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充氣車輪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非充氣車輪。兩個結構相同、位置相對的外鋼圈套進內鋼圈,加上固定鋼圈構成組合鋼圈,其壁上有多個均勻分布的固定孔,兩側外圈各形成一個倒T型環形凹槽,用于固定橡膠側封。彈性異形輻條由上下兩個變形的半拱形長鋼片連體而成,拱頂各有多個固定孔,兩邊伸出多組減震片。筒體彈性鋼圈壁上有多個均勻分布的固定孔,彈性鋼圈嵌在組合橡膠圈內壁。橡膠外圈與兩側的橡膠側封是連體結構,橡膠側封內圈各有一個T型環形橡膠固定圈。上述部件通過方、圓頭固定栓連接固定。本非充氣車輪結構體不僅同樣具備優異彈性,且不會爆裂,可按理想的扁平率設計,制造成本較小,負荷能力大。
【專利說明】非充氣車輪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是交通工具中一種機動車車輪。
【背景技術】
[0002]現今,充氣胎車輪由于彈性減震功能優異被廣泛使用在機動車上,但卻存在諸多致命缺點:⑴易爆胎;(2)難于達到理想的扁平率;(3)制造成本高;⑷負荷能力偏低。據統計,中國高速公路上發生的交通事故中,有70%是由于爆胎引起的,加之充氣輪胎因追求舒適而扁平率偏高,與地面摩擦面小,輪胎耐久性降低,因而給社會造成很大經濟損失甚至人身傷亡。其它各型車輪雖然互有特色,但同樣存在許多致命缺點,難于滿足理想的技術要求。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機動車充氣胎車輪結構上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全新結構的機動車非充氣車輪。本發明是通過橡膠外圈與地面接觸起摩擦作用,嵌在組合橡膠圈內圓面的彈性鋼圈與彈性異形輻條相對固定,共同完成承壓、減震和支撐功能,并起連接、固定橡膠外圈與組合鋼圈的作用。本非充氣車輪結構體不僅同樣具備優異彈性,且不會爆裂,可按理想的扁平率設計,制造成本較小,負荷能力大,可克服現有車輪的諸多缺點。
[0004]技術方案
[0005]非充氣車輪具體技術方案是,組合鋼圈外圓壁沿圓周方向通過方頭固定栓均勻固定多個彈性異形輻條,彈性異形輻條通過圓頭固定栓固定嵌在組合橡膠圈內圓壁中的彈性鋼圈,再通過組合橡膠圈中橡膠側封內邊上的橡膠固定圈嵌入組合鋼圈兩側外圈的T型環凹槽中,形成一個密封非充氣車輪。
[0006]組合鋼圈包括內鋼圈、外鋼圈和固定圈。內鋼圈空心一側的邊緣有一個向內開口的環形凹槽。內鋼圈外圓壁均勻分布多個固定孔。外鋼圈一側邊外緣有一個向外開口的環形凹槽。外鋼圈外圓壁上均勻分布多個固定孔。內外鋼圈上固定孔的幾何形狀大小相同,數量相等,位置對應吻合。固定圈外緣有一個向內開口的環形凹槽,靠近內孔四周有多個固定用圓孔。彈性異形輻條由上下兩個變形的半拱形長鋼片連體而成,其拱頂各有多個固定孔,兩側邊伸出多組漸扁弧形減震片,每組減震片向外的連接支點端都是一個整體。彈性鋼圈壁上均勻分布多個固定孔。組合橡膠圈的外圈是筒形橡膠外圈,兩側有環形橡膠側封,橡膠側封靠近內圈有T形橡膠固定圈,橡膠外圈與橡膠側封是一個相連整體結構。方頭固定栓栓桿一端是長方體栓頭,另一端是異型栓帽,栓帽兩端各有一個凸起的鎖止頭,圓頭固定栓栓桿一端是圓柱形栓頭,另一端是一個異型栓帽,栓帽兩端各有一個凸起的鎖止頭。
[0007]外鋼圈是從內鋼圈一側套在內鋼圈上。組合鋼圈上的固定栓設計成方頭是方便安裝放入需要。固定栓放入固定孔后按緊,然后旋轉九十度角,讓兩端的鎖止頭卡入內鋼圈的內壁鎖止孔內,達到把彈性異形輻條固定在組合鋼圈上的作用。圓頭固定栓則是預先放入彈性鋼圈的固定孔中,彈性鋼圈作為骨架和組合橡膠圈一次成型。在彈性異形輻條與彈性鋼圈連接安裝時,圓頭可方便固定栓旋轉。安裝時固定栓上鎖止頭也是按緊后旋轉九十度角,栓帽上兩端的鎖止頭卡入彈性異形輻條內壁鎖止孔內。組合鋼圈兩側邊有兩個倒T型環形凹槽,通過橡膠側封上的橡膠固定圈嵌入凹槽中起固定橡膠側封的作用,這樣外來雜物不能進入彈性異形輻條內,還可以減少空氣的氧化作用。彈性異形輻條與彈性鋼圈通過固定栓的連接形成一個牢固可靠的整體,共同完成減震和支撐功能。橡膠外圈依靠彈性鋼圈做骨架,起到支撐摩擦作用,充分發揮各自的優良性能。彈性異形輻條的形狀非常有利于車輪低扁平率的設計需要。
[0008]本發明提出的非充氣車輪,可避免爆裂,很好解決了充氣胎車輪扁平率不高的難題,大大提高了負荷能力,有優異的彈性減震功能,結構穩固,可廣泛適用于各類機動車車輪配置,是對現有車輪【技術領域】的創新發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組合鋼圈軸測圖;
[0010]1-1內鋼圈,1-2外鋼圈,1-3固定鋼圈;
[0011]圖1-1-1內鋼圈首I]面圖;
[0012]1-1-1-1 環形凹槽,1-1-1-2 固定孔;
[0013]圖1-1-2內鋼圈側視示意圖;
[0014]圖1-1-3內鋼圈軸測圖;
[0015]圖1-2-1外鋼圈側視示意圖;
[0016]圖1-2-2外鋼圈軸測圖;
[0017]1-2-2-1 環形凹槽,1-2-1-2 固定孔;
[0018]圖1-2-3外鋼圈首I]面圖;
[0019]圖1-3-1固定鋼圈剖面圖;
[0020]1-3-1-1 環形凹槽;
[0021]圖1-3-2固定鋼圈軸測圖1 ;
[0022]圖1-3-3固定鋼圈軸測圖2 ;
[0023]圖2-1彈性異形輻條側視示意圖;
[0024]圖2-2彈性異形輻條左視示意圖;
[0025]圖2-3彈性異形輻條主視示意圖;
[0026]2-3-1固定孔,2-3-2減震片;
[0027]圖2-4彈性異形輻條軸測圖;
[0028]圖3-1彈性鋼圈側視示意圖;
[0029]圖3-2彈性鋼圈軸測圖;
[0030]3-2-1 固定孔;
[0031]圖4-1組合橡膠圈軸測圖;
[0032]圖4-2組合橡膠圈剖面示意圖;
[0033]4-2-1橡膠外圈,4-2-2橡膠側封,4-2-3橡膠固定圈;
[0034]圖5-1方頭固定栓俯視示意圖;
[0035]圖5-2方頭固定栓側視示意圖;
[0036]圖5-3方頭固定栓主視示意圖;
[0037]5-3-1栓帽,5-3-2鎖止頭,5-3-3栓桿,5-3-4方栓頭;
[0038]圖5-4方頭固定栓軸測圖;
[0039]圖6-1圓頭固定栓俯視示意圖;
[0040]圖6-2圓頭固定栓側視示意圖;
[0041 ]圖6-3圓頭固定栓主視示意圖;
[0042]6-3-1栓帽,6-3-2鎖止頭,6-3-3栓桿,6-3-4圓栓頭;
[0043]圖7非充氣車輪剖面圖;
[0044]I組合鋼圈,2彈性異形輻條,3彈性鋼圈,4組合橡膠圈,5方頭固定栓,6圓頭固定栓;
[0045]圖8非充氣車輪軸測圖1 ;
[0046]圖9非充氣車輪軸測圖2;
【具體實施方式】
[004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根據技術設計要求可選用相應材料制作。
[0048]非充氣車輪實施例,見圖7,本實施例靠內圈部分是一個組合鋼圈1,包括內鋼圈1-1,外鋼圈1-2,固定鋼圈1-3 ;中間部分是彈性異形輻條;外圈部分是組合橡膠4和彈性鋼圈3 ;彈性鋼圈與彈性異形輻條的連接處是圓頭固定栓6 ;彈性異形輻條與組合鋼圈的連接處是方頭固定栓5 ;彈性鋼圈裝上固定栓6后放在組合橡膠圈內壁位置一次成型;組合橡膠兩側的橡膠固定圈嵌入組合鋼圈兩側邊的凹槽中。
[0049]裝配例,把彈性異形輻條的固定孔對準彈性鋼圈上的圓頭固定栓栓帽,讓固定栓進入孔中,按緊彈性異形輻條,依次把栓帽擰轉九十度角讓鎖止頭嵌入鎖止孔,栓帽是彈性材料做成,然后把所有的彈性異形輻條裝好。彈性鋼圈和圓頭固定栓是預先與組合橡膠圈成型好的,栓頭緊貼彈性鋼圈外壁,栓帽在彈性鋼圈內壁中,裝好彈性異形輻條后它們三者就是一個穩固組件。先在內鋼圈上套進一個外鋼圈,把安裝好組件從套好外鋼圈的內鋼圈的一邊套進去,注意對齊固定孔,把橡膠固定圈從外鋼圈的邊圈中翻出來,再把另一個外鋼圈套進內鋼圈,注意同樣需把橡膠固定圈翻出來,推緊后合上固定鋼圈,緊好螺栓。最后把方頭固定栓的方頭從內鋼圈內壁上的固定孔中放進去,栓帽擰轉九十度角,讓鎖止頭嵌入鎖止孔中,完成安裝。
【權利要求】
1.一種非充氣車輪,其主要特征是,所述非充氣車輪內圈部分是組合鋼圈(1),中間部分是彈性異形輻條(2),外圈部分是組合橡膠圈(4)和嵌在其內壁的彈性鋼圈(3),起連接固定用的方頭固定栓(5)和圓頭固定栓(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氣車輪,其特征是,所述非充氣車輪中的組合鋼圈(I)是在內鋼圈(1-1)外壁套進二個結構相同、位置相對的外鋼圈(1-2),側邊是固定鋼圈(1-3)構成,內鋼圈和外鋼圈壁上有分布均勻、位置相互對應的固定孔(1-1-1-2) (1-2-1-2),外、內鋼圈和固定鋼圈一側邊都有環形凹槽(1-1-1-1) (1-2-2-1) (1-3-1-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氣車輪,其特征是,所述非充氣車輪中的彈性異形輻條(2)由上下兩個變形的半拱形長鋼片連體而成,拱頂各有多個固定孔(2-3-1),兩側邊伸出多組漸扁弧形減震片(2-3-2)。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氣車輪,其特征是,所述非充氣車輪中的彈性鋼圈(3)是一個圓筒體,壁上有均勻分布的多個固定孔(3-2-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氣車輪,其特征是,所述非充氣車輪中的組合橡膠圈(4),其外圈部分是筒體橡膠外圈(4-2-1),內圈部分是環體橡膠側封(4-2-2),兩者是一個連體組合,橡膠側封內圈邊是T型環形橡膠固定圈(4-2-3)。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氣車輪,其特征是所述充氣車輪中的方頭固定栓(5),其栓桿(5-3-3) —端是變形方體栓帽(5-3-1),栓帽兩端有鎖止頭(5-3-2),另一端是方體栓頭(5-3-4),圓頭固定栓(6)栓桿¢-3-3)的一端的栓頭(6-3-4)是圓柱體,另一端是變形方體栓帽(6-3-1),栓帽兩端有鎖止頭(6-3-2)。
【文檔編號】B60B1/00GK104369615SQ201310352370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4日
【發明者】徐國權, 徐國慶 申請人:華東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