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座墊的側面配置了提升桿和后仰桿(^ 4 二 > y > 一)的機動車用的座椅。
背景技術:
在以往一般利用的這種座椅中,存在分別獨立地設置用于使座椅靠背傾動的后仰桿和用于使座墊升降的提升桿的座椅。為了改善操作性,或為了防止桿的誤識別、誤作動,設在座墊的側面的后仰桿和提升桿排列在上下或前后。然而,在座墊的側面,隔開間隔設有二個獨立的桿,所以,對座墊的外觀產生煩雜的印象。作為解決這樣的排列引起的問題的方案,有將后仰桿與提升桿一體化的方案。例如,存在日本特開2007-196896號公報。在記載于該公報的座椅中,在座墊的側面,在前側配置提升桿的觸指部,在后側配置后仰桿的觸指部,相互的觸指部按大致水平狀態并設。另夕卜,提升桿相對于座墊的構架以能夠自由轉動的方式安裝,后仰桿相對于提升桿以能夠自由轉動的方式安裝。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7-196896號公報
發明內容
然而,將上述后仰桿與提升桿一體化了的座椅雖然在抬起后側的后仰桿的場合僅后仰桿轉動,但在抬起前側的提升桿的場合需要使后仰桿一起追隨,所以,難以使后仰桿大型化,存在對外觀形狀的制約變多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座椅,該座椅能夠保證后仰桿與提升桿的獨立性,并且不損害操作性、識別性,可提高外觀質量。用于達到上述目的的本發明的座椅在座墊的側面分別獨立地配置提升桿及后仰桿;其特征在于上述提升桿和上述后仰桿在前后并設,上述提升桿的轉動中心部分配置在上述后仰桿的背面側,提升桿的一部分從后仰桿的背面側固定在上述轉動中心部分。在該座椅中,提升桿和后仰桿并設,所以,即使在摸索著進行它們的操作的場合,各桿的誤識別也不易發生,各桿的操作性變得良好。另外,提升桿的轉動中心部分配置在后仰桿的背面側,從而能夠隱蔽提升桿的轉動中心部分,這樣,不在提升桿的外觀產生煩雜的印象,能夠提高提升桿的外觀質量。而且,能夠保證提升桿與后仰桿的獨立性,所以,提升桿及后仰桿的外觀形狀沒有制約,能夠容易地提高各桿的外觀質量。另外,最好上述后仰桿具有大致水平方向的觸指部和與該觸指部一體的垂直狀的覆蓋部,在該覆蓋部的背面側配置上述提升桿的轉動中心部分,上述提升桿及后仰桿并設在配置于上述座墊的側面的裝飾構件的外面側進行配置。在該場合,后仰桿與提升桿呈現具有一體感的外觀,所以,能夠提高座椅的外觀。另外,在提升桿的觸指部與后仰桿的觸指部間,最好設有至少I根以上的手指進入的間隙。在由手指摸索后仰桿的觸指部時,在前后的桿間存在I根以上的手指的間隙,從而能夠一邊從該間隙的上方插入手指,一邊將手指扣在后仰桿的觸指部,后仰桿極易操作。另外,能夠由該間隙強調各桿的獨立性,所以,能夠提高各桿的識別性,能夠確實地防止誤操作。按照本發明,能夠保證后仰桿與提升桿的獨立性,同時不損害操作性、識別性,能夠提高外觀質量。
圖I為表不本發明座椅的一實施方式的側視圖。圖2為從下方觀看適用于本發明的座椅的后仰桿及提升桿的立體圖。 圖3為沿圖2的III-III線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座椅的優選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機動車用的座椅A具有傾動自如的座椅靠背SB和升降自如的座墊SC。座椅靠背SB能夠由設于座墊SC的側面的后仰桿I的箭頭方向的操作進行傾動,座墊SC能夠由設于該側面的提升桿2的箭頭方向的操作進行升降。另外,在座墊SC的側面安裝沿其大致全長延伸的樹脂制的裝飾構件3,在裝飾構件3的外側配置后仰桿I及提升桿2。座椅靠背SB為以往公知的結構,即,例如通過朝上方提升以旋轉軸10為中心轉動自如的后仰桿1,能夠解除鎖定,在該狀態下,由彈簧力的作用使其倒向前方,如用乘坐人員的背部推,則將座椅靠背SB返回到任意的位置;如手指從后仰桿I離開,則能夠鎖定座椅靠背SB。座墊SC例如通過朝上提升以支軸20為中心轉動自如的提升桿2而上升,通過朝下壓下而下降,如操作提升桿2,則支軸20轉動,這樣,使馬達正轉或反轉,由連桿機構進行動作。為能夠任意地使座墊SC升降的以往公知的結構。如圖I及圖2所示,上述后仰桿I由將基端部固定在旋轉軸10上的板狀的桿主體11和處在該桿主體11的自由端側的觸指部12及覆蓋部13構成。以上的桿主體11的基端部側插入在上述裝飾構件3的內側。另外,以上的觸指部12在覆蓋部13的上部朝外側突出,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在該觸指部12的內側設置突起14,由該突起14防止異物進入到覆蓋部13與裝飾構件3間,防止提升桿2的作動性受到損害。上述覆蓋部13 —體地以大致垂直狀延伸設置在桿主體11,沿裝飾構件3的外側面地,另外,覆蓋提升桿2的支軸(轉動中心部分)20地配置。提升桿2由進入到上述覆蓋部13的內側、固定在提升桿2的支軸(轉動中心部分)20的作動片部21和一體地在該作動片部21上延設的觸指部22及垂直部5b構成。另外,觸指部22在垂直部5b的上部向外側突出,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以上的后仰桿I的觸指部12與提升桿2的觸指部22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并設。
如圖2及圖3所示,在提升桿2的支軸20上固定作動片部21的后端,支軸20的轉動與馬達的開關部的切換連動。在這樣的座椅A中,提升桿2的觸指部22與后仰桿I的觸指部12按大致水平狀態并設,所以,即使在摸索著進行它們的操作的場合,也不易發生桿1、2的誤識別,各桿1、2的操作性變得良好。
另外,提升桿2的支軸(轉動中心部分)20配置在后仰桿I的背面側,從而能夠隱蔽提升桿2的支軸20,這樣,提升桿2與后仰桿I呈現一體感,所以,能夠提高座椅A的外觀質量。而且,提升桿2與后仰桿I的各個的觸指部12、22離開,所以,能夠保證各桿1、2的獨立性。為此,對提升桿2及后仰桿I的外觀形狀沒有制約,能夠容易地提高各桿1、2的外觀質量。如圖I所示,在后仰桿I的旋轉軸10上固定后仰桿I的桿主體11,后仰桿I的旋轉軸10配置在裝飾構件3的背面側,該裝飾構件3配置在座墊SC的側面。另外,在提升桿2的觸指部22的后端與后仰桿I的觸指部12的前端間,設有至少I根手指能夠進入的間隙S。該間隙S使得手指容易進入地構成上方張開的那樣的漏斗狀。這樣,當用手指摸索后仰桿I的觸指部12時,在前后的桿1、2間存在I根以上的手指的間隙S,從而能夠一邊從該間隙S的上方插入手指一邊將手指扣在后仰桿I的觸指部12,所以,后仰桿I極易進行操作。另外,由該間隙S能夠提高各桿1、2的識別性,能夠確實地防止從誤操作產生的誤動作。附圖標記說明A...座椅,SB...座椅靠背,SC...座墊,I...后仰桿,11...后仰桿的桿主體,
12...后仰桿的觸指部,13...覆蓋部,2...提升桿,20...提升桿的支軸,21...提升桿的作動片部。
權利要求
1.一種座椅,在座墊的側面分別獨立地配置有提升桿及后仰桿;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升桿和所述后仰桿在前后并設,所述提升桿的轉動中心部分配置在所述后仰桿的背面側,提升桿的一部分從后仰桿的背面側固定在所述轉動中心部分。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仰桿具有大致水平方向的觸指部、和與該觸指部一體的垂直狀的覆蓋部,在該覆蓋部的背面側配置所述提升桿的轉動中心部分,所述提升桿及后仰桿并設配置在裝飾構件的外面側,所述裝飾構件配置在所述座墊的側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桿具有大致水平方向的觸指部,在該觸指部與所述后仰桿的觸指部間,設有至少I根以上的手指進入的間隙。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座椅(A)按大致水平狀態并設提升桿(2)和后仰桿(1),所以,即使在摸索著進行它們的操作的場合,也不易發生桿(1、2)的誤識別,各桿(1、2)的操作性變得良好。另外,提升桿(1)的支軸(轉動中心部分)(20)配置在后仰桿(1)的背面側,從而能夠隱蔽提升桿(1)的支軸(20),這樣,不會對座椅(A)的外觀產生煩雜的印象,能夠提高座椅(A)的外觀質量。而且,能夠保證提升桿(2)與后仰桿(1)的獨立性。這樣,能夠提供這樣一種座椅,該座椅保證后仰桿與提升桿的獨立性,并且不損害操作性、識別性即可提高外觀質量。
文檔編號B60N2/18GK102673439SQ20111005523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8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8日
發明者伊藤康行, 石井厚 申請人:株式會社塔捷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