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商用車后橋裝配線有軌小車自糾正導向前輪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商用車后橋裝配線有軌小車自糾正導向前輪機構。
背景技術:
在汽車后橋的裝配線中,其中一種裝配方式是將后橋殼(裝配基準件)放置在裝配小車上,該裝配小車在各工位間進行移動來滿足各種裝配需求。目前后橋裝配線上工作站之間的運輸工具多采用有軌小車(Rail Guide Vehicle),它是一種沿著導向軌行走的運輸工具,有自驅和它驅兩種驅動方式。自驅動有軌小車通過RGV上裝載的四塊充電電池作為動力源,在RGV的底盤上裝一導向軸承,地面上修有一組固定路線的溝槽,導向軸承嵌入溝槽內,保證RGV行進時沿著溝槽移動。但現有有軌小車的前導向輪由于存在導向阻力大,車輪轉向不能根據所行駛的方向自糾正,承載能力差(由于商用車的后橋可重達2噸)等問題,導致裝配小車移動不靈活,降低了裝配工作的效率。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商用車后橋裝配線有軌小車自糾正導向前輪機構,該機構能保證小車在轉向時以及倒車時,車輪的位置均可和前進方向保持平行,可自動糾正小車車輪的偏轉;同時,該機構承載能力強、轉向靈活。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商用車后橋裝配線有軌小車自糾正導向前輪機構,其包括小車前輪,所述前輪轉動連接于輪軸上,在所述輪軸上活絡連接有倒U型座;所述倒U型座頂部縱向固聯有轉動軸,與小車底板固聯的連接座轉動連接于所述轉動軸上;所述前輪的中心所在的鉛垂線與所述轉動軸的中心線不重合。本發明的結構特點也在于所述連接座通過下推力球軸承、第二向心球軸承、上推力球軸承連接于所述轉動軸上;所述倒U型座的頂面固設有平墊,所述下推力球軸承的下部以所述平墊為軸承座、上部以所述連接座的內腔壁為軸承座;所述第二向心球軸承與所述上推力球軸承之間設有隔墊,在所述上推力球軸承上方的轉動軸上依次設有軸套、止動墊圈以及鎖緊螺母。所述前輪通過兩個第一向心球軸承連接于所述輪軸上,在所述兩個第一向心球軸承之間設有隔套;所述倒U型座的下端套接在所述輪軸上,在倒U型座與所述第一向心球軸承設置有短隔套;所述輪軸的端部設有鎖緊螺母。所述倒U型座的頂面設有圓孔,所述轉動軸的下端為臺階軸,轉動軸的下端插入所述圓孔中與所述倒U型座焊接固定。
所述前輪的中心所在的水平面與所述倒U型座的頂面之間的間距為H,所述前輪的中心所在的鉛垂線與所述轉動軸的中心線之間的間距為e,所述H與所述e之比為(6 8):
Io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體現在I、本發明有軌小車(RGV)在運行過程中自動糾正導向前輪的位置,使前輪的位置和小車的前進方向保持平行,當兩者在轉向或倒車中不平行時,該機構中的偏心設計可使其自動糾正,因此本發明減少了小車行駛中的阻力,保證了其正常工作。
2、本發明中為使前輪能在水平面內轉動360°,設計了垂直于水平面的轉向軸,該轉向軸通過兩推力球軸承和一向心球軸承與連接座相連接,使其既可承受軸向力,又可承受徑向力,由于使用了向心和推力兩種軸承,使前輪回轉自如;軸承間有平墊、隔墊、軸套可對其進行軸向固定,轉向軸上部有鎖緊螺母及止動墊圈對各軸承及轉向軸進行固定;連接座通過內六角螺栓與有軌小車底板相連接。本發明解決了承載前輪繞垂直軸的靈活轉動問題,提高了機構的可靠性。3、本發明為解決前輪繞自身軸心線的轉動問題,設計前輪通過兩向心球軸承與輪軸相連,兩向心球軸承通過隔套及短隔套及倒U型座進行軸向定位,在轉動軸的一端通過鎖緊螺母將軸承、隔套、前輪鎖緊。本發明解決了承載前輪繞轉動軸的靈活轉動問題,前輪受力合理,結構設計緊湊。4、本發明為保證小車在行駛中自動糾正輪子偏轉問題,在轉向軸中心線與前輪中心線間設計了水平偏心,倒U型座頂面與前輪中心線間的高度H與轉向軸中心線與前輪中心線的水平偏心距e之比為(6 8):1,可達到自糾正的功能。本發明解決了小車在轉向或倒車過程中,使小車車輪與小車的行駛方向自動保持平行問題,減少了小車行駛過程中的阻力。5、本發明為降低制造成本,使倒U型座通過焊接與平墊及轉向軸成為一個整體的焊接件,轉向軸與倒U型座通過軸孔配合相連后再焊,保證了兩者間的定位精度,上述方法均使制造成本大大降低。6、本發明結構簡單、維護方便、安全可靠。7、本發明制造成本低,使用壽命長。
圖1、2為本發明的主視圖及右視圖。圖中標號1小車前輪,2輪軸,3倒U型座,4轉動軸,5小車底板,6連接座,7下推力球軸承,8第二向心球軸承,9上推力球軸承,10平墊,11隔墊,12軸套,13止動墊圈,14第一向心球軸承,15隔套,16短隔套。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參加圖1、2本實施例的商用車后橋裝配線有軌小車自糾正導向前輪機構,其包括小車前輪1,其轉動連接于輪軸2上,在輪軸2上活絡連接有倒U型座3 ;在倒U型座3頂部縱向固聯有轉動軸4,與小車底板5固聯的連接座6轉動連接于轉動軸4上;為使小車在行駛過程中自動糾正導向前輪的位置,使其與小車的前進方向平行,前輪I的中心所在的鉛垂線與轉動軸4的中心線不重合,即偏心設置。具體設置中,轉動軸4與連接座6的轉動連接方式為連接座6通過下推力球軸承
7、第二向心球軸承8、上推力球軸承9連接于轉動軸4上;兩個推力球軸承用于承受軸向荷載,向心球軸承用于承受徑向荷載。在倒U型座4的頂面固焊接有平墊10,下推力球軸承7的下部以平墊10為軸承座、上部以連接座的內腔壁為軸承座;并在第二向心球軸承8與上推力球軸承9之間設有隔墊11,在上推力球軸承上方的轉動軸上依次設有軸套12、止動墊圈13以及鎖緊螺母,用于對各軸承進行軸向限位。前輪與輪軸的轉動連接方式為前輪I通過兩個第一向心球軸承14連接于輪軸2上,在兩個第一向心球軸承14之間設有隔套15 ;倒U型座3的下端套接在輪軸2上,在倒U 型座與第一向心球軸承14設置有短隔套16 ;輪軸的端部設有鎖緊螺母,用以將兩個向心球軸承、前輪、隔套等固定在輪軸上,進行軸向限位。為降低制造成本,倒U型座6通過焊接與平墊10及轉向軸6成為一個整體的焊接件,為保證轉向軸與倒U型座之間的定位精度,在倒U型座6的頂面設有圓孔,將轉動軸4的下端設為臺階軸,臺階軸的的下端插入圓孔中與倒U型座焊接固定。圖2所示,若前輪I的中心所在的水平面與倒U型座3的頂面之間的間距為H,前輪I的中心所在的鉛垂線與轉動軸的中心線之間的間距為e,則H與e之比為(6 8) :1,此比值即可達到較好的自糾向效果,又可使倒U型座不受較大的彎矩。具體實施過程為有軌小車在轉彎、倒車及其它原因使小車前輪發生偏轉時,車輪與小車的前進方向不平行,因此,地面對行駛中的車輪所產生的摩擦阻力將以小車的豎直轉向軸為支點在水平面內產生一轉矩,促使前輪轉向與小車行駛平行的方向,當車輪與小車前進方向平行時,地面對車輪所產生的摩擦阻力方向在水平面內通過豎直轉向軸,因此使車輪轉向的摩擦力矩為零,使車輪與小車前進方向平行。此外,輪軸及轉向軸均用軸承進行支撐,保證了前輪分別繞輪軸及轉動軸靈活轉動,同時又可承受水平和豎直方向的載荷。
權利要求
1.一種商用車后橋裝配線有軌小車自糾正導向前輪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小車前輪(1),所述前輪轉動連接于輪軸(2)上,在所述輪軸(2)上活絡連接有倒U型座(3); 所述倒U型座(3 )頂部縱向固聯有轉動軸(4 ),與小車底板(5 )固聯的連接座(6 )轉動連接于所述轉動軸(4)上; 所述前輪(I)的中心所在的鉛垂線與所述轉動軸(4)的中心線不重合。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商用車后橋裝配線有軌小車自糾正導向前輪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座(6 )通過下推力球軸承(7 )、第二向心球軸承(8 )、上推力球軸承(9 )連接于所述轉動軸(4)上; 所述倒U型座(4)的頂面固設有平墊(10),所述下推力球軸承(7)的下部以所述平墊(10)為軸承座、上部以所述連接座的內腔壁為軸承座; 所述第二向心球軸承(8)與所述上推力球軸承(9)之間設有隔墊(11),在所述上推力球軸承上方的轉動軸上依次設有軸套(12)、止動墊圈(13)以及鎖緊螺母。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商用車后橋裝配線有軌小車自糾正導向前輪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輪(I)通過兩個第一向心球軸承(14 )連接于所述輪軸(2 )上,在所述兩個第一向心球軸承(14)之間設有隔套(15); 所述倒U型座(3)的下端套接在所述輪軸(2)上,在倒U型座與所述第一向心球軸承(14)設置有短隔套(16);所述輪軸的端部設有鎖緊螺母。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商用車后橋裝配線有軌小車自糾正導向前輪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倒U型座(6)的頂面設有圓孔,所述轉動軸(4)的下端為臺階軸,轉動軸的下端插入所述圓孔中與所述倒U型座焊接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商用車后橋裝配線有軌小車自糾正導向前輪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輪(I)的中心所在的水平面與所述倒U型座(3)的頂面之間的間距為H,所述前輪(I)的中心所在的鉛垂線與所述轉動軸的中心線之間的間距為e,所述H與所述e之比為6 8 :1。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商用車后橋裝配線有軌小車自糾正導向前輪機構,其包括小車前輪,所述前輪轉動連接于輪軸上,在所述輪軸上活絡連接有倒U型座;所述倒U型座頂部縱向固聯有轉動軸,與小車底板固聯的連接座轉動連接于所述轉動軸上;所述前輪的中心所在的鉛垂線與所述轉動軸的中心線不重合。本發明針對有軌小車在運行過程中前輪需與前進方向保持平行的要求,采用轉向軸中心線與前輪中心線間的偏心設計,使小車在行駛中可自糾正其導向前輪的方向,使其能自動保持與小車前進方向的平行,提高了小車運行的可靠性;同時該機構制造工藝好、調整方便、承載強、安全可靠、使用壽命長。
文檔編號B60B37/10GK102837563SQ20121034153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4日
發明者沈維蕾, 周蓉, 王雁 申請人:合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