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扭轉梁后懸架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零部件,更為具體的說,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扭轉梁后懸架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大多數采用扭轉梁式后懸架的車中,減振器、彈簧與扭轉梁的連接都是在縱梁的側邊,且彈簧托盤都是在橫梁和縱梁之間的區域,X向的杠桿比小于1。這一類布置的不足處在于,當懸架靜態時,扭轉梁縱臂受到向下的力并同時受到扭矩;當懸架上極限時, 更大的力和力矩通過減振器連接點傳遞到縱臂及鉸鏈點襯套上,通過減振器傳遞的力遠遠大于彈簧傳遞的力,容易導致減振器連接支架的變形和失效。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降低減振器連接支架變形和失效風險的扭轉梁后懸架結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這種扭轉梁后懸架結構,在車輛使用狀態下,對稱安裝在車輛左、右后車輪上,包括扭轉梁、螺旋彈簧和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減振器通過減振器連接支架固定安裝在縱梁的正上方。在所述的縱梁上設有螺旋彈簧托盤,所述的螺旋彈簧固定安裝在螺旋彈簧托盤上。所述的扭轉梁焊接連接在所述的縱梁上。在所述的扭轉梁與縱梁焊接處設有加強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這種扭轉梁后懸架結構,結構簡單,降低了成本,優化了減振器力的傳遞,也優化了各個零部件的受力狀況,降低了減振器連接支架的變形和失效的風險。
下面對本說明書各幅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背景技術中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為1、扭轉梁,2、螺旋彈簧,3、減振器,4、車輪,5、縱梁。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這種扭轉梁后懸架結構,在車輛使用狀態下,對稱安裝在車輛左、右后車輪4上,包括扭轉梁1、螺旋彈簧2和減振器3,所述的減振器3通
3的正上方。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這種扭轉梁候后懸架結構,結構簡單,在車輛使用狀態下,減振器3通過減振器連接支架固定安裝在縱梁的正上方,這樣的布置,使得扭轉梁后懸架上力的傳遞路徑合理,降低了減振器連接支架的變形或失效的風險。如圖1所示,在所述的縱梁5上設有螺旋彈簧托盤,所述的螺旋彈簧2固定安裝在螺旋彈簧托盤上。所述的扭轉梁1焊接連接在所述的縱梁5上。在所述的扭轉梁1與縱梁5焊接處設有加強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扭轉梁1在靜態下和上極限位置的時候受力狀態得到很大的改善。
χιηιη-10C 00 ■
IbLliU-
1'
^ IJCOO' ~ υτπη-
J OL 0( βΓιι
"--C、、-...........-Z
X
η-
S--Oa
4
ι>
§ 3·Ζ"0>· lL· 5 2
I SE^uJt
IF+·,
GL-OJ-. C
TM
/
\
4
T me
表權利要求1.一種扭轉梁后懸架結構,在車輛使用狀態下,對稱安裝在車輛左、右后車輪(4)上, 包括扭轉梁(1)、螺旋彈簧( 和減振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減振器( 通過減振器連接支架固定安裝在縱梁(5)的正上方。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扭轉梁后懸架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縱梁(5)上設有螺旋彈簧托盤,所述的螺旋彈簧O)固定安裝在螺旋彈簧托盤上。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轉梁后懸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轉梁(1)焊接連接在所述的縱梁( 上。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扭轉梁后懸架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扭轉梁(1)與縱梁( 焊接處設有加強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扭轉梁后懸架結構,在車輛使用狀態下,對稱安裝在車輛左、右后車輪(4)上,包括扭轉梁(1)、螺旋彈簧(2)和減振器(3),所述的減振器(3)通過減振器連接支架固定安裝在縱梁(5)的正上方。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這種扭轉梁后懸架結構,結構簡單,降低了成本,優化了減振器力的傳遞,也優化了各個零部件的受力狀況,降低了減振器連接支架的變形和失效的風險。
文檔編號B60G21/05GK202192959SQ20112021366
公開日2012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3日
發明者司凱中, 張政山, 胡榮輝 申請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