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機動車碰撞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機動車碰撞安全座椅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屬機動車安全裝置,用于保護乘客安全,特別涉及一種保護后排乘客頭部安全的機動車碰撞安全座椅。
背景技術:
[0002]機動車座椅是乘員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機動車正面碰撞中,受安全帶約束的乘客在慣性力的作用下會向前沖撞,后排乘客的頭部會撞擊到前排座椅頭枕上。通常,普通座椅的頭枕是固定連接在座椅上部的,在撞擊力的作用下不能向前產生位移,因此,前排頭枕會對后排乘客頭部產生傷害。實用新型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機動車座椅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機動車碰撞安全座椅,在機動車正面碰撞時能對后排乘客頭部進行保護。[0004]本實用新型米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機動車碰撞安全座椅,包括座椅頭枕、座椅靠背,還包括一倒U形導桿,所述倒U形導桿包括兩端的豎直桿和中間的水平桿;倒U形導桿兩端豎直桿插入靠背中;頭枕通過頭枕骨架中的左、右兩縱板連接在倒U形導桿水平桿上;左、右兩縱板間有一轉簧,轉簧套裝固定于倒U形導桿的水平桿上,轉簧兩端分別固定于左、右兩縱板上。[0005]所述兩縱板突出于頭枕下部,并與倒U形導桿的水平桿間隙連接。兩縱板上各設有小孔用于固定轉簧。[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機動車正面碰撞中,當后排乘客頭部與前排座椅頭枕碰撞,并且碰撞強度較大,導致后排乘客頭部傷害值(HIC)超過1000時,能緩沖后排乘客頭部與前排座椅頭枕的碰撞,有效減輕后排乘客頭部受到的傷害。
[0007]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0009]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頭枕骨架、轉簧以及倒U形導桿裝配示意圖;[0010]圖3是圖2的正視圖;[0011]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頭枕骨架結構示意圖;[0012]圖中:1.頭枕;2.頭枕骨架;3.左、右兩縱板;4.圓孔;5.小孔;6.倒U形導桿;7.轉簧;8.靠背ο具體實施方式
[0013]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最上端為頭枕1,頭枕I下部為倒U形導桿6,頭枕I通過頭枕骨架2中的左、右兩縱板3與倒U形導桿6連接。倒U形導桿6下部為靠背8,倒U形導桿6的兩個豎直桿插入靠背8中。左、右兩縱板3突出于頭枕I下端。倒U形導桿6中的一個水平桿間隙穿過左、右兩縱板3中的圓孔4,這樣水平桿與兩縱板3形成轉動鉸鏈,兩縱板3可繞倒U形導桿6中的水平桿轉動。在左、右兩縱板3間有一轉簧7。轉簧7套裝固定于倒U形導桿6的水平桿上。轉簧7的兩端分別卡在左、右兩縱板3的小孔5內。[0014]在機動車正面碰撞中,車內受安全帶約束的乘客在慣性力作用下向前位移,當后排乘客的頭部與前排座椅頭枕I碰撞,并且碰撞強度較大,導致后排乘客頭部傷害值(HIC)超過1000時,轉簧7的兩端在左、右兩縱板3的壓力作用下發生扭轉彈性變形,這樣左、右兩縱板3就繞倒U形導桿6中的水平桿向前轉動一定角度,同時前排座椅頭枕I向前轉動一定角度,緩沖后排乘客頭部與前排座椅頭枕I的碰撞,有效減輕后排乘客頭部受到的傷害。當碰撞結束后,車內乘客在安全帶約束下向后位移,左、右兩縱板3失去后排乘客碰撞力的作用,不再給轉簧7施加壓力。此時轉簧7兩端恢復原有形狀,反作用于兩縱板3,使其繞倒U形導桿6中的水平桿恢復豎直狀態,同時前排座椅頭枕I恢復原來位置,正常保護向后位移的前排乘客頸部。
權利要求1.一種機動車碰撞安全座椅,包括座椅頭枕、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倒U形導桿,所述倒U形導桿包括兩端的豎直桿和中間的水平桿;倒U形導桿兩端豎直桿插入靠背中;頭枕通過頭枕骨架中的左、右兩縱板連接在倒U形導桿水平桿上;左、右兩縱板間有一轉簧,轉簧套裝固定于倒U形導桿的水平桿上,轉簧兩端分別固定于左、右兩縱板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動車碰撞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兩縱板突出于頭枕下部,并與倒U形導桿的水平桿間隙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動車碰撞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兩縱板上各設有小孔用于固定轉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機動車安全裝置,涉及一種機動車碰撞安全座椅。所述安全座椅,包括座椅頭枕、座椅靠背,還包括一倒U形導桿,所述倒U形導桿包括兩端的豎直桿和中間的水平桿;倒U形導桿兩端豎直桿插入靠背中;頭枕通過頭枕骨架中的左、右兩縱板連接在倒U形導桿水平桿上;左、右兩縱板間有一轉簧,轉簧套裝固定于倒U形導桿的水平桿上,轉簧兩端分別固定于左、右兩縱板上。在機動車正面碰撞中,能緩沖后排乘客頭部與前排座椅頭枕的碰撞,有效減輕后排乘客頭部受到的傷害。
文檔編號B60N2/48GK202923434SQ20122064216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9日
發明者葛如海, 洪亮, 應龍 申請人:江蘇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