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合復合零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多個微小突起(20)俯視呈較長形狀,并且以形成多邊形的網格圖案(34)的方式設置在構成該多邊形的各邊的位置。較長形狀的微小突起(20)容易向與其較長方向呈直角的方向撓曲變形、難以向較長方向撓曲變形,所以該微小突起(20)彈性變形時的變形方式穩定、抑制用手指和/或手按壓時的觸感的不均。另外,以構成網格圖案(34)的方式設置的多個微小突起(20),其較長方向的朝向變化,所以通過相互支撐能夠得到適度的剛性感,能夠與通過微小突起(20)的彈性變形所實現的柔軟感相輔相承地設定更加優異的觸感。
【專利說明】重合復合零件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重合復合零件,尤其涉及進一步提高通過多個突起的彈性變形而被賦 予緩沖性的重合復合零件的觸感的技術。
【背景技術】
[0002] -種重合復合零件,其具有:(a)具有預定的重合面的第1部件;和(b)第2部件, 其由能夠彈性變形的樹脂制的,并具有與所述重合面大致平行的板狀部,并且在該板狀部 一體地設有朝該重合面突出以使得在其與該重合面之間形成空間的多個突起,在該突起與 該重合面接觸的狀態下以重合地方式配置于所述第1部件,(c)所述突起的頂端被按壓于 所述重合面而彈性變形,從而重合復合零件被賦予緩沖性。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零件是其 一例,是與車輛用的內飾零件(肘靠等)有關的零件,并記載了在作為第2部件的表皮件的 里面設有多個銷子狀的突起,通過該突起的彈性變形來提高表皮件的觸感(柔軟感)。專利 文獻1也技術了取代銷子狀突起而設置肋的技術。
[0003] 現有技術文獻
[0004] 專利文獻
[0005]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103676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6]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0007] 但是,在這樣的以往的重合復合零件中,僅設置單純的圓柱形狀的突起,所以在因 按壓載荷而彈性變形時的變形方式(撓曲方向等)不穩定、存在觸感容易不均這一問題。另 夕卜,在取代多個突起而設置肋的情況下,剛性變高、難以得到足夠的柔軟感。
[0008] 本發明是以上述情況為背景而完成的,所以其目的在于在通過多個突起的彈性變 形而被賦予緩沖性的重合復合零件中進一步提高其觸感。
[0009] 用于解決課題的技術方案
[0010] 為了實現該目的,第1發明是一種重合復合零件,具有(a)具有預定重合面的第1 部件;和(b)第2部件,其為能夠彈性變形的樹脂材料制,其具有與所述重合面大致平行的 板狀部,并且在該板狀部一體地設有朝向該重合面突出的多個突起以使得在與該重合面之 間形成有空間,該第2部件配置成在該突起與該重合面接觸的狀態下與所述第1部件重合, (c)所述突起的頂端被按壓于所述重合面而彈性變形,由此所述重合復合零件被賦予緩沖 性,所述重合復合零件的特征在于,(d)所述多個突起在所述板狀部以點狀分布方式形成, 并且各突起針對壓縮載荷(來自軸向的按壓載荷)的彎曲剛性繞軸具有各向異性。
[0011] 第2發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發明的重合復合零件中,所述突起的從相對于所述板 狀部垂直的方向所見的俯視形狀為較長形狀。
[0012] 第3發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發明或第2發明的重合復合零件中,所述多個突起, 以形成多個多邊形的各邊分別與相鄰的多邊形的邊重合的網格圖案的方式,設置在構成該 多邊形的各邊的位置。
[0013] 第4發明的特征在于,在第3發明的重合復合零件中,(a)所述多個突起為同一形 狀,并構成為向繞軸的一定方向撓曲變形,(b)所述網格圖案是四邊形或六邊形的同一形狀 的多邊形連續重復的圖案,(c)所述突起以撓曲方向朝向所述多邊形的內側或外側的方式 在該多邊形的各邊逐一配置,并以撓曲方向繞該多邊形的中心線交替反向的姿勢設置。
[0014] 第5發明的特征在于,在第3發明或第4發明的重合復合零件中,所述網格圖案是 一定大小的正六邊形作為所述多邊形連續重復的蜂窩圖案。
[0015] 第6發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發明?第5發明的任一重合復合零件中,所述突起的 繞軸的特定位置的縱截面為非對稱形狀。
[0016] 第7發明的特征在于,在第6發明的重合復合零件中,所述突起具有所述縱截面中 的兩側的一對側壁之一隨著朝向頂端側而比另一個更大地向內側傾斜的大傾斜面。
[0017] 第8發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發明?第5發明的任一重合復合零件中,所述突起的 從所述板狀部立起的根部分的轉角形狀繞軸而不同。
[0018] 第9發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發明?第5發明的任一重合復合零件中,所述突起的 材質繞軸而不同。
[0019] 第10發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發明?第9發明的任一重合復合零件中,(a)所述 重合復合零件是板狀的面板零件,(b)所述第2部件是表層部件,(c)所述第1部件是由比 所述第2部件硬質的樹脂材料構成的板狀的基材,(d)該基材的表面作為所述重合面發揮 作用,所述表層部件重合地配置于該表面而一體地安裝于該基材。
[0020] 第11發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0發明的重合復合零件中,在所述表層部件,在所述 板狀部的與設有所述突起側相反側的表面一體地固定附著有表皮件,加上所述板狀的基材 作為整體呈3層結構。
[0021] 第12發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發明?第9發明的任一重合復合零件中,(a)所述 重合復合零件是板狀的面板零件,(b)所述第1部件是能夠彈性變形的樹脂材料制的板狀 的表層部件,(c)所述第2部件以所述板狀部的與設有所述突起側相反側的里面緊貼板狀 的基材的方式一體地固定于該基材。
[0022] 第13發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0發明或第11發明的重合復合零件中,在所述基材 設有用于將從空調裝置供給的熱媒導入與所述表層部件之間的空間內的導入口,對該空間 內供給該熱媒。
[0023] 第14發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0發明或第11發明的重合復合零件中,(a)所述表 層部件重合地一體固定于所述基材以密閉該表層部件與所述基材之間的空間,并且(b)在 該空間內填充有壓縮氣體,通過該壓縮氣體對所述表層部件的所述板狀部施力。
[0024] 技術效果
[0025] 在這樣的重合復合零件中,多個突起在板狀部以點狀分布的方式形成,各突起的 針對壓縮載荷的彎曲剛性繞軸具有各向異性,所以變得容易向根據各向異性確定的特定方 向撓曲變形、提高柔軟感(緩沖性)。另外,能夠控制各突起的撓曲(倒下)方向,所以突起 彈性變形時的變形方式(撓曲方向等)穩定,抑制用手指和/或手按壓時的觸感的不均。
[0026] 第2發明是突起俯視呈較長形狀的情況,易于向與較長方向呈直角的方向撓曲變 形,難以向較長方向撓曲變形,所以該突起彈性變形時的變形方式穩定、抑制用手指和/或 手按壓時的觸感的不均。另外,例如俯視形狀為單純的長方形的情況下,成型模具的結構變 得簡單等、制造成本降低能夠廉價地構成。
[0027] 在第3發明中,以形成多個多邊形連續地相鄰的網格圖案的方式,在構成該多邊 形的各邊的位置設置突起,多個突起按一定的配置圖形設置,抑制用手指和/或手按壓時 的觸感的不均。另外,如果與網格圖案的各邊相對應地使突起的姿勢變化,則與此相伴各突 起的撓曲方向改變,所以通過相互支撐能夠得到適度的剛性感(不會感覺過軟),能夠與通 過該突起的彈性變形所得的柔軟感相輔相承地設定更加優異的觸感。
[0028] 第4發明是多個突起為同一形狀且構成為向繞軸的一定方向撓曲變形的情況,在 四邊形或六邊形的同一形狀的多邊形連續重復的網格圖案中,突起以撓曲方向朝向多邊形 的內側或朝向外側的方式在該多邊形的各邊逐一配置,并且按撓曲方向繞該多邊形的中心 線而交替反向的姿勢設置,所以,與向一定方向的撓曲變形無關地、以多邊形為單位的突起 的變形方式在整個區域大致相同,能得到均勻的觸感。
[0029] 第5發明是由多個突起構成的網格圖案是一定大小的正六邊形作為多邊形連續 重復的蜂窩圖案的情況,如果例如相對于正六邊形的各邊使突起的姿勢逐次改變60°或 120°,則與正方形的網格圖案相比較、抑制了針對按壓載荷的彈性變形的各向異性,針對 來自傾斜向的壓載荷也能夠得到均勻的觸感。
[0030] 在第6發明中,突起的繞軸的特定位置的縱截面為非對稱形狀,所以突起總是按 一定的變形方式彈性變形,得以抑制觸感的不均而穩定地得到大致相同的觸感。另外,通過 非對稱的截面形能夠控制突起的撓曲(倒下)方向和/或撓曲難易度,所以通過以在撓曲 變形時互不干涉的方式配置突起,能夠可靠地得到預定的柔軟感。
[0031] 在第7發明中,具有上述縱截面中的兩側的一對側壁之一比另一個更大地向內側 傾斜的傾斜面,所以突起變得容易向該大傾斜面的相反側撓曲,能夠進一步提高通過突起 的彈性變形所得的柔軟感,并且通過改變該大傾斜面的傾斜大小和/或范圍來來控制撓曲 難易度,能夠容易地進行柔軟感的調整。另外,能夠利用設有大傾斜面的位置來控制撓曲方 向,所以通過以在撓曲變形時互不干涉的方式配置突起,從而能夠既盡可能緊密地設置突 起以抑制有突起的有無所致的觸感的不均、又通過彈性變形可靠地得到預定的柔軟感。
[0032] 第8發明是突起從板狀部立起的根部分的轉角形狀繞軸而不同的情況,變得容易 向根據轉角形狀確定的特定方向撓曲變形,所以突起彈性變形時的變形方式穩定、抑制用 手指和/或手按壓時的觸感的不均。另外,能夠根據轉角形狀的不同來控制突起的撓曲(倒 下)方向和/或撓曲難易度,所以通過以在撓曲變形時互不干涉的方式配置突起,能夠既盡 可能緊密地設置突起以抑制由突起的有無所致的觸感的不均、又通過彈性變形可靠地得到 預定的柔軟感。
[0033] 第9發明是突起的材質繞軸而不同的情況,變得容易向根據材質確定的特定方向 撓曲變形,所以突起彈性變形時的變形方式穩定、抑制用手指和/或手按壓時的觸感的不 均。另外,能夠根據材質的不同來控制突起的撓曲(倒下)方向和/或撓曲難易度,所以通 過以在撓曲變形時互不干涉的方式配置突起,能夠既盡可能緊密地設置突起以抑制由突起 的有無所致的觸感的不均、又通過彈性變形可靠地得到預定的柔軟感。
[0034] 第10發明是重合復合零件為板狀的面板零件的情況,第2部件為表層部件而第1 部件為比第2部件硬質的板狀的基材,在該基材的表面以重合方式配置有表層部件、該表 層部件一體地安裝于該基材。在這樣的面板零件中,通過在表層部件所設的突起的彈性變 形,能夠恰當地得到在用手指和/或手按壓該表層部件的板狀部的情況下能夠得到優異的 觸感等、第1發明?第9發明的效果。另外,如果設為僅第1部件以及第2部件的2層結構, 則能夠抑制制造成本。
[0035] 第11發明是在上述第10發明的面板零件中、在表層部件一體地固定附著有表皮 件的情況,板狀部的與突起相反側的面被表皮件覆蓋,所以即使因突起而在板狀部產生了 收縮和/或光澤不均等也不會在外部露出,并且防止表層部件的受損。因此,該表層部件的 樹脂材料的選擇范圍變寬,并且與觸感相關的突起形狀等的涉及自由度變高,能夠進一步 容易且適當地進行觸感的調整。
[0036] 第12發明是重合復合零件為板狀的面板零件的情況,第1部件為能夠彈性變形的 柔軟樹脂材料制的板狀的表層部件,第2部件以板狀部的與設有突起側相反一側的里面緊 貼板狀的基材的方式一體地固定。在這樣的面板零件中,在用手指和/或手按壓表層部件 (第1部件)的情況下,該表層部件的里面(重合面)被按壓于在第2部件所設的突起的頂 端,由此,能夠適當地得到通過該突起的彈性變形得到優異的觸感等、第1發明?第9發明 的效果。另外,設有突起的第2部件由表層部件(第1部件)覆蓋,并且第2部件的板狀部 固定于基材,所以即便在該板狀部的與突起相反一側的面上產生了收縮和/或光澤不均等 也不會在外部露出,第2部件的樹脂材料的選擇范圍變寬,并且與觸感相關的突起形狀等 的涉及自由度變高,能夠進一步容易且適當地進行觸感的調整。
[0037] 在第13發明中,在基材(第1部件)設有導入口、從空調裝置向與表層部件(第 2部件)之間的空間內供給熱媒,所以能夠通過通過該熱媒進行溫度調整,能夠進一步提高 表層部件的板狀部的觸感。
[0038]在第14發明中,在基材(第1部件)與表層部件(第2部件)之間的空間內填充 壓縮氣體,通過該壓縮氣體對表層部件的板狀部施力,所以能夠對突起以外的部分也賦予 適度的剛性感以進一步提高觸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9] 圖1是表示具有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即裝飾品的車輛用車門裝飾件的上端部的圖, 是設計面側(車室內側)觀察到的示意圖。
[0040] 圖2是單獨表示圖1的車輛用車門裝飾件的裝飾品的圖,是從設計面側透視地示 出在表層部件的里面所設的多個微小突起的圖。
[0041] 圖3是取下了圖2的裝飾品的表層部件而表示基材的圖。
[0042] 圖4是圖1中的IV-IV向視部分的放大剖視圖。
[0043] 圖5是圖1中的V-V向視部分的放大剖視圖。
[0044] 圖6是說明在表層部件的里面所設的多個微小突起的圖,(a)是以接近實際大小 的狀態所示的俯視圖,(b)是放大地表示(a)中的VIb部的俯視圖。
[0045] 圖7是圖6的(b)中的VII-VII向視部分的放大縱剖圖。
[0046] 圖8是圖6的(b)中的VIII-VIII向視部分的放大縱剖圖。
[0047] 圖9是說明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圖,是與圖6(b)相對應的俯視圖。
[0048] 圖10是圖9中的X-X向視部分的放大縱剖圖。
[0049] 圖11是圖9中的XI-XI向視部分的大縱剖圖。
[0050] 圖12是9所示的微小突起的立體圖。
[0051] 圖13是相對于圖9的俯視圖加上空心箭頭所示的各微小突起的撓曲方向的圖。
[0052] 圖14是說明對于圖6以及圖9的2種微小突起研究反力與行程的關系時的試驗 方法的圖。
[0053] 圖15是表示按圖14的試驗方法所知的反力一行程特性的圖。
[0054] 圖16對在表層部件固定有表皮件的其他實施例進行說明圖,是與圖4相對應的剖 視圖。
[0055] 圖17是對第1部件為表層部件且第2部件固定于基材的其他實施例進行說明的 圖,是與圖4相對應的剖視圖。
[0056] 圖18是對微小突起的形狀各異的其他實施例進行說明的圖,是該微小突起的三 視圖。
[0057] 圖19是圖18的微小突起的立體圖。
[0058] 圖20是對微小突起的形狀各異的其他另外的實施例進行說明的圖,是該微小突 起的三視圖。
[0059] 圖21是圖20的微小突起的立體圖。
[0060] 圖22是對圖6(b)所示的微小突起每3個相連結實施例進行說明的圖,是該1組 微小突起群的三視圖。
[0061] 圖23是圖22的1組微小突起群的立體圖。
[0062] 圖24是對本發明的另外其他的實施例進行說明的圖,是與圖6 (b)相當的俯視圖。
[0063] 圖25是圖24中的XXV-XXV向視部分的放大縱剖圖。
[0064] 圖26是對本發明的另外其他的實施例進行說明的圖,是與圖6 (b)相當的俯視圖。
[0065] 圖27是圖24中的XXVII-XXVII向視部分的放大縱剖圖。
[0066] 圖28是對本發明的另外其他的實施例進行說明的圖,是與圖6 (b)相當的俯視圖。
[0067] 圖29是圖28中的XXIX-XXIX向視部分的放大縱剖圖。
[0068] 圖30是對圖9的實施例中、將微小突起配置成相對于網格圖案的正六邊形的各邊 傾斜的例子進行說明的圖。
[0069] 圖31是與圖9的實施例相比較地示出圖30的實施例中各微小突起彈性變形了時 的區域(斜線部)的圖。
[0070] 圖32是表示在圖30的實施例中按照圖14的試驗方法對突起高度不同的2種微 小突起研究反力與行程的關系所得的結果的圖。
[0071]圖33是對與圖6的實施例相比較改變了縱橫比的例子進行說明的圖。
[0072] 圖34是對微小突起的俯視形狀為梯形且在長邊(下底)側設有大傾斜面的本發 明的另外其他的實施例進行說明的圖,(a)是與圖6(b)相當的俯視圖,(b)是1個微小突起 的放大圖。
[0073] 圖35是圖34 (b)中的XXXV-XXXV向視部分的縱剖圖。
[0074] 圖36是圖34的微小突起的立體圖。
[0075] 圖37是對微小突起的俯視形狀為正方形且不具有大傾斜面的〈變形例1〉進行說 明的圖,(a)是與圖6(b)相當的俯視圖,(b)是1個微小突起的放大圖。
[0076] 圖38是圖37(b)中的XXXVIII-XXXVIII向視部分的縱剖圖。
[0077] 圖39是圖37 (b)中的XXXIX-XXXIX向視部分的縱剖圖。
[0078] 圖40是圖37的微小突起的立體圖。
[0079] 圖41是對微小突起的俯視形狀為正方形且具有大傾斜面〈變形例2〉進行說明圖, (a)是與圖6(b)相當的俯視圖,(b)是1個微小突起的放大圖。
[0080] 圖42是圖41 (b)中的XLII-XLII向視部分的縱剖圖。
[0081] 圖43是圖41(b)中的XLIII-XLIII向視部分的縱剖圖。
[0082] 圖44是對微小突起的俯視形狀為梯形且不具有大傾斜面〈變形例3〉進行說明的 圖,(a)是與圖6(b)相當的俯視圖,(b)是1個微小突起的放大圖。
[0083] 圖45是圖44 (b)中的XLV-XLV向視部分的縱剖圖。
[0084] 圖46是圖44 (b)中的XLVI-XLVI向視部分的縱剖圖。
[0085] 圖47是使用變形例1?3和圖34的實施例、按圖14的試驗方法研究反力與行程 的關系所得的結果的圖。
[0086] 圖48是對微小突起的俯視形狀為半圓形且在直線部側設有大傾斜面的本發明的 另外其他的實施例進行說明的圖,(a)是與圖6(b)相當的俯視圖,(b)是1個微小突起的放 大圖。
[0087] 圖49是圖48 (b)中的XLIX-XLIX向視部分的縱剖圖。
[0088] 圖50是圖48的微小突起的立體圖。
[0089] 圖51對微小突起的俯視形狀為半圓形且不具有大傾斜面〈變形例4〉進行說明的 圖,(a)是與圖6(b)相當的俯視圖,(b)是1個微小突起的放大圖。
[0090] 圖52是圖51 (b)中的LII-LII向視部分的縱剖圖。
[0091] 圖53是圖51的微小突起的立體圖。
[0092] 圖54是表示使用變形例1、2、4和圖48的實施例、按圖14的試驗方法研究反力與 行程的關系所得的結果的圖。
[0093] 圖55是對微小突起的俯視形狀為正方形的一邊傾斜而得的梯形、且在與該傾斜 邊相反側設有大傾斜面的本發明的另外其他的實施例進行說明的圖,(a)是與圖6(b)相當 的俯視圖,(b)是1個微小突起的放大圖。
[0094] 圖56是圖55 (b)中的LVI-LVI向視部分的縱剖圖。
[0095] 圖57是圖55的微小突起的立體圖。
[0096]圖58是對多個微小突起配置成構成正方形的網格圖案的其他實施例進行說明的 俯視圖。
[0097] 圖59是對多個微小突起配置成構成正三角形的網格圖案的其他實施例進行說明 的俯視圖。
[0098] 圖60是對多個微小突起配置成構成由多種多邊形構成的網格圖案的其他實施例 進行說明的俯視圖。
[0099] 圖61是對從空調裝置對圖1的裝飾品的內部供給熱媒的情況進行說明的圖,是與 圖1中的LXI-LXI向視截面相當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100] 本發明適用于車門裝飾件和/或行李箱側壁裝飾件(luggagesidetrim)、儀表 板等的車輛用內飾零件和/或、在其內飾零件上安裝的裝飾品等,但是也能夠應用于車輛 用以外的面板零件。另外,不僅板狀的面板零件,也能夠適用于在具有三維灣曲的立體形狀 的第1部件或基材的表面重合第2部件而成的立體零件。在作為基材使用第1部件的情況 下,適合使用硬質聚氯乙烯和/或聚丙烯、聚乙烯、ABS等比較硬質的合成樹脂材料,但是也 可以是金屬等其他材料制。在作為表層部件使用第1部件的情況下,作為第2部件的樹脂 材料適用柔軟的聚氯乙烯和/或苯乙烯系、聚烯烴系、聚酯系等的各種熱塑性樹脂。作為表 皮件,不僅是柔軟的聚氯乙烯和/或苯乙烯系、聚烯烴系、聚酯系等的各種熱塑性樹脂,還 能夠采用紡布和/或無紡布、編織部、氯乙烯、柔軟的膜等各種表皮件料。
[0101] 第2發明的俯視呈較長形狀的突起,構成為例如俯視呈長方形,但是也能夠是彎 曲成圓弧狀的灣曲形狀、曲軸形狀等作為整體而言呈較長形狀的各種形狀,例如以較長方 向與網格圖案的多邊形的各邊分別大致平行的姿勢設置。這些突起,優選,成為越往頂端側 截面面積變得越小的越往前越細的形狀。突起的高度尺寸H,適于在例如2mm<H< 4mm左 右的范圍內。另外,長方形突起的與較長方向呈直角的方向的寬度尺寸d,適于在例如1mm <d< 2mm左右的范圍內,較長方向的長度尺寸L適于在1. 5mm<L< 2. 5mm左右的范圍 內。
[0102] 配置有上述突起的第3發明的網格圖案,例如確定為作為多邊形而使同一形狀的 正三角形和/或正方形、或者正六邊形連續地重復,但是也可以是長方形和/或菱形、平行 四邊形、不等邊三角形、不等邊六邊形等連續地重復。另外,也可以是多種多邊形不規則地 重復的網格圖案和/或、多種多邊形不規則地相鄰設置的網格圖案,各種網格圖案都可以。 在第1發明和/或第2發明的實施時,不需要以形成網格圖案的方式設置,既能夠隨機地設 置多個突起,又能夠設置成形狀不同的突起混合存在。
[0103] 突起,優選,在多邊形的各邊逐一配置,但是也可以在各邊配置2個以上。在為多 邊形的各邊的長度不同的長方形和/或平行四邊形的情況下,在長邊和短邊、突起的數量 也可以不同。各突起例如以較長方向相對于多邊形的邊平行的姿勢設置,但是也可以以較 長方向相對于邊垂直的姿勢設置,還可以按以預定角度傾斜的傾斜姿勢設置。根據網格圖 案之中的突起的配置位置,突起的較長方向既可以相對于邊平行也可以垂直。
[0104] 第2發明的突起構成為,相對于較長方向呈直角的縱截面例如如第6發明那樣為 非對稱形狀、或者如第7發明那樣具有大傾斜面,但是相對于較長方向呈直角的縱截面也 可以是對稱形狀。關于第6發明的非對稱形狀,突起以一定的變形方式彈性變形,例如如第 7發明那樣設為縱截面的兩側的側壁的傾斜不同的大小,但是不僅傾斜遍及側壁的全長不 同的情況、例如頂端側的一分部等局部地傾斜不同的情況也是可以的。另外,在以與較長方 向呈直角的縱截面從相對于板狀部垂直的方向傾斜的方式、傾斜地立設突起的情況下,因 為是非對稱形狀,所以突起也容易向傾斜方向撓曲。作為變形方式,除突起向相對于較長方 向呈直角的任一方撓曲變形的情況外,也可以是彈性變形使得其向繞中心線的一定方向扭 曲的情況。關于第7發明的大傾斜面,例如相對于垂直方向的傾斜角度Y適于為15°? 60°左右,優選為20°?50°左右的范圍內。
[0105] 第6發明和第7發明不限于俯視形狀(橫斷面)為較長形狀的情況,俯視形狀也 可以是圓形和/或半圓形、正方形、梯形等。對于突起的根部分的轉角形狀繞軸而不同的第 8發明和材質繞軸而不同的第9發明,俯視形狀既可以較長形狀,也可以是圓形和/或半圓 形、正方形、梯形等等,各種方式都可以。第6發明、第7發明的非對稱形狀與、第8發明的 轉角形狀不同與第9發明的材質不同,能夠分別單獨實施以對彎曲剛性賦予各向異性,但 是也能夠組合這些中的2個以上以對彎曲剛性賦予各向異性。
[0106]第5發明的網格圖案是正六邊形連續重復的蜂窩圖案,但是在例如俯視形狀為長 方形的突起的情況下,以其較長方向相對于正六邊形的各邊平行的姿勢配置。正六邊形的 相互平行的2邊間的間距(在這2邊所設的突起的中心距離)P適于為3. 5mm<P< 7. 5mm 的范圍內,優選為4mm<P< 7mm的范圍內。在P< 3. 5mm的情況下,突起變小而成型性惡 化。在P> 7. 5_的情況下,由突起的有無所致的反力之差(設有突起的位置與中間位置處 的反力之差)變大、雖因材質和板狀部的板厚而不同,但是都會給觸感帶去不適感。此外, 也能夠將俯視形狀為較長形狀的突起,按較長方向相對于正六邊形的各邊垂直的姿勢和/ 或傾斜姿勢設置。對于正六邊形以外的網格圖案也是同樣的。
[0107] 在第3發明?第5發明的實施時,不僅是俯視形狀是較長形狀的突起、也能夠使用 正方形和/或圓形、半圓形、梯形等的突起,例如能夠設置傾斜角度Y為15°?60°左右 的大傾斜面以控制撓曲方向。另外,也能夠如第8發明和第9發明那樣、使轉角形狀和材質 不同以控制撓曲方向。該情況下,第5發明的蜂窩圖案的間距P適于為例如3. 5mm?7. 5_ 左右的范圍內。另外,突起的高度H適于為例如2mm?4mm左右的范圍內,基端的縱橫尺寸 適于為例如1mm?3mm左右的范圍內。
[0108] 第8發明的突起是通過使從板狀部立起的根部分的轉角形狀繞軸而不同而賦予 各向異性的情況,例如通過在根附近設置槽,能夠使得容易向該槽側倒下。也可以在突起的 根設置缺口。另外,通過改變從板狀部立起的轉角的半徑r并使半徑r比相反側大,能夠使 得容易向該相反側倒下。也可以將直線狀的傾斜部設于轉角部分。
[0109]第9發明的突起是通過使材質繞軸而不同而賦予各向異性的情況,通過組合硬度 不同的合成樹脂材料能夠使得容易向低硬度材側倒下。材質的不同,既可以例如將突起繞 軸2等分并改變材質、或者例如按120°等不等分并改變材質,也可以在從軸心偏離的位置 不等分等等,各種方式都可以。
[0110] 在板狀部以點狀分布的方式形成的多個突起,從提高柔軟感方面看,優選,以在撓 曲變形時互不干涉的方式與突起高度相應地隔開預定間隔而設置,但是也可以以在例如預 定的變形階段多個突起相互干涉的方式設置。
[0111] 在第12發明中,第1部件為表層部件,第2部件一體地固定于板狀的基材,包括基 材在內至少由3層結構構成,但是也能夠在表層部件設置表皮件而成為4層結構。
[0112] 作為第13發明的熱媒和第10發明的壓縮氣體,空氣都是合適的,但是也能夠使用 空氣以外的氣體,作為熱媒還能夠使用水等液體。此外,在其他發明實施時,不需要對第1 部件與第2部件之間的空間供給內熱媒或填充壓縮氣體,既可以單純密閉該空間也可以使 該空間與大氣相連通。另外,第13發明、第14發明是第1部件為基材而第2部件為表層部 件的情況,但是也能夠與第12發明那樣第1部件為表層部件而第2部件固定于基材的情況 同樣地構成,能夠在第2部件以及基材設置導入口以從空調裝置導入熱媒、或者通過壓縮 氣體對表層部件(第1部件)施力。
[0113] 實施例
[0114] 以下,一邊參照附圖一邊詳細地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0115] 圖1是表示具有應用了本發明的裝飾品10的車輛用車門裝飾件12的上端的肩部 分(窗的下端部分)的示意圖,是從車輛右側的車門的設計面側即室內側所見的主視圖。 圖2是單獨表示圖1的裝飾品10的圖,從設計面側透視地表示在表層部件16的里面所設 的多個微小突起20 (參照圖6等)的圖,圖3是取下裝飾品10的表層部件16而表示基材 14的圖。另外,圖4是與圖1中的IV-IV向視部分相當的裝飾品10的剖視圖,圖5是與 圖1中的V-V向視部分相當的裝飾品10的剖視圖。
[0116] 上述裝飾品10是由板狀的基材14和配置成沿該基材14的表面22大致平行地重 合的表層部件16構成的重合零件,與板狀面板相當,基材14的表面22與重合面相當。另 夕卜,表層部件16是第2部件,由柔軟的聚氯乙烯等的比較柔軟的能夠彈性變形的合成樹脂 材料一體成型,具有與上述表面22大致平行的板狀部18,并且在該板狀部18的里面一體地 設有向基材14的表面22突出的多個微小突起20。而且,通過這些微小突起20而在板狀部 18與表面22之間形成有空間24,并且在微小突起20的頂端緊貼表面22的狀態下、板狀部 18的外周端末部26卷繞在基材14的外周邊緣部,從而表層部件16 -體地安裝于基材14。 微小突起20與突起相當。
[0117] 基材14與第1部件相當,由比上述表層部件16硬質的聚丙烯等合成樹脂材料一 體成型,使得所述端末部26掛于在里面的外周邊緣部所設的多個掛止突起28。在基材14 的里面還一體地設置有多個安裝接合部30,經由該安裝接合部30而一體地安裝于車輛用 車門裝飾件12。在這樣裝飾品10經由安裝接合部30-體地安裝于車輛用車門裝飾件12 的狀態下,通過在車輛用車門裝飾件12所設的多個按壓部32將所述端末部26按壓到基材 14的外周邊緣部,并保持卷繞于該外周邊緣部的狀態。此外,也可以將端末部26通過粘接 劑等其他固定手段固定于基材14的周邊緣部。
[0118] 圖6對在上述表層部件16的里面所設的多個微小突起20進行說明的圖,(a)是 表示接近實際大小的狀態(直徑9 = 50mm)的俯視圖,(b)是放大表示(a)中的vib部 的俯視圖。這些俯視圖都是從相對于所述板狀部18垂直的方向所見的狀態。另外,圖7是 圖6(b)中的VII-VII向視部分的放大縱剖圖,圖8是圖6(b)中的VIII-VIII向視部 分的放大縱剖圖。根據這些圖可以明確,多個微小突起20是同一形狀,從相對于板狀部18 垂直的方向俯視(圖6的狀態)、呈較長形狀(在該實施例中為長方形),按在構成該多邊 形的各邊的位置C該邊與較長方向大致平行的姿勢設置,使得形成同一形狀的多個多邊形 的各邊分別與相鄰的多邊形的邊重疊的網格圖案34。在本實施例中,微小突起20的俯視形 狀為四角帶圓角的長方形,按其較長方向與多邊形的各邊一致的姿勢配置。另外,如圖6(b) 中雙點劃線所示,網格圖案34是作為多邊形一定大小的正六邊形連續反復的蜂窩圖案,微 小突起20在該正六邊形的各邊的中央部分逐一設置。
[0119] 根據圖7、圖8可以明確,上述微小突起20呈隨著朝向頂端側截面面積變小的平 緩的越往前越細的形狀。另外,圖7所示的與較長方向呈直角的寬度方向的縱截面形狀、以 及圖8所示的較長方向的縱面形狀,都呈相對于與板狀部18垂直的中立面對稱的形狀,在 頂端周邊緣部(斷面形狀的兩端部)設有圓角。如果對微小突起20更具體地進行說明,則 網格圖案34的正六邊形的相互平行的2邊的間隔即間距P、即在其2邊所設的微小突起20 的中心距離為4mm=P= 7mm的范圍內,在本實施例內約為5mm。另外,微小突起20的高 度尺寸H為2mmfHf3. 5mm的范圍內,在本實施例中約為2. 5mm。微小突起20的寬度尺 寸d為1mmfdf2mm的范圍內,在本實施例中約為1. 2mm。微小突起20的長度尺寸L為 1.5mm蘭L蘭2. 5mm的范圍內且比寬度尺寸d大,在本實施例中約為1.8mm。微小突起20 的寬度方向兩側的側壁的傾斜角度a為2°SaS5°的范圍內,在本實施例中約為3°。 微小突起20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邊緣的傾斜角度0為10°?15°的范圍內,在本實施例中 約為13°。板狀部18的板厚t為1mm蘭t蘭2mm的范圍內,在本實施例中約為1. 5mm。這 些尺寸和/或角度,考慮到表層部件16的材質等適當設定以得到預定的觸感(柔軟感和/ 或剛性感等)和/或強度等。
[0120] 而且,在這樣的裝飾品10中,在表層部件16的板狀部18被手指和/或手按壓了 的情況下,微小突起20的頂端按壓基材14的表面22而彈性變形、由此被賦予緩沖性、得到 預定的觸感。在本實施例中,多個微小突起20呈對稱形狀,所以在從垂直方向對板狀部18 施加按壓載荷的情況下,基本上,微小突起20在圖7、圖8中的上下方向上壓縮變形、由此 被賦予緩沖性,若從傾斜方向對板狀部18施加按壓載荷,則微小突起20除上下方向的壓縮 變形外還向與長度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圖7中的左右方向)撓曲變形、由此被賦予緩沖性。 關于該微小突起20,相對于長度方向呈直角的寬度方向(圖7中的左右方向)的彎曲剛性 與長度方向即圖8的左右方向相比要小、針對壓縮載荷的彎曲剛性繞軸具有各向異性。
[0121] 這樣,在本實施例中,多個微小突起20在板狀部18上按點狀形成,并且各微小突 起20相對于壓縮載荷的彎曲剛性繞軸具有各向異性,所以變得容易向根據該各向異性所 確定的特定方向撓曲變形、柔軟感提高。即、本實施例的微小突起20俯視成較長形狀,所以 變得容易向與該較長方向呈直角的寬度方向撓曲變形、柔軟感提高。
[0122] 另外,因為能夠控制各微小突起20的撓曲方向,所以微小突起20彈性變形時的變 形方式(撓曲方向等)穩定,抑制用手指和/或手按壓時的觸感的不均。
[0123] 另外,因為在構成該多邊形的各邊的位置設有微小突起20,使得形成多個多邊形 連續地相鄰的網格圖案34,所以多個微小突起20按一定的配置圖形設置,抑制用手指和/ 或手按壓時的觸感的不均。
[0124]另外,與網格圖案34的各邊相對應地微小突起20的姿勢按預定角度(在實施例 中為60° )逐次改變,與此相伴、各微小突起20的撓曲方向改變,所以通過相互支撐能夠得 到是讀的剛性感(不會覺地過軟),能夠與通過該微小突起20的彈性變形所得到的柔軟感 相輔相成地設定更加優異的觸感。
[0125]另外,上述網格圖案34是作為多邊形正六邊形連續反復的蜂窩圖案,較長形狀的 微小突起20的姿勢每次變化60°,所以與離開如每次變化90°的正方形網格圖案相比較、 抑制針對按壓載荷的彈性變形的各向異性,即使針對來自傾斜方向的按壓載荷也能夠得到 均勻的觸感。
[0126]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因為在基材14重合并一體地僅安裝有表層部件16而成的2 層結構,所以能夠廉價地制造裝飾品10。
[0127]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因為多個微小突起20的俯視形狀為單純的長方形,所以成 型具有該微小突起20的表層部件16的成型模具的結構變得簡單等、制造成本減低能夠廉 價地構成。
[0128] 接下來,對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進行說明。此外,在以下的實施例中對與所述實施 例實質上通用的部分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并省略詳細的說明。
[0129] 圖9是與所述圖6 (b)相對應的放大俯視圖,該表層部件40與所述表層部件16相 比較,微小突起42的形狀不同。另外,圖10是圖9中的X-X向視部分的放大縱剖圖,圖 11是圖9中的XI-XI向視部分的放大縱剖圖。根據這些可以明確,多個微小突起42,從相 對于板狀部18垂直的方向俯視(圖9的狀態)呈較長形狀并且設置于蜂窩圖案的網格圖 案34中的構成正六邊形的各邊的位置,這一點與所述實施例相同。另外,圖11所示的較長 方向的縱截面形狀也呈對稱形狀、與所述微小突起20相同,而圖10所示的寬度方向的縱截 面形狀相對于與板狀部18垂直的中立面為非對稱形狀,這一點與微小突起20不同3。艮P、 寬度方向的一個側壁與所述微小突起20同樣地按傾斜角度a形成,而另一個側壁在頂端 側部分具備按比該傾斜角度a大的傾斜角度Y向微小突起20的中心軸側即內側傾斜的 大傾斜面44。該傾斜角度Y為15° =Y= 25°的范圍內,在本實施例中約為20°。其 他尺寸?、11^、(1、七和/或角度〇、0與所述微小突起2〇相同。
[0130] 而且,若這樣寬度方向的縱截面形狀設為非對稱,則在從垂直方向對板狀部18進 行了按壓的情況下,微小突起42變得容易向寬度方向一方即與設有大傾斜面44側相反的 一側撓曲變形。圖12是表示本實施例的微小突起42的立體圖,圖13與所述圖9同是俯視 圖,都是帶有細斜線的部分為大傾斜面44,微小突起42如空心箭頭所示向與大傾斜面44相 反方向撓曲變形。另外,這些微小突起42按撓曲方向繞構成網格圖案34的多邊形即正六 邊形的中心線而交替反向的姿勢設置。具體而言,在以形成正六邊形的方式在各邊設置的 6個微小突起42中,在周向上位置隔著一個的3個微小突起42向正六邊形的內側撓曲變 形,位于它們之間的剩余的3個微小突起42向正六邊形的外側撓曲變形。另外,在網格圖 案34的整個區域中,形成正六邊形的6個微小突起42以同樣的變形方式撓曲變形。
[0131] 在本實施例中,多個微小突起42俯視也呈較長形狀且設置為構成正六邊形的網 格圖案34,所以能夠得到抑制用手指和/或手按壓時的觸感的不均并且得到優異觸感等、 與所述實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0132] 另外,關于本實施例的微小突起42,繞軸的特定位置即相對于較長方向呈直角的 寬度方向的縱截面形狀為非對稱形狀,總是以向一定的撓曲方向倒下的方式彈性變形,所 以抑制觸感的不均以穩定地得到大致相同的觸感。
[0133] 另外,微小突起42具備大傾斜面44,所以變得容易向該大傾斜面44的相反方向撓 曲變形,能夠進一步提高通過微小突起42的彈性變形所得的柔軟感,并且能夠通過該大傾 斜面44的范圍和/或傾斜角度Y來控制微小突起42的撓曲容易度,由此適當地進行柔軟 感的調整。
[0134] 另外,能夠根據設置上述大傾斜面44來控制撓曲方向,所以以在撓曲變形時互不 干涉的方式配置微小突起42,由此既能夠盡可能緊密地設置微小突起42以抑制由微小突 起42的有無所致的觸感的不均,又能夠可靠地得到通過該微小突起42的彈性變形所得的 預定的柔軟感。
[0135] 另外,微小突起42在構成網格圖案34的正六邊形的各邊逐一配置,并且按撓曲方 向交替反向的姿勢設置,所以與向一定方向的撓曲變形無關、以六邊形為單位的微小突起 42的變形方式在整個區域中大致相同,能夠得到均勻的觸感。
[0136] 圖14是表示作為試驗片準備具有所述微小突起20的平坦的表層部件16、以及具 有上述微小突起42的平坦的表層部件40、并研究反力與行程的關系時的試驗方法的圖。表 層部件16、40都是60mmX60mm的大小,含TPO(聚烯烴系熱塑性聚合物),微小突起20、42設 有多個以使得與上述實施例同樣地構成蜂窩狀的網格圖案34。而且,將這些表層部件16、 40以微小突起20、42變為向下的姿勢載置于丙烯酸制的基材上,用5mm/sec的速度按壓頂 端的球面半徑為15mm的鋁制壓頭,使用連接于壓頭的測力傳感器計測了反力與行程的關 系。
[0137] 圖15是表示通過上述按壓試驗所得的反力一行程特性的圖,實線是設有具有大 傾斜面44的微小突起42的表層部件40的特性,單點劃線是設有不具備大傾斜面44的微 小突起20的表層部件16的特性。根據這些特性可以明確,設有具有大傾斜面44的微小突 起42的表層部件40與設有不具有大傾斜面44的對稱形狀的微小突起20的表層部件16 相比較,針對行程的反力的上升平緩,能夠得到優異的柔軟感。
[0138] 圖16的裝飾品50,與所述裝飾品10相比較,有的在表層部件16的表面即板狀部 18的與設有微小突起20側相反的一側的面一體地固定附著有表皮件52,加上板狀的基材 14作為整體呈3層結構。表皮件52由例如紡布和/或無紡布、編織部、氯乙烯、柔軟的膜等 構成,通過與表層部件16 -體成型,與該表層部件16的成型同時成型并且一體地固定附著 于該表層部件16的表面。另外,表皮件52的外周端末部54卷繞于基材14的外周邊緣部 而掛到所述掛止突起28上,并且裝飾品50 -體地安裝于車輛用車門裝飾件12的狀態下, 通過所述按壓部32將端末部54按壓到基材14的外周邊緣部,由此表層部件16與表皮件 52 -并一體地安裝于基材14。此外,在取代表層部件16而設有所述表層部件40的情況下, 也能夠在該表層部件40的表面固定附著表皮件52而成為3層結構。
[0139] 在這樣的裝飾品50中,也能夠得到與所述裝飾品10同樣的作用效果。而且,表層 部件16由表皮件52覆蓋,所以即使在該表層部件16的板狀部18的與微小突起20相反一 側的面上產生了收縮和/或光澤不均等也不會在外部露出,防止表層部件16的帶傷。因此, 拓寬了該表層部件16的樹脂材料的選擇范圍,并且與觸感相關的微小突起20的形狀等的 設計自由度變高,能夠更加容易且適當地進行觸感的調整。
[0140] 圖17的裝飾品60在板狀的基材62的表面設有具有多個微小突起64的緩沖部件 66,以重合于該緩沖部件66的微小突起64側的方式安裝有表層部件68。基材62與所述基 材14同樣地由比較硬質的合成樹脂材料構成,并且在里面側一體地設置有所述掛止突起 28和/或安裝接合部30。緩沖部件66與第2部件相當,與所述表層部件16、40同樣地由能 夠彈性變形的合成樹脂材料構成,并且具有在基材62的表面緊貼地一體固定的板狀部70, 在該板狀部70 -體地設有多個微小突起64。微小突起64與所述微小突起20或42同樣 地構成,以從板狀部70向表層部件68側突出的方式突出設置以使得在表層部件68的里面 72與板狀部70之間形成空間74,頂端緊貼里面72。里面72與重合面相當。另外,表層部 件68與第1部件相當,在本實施例中與所述表層部件16、40同樣地由比較柔軟的合成樹脂 材料構成。而且,表層部件68的外周端末部76卷繞于基材62的外周邊緣部,掛到未圖示 的掛止突起28上,并且在裝飾品60 -體地安裝于車輛用車門裝飾件12的狀態下,由所述 按壓部32將端末部76按壓到基材62的外周邊緣部。此外,也可以在該表層部件68還設 置所述表皮件52。
[0141] 在這樣的裝飾品60中,在用手指和/或手按壓表層部件68的情況下,通過該表層 部件68的里面72被按壓于在緩沖部件66所設的微小突起64的頂端,能夠得到靠該微小 突起64的彈性變形得到優異的觸感等、與所述裝飾品10同樣的效果。另外,設有微小突起 64的緩沖部件66由表層部件68覆蓋并且緩沖部件66的板狀部70固定于基材62,所以即 使在該板狀部70的與微小突起64相反一側的面上產生了收縮和/或光澤不均等也不會在 外部露出,因此,拓寬了緩沖部件66的樹脂材料的選擇范圍,并且與觸感相關的微小突起 64的形狀等的設計自由度變高,能夠更加容易且適當地進行觸感的調整。
[0142] 圖18是對本發明的另外其他的實施例進行說明的圖,是與所述微小突起20、42形 狀不同的微小突起80的三視圖,圖19是該微小突起80的立體圖。圖18(a)是與所述圖 6 (b)和圖9同樣地從相對于板狀部18垂直方向所見的俯視圖,圖18 (b)是從圖18 (a)的右 方向所見的側視圖,圖18(c)是從圖18(a)的下方所見的主視圖。該微小突起80,呈在圖 18(a)的上下方向上較長的較長形狀并且呈在該較長方向上圓滑地彎曲成圓弧狀的灣曲形 狀,右側面82為凹曲面而左側面84為凸曲面。另外,圖18(a)中的左右方向即寬度方向上 的截面為非對稱形狀,在頂端附近設有向內側的傾斜角比向相反側側大的大傾斜面86,如 空心箭頭所示變得容易向右側面82側撓曲變形。圖18以及圖19的帶細斜線的部分為大 傾斜面86的范圍。而且,這樣的微小突起80例如與所述微小突起42同樣地、配置成構成 多邊形的網格圖案34并且以撓曲方向繞該多邊形的中心線而交替地相反的姿勢設置。由 此,能夠得到與具有所述微小突起42的實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通過灣曲形狀提高 了被施加按壓載荷時的剛性,所以柔軟感和/或剛性感的控制寬度變寬。
[0143] 圖20是對本發明的另外其他的實施例進行說明的圖,是與所述微小突起20、42形 狀不同的微小突起90的三視圖,圖21是該微小突起90的立體圖。圖20(a)與所述圖6(b) 和圖9同是從相對于板狀部18垂直的方向所見的俯視圖,圖20(b)是從圖20(a)的右方向 所見的側視圖,圖20 (c)是從圖20 (a)的下方所見的主視圖。該微小突起90呈在圖20 (a)的 上下方向上較長的較長形狀,并且呈在該較長方向上圓滑地彎成曲柄狀的橢圓形形狀。另 夕卜,圖20(a)中的左右方向即寬度方向上的截面,在較長方向的中央部分為對稱形狀,但是 在較長方向的端部為非對稱形狀,設有向內側的傾斜角比向相反側大的一對大傾斜面92、 94。這些大傾斜面92、94設置于左右相反側,微小突起90撓曲變形以使得其如空心箭頭所 示繞中心線扭曲。圖20以及圖21的帶細斜線的部分為大傾斜面92或94的范圍。而且, 這樣的微小突起90例如與所述微小突起20同樣地配置成構成多邊形的網格圖案34。由 此,能夠得到與具有所述微小突起20的實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本實施例的微小突 起90按一定的變形方式彈性變形,所以能夠抑制觸感的不均而穩定地得到大致相同的觸 感,并且能夠通過改變大傾斜面92、94的范圍和/或傾斜角來控制撓曲難易度從而容易地 進行柔軟感的調整。
[0144] 圖22以及圖23是對本發明的另外其他的實施例進行說明的圖,表示每3個所述 微小突起20相連結而構成的情況,圖22是一組微小突起群100的三視圖,圖23是該微小 突起群100的立體圖。這樣3個微小突起20經由連結部102而相互連結,由此使得3個微 小突起20相互支撐,所以被施加按壓載荷時的剛性變高,柔軟感和/或剛性感的控制寬度 變大。此外,在該實施例中對微小突起20進行了說明,但是關于所述微小突起42等其他微 小突起也能夠同樣地構成。一組微小突起的數量不一定非要是3個不可,可適當確定。
[0145] 圖24是與所述圖6(b)相對應的放大俯視圖,圖25是圖24中的XXV-XXV向視 部分的放大縱剖圖,在作為所述表層部件16、40和/或緩沖部件66使用的第2部件200 的板狀部201設有多個微小突起202。微小突起202與所述微小突起20相比較,從板狀部 201立起的根部分的轉角形狀不同。即、微小突起202從板狀部201突出的部分與所述微 小突起20相同,但在俯視呈長方形的微小突起202的與較長方向呈直角的寬度方向的一個 根部分,遍及較長方向的全長而設有截面為半圓形的槽204,寬度方向(圖25的左右方向) 中的設有槽204側的彎曲剛性變低而變得容易撓曲變形。在圖24中在帶細斜線的部分為 槽204,圖24以及圖25的空心箭頭表示微小突起202的倒下方向,與圖9的實施例(參照 圖13)同樣地,按撓曲方向繞構成網格圖案34的正六邊形的中心線而交替地相反的姿勢設 置。槽204的圓弧據的半徑r例如為0.5mm左右。
[0146] 在本實施例中,微小突起202也在構成網格圖案34的正六邊形的各邊逐一配置并 且按撓曲方向交替反向的姿勢設置,所以通過以在撓曲變形時互不干涉的方式盡可能緊密 地配置微小突起202,既抑制觸感的不均又可靠地得到通過該微小突起202的彈性變形所 產生的預定的柔軟感,另一方面,以為六邊形為單位的微小突起202的變形方式在整個區 域大致相同,能夠得到能夠得到均勻的觸感等、與所述圖9的實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0147] 另外,僅要沿微小突起202設置槽204即可,所以用于成型具有多個微小突起202 以及槽204的第2部件200的成型模具構成簡單且廉價以減少制造成本,并且通過槽204 的寬度和/或深度能夠控制微小突起202的撓曲難易度,所以能夠容易且適當地進行柔軟 感的調整。
[0148] 圖26是與上述圖24相對應的放大俯視圖,圖27是圖26中的XXVII-XXVII向 視部分的放大縱剖圖,該第2部件210與所述第2部件200相比較,微小突起212的根部分 的轉角形狀不同。即、在本實施例中取代設置所述槽204,而在該槽204的相反側設置從板 狀部211以比較大的半徑r圓滑地灣曲的R部214,寬度方向(圖27的左右方向)中的設 有R部214側的彎曲剛性變高,變得容易向其相反方向撓曲變形。在圖26中帶細斜線的部 分為R部214,圖26以及圖27的空心箭頭表示微小突起212的倒下方向,與圖24的實施例 同樣地,以撓曲方向繞構成網格圖案34的正六邊形的中心線而交替地相反的姿勢設置。R 部214的半徑r例如為0. 5mm左右。
[0149]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盡可能緊密地配置微小突起212,既能夠抑制觸感的不均又能 夠可靠地得到通過該微小突起212的彈性變形所實現的預定的柔軟感。另一方面,以六邊 形為單位的微小突起212的變形方式在整個區域大致相同,能夠得到得到均勻的觸感等、 與所述圖24的實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僅要沿微小突起212設置R部214即可,所 以用于成型具有多個微小突起212以及R部214的第2部件210的成型模具簡單且廉價地 構成以減低制造成本,并且能夠通過R部214的半徑r大小來控制微小突起212的撓曲難 易度,所以能夠容易且適當地進行柔軟感的調整。
[0150] 圖28是與所述圖24相對應的放大俯視圖,圖29是圖28中的XXIX - XXIX向視 部分的放大縱剖圖,該第2部件220與所述第2部件200相比較,微小突起222的構成不 同。即、在本實施例中,取代設置所述槽204,與所述微小突起20同一形狀的微小突起222 夾著與較長方向平行的分割面被分割成2部分,由高硬度部225以及低硬度部227構成,寬 度方向(圖29的左右方向)中設有高硬度部225側的彎曲剛性變高,變得容易向其相反的 低硬度部227側撓曲變形。高硬度部225由構成板狀部221的主要部分的高硬度材料224 一體地構成,低硬度部227與在該高硬度材料224的表面側層疊的低硬度材料226構成為 一體,例如通過嵌件成型而成型為一體。在圖28中帶細斜線的部分為高硬度部225,圖28 以及圖29的空心箭頭表示微小突起222的倒下方向,與圖24的實施例同樣地以撓曲方向 繞構成網格圖案34的正六邊形的中心線交替地相反的姿勢設置。
[0151] 上述高硬度材料224以及低硬度材料226的硬度是相對的,適當設定以使得得到 預定的彎曲剛性,就按照例如JISK6253所測定的杜羅A硬度而言,高硬度材料224為80 左右而低硬度材料226為40左右就比較適當,恰當地選擇通過嵌件成型要相互融合的合成 樹脂材料。
[0152]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以在撓曲變形時互不干涉的方式盡可能緊密地配置微小突起 222,既抑制觸感的不均又可靠地得到通過該微小突起222的彈性變形所得到的預定的柔 軟感,另一方面,以六邊形為單位的的微小突起222的變形方式在整個區域大致相同,能夠 得到得到均勻的觸感等、與所述圖24的實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通過改變高硬度材 料224、低硬度材料226的材質和/或分割面的位置能夠控制微小突起222的撓曲難易度, 所以能夠容易且適當地進行柔軟感的調整。
[0153] 圖30的第2部件230與所述圖9的表層部件40相比較,在板狀部231所設的微 小突起232的配置姿勢不同。微小突起232與所述微小突起42為同一形狀,但是相對于 網格圖案34的六邊形的邊按預定角度(例如10°?30°左右的范圍內,在實施例中約為 20° )傾斜。在圖9那樣與六邊形的邊平行地配置微小突起42的情況下,若通過壓縮載荷 使微小突起42撓曲變形,則如圖31(a)中細斜線所示那樣朝向六邊形的中心倒下,所以為 了避免干涉要限制其高度尺寸。相對于此,若使其如圖30所示傾斜,則微小突起232的倒 下方向如圖31(b)中細斜線所示那樣相互錯開,難于相互干涉,能夠按該量增大高度尺寸 以提高柔軟感。關于所述微小突起202、212、222等的其他實施例的微小突起,也能夠這樣 傾斜配置。
[0154] 圖32是表示按照所述圖14所示的試驗方法對圖9的微小突起42中高度H為 2. 5mm的情況和高度H為3. 5mm的情況研究反力一行程特性所得到的結果的圖。根據該圖 32可以明確,高度H為3. 5mm的情況下,與高度H為2. 5mm相比較、反力變小能夠得到優異 的柔軟感。此外,高度H以外的各部的尺寸P、L、d、t和/或角度a、0是相同的。
[0155] 圖33是改變縱橫比以提高柔軟感的情況的例子,圖33(a)是圖6的實施例的微小 突起20的俯視圖,圖33 (b)的微小突起240將長度尺寸L維持為相同而將寬度尺寸設為一 半即d/2。該情況下,寬度尺寸為一半,所以更加容易向該寬度方向撓曲變形,提高柔軟感。 關于微小突起42等其他微小突起,也能夠改變縱橫比以調整柔軟感。
[0156] 圖34的第2部件250是具有從與板狀部252垂直的方向所見的俯視形狀為梯形 的微小突起254的情況,圖34(a)是與所述圖24相對應的放大俯視圖,圖34(b)是放大地 表示1個微小突起254的俯視圖。另外,圖35是圖34(b)中的XXXV-XXXV向視部分的縱 剖圖,圖36是多個微小突起254的立體圖。該微小突起254,在梯形的長邊(下底)側設 有大傾斜面256,向相反側即圖34(b)以及圖35中的左方向即短邊(上底)側的彎曲剛性 變低,變得容易向該短邊側撓曲變形。圖34(b)以及圖36中帶細斜線的部分為大傾斜面 256,圖34?圖36的空心箭頭表示微小突起254的倒下方向,與圖24的實施例同樣地,按 撓曲方向繞構成網格圖案34的正六邊形的中心線而交替反向的姿勢設置。梯形的尺寸a、 b、c分別約為1. 8mm、0. 9mm、1. 8mm,角部的轉角R約為0? 3mm。另夕卜,高度HN2. 5mm、板厚tN1. 5mm、圖35的縱截面中的兩側的側壁的傾斜角度aN10°、大傾斜面256的傾斜角 度YN45。。
[0157] 在本實施例中,微小突起254沿構成網格圖案34的正六邊形的各邊逐一配置,并 且按撓曲方向交替反向的的姿勢設置,所以通過以在撓曲變形時互不干涉的方式盡可能緊 密地配置微小突起254,既抑制觸感的不均又可靠地得到通過該微小突起254的彈性變形 所得到的預定的柔軟感,另一方面,以六邊形為單位的微小突起254的變形方式在整個區 域大致相同,能夠得到能夠得到均勻的觸感等、與所述圖9的實施例同樣的作用效果。
[0158] 另一方面,在這樣使微小突起254的俯視形狀為梯形的情況下,與正方形的情況 相比較彎曲剛性變低、能夠得到高柔軟感。該情況下,優選,將短邊尺寸b設為長邊尺寸a 的2/3以下。另外,在梯形的長邊側設有大傾斜面256,所以以在短邊側設有大傾斜面的情 況相比較能夠得到高柔軟感。
[0159] 附帶說明,除上述實施例品(第2部件250)外、準備圖37?圖40所示的〈變形例 1〉、圖41?圖43所示的〈變形例2〉以及圖44?圖46所示的〈變形例3〉,按所述圖14所 示的試驗方法研究反力一行程特性,而后得到圖47所示的結果。
[0160] 圖37?圖40所示的〈變形例1〉的第2部件260是具有從相對于板狀部262垂直 的方向所見的俯視形狀為大致正方形的微小突起264的情況,圖37(a)是與所述圖24相對 應的放大俯視圖,圖37 (b)是放大地表示1個微小突起264的俯視圖。圖38是圖37 (b)中 的XXXVIII-XXXVIII向視部分的縱剖圖,圖39是圖37(b)中的XXXIX-XXXIX向視部分 的縱剖圖,圖40是多個微小突起264的立體圖。該微小突起264的尺寸a、b都約為1. 8mm, 角部的轉角R約為〇? 3mm。另外,高度HN2. 5mm、板厚tN1. 5mm、圖38的縱截面中的兩 側的側壁的傾斜角度aN10°、圖39的縱截面中的兩側的側壁的傾斜角度0N5°。該 〈變形例1〉難以向正方形的對角線方向撓曲變形,并且因為傾斜角度a以及0的不同比 較容易向圖37(b)以及圖38中的左右方向撓曲變形,與彎曲剛性繞軸具有各向異性的本發 明的一個實施例相當。
[0161] 圖41?圖43所示的〈變形例2〉的第2部件270是具有從相對于板狀部272垂直 的方向所見的俯視形狀為大致正方形的微小突起274的情況,圖41 (a)是與所述圖24相對 應的放大俯視圖,圖41 (b)是放大地表示1個微小突起274的俯視圖。圖42是圖41 (b)中 的XLII-XLII向視部分的縱剖圖,圖43是圖41 (b)中的XLIII-XLIII向視部分的縱剖 圖。該微小突起274與所述〈變形例1〉大致相同,但是不同點在于:設有傾斜角度Y的大 傾斜面276,向其相反側即圖41(b)以及圖42中的左方向的彎曲剛性變低、變得容易向其左 方向撓曲變形。圖41 (b)中帶細斜線的部分為大傾斜面276,圖41以及圖42的空心箭頭表 示微小突起274的倒下方向,與圖24的實施例相同地,按撓曲方向繞構成網格圖案34的正 六邊形的中心線而交替反向的姿勢設置。上述傾斜角度Y約為45°,其以外的各部分的尺 寸a、b、R、H、t和/或角度a、0與〈變形例1〉的微小突起264相同。該〈變形例2〉也與 彎曲剛性繞軸具有各向異性的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相當。
[0162] 圖44?圖46所示的〈變形例3〉的第2部件280是具備從相對于板狀部282垂 直的方向所見的俯視形狀為梯形的微小突起284的情況,圖44(a)是與所述圖24相對應的 放大俯視圖,圖44(b)是放大地表示1個微小突起284的俯視圖。圖45是圖44(b)中的 XLV-XLV向視部分的縱剖圖,圖46是圖44(b)中的XLVI-XLVI向視部分的縱剖圖。該 微小突起284與〈實施例品〉即第2部件250的微小突起254大致相同,但在不設置所述傾 斜角度Y的大傾斜面256、圖45以及圖46的縱截面也都相對于中心線呈對稱形狀這一點 上不同。即使在該情況下,微小突起284有容易向梯形的短邊側即圖44(b)以及圖45中的 左方向撓曲變形的傾向,與圖34的第2部件250同樣地按繞構成網格圖案34的正六邊形 的中心線交替地相反的姿勢設置。各部分的尺寸 &、13、(3、1?、11、〖和/或角度〇與第2部件 250的微小突起254相同,圖46的截面中的兩側的側壁的傾斜角度0約為5°。0N5° 這與微小突起254也相同。該〈變形例3〉也與彎曲剛性繞軸具有各向異性的本發明的一個 實施例相當。
[0163] 根據圖47的試驗結果可以明確,根據圖34的〈實施例品〉、即設有為梯形且具有大 傾斜面256的微小突起254的第2部件250,與設有為正方形且具有大傾斜276的微小突 起274的〈變形例2〉相比、反力(彎曲剛性)降低、得到優異的柔軟感。另外,設有為梯形 且不具備大傾斜面的微小突起284的〈變形例3〉,與〈實施例品〉相比柔軟感低,但是得到 比〈變形例2〉更優異的柔軟感。從這幾點來看,可以認為,只要將俯視形狀設為梯形、微小 突起就變得容易撓曲變形而反力降低、能夠得到優異的柔軟感。〈實施例品〉與〈變形例3〉 的反力不同和/或、〈變形例2〉與〈變形例1〉的反力不同,是由大傾斜面256、276的有無所 致的,所以通過設置大傾斜面256、276使得反力降低、提高柔軟感。
[0164] 圖48的第2部件300是具有從相對于板狀部302垂直的方向所見的俯視形狀為 半圓形的微小突起304的情況,圖48(a)是與所述圖24相對應的放大俯視圖,圖48(b)是 放大地表示1個微小突起304的俯視圖。另外,圖49是圖48 (b)中的XLIX-XLIX向視部 分的縱剖圖,圖50是多個微小突起304的立體圖。該微小突起304在半圓形的直線部側設 有大傾斜面306,向相反側即圖48(b)以及圖49中的左方向即圓弧側的彎曲剛性變低、變得 容易向該圓弧側撓曲變形。圖48(b)以及圖50中帶細斜線的部分為大傾斜面306,圖48? 圖50的空心箭頭表示微小突起304的倒下方向,與圖24的實施例同樣地、按撓曲方向繞構 成網格圖案34的正六邊形的中心線而交替反向的姿勢設置。半圓形的縱橫尺寸a、b都約 為1. 8mm,半圓弧的半徑R約為0? 9mm。另夕卜,高度HN2. 5mm、板厚tN1. 5mm、圖49的縱 截面中的大傾斜面306側即直線部側的側壁的傾斜角度alN10°、相反的圓弧側的傾斜 角度a2N5°、大傾斜面306的傾斜角度YN45°。
[0165] 在本實施例中,微小突起304在構成網格圖案34的正六邊形的各邊逐一配置并且 按撓曲方向交替反向的姿勢設置,所以通過以在撓曲變形時互不干涉的方式盡可能緊密地 配置微小突起304,既抑制觸感的不均又可靠地得到通過該微小突起304的彈性變形所實 現的預定的柔軟感。另一方面,以六邊形為單位的微小突起304的變形方式在整個區域大 致相同,能夠得到得到均勻的觸感等、與所述圖9的實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0166] 另一方面,在這樣將微小突起304的俯視形狀設為半圓形的情況下,與所述〈變形 例2〉那樣的正方形的情況相比較,彎曲剛性變低、得到高柔軟感。另外,因為在半圓形的直 線部側設有大傾斜面306,所以與在圓弧側設有大傾斜面的情況相比較、得到高柔軟感。
[0167] 附帶說明,除上述實施例品(第2部件300)外,準備所述圖37?圖40所示的〈變 形例1〉、圖41?圖43所示的〈變形例2〉以及圖51?圖53所示的〈變形例4〉,按所述圖 14所示的試驗方法研究反力一行程特性,而后得到了圖54所示的結果。
[0168] 圖51?圖53所示的〈變形例4〉的第2部件310是具有從相對于板狀部312垂 直的方向所見的俯視形狀為半圓形的微小突起314的情況,圖51 (a)是與所述圖24相對應 的放大俯視圖,圖51 (b)是放大地表示1個微小突起314的俯視圖。圖52是圖51 (b)中的 LII一LII向視部分的縱剖圖,圖53是多個微小突起314的立體圖。該微小突起314與〈實 施例品〉即第2部件300的微小突起304大致相同,但是未設置所述傾斜角度Y的大傾斜 面306、圖52的縱截面中的右側即半圓形的直線部側的側壁保持傾斜角度a1不變地到達 頂端部,在頂端設有與板狀部312平行的平坦面316。即使在該情況下,微小突起314具有 容易向半圓形的圓弧側即圖51(b)以及圖52中的左方向撓曲變形的傾向,與圖48的第2 部件300同樣地、按繞構成網格圖案34的正六邊形的中心線而交替反向的姿勢設置。各部 分的尺寸a、b、R、H、t和/或傾斜角度a1、a2與第2部件300的微小突起304相同。該 〈變形例4〉也與彎曲剛性繞軸具有各向異性的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相當。
[0169] 根據圖54的試驗結果可以明確,根據圖48的〈實施例品〉、即設有為半圓形且具 有大傾斜面306的微小突起304的第2部件300,與設有為正方形且具有大傾斜276的微 小突起274的〈變形例2〉相比,反力(彎曲剛性)降低、得到優異的柔軟感。因此,可以認 為,僅靠將俯視形狀設為半圓形,微小突起就變得容易撓曲變形而反力減低、能得到優異的 柔軟感。〈實施例品〉與〈變形例4〉的反力不同和/或、〈變形例2〉與〈變形例1〉的反力不 同是大傾斜面276、306的有無所致,所以通過設有大傾斜面276、306使得反力降低、柔軟感 提高。一般認為,〈變形例4〉的反力比〈變形例1〉高的原因是:〈變形例1〉如根據圖40可 以明確地那樣、微小突起264的頂端為半圓筒形狀(半橢圓形)、在與基材的抵接初期與基 材線接觸,相對于此,〈變形例4〉在微小突起314的頂端設有平坦面316,與基材的抵接初 期就與基材面接觸,因此,變得難以倒下、反力變高。
[0170] 圖55的第2部件320是具有從相對于板狀部322垂直的方向所見的俯視形狀為使 正方形的一邊傾斜所成的梯形的微小突起324的情況,圖55 (a)是與所述圖24相對應的放 大俯視圖,圖55(b)是放大地表示1個微小突起324的俯視圖。另外,圖56是圖55(b)中 的LVI-LVI向視部分的縱剖圖,圖57是多個微小突起324的立體圖。該微小突起324在 與梯形的傾斜邊相反側的側面設有大傾斜面326,向該傾斜邊側即圖55(b)以及圖56中的 左方向的彎曲剛性減低、變得容易向該傾斜邊側撓曲變形。圖55(b)以及圖57中帶細斜線 的部分為大傾斜面326,圖55?圖57的空心箭頭表示微小突起324的倒下方向,與圖24的 實施例同樣地、按撓曲方向繞構成網格圖案34的正六邊形的中心線交替反向的姿勢設置。 在此,按梯形的傾斜邊與正六邊形的各邊平行的姿勢配置。梯形的各部分的尺寸a、b、c分 別約為1. 8謹、1. 35謹、1. 8謹。另夕卜,高度HN2. 5謹、板厚tN1. 5謹、圖56的縱截面中的 兩側的側壁的傾斜角度aN10°、大傾斜面326的傾斜角度YN45°。
[0171] 在本實施例中,微小突起324在構成網格圖案34的正六邊形的各邊逐一配置,并 且按撓曲方向交替反向的姿勢設置,所以通過以在撓曲變形時互不干涉的方式盡可能緊密 地配置微小突起324,既抑制觸感的不均又可靠地得到通過該微小突起324的彈性變形所 實現的預定的柔軟感,另一方面,以六邊形為單位的微小突起324的變形方式在整個區域 大致相同,能夠得到得到均勻的觸感等、與所述圖9的實施例同樣的作用效果。
[0172] 另一方面,在這樣將微小突起324的俯視形狀設為梯形的情況下,與所述〈變形例 2〉那樣的正方形的情況相比較,彎曲剛性變低、能得到高柔軟感。另外,變得容易向相對于 梯形的傾斜邊垂直的方向撓曲變形,所以通過調整該傾斜邊的傾斜角度能夠提高柔軟感并 易于控制倒下方向。
[0173] 圖58是與所述圖9相比較微小突起42的配置圖形不同的情況、是以構成正方形 網格圖案110的方式配置多個微小突起42的情況。微小突起42以在構成網格圖案110的 正方形的各邊逐一按較長方向與各邊平行的姿勢配置,并且以撓曲方向繞其正方形的中心 線交替地相反的姿勢設置。由此,與向一定方向的撓曲變形無關地,以正方形為單位的微小 突起42的變形方式在整個區域大致相同,能得到能得到均勻的觸感等、與圖9的實施例相 同的效果。此外,對于所述微小突起20等其他微小突起,也能夠這樣以構成正方形的網格 圖案110的方式配置。另外,在該實施例中,對正方形的網格圖案110作了說明,但是也能 夠以成為菱形和/或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網格圖案的方式配置微小突起42。
[0174] 圖59是與所述圖6相比較微小突起20的配置不同的情況、是將多個微小突起20 以構成正三角形網格圖案112方式配置的情況。微小突起20在構成網格圖案112的正三 角形的各邊逐一以較長方向與各邊平行的姿勢配置。該情況下,以構成網格圖案112的方 式設置的多個微小突起20,其較長方向的朝向按預定角度逐次變化,所以通過相互支撐能 夠得到適度的剛性感,能夠得到能夠與通過該微小突起20的彈性變形實現的柔軟感相輔 相承地設置優異的觸感等、與所述圖6的實施例同樣的作用效果。此外,關于所述微小突起 42等其他微小突起,也能夠這樣以構成正三角形網格圖案112的方式配置。
[0175] 上述圖59的網格圖案112能夠替換成正六邊形114連續反復的網格圖案。該情況 下,以較長方向相對于正六邊形114的各邊垂直的姿勢配置微小突起20。關于所述圖6(b) 的網格圖案34,能夠替換成正三角形連續反復的網格圖案。另外,關于上述圖58的網格圖 案110,通過是正方向的網格的間距分別錯開半個間距,能夠替換成在正方向的各邊以較長 方向與各邊垂直的姿勢配置微小突起42的正方向的網格圖案。
[0176] 圖60的網格圖案120是組合四邊形(圖面中為正方形)122、六邊形(圖面中為正 六邊形)124以及八邊形126這3種多邊形而成的網格圖案,這樣的方式也是本發明的一個 實施方式。該網格圖案120中,3種多邊形按同一圖形有規則地反復,但是也能夠設置微小 突起20以構成多種多邊形不規則地組合而成的網格圖案。此外,也能夠取代微小突起20 而使用所述微小突起42等其他微小突起。
[0177] 圖61是與所述圖1中的LXI-LXI向視截面相當的剖視圖,在所述裝飾品10的 基材14設有一對導入口 130以及排出口 132。而且,由車輛的空調裝置134進行了溫度調 節的熱媒(空氣)如箭頭(一)所示,從配管136經由導入口 130供給到裝飾品10的空間 24內,并且從排出口 132排出經由配管138向車室內循環。配管136能夠相對于在儀表板 140所設的車身側的配管142連接、分離,在門關閉了狀態下如圖所示經由密封部件氣密地 連接。在該實施例中,優先,表層部件16的端末部26預先通過粘接劑等氣密地固定附著于 基材14的外周邊緣部。
[0178] 在本實施例中,由空調裝置134進行了溫度調節的熱媒(空氣)供給到裝飾品10 的空間24內,所以能夠進一步提高表層部件16的觸感。此外,對于具備表層部件40的裝 飾品等其他裝飾品,也能夠同樣地構成。
[0179] 上述圖61中,對空間24內供給熱媒,但是只要在空間24內預先填充壓縮空氣等 壓縮氣體并密閉即可。表層部件16以與該壓縮氣體的氣壓相應地鼓出的方式被施力,所以 能夠對微小突起20以外的部分也賦予適度的剛性感,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觸感。關于其他 裝飾品也能夠同樣地構成。此外,在所述各實施例中,空間24、74內都是大氣壓,所以也沒 有必要氣密地密封。
[0180] 以上,基于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詳細作了說明,但是這些最多只是一個實施方 式,本發明能夠按基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知識進行各種改變、追加改良后的方式來實施。
[0181] 附圖標記說明
[0182] 10、50、60:裝飾品(重合復合零件、板狀面板)
[0183] 14:基材(第1部件)16、40:表層部件(第2部件)
[0184] 18、70、201、211、221、231、252、262、272、282、302、312、322:板狀部
[0185] 20、42、64、80、90、202、212、222、232、240、254、264、274、284、304、314、324:微小突 起(突起)
[0186] 22:表面(重合面)24、74:空間
[0187] 34、110、112、120:網格圖案
[0188] 44、86、92、94、256、276、306、326:大傾斜面
[0189] 52:表皮件 66:緩沖件(第2部件)
[0190] 68:表層部件(第1部件)72:里面(重合面)
[0191] 114:正六邊形(多邊形)122:四邊形(多邊形)
[0192] 124:六邊形(多邊形)126:八邊形(多邊形)
[0193] 130:導入口 134:空調裝置
[0194] 200、210、220、230、250、260、270、280、300、310、320:第 2 部件
[0195] 204:槽(轉角形狀)214 :R部(轉角形狀)
[0196] Y:大傾斜面的傾斜角度
【權利要求】
1. 一種重合復合零件,具有: 具有預定重合面的第1部件;和 第2部件,其為能夠彈性變形的樹脂材料制,其具有與所述重合面大致平行的板狀部, 并且在該板狀部一體地設有朝向該重合面突出的多個突起以使得在與該重合面之間形成 有空間,該第2部件配置成在該突起與該重合面接觸的狀態下與所述第1部件重合, 所述突起的頂端被按壓于所述重合面而彈性變形,由此所述重合復合零件被賦予緩沖 性, 所述重合復合零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個突起在所述板狀部以點狀分布方式形成,并且各突起針對壓縮載荷的彎曲剛 性繞軸具有各向異性。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合復合零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的從相對于所述板狀部垂直的方向所見的俯視形狀為較長形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合復合零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個突起,以形成多個多邊形的各邊分別與相鄰的多邊形的邊重合的網格圖案的 方式,設置在構成該多邊形的各邊的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重合復合零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個突起為同一形狀,并構成為向繞軸的一定方向撓曲變形, 所述網格圖案是四邊形或六邊形的同一形狀的多邊形連續重復的圖案, 所述突起以撓曲方向朝向所述多邊形的內側或外側的方式在該多邊形的各邊逐一配 置,并以撓曲方向繞該多邊形的中心線交替反向的姿勢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重合復合零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網格圖案是作為一定大小的正六邊形所述多邊形連續重復的蜂窩圖案。
6.根據權利要求1到5中任一項所述的重合復合零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的繞軸的特定位置的縱截面為非對稱形狀。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重合復合零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具有所述縱截面中的兩側的一對側壁之一隨著朝向頂端側而比另一個更大 地向內側傾斜的大傾斜面。
8.根據權利要求1到5中任一項所述的重合復合零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的從所述板狀部立起的根部分的轉角形狀繞軸而不同。
9.根據權利要求1到5中任一項所述的重合復合零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的材質繞軸而不同。
10.根據權利要求1到9中任一項所述的重合復合零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合復合零件是板狀的面板零件, 所述第2部件是表層部件, 所述第1部件是由比所述第2部件硬質的樹脂材料構成的板狀的基材, 該基材的表面作為所述重合面發揮作用,所述表層部件重合地配置于該表面而一體地 安裝于該基材。
11. 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重合復合零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表層部件,在所述板狀部的與設有所述突起側相反側的表面一體地固定附著有 表皮件,加上所述板狀的基材作為整體呈3層結構。
12. 根據權利要求1到9中任一項所述的重合復合零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合復合零件是板狀的面板零件, 所述第1部件是能夠彈性變形的樹脂材料制的板狀的表層部件, 所述第2部件以所述板狀部的與設有所述突起側相反側的里面緊貼板狀的基材的方 式一體地固定于該基材。
13. 根據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重合復合零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材設有用于將從空調裝置供給的熱媒導入與所述表層部件之間的空間內的 導入口,對該空間內供給該熱媒。
14. 根據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重合復合零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層部件重合地一體固定于所述基材以密閉該表層部件與所述基材之間的空間, 并且, 在該空間內填充有壓縮氣體,通過該壓縮氣體對所述表層部件的所述板狀部施力。
【文檔編號】B60R13/02GK104379338SQ201280071180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7日
【發明者】宮下長武, 酒井秀彰 申請人:豐田鐵工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