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動輪自卸車用車廂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大噸位電動輪自卸車用車廂。
背景技術:
隨著大型露天煤礦、鐵礦、銅礦和水壩工程的開采運輸需要,大噸位的電動輪自卸車越來越受到這些用戶的青睞;同時,用戶對自卸車的性能和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自卸車的裝載結構一車廂,現有的車廂在結構上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存在車廂左右縱梁與車廂鉸鏈支座在連接處的板厚匹配不合理,底板強度不夠,前保護板與前板連接處的剛度不夠,使用運行過程中容易過早出現左右縱梁與鉸鏈支座在連接處焊縫開裂、底板和底板上的加強槽梁在焊縫處開裂及前保護板與前板連接處的焊縫開裂等情況,影響車廂的使用壽命,增加維修成本。因此,有必要根據車型結構的強度和剛度有限元理論分析計算結果,來確定車廂結構主要材料的強度級別和所用鋼板板厚,提高車廂整體和局部結構的強度和剛度,并盡可能的降低車廂重量,以滿足用戶的使用要求。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噸位電動輪自卸車用車廂,其改進的結構和設計可以提高車廂的機構強度和剛度、延長使用壽命,并能降低車廂的重量。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輪自卸車,其通過配置有改進的車廂,而能夠提高使用壽命,降低維修成本的目的。為達到上述第一個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大噸位電動輪自卸車車廂,包括中底板總成、中前板總成、左側車廂總成、右側車廂總成和中保護板總成,在上述中底板總成、中前板總成、左側車廂總成、右側車廂總成和中保護板總成上均分別形成有加強槽梁。根據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設置,所述中底板總成由兩條縱向對稱布置的前縱梁焊裝、兩條縱向對稱布置的后縱梁焊裝、六條橫向加強槽梁、回轉架總成、舉升缸支座和一些底板附件焊接而成,形成封閉的加強結構;加強槽梁內部布置了增加槽梁剛度的加強板;回轉架總成由左、右支架和加強槽梁焊接而成。中前板總成是在中前板上焊接三條縱向加強槽梁,加強槽梁內部布置了增加槽梁剛度的加強板。左側車廂總成由左底板總成、左邊板總成、左前板總成和左保護板總成四部分焊接而成。左底板總成是在左底板上焊接八條橫向加強槽梁,加強槽梁內部布置了增加槽梁剛度的加強板;左邊板總成有兩條橫向加強槽梁和一條斜向加強梁,形成封閉的加強結構, 槽梁內部布置了增加槽梁剛度的加強板;左前板總成是在左前板上焊接兩條縱向的加強槽梁,加強槽梁內部布置了增加槽梁剛度的加強板;左保護板總成主要由保護板、兩根縱向加強槽梁和前槽梁焊接而成。
3[0014]右側車廂總成由右底板總成、右邊板總成、右前板總成和右保護板總成四部分焊接而成。右底板總成是在右底板上焊接八條橫向加強槽梁,加強槽梁內部布置了增加槽梁剛度的加強板;右邊板總成有兩條橫向加強槽梁和一條斜向加強梁,形成封閉的加強結構,槽梁內部布置了增加槽梁剛度的加強板;右前板總成是在左前板上焊接兩條縱向的加強槽梁,加強槽梁內部布置了增加槽梁剛度的加強板;右保護板總成主要由保護板、兩根縱向加強槽梁和前槽梁焊接而成。中保護板總成主要由保護板、三根縱向加強槽梁和前槽梁焊接而成。為達到上述第二個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大噸位電動輪自卸車,其特征在于配置有車廂,該車廂包括中底板總成、中前板總成、左側車廂總成、右側車廂總成和中保護板總成,在上述中底板總成、中前板總成、左側車廂總成、右側車廂總成和中保護板總成上均分別形成有加強槽梁。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根據鐵路運輸條件分為五大運輸單元,從而可以減少鐵路的運輸量、 尤其是可減少礦山現場組裝車廂時的焊接工作量,提高焊接質量;并在五大運輸單元上各加焊有加強槽梁,槽梁內部布置了增加槽梁剛度的加強板,可提高車廂整體和局部結構的強度和剛度,可滿足用戶對自卸車運載噸位提高的要求,滿足用戶對對自卸車的性能和質量的要求。
圖1為電動輪自卸車車廂的結構示意立體圖;圖2為圖1中的中底板總成結構示意立體圖;圖3為圖1中的左側車廂總成結構示意立體圖;圖4為圖1中的右側車廂總成結構示意立體圖;圖5為圖1中的中前板總成結構示意立體圖;圖6為圖1中的中保護板總成結構示意立體圖;圖7為圖3中的左底板總成結構示意立體圖;圖8為圖4中的右底板總成結構示意立體圖;圖9為圖3中的左邊板總成結構示意立體圖;圖10為圖4中的右邊板總成結構示意立體圖;圖11為圖3中的左前板總成結構示意立體圖;圖12為圖4中的右前板總成結構示意立體圖;圖13為圖3中的左保護板總成結構示意立體圖;圖14為圖4中的右保護板總成結構示意立體圖;圖15為圖2中的回轉架總成結構示意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一請參考圖1到圖15,本實施例包括1.中底板總成;2.中前板總成;3.左側車廂總成;4.右側車廂總成;5.中保護板總成,等五大單元。
4[0043]中底板總成1是在中底板7上由兩條前縱梁焊裝10、兩條后縱梁焊裝6、六條橫向加強槽梁9、回轉架總成8、舉升缸支座11和一些底板附件12焊接而成;左右側車廂總成3、4由左右底板總成13、17、左右邊板總成14、18、左右前板總成 15、19、左右保護板總成16、20四部分焊接而成。左右底板總成13、17是在左右底板25、27上焊接8條橫向加強槽梁沈、28,加強槽梁內部布置了增加槽梁剛度的加強板;左右邊板總成14、18是在左右邊板四、33上由2條橫向槽梁30、34和一條斜向加強梁31、32,形成封閉加強結構,槽梁內部布置了增加槽梁剛度的加強板;左右前板總成15、19是在左右前板35、37上焊接兩條縱向的加強槽梁36、38 ;左右保護板總成16、20主要由左右保護板39、42,和兩根縱向加強槽梁40、43以及前槽梁41、44焊接而成。中前板總成2主要由中前板21和三根縱向槽梁22焊接而成。中保護板總成5主要由保護板23和三根縱向加強槽梁M焊接而成。其底板厚度為20mm,前板板厚為12 mm,左、右邊板板厚為10 mm,前保護板板厚為 6mm ο根據車廂結構強度和剛度有限元理論分析計算和模態計算的結果,優化后的車廂結構底板用鋼板的厚度為20mm;前板用鋼板的厚度為12mm;左、右邊板用鋼板的厚度為IOmm0本實用新型解決車廂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要點是1必須滿足一種電動輪自卸車整車布置設計和整車造型設計的要求;2必須滿足用戶對車廂容積的要求;3五大運輸單元的外形尺寸必須在鐵路運輸界限尺寸之內;4五大運輸單元要便于在用戶單位焊接組裝;5 在用戶單位焊接組裝好的車廂能正確地安裝在一種電動輪自卸車上,該種電動輪自卸車負載運行必須滿足用戶的要求。實施例二大噸位電動輪自卸車,其配置有車廂,該車廂包括中底板總成、中前板總成、左側車廂總成、右側車廂總成和中保護板總成,在上述中底板總成、中前板總成、左側車廂總成、 右側車廂總成和中保護板總成上均分別形成有加強槽梁。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輪自卸車用車廂,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底板總成、中前板總成、左側車廂總成、右側車廂總成和中保護板總成,在上述中底板總成、中前板總成、左側車廂總成、右側車廂總成和中保護板總成上均分別形成有加強槽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輪自卸車車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板總成由兩條縱向對稱布置的前縱梁焊裝、兩條縱向對稱布置的后縱梁焊裝、六條橫向加強槽梁、回轉架總成、舉升缸支座和一些底板附件焊接而成,形成封閉的加強結構;加強槽梁內部布置了增加槽梁剛度的加強板;回轉架總成由左、右支架和加強槽梁焊接而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輪自卸車車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前板總成是在中前板上焊接三條縱向加強槽梁,加強槽梁內部布置了增加槽梁剛度的加強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輪自卸車車廂,其特征在于左側車廂總成由左底板總成、左邊板總成、左前板總成和左保護板總成四部分焊接而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動輪自卸車車廂,其特征在于左底板總成是在左底板上焊接八條橫向加強槽梁,加強槽梁內部布置了增加槽梁剛度的加強板;左邊板總成有兩條橫向加強槽梁和一條斜向加強梁,形成封閉的加強結構,槽梁內部布置了增加槽梁剛度的加強板;左前板總成是在左前板上焊接兩條縱向的加強槽梁,加強槽梁內部布置了增加槽梁剛度的加強板;左保護板總成主要由保護板、兩根縱向加強槽梁和前槽梁焊接而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輪自卸車車廂,其特征在于右側車廂總成由右底板總成、右邊板總成、右前板總成和右保護板總成四部分焊接而成。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動輪自卸車車廂,其特征在于右底板總成是在右底板上焊接八條橫向加強槽梁,加強槽梁內部布置了增加槽梁剛度的加強板; 右邊板總成有兩條橫向加強槽梁和一條斜向加強梁,形成封閉的加強結構,槽梁內部布置了增加槽梁剛度的加強板;右前板總成是在左前板上焊接兩條縱向的加強槽梁,加強槽梁內部布置了增加槽梁剛度的加強板;右保護板總成主要由保護板、兩根縱向加強槽梁和前槽梁焊接而成。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輪自卸車車廂,其特征在于中保護板總成主要由保護板、三根縱向加強槽梁和前槽梁焊接而成。
9.電動輪自卸車,其特征在于配置有電動輪自卸車車廂,該車廂包括中底板總成、中前板總成、左側車廂總成、右側車廂總成和中保護板總成,在上述中底板總成、中前板總成、左側車廂總成、右側車廂總成和中保護板總成上均分別形成有加強槽梁。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大噸位電動輪自卸車用車廂,可用于裝載質量為300噸的電動輪自卸車,包括中底板總成、中前板總成、左側車廂總成、右側車廂總成和中保護板總成,在上述中底板總成、中前板總成、左側車廂總成、右側車廂總成和中保護板總成上均分別形成有加強槽梁。本實用新型滿足鐵路運輸界限尺寸的要求,在用戶單位焊接成為一個大型空間全焊接結構。本實用新型能正確地安裝在一種電動輪自卸車上,該種電動輪自卸車負載運行必須滿足用戶的要求。
文檔編號B60P1/28GK202071739SQ20112011762
公開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5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5日
發明者劉志清, 張華 , 李梅龍, 梁小波, 龍景輝 申請人:湘電重型裝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