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攜車架的夾束自行車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交通車輛技術領域,尤指可附掛于車子用以攜載自行車的攜車架的夾束自行車結構。
背景技術:
由于喜愛自行車旅游、運動的人士日益增多,所以目前設計一種攜車架,用以附掛于車體的背側,利用攜車架攜掛自行車。攜車架可有車軌式攜車架或是拖車式攜車架等等,主要是攜車架與車體后側的保險桿或是底盤有一勾掛裝置,而攜車架的架體供自行車安置,為使自行車可以連接于攜車架上,多是使用塑料制的束帶,該種束帶是一端為帶體,另一端是束頭,帶體形成連續的倒勾齒,利用帶體穿過束頭,直到夾束的外徑,可以使自行車車架的適當位置(比如是自行車上管或是座管或是立管等位置),與攜車架的架桿靠圍一起,即可通過帶體的倒勾齒與束頭內側對應的齒嚙合定位。雖然束帶是市面上常見的一般零組件,但是對于自行車攜置的安全性與穩固性而言,仍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1、穩定性不足。束帶只是夾束于自行車車架與攜車架的架桿外側,而自行車車架與攜車架的架桿多是圓形管,故自行車車架與攜車架的架桿彼此的接觸面小,容易隨著攜載自行車的汽車行駛路面而有顛簸起伏,以致自行車產生晃動的不穩定性,此乃束帶僅圍束于外側,然而束帶的塑性材質,其不足以使自行車車架與架桿之間保持較佳的貼靠面,致自行車車架與架桿有明顯間隙而產生晃動狀況,令車主感覺不大安心。2、操作裝卸不方便。束帶束合的設計,如果要解除,必須剪掉束帶,一旦卸下自行車而要再裝上攜車架,就必須另外備用新的束帶,雖然束帶便宜,卻也造成無謂的浪費,而且還需備用剪刀之類的器具,增加攜帶上的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鑒于前述的問題,進而用心研究開發,因此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種攜車架的夾束自行車結構,其主要是攜車架設置的夾持結構,其束緊帶在不需任何工具之下,即以齒嚙合結構來達成束緊帶夾束有效定位,讓夾持自行車車架的效果更為方便實用。為了可達到前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運用的技術手段是在于提供一種攜車架的夾束自打車結構,包括:基座,其兩側分別是第一、二外側片,該第一、二外側片之間形成置槽,該置槽的水平面為匣板,該匣板一端延伸內圍板,該內圍板橫向形成供攜車架組穿并且定位的內穿孔,該第一外側片設有外缺口,該第二外側片設置彈性扳動、彈性回位的控制件,該控制件于內側壁設置至少一個卡齒,第二外側片相對控制件的頂部設有一道插槽,該卡齒即位于該插槽空間內;連接于該基座的定位座,該基座容置于該基座的該第一、二外側片之間,該定位座位于該第一、二外側片之間形成的供自行車車架跨放的定槽部,該基座于該定槽部下側設有夾持該匣板的夾槽,使該定位座連接于該基座;束緊帶,其一端為頭部,用以該頭部活動地設置于該基座的該外缺口中,該束緊帶上設有連續分布的數個呈倒鉤齒狀的定齒;借助該束緊帶插入該插槽,供該定齒對應嚙合該卡齒,使該束緊帶圍束自行車車架,反之,往外扳動該控制件,供該卡齒脫離該定齒,該束緊帶抽離該定位座。優選的,所述基座的匣板一端形成圓弧片狀的內圍板,內圍板與匣板壁厚延伸而形成橫向且斷面為C形的內穿孔,內穿孔軸向是對應跨越第一、二外側片的方向,內穿孔開口處設置能縮小或開擴孔徑的螺栓。優選的,所述基座的外缺口內底面是設置呈凹槽狀的樞槽,樞槽是垂直于內穿孔的軸向,供束緊帶的頭部安裝。優選的,所述基座的控制件還包括肩部片、舌片,其中第二外側片相對朝向外缺口是往外延伸呈下垂的肩部片,肩部片下端是延伸該呈兩段彎折的舌片,舌片末端呈外翹,舌片內側壁突伸卡齒,肩部片頂側的中央區域,沿舌片延伸方向穿空有插槽。優選的,所述定位座的兩側寬度小于基座,而容置于該基座的置槽中,定位座的兩側分別是第一、二內側片,第一、二內側片之間形成半凹圓弧的定槽部,定槽部一端形成圓弧片狀的外圍板,外圍板內形成橫向且斷面為C形的外穿孔,外圍板在外穿孔開口方向,延伸呈倒L形的撐板,撐板與形成定槽部底面之間形成夾槽。優選的,所述定位座的第一內側片對應外缺口是凹設第一內缺口,第二內側片對應插槽是凹設第二內缺口。優選的,所述定位座的撐板與外圍板之間穿空一個U形口,U形口開口位置在夾槽下側。因此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本實用新型可以獲得的功效簡要說明如下所列:1、本實用新型利用基座設置一彈性扳動的控制件,控制件的一側設有卡齒,而用以夾束的束緊帶一端樞設于基座,另一端則以布設數個定齒,當束緊帶夾束自行車車架后,定齒便可伸入基座設置的插槽而與卡齒卡制哨合,如此一來,透過卡齒與定齒的哨合,有效地讓束緊帶定位于插槽,夾持住自行車車架于定位座的狀態,使自行車安穩地連接于攜車架。2、此外,本實用新型的束緊帶操作很方便,不需要任何工具。束緊帶只需插入插槽,使定齒與卡齒嚙合即可倒鉤卡住;反之,如需抽出束緊帶,解除該夾束自行車架的狀態,則只需往外扳動控制件的舌片,形成卡齒離開定齒而造成間距,讓定齒解除被嚙合狀態,即可趁此往上抽離插槽,讓束緊帶順利擺動以脫離夾束自行車車架,此時再放開控制件,即可利用控制件的肩部片連伸于基座的彈性回復力,使舌片釋放其蓄存彈力,往基座方向回到原位,因此解除束緊帶的夾持自行車車架,也不需要工具,因此使得使用方便。
圖1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組件分解圖。[0022]圖3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束緊帶扣合的立體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組合側視剖面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端視剖面圖,表示束緊帶準備夾束夾持自行車車架的狀態(一)。圖6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端視剖面圖,表示束緊帶準備夾束夾持自行車車架的狀態(二)。圖7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端視剖面圖,表示束緊帶準備夾束夾持自行車車架的狀態(三)。圖8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端視剖面圖,表示扳動控制件以令束緊帶可脫離自行車車架的狀態。主要組件符號說明(10)基座(11)第一外側片(12)第二外側片(13)置槽(14)匣板(141)內圍板(15)內穿孔(16)螺栓(17)樞槽(20)控制件(21)肩部片 (22)舌片(23)卡齒(24)插槽(30)定位座(31)第一內側片(311)第一內缺口(32)第二內側片(321)第二內缺口(33)定槽部(34)外圍板(341)外穿孔(342)撐板(343)U 形口(35)夾槽(40)束緊帶(41)頭部(42)定齒(50)自行車車架。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攜車架的夾束自行車結構,如圖1、圖2所示,其是包括基座
(10)、定位座(30)、束緊帶(40)。借由定位座(30)套設于基座(10),以供自行車車架置于定位座(30),而束緊帶(40) —端設置于基座的(10)第一外側片(11),供束緊帶(40)夾束自行車車架,以插設卡制于基座(10)的第二外側片(12)。請再參看圖1、圖2、圖4所示,其該基座(10)的兩側分別是第一、二外側片(11)
(12),第一、二外側片(11) (12)之間形成置槽(13)的空間,置槽(13)是三方開放的空間,僅在水平面形成有孔洞的匣板(14),匣板(14) 一端形成圓弧片狀的內圍板(141),內圍板(141)如圖4所示,與匣板(14)壁厚延伸而形成橫向且斷面為C形的內穿孔(15),內穿孔(15)軸向是對應跨越第一、二外側片(11) (12)的方向,內穿孔(15)開口處設置能縮小或開擴孔徑的螺栓(16),而第一外側片(11)在不同于內穿孔(15)的另一端凹設外缺口(111),外缺口(111)的內底面是設置呈凹槽狀的樞槽(17),樞槽(17)延伸方向是垂直于內穿孔(15)的軸向;以及第二外側片(12)設置彈性位移的控制件(20),控制件(20)包括肩部片(21)、舌片(22)、至少一個卡齒(23);第二外側片(12)相對朝向外缺口(111)是往外延伸呈下垂的肩部片(21),肩部片(21)下端是延伸呈兩段彎折的舌片(22),舌片(22)末端呈外翹以方便施力,舌片(22)內側壁如圖5所示是橫向地突伸有卡齒(23),肩部片(21)頂側的中央區域,沿舌片(22)延伸方向穿空一道插槽(24),使卡齒(23)位于插槽(24)空間內。該定位座(30)的兩側寬度小于該基座(10),而容置于該基座(10)的置槽(13)中,定位座(30)的兩側分別是第一、二內側片(31) (32),第一、二內側片(31) (32)之間形成半凹圓弧的定槽部(33),定槽部(33) —端形成圓弧片狀的外圍板(34),外圍板(34)內形成橫向且斷面為C形的外穿孔(341),外圍板(34)在外穿孔(341)開口方向,延伸呈倒L形的撐板(342),撐板(342)與形成定槽部(33)底面之間形成一道呈水平的夾槽(35),用以對應供匣板(14)夾設其中而定位,撐板(342)與外圍板(34)之間穿空一個U形口(343),U形口(343)開口位置在夾槽(35)下側;而第一內側片(31)對應外缺口(111)是凹設第一內缺口(311),第二內側片(32)對應插槽(24)是凹設第二內缺口(321)。該束緊帶(40) —端為頭部(41),用以該頭部(41)設于基座(10)的樞槽(17)中,而讓束緊帶(40)以該樞槽(17)為支點可以擺動,束緊帶(40)的帶面上設有連續分布數個定齒(42),定齒(42)具體形態為倒鉤齒狀,如圖3、圖7所示,束緊帶(40)是用于插入插槽
(24),讓定齒(42)對應卡齒(23)卡制嚙合,提供束緊帶(40)的夾束范圍的有效定位性。因此如圖1、圖2、圖4所示,定位座(30)置于基座(10)的第一、二外側板(11) (12)之間,形成第一、二內側板(31) (32)置于該第一、二外側板(11) (12)之間,而外圍板(34)置于內圍板(141)底面,讓匣板(14)伸入嵌進定位座(30)的夾槽(35)中定位,故如圖4所示,內穿孔(15)便可組裝于攜車架,U形口(343)的空間容許螺栓(16)所在處,以利用螺栓(16)緊固來定位于攜車架。本實用新型在夾持自行車車架的特點,請參看圖3、圖5、圖6,自行車車架(50)(較佳實施狀態是指自行車的上管),跨放于定位座(30)的定槽部(33),繼而轉動束緊帶(40),使其帶面開始束緊自行車車架(50)的異于定槽部(33)的外側面;其次,將束緊帶(40)對準插槽(24)插入,而手部扳動控制件(20)的舌片(22),使其卡齒(23)離開束緊帶(40),當束緊帶(40)已確實夾束住自行車車架(50)時,便放開控制件(20),以如圖6、圖7所示,舌片(22)被拉動時,蓄存彈力,放開舌片(22)即發揮回復彈性,使卡齒(23)卡制于定齒
(42),由于定齒(42)呈倒鉤齒狀,所以一旦控制件(20)嚙合于束緊帶(40),便不容易使束緊帶(40)松脫于自行車車架(50),具有良好的定位穩固性。如果要卸除束緊帶(40)于自行車車架(50),則如圖8所示,只要往外拉動舌片
(22),使控制件(20)因肩部片(21)延伸于基座(10),造成舌片(22)被往外扳動而蓄存了彈性,由于舌片(22)往外扳動而讓卡齒(23)脫離定齒(42),使插槽(24)空間變大,卡齒
(23)遠離定槽(42),彼此不相干涉,如此一來,即可往上拉動束緊帶(40),使束緊帶(40)以樞槽(17)為支點,擺動并抽離于自行車車架(50)外側面即可,因此卸除束緊自行車車架
(50)的狀態;再其次,使用者放開控制件(20),通過控制件(20)被扳動所蓄存的彈性,發揮其回復力,讓控制件(20)的舌片(22)及其卡齒(23)回到原位,因此操作簡單快速,完全不需要工具。[0052]上述實施例僅為例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任何熟于此項技術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及精神的情況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改及變化,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之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攜車架的夾束自行車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其兩側分別是第一、二外側片,該第一、二外側片之間形成置槽,該置槽的水平面為匣板,該匣板一端延伸內圍板,該內圍板橫向形成供攜車架組穿并且定位的內穿孔,該第一外側片設有外缺口,該第二外側片設置彈性扳動、彈性回位的控制件,該控制件于內側壁設置至少一個卡齒,第二外側片相對控制件的頂部設有一道插槽,該卡齒即位于該插槽空間內; 連接于該基座的定位座,該基座容置于該基座的該第一、二外側片之間,該定位座位于該第一、二外側片之間形成的供自行車車架跨放的定槽部,該基座于該定槽部下側設有夾持該匣板的夾槽,使該定位座連接于該基座; 束緊帶,其一端為頭部,用以該頭部活動地設置于該基座的該外缺口中,該束緊帶上設有連續分布的數個呈倒鉤齒狀的定齒;借助該束緊帶插入該插槽,供該定齒對應嚙合該卡齒,使該束緊帶圍束自行車車架,反之,往外扳動該控制件,供該卡齒脫離該定齒,該束緊帶抽離該定位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攜車架的夾束自行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匣板一端形成圓弧片狀的內圍板,內圍板與匣板壁厚延伸而形成橫向且斷面為C形的內穿孔,內穿孔軸向是對應跨越第一、二外側片的方向,內穿孔開口處設置能縮小或開擴孔徑的螺栓。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攜車架的夾束自行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外缺口內底面是設置呈凹槽狀的樞槽,樞槽是垂直于內穿孔的軸向,供束緊帶的頭部安裝。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攜車架的夾束自行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控制件還包括肩部片、舌片,其中第二外側片相對朝向外缺口是往外延伸呈下垂的肩部片,肩部片下端是延伸該呈兩段彎折的舌片,舌片末端呈外翹,舌片內側壁突伸卡齒,肩部片頂側的中央區域,沿舌片延伸方向穿空有插槽。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攜車架的夾束自行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的兩側寬度小于基座,而容置于該基座的置槽中,定位座的兩側分別是第一、二內側片,第一、二內側片之間形成半凹圓弧的定槽部,定槽部一端形成圓弧片狀的外圍板,外圍板內形成橫向且斷面為C形的外穿孔,外圍板在外穿孔開口方向,延伸呈倒L形的撐板,撐板與形成定槽部底面之間形成夾槽。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攜車架的夾束自行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的第一內側片對應外缺口是凹設第一內缺口,第二內側片對應插槽是凹設第二內缺口。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攜車架的夾束自行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的撐板與外圍板之間穿空一個U形口,U形口開口位置在夾槽下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攜車架的夾束自行車結構,其包括基座、定位座、束緊帶。定位座一側設置彈性位移的控制件,控制件鄰側形成插槽,控制件內側壁設有一道位在插槽內的卡齒,基座底側設有內穿孔以組穿于攜車架,而定位座連接設于基座上,利用定位座上的定槽部供自行車車架(如上管位置)安置,束緊帶一端設于基座一側,另一端則連續布設數個定齒,供束緊帶朝插槽進入,利用定齒倒鉤嚙合卡齒,使束緊帶順利夾束自行車車架,反之,往外扳動控制件,令卡齒離開定齒,即可順利抽動束緊帶以離開自行車車架,無論束緊帶是夾束或脫離自行車車架,均無須工具即可完成。
文檔編號B60R9/10GK202952925SQ20122057712
公開日2013年5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5日
發明者王秋桂 申請人:高鐵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