀的整齊。
[0003]現有技術中,中國專利《汽車后拖車鉤堵蓋(M12)》(申請號為:200830027728.9)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技術方案:圓蓋與金屬卡片相組合,通過機械工具撥動金屬卡片以實現圓蓋的開啟。該方案存在以下不足:1、該結構使用數次之后會發生卡接功能性變形,導致其無法正常工作;2、需要使用輔助的工具來撥動金屬卡片來實現開啟動作;3、使用工具撥動金屬卡片時容易劃傷油漆面,影響車輛外觀。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供拖車杠或繩穿過的孔,方便蓋的開啟,使用可靠。
[0005]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供拖車杠或繩穿過的孔,包括開設在車輛保險杠本體上的通孔以及與通孔相適配的蓋,所述通孔與位于保險杠本體內側的拖車鉤位置相對應,所述蓋的內側板面上設置有兩個凸塊,兩個凸塊位于蓋內側板面邊緣處布置且關于蓋中心對稱,所述通孔邊緣處關于通孔中心對稱布置兩個支撐座,凸塊與支撐座構成抵靠配合且兩者抵靠的面呈圓弧狀,所述蓋的內側板面邊緣處還設置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柔性卡爪與通孔的內側邊緣卡嵌配合構成限制蓋自通孔處向外移動脫離的限位配合,柔性卡爪與凸塊間隔布置。
[000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存在以下技術效果:
[0007]外觀面整齊,無凸起物、缺口。凸塊與支撐座相配合限制蓋向通孔內側移動,柔性卡爪與通孔邊緣相卡合限制蓋向通孔外側移動;使用方便,在開啟時,只需要按壓靠近柔性卡爪處的蓋板面,在凸塊與支撐座的配合作用下,蓋有轉動的趨勢,按壓力足夠時,柔性卡爪發生彈性變形,與通孔邊緣相分離,蓋即發生旋轉,旋轉一定角度后即可取下;裝配時按上述步驟反向進行即可,其操作可手工完成,無需使用輔助工具,方便快捷的同時,不會對外觀面造成損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汽車前保或后保結構示意圖;
[0009]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0010]圖3是圖1的B-B剖視圖;
[0011]圖4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2]圖5是圖4的結合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圖1至圖5,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敘述。
[0014]參閱圖1?圖5,一種供拖車杠或繩穿過的孔,包括開設在車輛保險杠本體10上的通孔11以及與通孔11相適配的蓋20,所述通孔11與位于保險杠本體10內側的拖車鉤位置相對應,所述蓋20的內側板面上設置有兩個凸塊21,兩個凸塊21位于蓋20內側板面邊緣處布置且關于蓋20中心對稱,所述通孔11邊緣處關于通孔11中心對稱布置兩個支撐座12,凸塊21與支撐座12構成抵靠配合且兩者抵靠的面呈圓弧狀,所述蓋20的內側板面邊緣處還設置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柔性卡爪22與通孔11的內側邊緣卡嵌配合構成限制蓋20自通孔11處向外移動脫離的限位配合,柔性卡爪22與凸塊21間隔布置。
[0015]凸塊21與支撐座12抵靠的面呈圓弧狀,保證蓋20能夠在通孔11中發生轉動,凸塊21與支撐座12—個呈凸弧狀,另一個呈凹弧狀,其轉動的軸芯正好位于所述圓弧狀的圓心。凸塊21與支撐座12抵靠配合還起到另一個作用:限制蓋20自通孔11處向內移動脫離的限位配合。而柔性卡爪22與通孔構成限制蓋20自通孔11處向外移動脫離的限位配合,這樣,蓋20就被限制在通孔11處,除非通過按壓使得柔性卡爪22變形,蓋20發生轉動才可以從通孔11處脫離。這樣布置的蓋20與通孔11在車輛的外觀上沒有任何的缺口或凸起或凹陷,保證了車輛外觀的平整;另外蓋20的取下過程也很簡便,通過按壓蓋20的相應部位即非凸塊21處的邊緣,蓋20即發生轉動,然后取下蓋20即可。
[0016]柔性卡爪22與凸塊21間隔布置,也可以理解成在凸塊21構成的連線將蓋20分成部分,每部分至少布置一個柔性卡爪22,如果只在一部分設置柔性卡爪22,則蓋20的另一部分得不到有效的限位配合。
[001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這里將凸塊21設置成凸弧狀,支撐座12設置成呈凹弧狀。所述凸塊21為半圓盤狀,該半圓盤的盤面垂直于蓋20的板面,半圓盤的直邊段貼合蓋20的板面設置,半圓盤的圓弧段邊緣與支撐座12上的凹弧構成抵靠配合。
[0018]為了方便支撐座12的設置,所述通孔11內側布置有環形座13,環形座13與通孔11同芯布置,環形座13的內環直徑大小與通孔11孔徑相吻合,所述支撐座12布置在環形座13上。環形座13的設置還能對通孔11的周邊起到加強的作用,保證在使用過程中此處不會因為按壓力量過大導致形變。
[0019]柔性卡爪22的數量過多給加工造成不便,最佳地,所述的柔性卡爪22有兩個,兩個柔性卡爪22構成的連線與凸塊21構成的連線垂直相交。凸塊21構成的連線每側各設置一個柔性卡爪22即可將蓋20有效地固定。
[0020]柔性卡爪22的設置方式多樣,這里提供一種較為簡單但很實用的一種方案:所述柔性卡爪22的一端固定在蓋20上,其懸置的一段設置有齒狀凸起用于卡合在通孔11邊緣,齒狀凸起的齒頂兩側為斜面,靠近蓋20 —側斜面較為陡峭,遠離蓋20 —側斜面較為平滑。其平滑一側斜面方便蓋20扣合到通孔11上,陡峭一側斜面防止蓋20輕易的脫離通孔11,需要一定的按壓力才可以使蓋20脫離。[0021]在實際操作中,通過按壓蓋20的相應部位,在凸塊21和支撐座12的配合下,蓋20會發生轉動,其中,有一半蓋板將向通孔11外側移動,另一半蓋板向通孔11的內側移動。很明顯,向外側移動的蓋板邊緣處設置的柔性卡爪22會發生形變,但是另一側的柔性卡爪22則隨著蓋板向通孔11內側移動,不發生形變。因此可以將所述的其中一個不發生形變的柔性卡爪22替換成擋塊23,所述擋塊23的截面呈L型并與通孔11邊緣相扣合。擋塊23為剛性的,相較于柔性卡爪22而言,其限制蓋20自通孔11處向外移動脫離的效果更佳。都是柔性卡爪22的好處是,按壓蓋20的任意部分,都能使蓋20轉動;但是,同時設置柔性卡爪22和擋塊23時,只能按壓設置有擋塊23那部分的蓋板才能使蓋20轉動。
[0022]當蓋20相對于通孔11發生轉動到一定角度時,就可以直接將蓋20取下,進行拖車或拉車作業,此時,由于蓋20較小且與車體分離,容易丟失,因此,本實用新型將所述蓋20的內側板面上布置有柔性的防脫爪24,防脫爪24插置于卡槽14內,所述卡槽14設置在環形座13上,防脫爪24懸置端設置成箭頭狀與卡槽14構成防脫配合。這樣,即使蓋20與通孔11分離,蓋20還通過防脫爪24與環形座13上的卡槽14相連,不易丟失。防脫爪24的懸置端設置成箭頭狀,方便加工好之后,插入卡槽14中;并且,插入卡槽14之后,箭頭的自然分開狀態大于卡槽14的槽寬,使得兩者不至于脫離。當然,在必要時,可通過人工捏壓箭頭的兩端使其產生一定的形變使其從卡槽14中脫離。
[0023]另外,所述防脫爪24的繩桿狀本體整體呈彎折狀,其與蓋20相連的一段垂直于蓋20的板面設置,其懸置的一段與蓋20平行并向蓋20的外側順延。這樣設置的好處是,當蓋20與通孔11分離進行拖車或拉車作業時,蓋20不會對拖車杠或繩造成干涉。并且,當蓋20卡合在通孔11上時,防脫爪24呈現出的彎折狀也能起到一定的限制蓋20自通孔11處向外移動脫離的作用。而當蓋20的一部分邊緣處設置柔性卡爪22,另一部分邊緣設置擋塊23,擋塊23限制蓋20自通孔11處向外移動脫離的效果明顯好于柔性卡爪22,因此,將所述防脫爪24位于柔性卡爪22和凸塊21之間的邊緣板面處。
【權利要求】
1.一種供拖車杠或繩穿過的孔,包括開設在車輛保險杠本體(10)上的通孔(11)以及與通孔(11)相適配的蓋(20),所述通孔(11)與位于保險杠本體(10)內側的拖車鉤位置相對應,其特征在于:所述蓋(20)的內側板面上設置有兩個凸塊(21),兩個凸塊(21)位于蓋(20)內側板面邊緣處布置且關于蓋(20)中心對稱,所述通孔(11)邊緣處關于通孔(11)中心對稱布置兩個支撐座(12),凸塊(21)與支撐座(12)構成抵靠配合且兩者抵靠的面呈圓弧狀,所述蓋(20)的內側板面邊緣處還設置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柔性卡爪(22)與通孔(11)的內側邊緣卡嵌配合構成限制蓋(20)自通孔(11)處向外移動脫離的限位配合,柔性卡爪(22)與凸塊(21)間隔布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供拖車杠或繩穿過的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塊(21)為半圓盤狀,該半圓盤的盤面垂直于蓋(20)的板面,半圓盤的直邊段貼合蓋(20)的板面設置,半圓盤的圓弧段邊緣與支撐座(12)上的凹弧構成抵靠配合。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拖車杠或繩穿過的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內側布置有環形座(13),環形座(13)與通孔(11)同芯布置,環形座(13)的內環直徑大小與通孔(11)孔徑相吻合,所述支撐座(12 )布置在環形座(13 )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供拖車杠或繩穿過的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卡爪(22)有兩個,兩個柔性卡爪(22)構成的連線與凸塊(21)構成的連線垂直相交。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供拖車杠或繩穿過的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卡爪(22)的一端固定在蓋(20)上,其懸置的一段設置有齒狀凸起用于卡合在通孔(11)邊緣,齒狀凸起的齒頂兩側為斜面,靠近蓋(20) —側斜面較為陡峭,遠離蓋(20) —側斜面較為平滑。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供拖車杠或繩穿過的孔,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的其中一個柔性卡爪(22 )替換成擋塊(23 ),所述擋塊(23 )的截面呈L型并與通孔(11)邊緣相扣合。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供拖車杠或繩穿過的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蓋(20)的內側板面上布置有柔性的防脫爪(24),防脫爪(24)插置于卡槽(14)內,所述卡槽(14)設置在環形座(13)上,防脫爪(24)懸置端設置成箭頭狀與卡槽(14)構成防脫配合。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供拖車杠或繩穿過的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脫爪(24)的繩桿狀本體整體呈彎折狀,其與蓋(20)相連的一段垂直于蓋(20)的板面設置,其懸置的一段與蓋(20)平行并向蓋(20)的外側順延,防脫爪(24)位于柔性卡爪(22)和凸塊(21)之間的邊緣板面處。
【文檔編號】B60D1/56GK203472444SQ201320510473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0日
【發明者】曹俊中, 唐維釗, 萬道圣, 張舒展 申請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