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車后懸掛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電動車后懸掛系統。
背景技術:
電動汽車是指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各項要求的車輛。電動汽車無內燃機汽車工作時產生的廢氣,不產生排氣污染,對環境保護和空氣的潔凈是十分有益的,幾乎是“零污染”,其前景被廣泛看好。懸掛是汽車的車架與車橋或車輪之間的一切傳カ連接裝置的總稱,其主要作用是傳遞作用在車輪和車身之間的力,并且緩和由不平路面傳遞給車身的沖擊載荷、衰減由此引起的振動,保證乘員的舒適性,減小貨物和車輛本身的動載荷。 如何提高電動車的減震效果,是各生產廠家急需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車后懸掛系統,減小車身振動,提高乘坐舒適性。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ー種電動車后懸掛系統,包括后橋,左、右拖拽臂分別與該后橋活動連接,在該后橋兩端分別設有后螺旋彈簧支架,后螺旋彈簧套設在所述的后螺旋彈簧支架上,在后橋與左、右拖拽臂的連接處設有后減震器。在左、右拖拽臂一端設有套環,滾輪設置在套環內,所述的滾輪包括輪體以及設置在輪體兩側的滾軸;在后橋兩端設有與上述滾軸配合的滾軸孔。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采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結構簡單、成本低,占用空間小,能有效提高電動車的減震性能,具有更高的操控性能和駕乘舒適度。
圖I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局部放大圖。其中1、后橋;2、左拖拽臂;2a、右拖拽臂;3、后螺旋彈簧;4、后減震器;5、后螺旋彈簧支架;6、套環;7、滾輪;701、輪體;702、滾軸;101、滾軸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的電動車后懸掛系統,包括后橋1,左拖拽臂2和右拖拽臂2a分別與該后橋I活動連接,在該后橋I兩端分別設有后螺旋彈簧支架5,后螺旋彈簧3套設在所述的后螺旋彈簧支架5上,后螺旋彈簧3用來承受并傳遞垂直載荷、緩和不平路面、緊急制動、カロ速和轉彎引起的沖擊或車身位置的變化。在后橋I與左、右拖拽臂2、2a的連接處設有后減震器4,減震器4用來衰減由。[0013]在左、右拖拽臂2、2a —端設有套環6,圖2中以右拖拽臂2a為例進行說明;滾輪7設置在套環6內,所述的滾輪7包括輪體701以及設置在輪體701兩側的滾軸702 ;在后橋I兩端設有與上述滾軸702配合的滾軸孔101。組裝時,滾軸702插入滾軸孔101內,以實現左、右拖拽臂2、2a與后橋I活動連接。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車后懸掛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橋(1),左、右拖拽臂(2、2a)分別與該后橋(I)活動連接,在該后橋(I)兩端分別設有后螺旋彈簧支架(5),后螺旋彈簧(3)套設在所述的后螺旋彈簧支架(5)上,在后橋(I)與左、右拖拽臂(2、2a)的連接處設有后減震器(4)。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動車后懸掛系統,其特征在于在左、右拖拽臂(2、2a)—端設有套環(6 ),滾輪(7 )設置在套環(6 )內,所述的滾輪(7 )包括輪體(701)以及設置在輪體(701)兩側的滾軸(702);在后橋(I)兩端設有與上述滾軸(702)配合的滾軸孔(10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車后懸掛系統,包括后橋,左、右拖拽臂分別與該后橋活動連接,在該后橋兩端分別設有后螺旋彈簧支架,后螺旋彈簧套設在所述的后螺旋彈簧支架上,在后橋與左、右拖拽臂的連接處設有后減震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結構簡單、成本低,占用空間小,能有效提高電動車的減震性能,具有更高的操控性能和駕乘舒適度。
文檔編號B60G15/02GK202753722SQ20122038583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6日
發明者廖東民, 張徐兵, 姜正忠 申請人:蘇州朗格電動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