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變造型的可變活動頂及后蓋的汽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汽車,具體是一種可變造型的可變活動頂及后蓋的汽車。本發明解決了目前尚無一種可以隨時隨地改變造型的汽車的問題。一種可變造型的可變活動頂及后蓋的汽車包括后保險杠、車廂、后圍板、前風擋玻璃;車廂的左右上邊梁、左右后立柱上部分、左右前立柱上部分、左右尾箱側壁上沿各自向外及/或向內延伸構成左艙壁、右艙壁;左艙壁、右艙壁的內壁相互平行并均與車廂成型為一體或連接在一起;車廂的活動車頂包括活動頂蓋;活動頂蓋的前邊沿鉸接于靠近前風擋玻璃下邊沿的車體前圍板的前圍上蓋板上,或鉸接于車頂上靠近A柱的位置與靠近C柱的位置之間的某處。本發明適用于家庭、商用、公用等各種車輛。
【專利說明】一種可變造型的可變活動頂及后蓋的汽車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汽車,具體是一種可變造型的可變活動頂及后蓋的汽車。
【背景技術】
[0002]汽車根據造型可分為兩廂車型、三廂車型、溜背車型等。不同造型的汽車各自具有不同的特點,因而其能夠滿足的使用需求也各不相同。例如,兩廂車型的特點是內部空間較大,因而其能夠滿足載客量大、載貨量大的使用需求。而三廂車型、溜背車型的內部空間較小,其雖然載客量小、載貨量小,但其具有重心低、風阻小的特點,因而其能夠滿足節能的使用需求。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車主的使用需求隨時隨地都在發生變化,而汽車的造型卻是不可改變的,這便制約了汽車的使用方便性。因此,若能夠發明一種可以隨時隨地改變造型的汽車,便能夠隨時隨地滿足車主的使用需求,從而進一步提高汽車的使用方便性。然而目前并無這樣一種汽車。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為了解決目前尚無一種可以隨時隨地改變造型的汽車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可變造型的可變活動頂及后蓋的汽車。
[0004]本發明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可變造型的可變活動頂及后蓋的汽車,包括后保險杠、車廂、后圍板、前風擋玻璃;車廂的左右上邊梁、左右后立柱上部分、左右前立柱上部分、左右尾箱側壁上沿各自向外及/或向內延伸構成左艙壁、右艙壁;左艙壁、右艙壁的內壁相互平行并均與車廂成型為一體或連接在一起;車廂的活動車頂包括活動頂蓋;活動頂蓋的前邊沿鉸接于靠近前風擋玻璃下邊沿的車體前圍板的前圍上蓋板上,或鉸接于車頂上靠近A柱(前風擋玻璃兩側的立柱)的位置與靠近C柱(后風擋玻璃兩側的立柱)的位置之間的某處;活動頂蓋的左邊沿、右邊沿各自活動固定安裝于左艙壁的內壁、右艙壁的內壁;車廂的活動后蓋包括活動上尾蓋和活動下尾蓋;活動上尾蓋的上邊沿通過活動鉸鏈鉸接于活動頂蓋的后邊沿;活動上尾蓋的左邊沿、右邊沿各自活動安裝于左艙壁的內壁、右艙壁的內壁;活動下尾蓋的上邊沿通過活動鉸鏈鉸接于活動上尾蓋的下邊沿;活動下尾蓋的左邊沿、右邊沿各自活動安裝于左艙壁的內壁、右艙壁的內壁。
[0005]具體變形方法包括以下五種:
一、通過將活動下尾蓋滑入保險杠內艙體的車體變形方法。如圖3、圖4所示,變形過程如下:將呈現為兩廂車的活動頂蓋的后邊沿向下施壓滑動,活動頂蓋的后邊沿帶動活動上尾蓋的上邊沿向下施壓滑動,活動上尾蓋的下邊沿聯動活動下尾蓋的下邊沿向下插入后保險杠內的艙體內,如此將車廂變形為溜背車型,適合乘員少、載貨少時采用。當車上乘員多、載貨多時,將以上過程反過來,活動頂蓋的后邊沿帶動活動上尾蓋的上邊沿向上施壓滑動,同時帶動活動下尾蓋上移,活動下尾蓋的下邊沿從保險杠內的艙體內移出,到位后,采用相關定位機構鎖死位置,即可將車廂變形為兩廂車型。此種方案,活動頂蓋開始跟固定車廂的連接點,可以在車頂從靠近A柱(前風擋玻璃兩側的立柱)的位置一直到靠近C柱(后風擋玻璃兩側的立柱)的位置的某處,根據具體車型設計選擇。圖中示范了靠近A柱的方案。
[0006]二、通過將活動下尾蓋向下插入后圍板的前側或內部的車體變形方法。如圖5、圖6所示,變形過程如下:將活動下尾蓋的下邊沿向下插入后圍板的前側或內部,活動下尾蓋的上邊沿帶動活動上尾蓋的下邊沿向下施壓滑動,活動上尾蓋的上邊沿帶動活動頂蓋的后邊沿向下施壓滑動,由此將大型車廂(如MPV型)變形為溜背跨界車型。這種變形方式為可逆的,即圖6變為圖5:溜背跨界車型變為大型車廂(如MPV型)。此種方案,活動頂蓋開始跟固定車廂的連接點,可以在車頂從靠近A柱的位置一直到靠近C柱的位置的某處,根據具體車型設計選擇。圖中示范了靠近A柱的方案。
[0007]三、通過改變活動上尾蓋和活動下尾蓋的連接夾角改變車型。當車上乘員少、載貨少時,將車廂變形為溜背跨界車型。如圖7、圖8所示,變形過程如下:將活動頂蓋的后邊沿向下施壓滑動,活動頂蓋的后邊沿帶動活動上尾蓋的上邊沿向下施壓滑動,活動上尾蓋和活動下尾蓋的連接夾角變小,由于活動下尾蓋的下邊沿通過鉸鏈固定于車廂,鉸接于一起的活動上尾蓋的下邊沿聯動活動下尾蓋的上邊沿一起向后突出,活動上尾蓋上沿下降,使得活動頂蓋的后邊沿獲得下降空間,由此將兩廂車型變形為另一溜背跨界車型。此種變形也為雙向可逆。此種方案,活動頂蓋開始跟固定車廂的連接點,可以在車頂從靠近A柱的位置一直到靠近C柱的位置的某處,根據具體車型設計選擇。圖中示范了靠近A柱的方案。
[0008]四、通過將活動尾蓋向下插入汽車尾箱內(或內部的尾蓋艙體內)的車體變形方法。當車上乘員少、載貨少時,將“高背三廂車型”變形為溜背跨界車型。如圖9、圖10所示,變形過程如下:將活動頂蓋、前風擋玻璃、活動上尾蓋、活動下尾蓋以前風擋玻璃下方車廂上的鉸鏈為轉軸向后向下施壓滑動,在采用弧形前風擋玻璃的情況下,采用短鉸鏈鉸接,可以以柔性鉸接材料作為輔助連接。活動上尾蓋沿尾箱內的尾蓋艙體內部滑入,由此將兩廂車型變形為另一溜背跨界車型。或根據情況,由溜背跨界車型變回到“高背三廂車型”。
[0009]五、通過以上四種變形方法的組合變形方法。針對具體的車體設計,可以采用以上四種變形方法的組合變形方法,比如活動頂蓋是否包括前風擋玻璃;比如活動尾蓋下沉伸入的位置,比如保險杠內、尾箱內、后圍板內等;比如活動上下尾蓋的夾角是否改變。
[0010]基于上述幾種變形方法,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可變造型的可變活動頂及后蓋的汽車,通過采用活動頂蓋、活動上尾蓋、活動下尾蓋的位移、傾斜以及活動下尾蓋伸入車體某個空間,實現了車體的造型變化,能夠根據車主的使用需求變形為大空間車型(如MPV)、兩廂車型、三廂車型、溜背車型等,因而其能夠隨時隨地滿足車主的使用需求。
[0011]本發明結構合理、設計巧妙,有效解決了目前尚無一種可以隨時隨地改變造型的汽車的問題,適用于家庭、商用、公用等各種車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本發明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0014]圖3是本發明的第一種變形前的示意圖。
[0015]圖4是本發明的第一種變形后的示意圖。
[0016]圖5是本發明的第二種變形前的示意圖。
[0017]圖6是本發明的第二種變形后的示意圖。[0018]圖7是本發明的第三種變形前的示意圖。
[0019]圖8是本發明的第三種變形后的示意圖。
[0020]圖9是本發明的第四種變形前的示意圖。
[0021]圖10是本發明的第四種變形后的示意圖。
[0022]圖11是圖8的后視圖。
[0023]圖12是圖1、3的后視圖。
[0024]圖13是圖5的后視圖。
[0025]圖14是圖6的后視圖。
[0026]圖15是本發明的可調式定位機構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
[0027]圖16是本發明的可調式定位機構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0028]圖17是本發明的可調式定位機構的第三種結構示意圖。
[0029]圖中:1_左艙壁,2_右艙壁,3_擾流板,4_活動頂蓋,5_活動上尾蓋,6_后車窗,7-活動下尾蓋,8-后保險杠,9-行李架,10-活動鉸鏈,11-艙體,12-行李架安裝孔,13-天窗,14-上定位卡,15-定位孔,16-下定位卡,17-導水槽,18-柔性裝飾物,19-車廂,20-柔性活動密封件,21-定位銷,22-定位銷彈簧,23-鉸鏈轉軸,24-鉸鏈彈簧,25-雨水排出孔,26-后圍板,27-前風擋玻璃。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一種可變造型的可變活動頂及后蓋的汽車,包括后保險杠8、車廂19、后圍板26、前風擋玻璃27 ;車廂19的左右上邊梁、左右后立柱上部分、左右前立柱上部分、左右尾箱側壁上沿各自向外及/或向內延伸構成左艙壁1、右艙壁2 ;左艙壁1、右艙壁2的內壁相互平行并均與車廂19成型為一體或連接在一起;車廂19的活動車頂包括活動頂蓋4 ;活動頂蓋4的前邊沿鉸接于靠近前風擋玻璃27下邊沿的車體前圍板的前圍上蓋板上,或鉸接于車頂上靠近A柱(前風擋玻璃兩側的立柱)的位置與靠近C柱(后風擋玻璃兩側的立柱)的位置之間的某處;活動頂蓋4的左邊沿、右邊沿各自活動固定安裝于左艙壁I的內壁、右艙壁2的內壁;車廂19的活動后蓋包括活動上尾蓋5和活動下尾蓋7 ;活動上尾蓋5的上邊沿通過活動鉸鏈10鉸接于活動頂蓋4的后邊沿;活動上尾蓋5的左邊沿、右邊沿各自活動安裝于左艙壁I的內壁、右艙壁2的內壁;活動下尾蓋7的上邊沿通過活動鉸鏈10鉸接于活動上尾蓋5的下邊沿;活動下尾蓋7的左邊沿、右邊沿各自活動安裝于左艙壁I的內壁、右艙壁2的內壁。
[0031]活動頂蓋4上嵌設有天窗13 ;活動上尾蓋5上、活動下尾蓋7上各自活動嵌設有后車窗6。使用時,后車窗可以是活動能打開的。后車窗既可作為固定的車窗使用,又可作為行李箱蓋使用。
[0032]后保險杠8或后圍板26內部安裝有艙體11 ;活動上尾蓋5及/或活動下尾蓋7可部分或全部伸入艙體11的內腔。使用時,在將車廂變形為溜背車型時,活動下尾蓋下降伸入艙體,實現車型變形功能。艙體用于容納活動下尾蓋,從而保證變形后車體的整潔和穩定,如圖1、圖3、圖4所示。
[0033]左艙壁I的內壁與右艙壁2的內壁相互平行;左艙壁I的內壁與右艙壁2的內壁共同覆蓋有柔性裝飾物18 ;柔性裝飾物18的兩端分別固定于車廂19的內壁和活動頂蓋4的內壁或活動上尾蓋5的內壁或活動下尾蓋7的內壁。使用時,柔性裝飾物起到裝飾和緩沖碰撞的作用。
[0034]還包括擾流板3 ;擾流板3的左端、右端各自固定于左艙壁I和右艙壁2上。使用時,擾流板能夠提高汽車的穩定性,并降低汽車的油耗。
[0035]還包括行李架9 ;行李架9的左端、右端各自固定于左艙壁1、右艙壁2上。使用時,行李架用于放置行李。
[0036]還包括活動鉸鏈10 ;活動頂蓋4的前邊沿通過活動鉸鏈10鉸接于車廂19的連接點,該連接點在車頂位于靠近A柱的位置與靠近C柱的位置之間的某處;活動上尾蓋5的上邊沿通過活動鉸鏈10鉸接于活動頂蓋4的后邊沿;活動下尾蓋7的上邊沿通過活動鉸鏈10鉸接于活動上尾蓋5的下邊沿;活動鉸鏈10為單軸活動鉸鏈或多軸活動鉸鏈;活動鉸鏈10為整段活動鉸鏈或多段活動鉸鏈;活動鉸鏈10為剛性活動鉸鏈或柔性活動鉸鏈。使用時,活動鉸鏈用于實現上述各邊沿之間的鉸接。
[0037]還包括可調式定位機構;活動頂蓋4的左邊沿、右邊沿各自通過可調式定位機構活動安裝固定于左艙壁I的內壁、右艙壁2的內壁;活動上尾蓋5的左邊沿、右邊沿各自通過可調式定位機構活動安裝固定于左艙壁I的內壁、右艙壁2的內壁;活動下尾蓋7的左邊沿、右邊沿各自通過可調式定位機構活動安裝固定于左艙壁I的內壁、右艙壁2的內壁。使用時,通過可調式定位機構可以調節活動頂蓋、活動上尾蓋、活動下尾蓋的位置,從而實現車廂的變形。可調式定位機構為已知的液壓支柱頂桿、蝸輪蝸桿、氣壓頂桿、齒條齒輪、偏心輪、曲軸、杠桿等結構。
[0038]還包括柔性活動密封件20 ;活動頂蓋4的前邊沿通過柔性活動密封件20與車廂19的前壁上邊沿活動密封;活動頂蓋4的左邊沿、右邊沿各自通過柔性活動密封件20與左艙壁I的內壁、右艙壁2的內壁活動密封;活動上尾蓋5的上邊沿通過柔性活動密封件20與活動頂蓋4的后邊沿活動密封;活動上尾蓋5的左邊沿、右邊沿各自通過柔性活動密封件20與左艙壁I的內壁、右艙壁2的內壁活動密封;活動下尾蓋7的上邊沿通過柔性活動密封件20與活動上尾蓋5的下邊沿活動密封;活動下尾蓋7的左邊沿、右邊沿各自通過柔性活動密封件20與左艙壁I的內壁、右艙壁2的內壁活動密封。使用時,柔性活動密封件用于實現車內外噪聲、熱量、空氣、水的隔離。
[0039]在特定的設計實施方案中,活動頂蓋4向前延伸,前風擋玻璃27可嵌設于活動頂蓋4上,且活動頂蓋4的前邊沿鉸接于靠近前風擋玻璃27的下邊沿的車體前圍板的前圍上蓋板上;活動頂蓋4、活動上尾蓋5、活動下尾蓋7可連接為一體式結構;當后保險杠8或后圍板26較高時,可省去活動下尾蓋7。艙體則安裝于后尾箱內部,活動上尾蓋下降伸入艙體,實現車型變形功能。艙體用于容納活動上尾蓋,從而保證變形后車體的整潔和穩定。如圖9、10所示。
[0040]具體實施時,活動頂蓋4采用一體式結構或多段式結構。活動上尾蓋5采用一體式結構或多段式結構。活動下尾蓋7采用一體式結構或多段式結構。行李架9的左端、右端通過行李架安裝孔12各自固定于左艙壁1、右艙壁2上。可調式定位機構還可以采用由定位孔15、定位銷21、定位銷彈簧22、鉸鏈轉軸23、鉸鏈彈簧24構成的銷軸式定位機構(如圖15所示),也可采用由上定位卡14、下定位卡16構成的限位式定位機構(如圖14、圖17所示)。左艙壁I的內壁、右艙壁2的內壁各自開設有導水槽17。左艙壁I的內外壁、右艙壁2的內外壁各自貫通開設有雨水排出孔25。使用時,從密封處滲漏出的水經導水槽導流,然后由雨水排出孔排出車廂外部。
[0041]這種可變造型的可變活動頂及后蓋的汽車具體變形方法包括以下五種:
一、通過將活動下尾蓋滑入保險杠內艙體的車體變形方法。如圖3、圖4所示,變形過程如下:將呈現為兩廂車的活動頂蓋4的后邊沿向下施壓滑動,活動頂蓋4的后邊沿帶動活動上尾蓋5的上邊沿向下施壓滑動,活動上尾蓋5的下邊沿聯動活動下尾蓋7的下邊沿向下插入后保險杠8內的艙體內,如此將車廂變形為溜背車型,適合乘員少、載貨少時采用。當車上乘員多、載貨多時,將以上過程反過來,活動頂蓋4的后邊沿帶動活動上尾蓋5的上邊沿向上滑動,同時帶動活動下尾蓋7上移,活動下尾蓋7的下邊沿從保險杠內的艙體內移出,到位后,采用相關定位機構鎖死位置,即可將車廂變形為兩廂車型。此種方案,活動頂蓋4開始跟固定車廂的連接點,可以在車頂從靠近A柱的位置一直到靠近C柱的位置的某處,根據具體車型設計選擇。圖中示范了靠近A柱的方案。
[0042]二、通過將活動下尾蓋7向下插入后圍板的前側或內部的車體變形方法。如圖5、圖6所示,變形過程如下:將活動下尾蓋7的下邊沿向下插入后圍板的前側或內部,活動下尾蓋7的上邊沿帶動活動上尾蓋5的下邊沿向下施壓滑動,活動上尾蓋5的上邊沿帶動活動頂蓋4的后邊沿向下施壓滑動,由此將大型車廂(如MPV型)變形為溜背跨界車型。這種變形方式為可逆的,即圖6變為圖5:溜背跨界車型變為大型車廂(如MPV型)。此種方案,活動頂蓋開始跟固定車廂的連接點,可以在車頂從靠近A柱的位置一直到靠近C柱的位置的某處,根據具體車型設計選擇。圖中示范了靠近A柱的方案。
[0043]三、通過改變活動上尾蓋5和活動下尾蓋7的連接夾角改變車型。當車上乘員少、載貨少時,將車廂變形為溜背跨界車型。如圖7、圖8所示,變形過程如下:將活動頂蓋4的后邊沿向下施壓滑動,活動頂蓋的后邊沿帶動活動上尾蓋5的上邊沿向下施壓滑動,活動上尾蓋5和活動下尾蓋7的連接夾角(指向車內的夾角)變小,由于活動下尾蓋7的下邊沿通過鉸鏈固定于車廂尾部,鉸接于一起的活動上尾蓋5的下邊沿聯動活動下尾蓋7的上邊沿一起向后突出,活動上尾蓋5上沿下降,使得相鉸接的活動頂蓋4的后邊沿獲得下降空間,于是活動頂蓋4向后傾斜,由此將兩廂車型變形為另一溜背跨界車型。此種變形也為雙向可逆。此種方案,活動頂蓋4開始跟固定車廂的連接點,可以在車頂從靠近A柱的位置一直到靠近C柱的位置的某處,根據具體車型設計選擇。圖7、8中示范了靠近A柱的方案。
[0044]四、通過將活動尾蓋向下插入汽車尾箱內(或內部的尾蓋艙體內)的車體變形方法。當車上乘員少、載貨少時,將“高背三廂車型”變形為溜背跨界車型。如圖9、圖10所示,變形過程如下:將活動頂蓋4、前風擋玻璃27、活動上尾蓋5、活動下尾蓋7以前風擋玻璃下方前上圍板蓋上的鉸鏈為轉軸向后向下施壓一起同步傾斜滑動,在采用弧形前風擋玻璃的情況下,采用短鉸鏈鉸接,可以以柔性鉸接材料作為輔助連接。活動上尾蓋5、活動下尾蓋7沿尾箱內的尾蓋艙體內部滑入,由此將兩廂車型變形為另一溜背跨界車型。或根據情況,由溜背跨界車型變回到“高背三廂車型”。此種變形方式在某些具體實施應用時,可以將活動下尾蓋7省去;在某些具體實施應用時,也可以將活動上尾蓋5與活動頂蓋4作為一個整體,而上尾蓋5的造型為以活動頂蓋4前端的鉸鏈為圓心的圓柱面或圓柱面的集合。
[0045]五、通過以上四種變形方法的組合變形方法。針對具體的車體設計,可以采用以上四種變形方法的組合變形方法,比如活動頂蓋是否包括前風擋玻璃;比如活動尾蓋下沉伸入的位置,比如保險杠內、尾箱內、后圍板內等;比如活動上下尾蓋的夾角是否改變。
[0046]以上五種變形方式,活動部件需要相應的可調式活動定位機構來保持某個活動部件的位置及角度,通過可調式活動定位機構可以調節活動頂蓋4、活動上尾蓋5、活動下尾蓋7的位置和角度,從而實現車廂的變形及定型。可調式定位機構為已知的液壓支柱頂桿、蝸輪蝸桿、氣壓頂桿、齒條齒輪、偏心輪、曲軸、杠桿、電機等結構。可調式定位機構還可以采用由定位孔15、定位銷21、定位銷彈簧22、鉸鏈轉軸23、鉸鏈彈簧24構成的銷軸式定位機構(如圖15所示),也可采用由上定位卡14、下定位卡16構成的限位式定位機構(如圖14、圖17所示)定位。
[0047]基于上述幾種變形方法,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可變造型的可變活動頂及后蓋的汽車,通過采用活動頂蓋、活動上尾蓋、活動下尾蓋的位移、傾斜以及活動下尾蓋伸入車體某個空間,實現了車體的造型變化,能夠根據車主的使用需求變形為大空間車型(如MPV)、兩廂車型、三廂車型、溜背車型等,改變車體空氣動力學特性,有效地降低能耗,提高車的性能,隨時隨地滿足車主的使用需求。
【權利要求】
1.一種可變造型的可變活動頂及后蓋的汽車,包括后保險杠(8)、車廂(19)、后圍板(26)、前風擋玻璃(27);其特征在于:車廂(19)的左右上邊梁、左右后立柱上部分、左右前立柱上部分、左右尾箱側壁上沿各自向外及/或向內延伸構成左艙壁(I)、右艙壁(2);左艙壁(I )、右艙壁(2)的內壁相互平行并均與車廂(19)成型為一體或連接在一起;車廂(19)的活動車頂包括活動頂蓋(4);活動頂蓋(4)的前邊沿鉸接于靠近前風擋玻璃(27)下邊沿的車體前圍板的前圍上蓋板上,或鉸接于車頂上靠近A柱的位置與靠近C柱的位置之間的某處位置; 活動頂蓋(4)的左邊沿、右邊沿各自活動固定安裝于左艙壁(I)的內壁、右艙壁(2)的內壁;車廂(19)的活動后蓋包括活動上尾蓋(5)和活動下尾蓋(7);活動上尾蓋(5)的上邊沿通過活動鉸鏈(10)鉸接于活動頂蓋(4)的后邊沿;活動上尾蓋(5)的左邊沿、右邊沿各自活動安裝于左艙壁(I)的內壁、右艙壁(2)的內壁;活動下尾蓋(7)的上邊沿通過活動鉸鏈(10)鉸接于活動上尾蓋(5)的下邊沿;活動下尾蓋(7)的左邊沿、右邊沿各自活動安裝于左艙壁(I)的內壁、右艙壁(2)的內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變造型的可變活動頂及后蓋的汽車,其特征在于:活動頂蓋(4)上嵌設有天窗(13);活動上尾蓋(5)上、活動下尾蓋(7)上各自活動嵌設有后車窗(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變造型的可變活動頂及后蓋的汽車,其特征在于:后保險杠(8)或后圍板(26)內部安裝有艙體(11);活動上尾蓋(5)及/或活動下尾蓋(7)可部分或全部伸入艙體(11)的內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變造型的可變活動頂及后蓋的汽車,其特征在于:左艙壁(I)的內壁與右艙壁(2 )的內壁相互平行;左艙壁(I)的內壁與右艙壁(2 )的內壁共同覆蓋有柔性裝飾物(18);柔性.裝飾物(18)的兩端分別固定于車廂(19)的內壁和活動頂蓋(4)的內壁或活動上尾蓋(5)的內壁或活動下尾蓋(7)的內壁。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變造型的可變活動頂及后蓋的汽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擾流板(3 );擾流板(3 )的左端、右端各自固定于左艙壁(I)和右艙壁(2 )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變造型的可變活動頂及后蓋的汽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行李架(9 );行李架(9 )的左端、右端各自固定于左艙壁(I)、右艙壁(2 )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變造型的可變活動頂及后蓋的汽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活動鉸鏈(10);活動頂蓋(4)的前邊沿通過活動鉸鏈(10)鉸接于車廂(19)的連接點,該連接點在車頂位于靠近A柱的位置與靠近C柱的位置之間的某處;活動上尾蓋(5)的上邊沿通過活動鉸鏈(10)鉸接于活動頂蓋(4)的后邊沿;活動下尾蓋(7)的上邊沿通過活動鉸鏈(10)鉸接于活動上尾蓋(5)的下邊沿;活動鉸鏈(10)為單軸活動鉸鏈或多軸活動鉸鏈;活動鉸鏈(10)為整段活動鉸鏈或多段活動鉸鏈;活動鉸鏈(10)為剛性活動鉸鏈或柔性活動鉸鏈。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變造型的可變活動頂及后蓋的汽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可調式定位機構;活動頂蓋(4)的左邊沿、右邊沿各自通過可調式定位機構活動安裝固定于左艙壁(I)的內壁、右艙壁(2)的內壁;活動上尾蓋(5)的左邊沿、右邊沿各自通過可調式定位機構活動安裝固定于左艙壁(I)的內壁、右艙壁(2)的內壁;活動下尾蓋(7)的左邊沿、右邊沿各自通過可調式定位機構活動安裝固定于左艙壁(I)的內壁、右艙壁(2)的內壁。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變造型的可變活動頂及后蓋的汽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柔性活動密封件(20);活動頂蓋(4)的前邊沿通過柔性活動密封件(20)與車廂(19)的前壁上邊沿活動密封;活動頂蓋(4)的左邊沿、右邊沿各自通過柔性活動密封件(20)與左艙壁(I)的內壁、右艙壁(2)的內壁活動密封;活動上尾蓋(5)的上邊沿通過柔性活動密封件(20)與活動頂蓋(4)的后邊沿活動密封;活動上尾蓋(5)的左邊沿、右邊沿各自通過柔性活動密封件(20 )與左艙壁(I)的內壁、右艙壁(2 )的內壁活動密封;活動下尾蓋(7 )的上邊沿通過柔性活動密封件(20)與活動上尾蓋(5)的下邊沿活動密封;活動下尾蓋(7)的左邊沿、右邊沿各自通過柔性活動密封件(20)與左艙壁(I)的內壁、右艙壁(2)的內壁活動密封。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變造型的可變活動頂及后蓋的汽車,其特征在于:活動頂蓋(4 )向前延伸,前風擋玻璃(27 )可嵌設于活動頂蓋(4 )上,且活動頂蓋(4 )的前邊沿鉸接于靠近前風擋玻璃(27)的下邊沿的車體前圍板的前圍上蓋板上;活動頂蓋(4)、活動上尾蓋(5)、活動下尾蓋(7)可連接為一體式結構;當后保險杠(8)或后圍板(26)較高時,可省去活動下尾蓋(7)。.
【文檔編號】B60J7/08GK103465757SQ201310425209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8日
【發明者】符曉友 申請人:符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