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車輛保險杠桿的防鉆撞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輛保險杠桿(保險杠橫梁),更特別地涉及一種防鉆撞部件,其 防止發生保險杠桿鉆入碰撞物體下方或碰撞物體鉆入保險杠桿下方而損壞車輛部件如散 熱器的情況。
背景技術:
保險杠桿(也稱作保險杠加強件)被廣泛使用。保險杠桿在車輛的前部或后部配 置成沿車輛寬度方向基本水平地延伸。保險杠桿可能鉆入碰撞物體下方或碰撞物體可能 鉆入保險杠桿下方而損壞車輛部件,例如散熱器。為了防止發生這種情況,已提出了一種 技術,其中在保險杠桿上一體地固定有向上或向下突出超出保險杠桿的防鉆撞部件。在日 本專利申請No. 2009-1199公報(JP-A-2009-1199)中描述的裝置是防鉆撞部件的一個例 子。防鉆撞部件包括(a)固定在保險杠桿的上部上的底壁;(b)立設在底壁上的防鉆撞壁; (c)與防鉆撞壁的一端和底壁的一端連接的第一加強側壁;和(d)設置成與第一加強側壁 平行并且與防鉆撞壁的另一端和底壁的另一端連接的第二加強側壁。此外,日本專利申請 No. 2003-252134公報(JP-A-2003-252134)記載了一種截面為帶角U形或圓頭U形的防鉆 撞部件。該防鉆撞部件配置成橫跨矩形保險杠桿的上端部,并且帶角U形的開口邊緣的每 一個都一體地焊接在保險杠桿的外側壁和內側壁上。
發明內容
然而,在No. 2009-1199公報中描述的裝置具有復雜的結構,因此該裝置的任 何部分必須在裝置內彎折、彼此重疊并相互連接。這樣,增加了裝置的制造成本。在 No. 2003-252134公報記載的裝置中,如果保險杠桿由于碰撞而朝車輛的內側變形,則防鉆 撞部件的突出端可能超出保險杠桿而進入車輛的內側(參見圖2B),并且很可能使得防鉆 撞部件與車輛部件如散熱器發生干涉而損壞車輛部件。在這樣的情況下作出本發明,并且本發明的目的是使得能以低成本簡便地制造防 鉆撞部件,該防鉆撞部件適當地抑制由于保險杠桿鉆入車輛外部的物體下方或車輛外部的 物體鉆入保險杠桿下方所引起的對車輛部件的損壞。解決問題的手段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車輛保險杠桿的防鉆撞部 件,所述車輛保險杠桿包括面向所述車輛的外側區域的基本豎直的外側壁和設置成從所述 外側壁的在上下方向上的端部朝所述車輛的內側基本水平地延伸的水平壁、在所述車輛的 前部或后部配置成沿車輛寬度方向基本水平地延伸,并且所述防鉆撞部件在所述保險杠桿上一體地固定成在上下方向上突出超出所述水平壁以防止所述保險杠桿鉆入所述車輛外 部的物體下方或所述車輛外部的物體鉆入所述保險杠桿下方,所述防鉆撞部件包括(a) 豎直板部,所述豎直板部在所述外側壁上一體地固定成與所述外側壁成面接觸,在上下方 向上突出超出所述水平壁一預定的突出長度,并且在車輛寬度方向上具有預定的寬度;(b) 加強板部,所述加強板部一體地設置成與所述豎直板部的突出端續接,從所述突出端朝所 述車輛的內側延伸成在所述防鉆撞部件中以一角度彎曲,并且其在車輛前后方向上的長度 比所述水平壁在車輛前后方向上的長度短;和(c)成對的側板部,所述成對的側板部一體 地設置成與所述加強板部在車輛寬度方向上的兩端續接,從所述加強板部的兩端朝車輛寬 度方向上的外側延伸,分別傾斜成逐漸地接近所述水平壁,并且分別在其外端部一體地固 定在所述水平壁上。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在本發明的第一方面中所述的用于車輛保險杠桿的防 鉆撞部件,其中所述成對的側板部的每一個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傾斜成逐漸地接近所述水平 壁的橫向傾斜部和平行于所述水平壁并與所述水平壁成面接觸的緊密接觸部,并且所述成 對的側板部的每一個的緊密接觸部一體地固定在所述水平壁上。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在本發明的第一或第二方面中所述的用于車輛保險杠 桿的防鉆撞部件,其中(a)所述豎直板部在車輛寬度方向上具有一長度而使得所述豎直板 部達到所述成對的側板部的外邊緣,并在所述豎直板部的在車輛寬度方向上的整個長度上 一體地連接到所述成對的側板部和所述加強板部,并且在所述防鉆撞部件在車輛寬度方向 上的整個長度上所述防鉆撞部件具有大致L形的截面;并且(b)所述防鉆撞部件是通過對 一片金屬板材整體進行壓力成形而一體地形成的。發明效果上述用于車輛保險杠桿的防鉆撞部件包括一體地固定在保險杠桿的外側壁上的 豎直板部;一體地設置成與豎直板部的突出端續接的加強板部;和一體地設置成與加強板 部在車輛寬度方向上的兩端續接并一體地固定在保險杠桿的水平壁上的成對的側板部。于 是,通過在上下方向上突出超出水平壁的豎直板部可防止保險杠桿鉆入車輛外部的物體下 方或車輛外部的物體鉆入保險杠桿下方。從豎直板部朝車輛的內側延伸的加強板部設置在 豎直板部的突出端。這樣,增大了防鉆撞部件的剛性。此外,設置在加強板部的兩端的成對 的側板部分別一體地固定在保險杠桿的水平壁上。這樣,可抑制豎直板部和加強板部的變 形,并且可進一步適當地防止鉆撞。在此情況下,加強板部比水平壁短。這樣,當保險杠桿 朝車輛的內側變形時,加強板部超出保險杠桿進入車輛的內側且然后與車輛部件如散熱器 干涉而損壞車輛部件的可能性較低。此外,通過用壓力加工對一片金屬板材進行彎曲、拉拔等,包括豎直板部、加強板 部和成對的側板部的防鉆撞部件可簡便地形成。這樣,與在JP-A-2009-1199中描述的其中 各部分彼此重疊并相互連接的裝置相比,能以低成本簡便地制造防鉆撞部件。此外,在本發明的第二方面中,所述成對的側板部的每一個包括橫向傾斜部和緊 密接觸部,并且每個緊密接觸部一體地固定在保險杠桿的水平壁上。這樣,固定到保險杠桿 上的側板部的固定強度增大,于是防鉆撞部件的剛性增大,并且防鉆撞部件牢固地固定在 保險杠桿上。這能進一步適當地防止鉆撞。此外,在本發明的第三方面中,豎直板部在車輛寬度方向上具有一長度而使得豎直板部達到所述成對的側板部的外邊緣,并在豎直板部的在車輛寬度方向上的整個長度上 一體地連接到所述加強板部和成對的側板部,從而防鉆撞部件在其在車輛寬度方向上的整 個長度上具有大致L形的截面。因此,防鉆撞部件的剛性增大,并且可進一步適當地防止保 險杠桿鉆入車輛外部的物體下方或車輛外部的物體鉆入保險杠桿下方。此外,所述成對的 側板部傾斜成逐漸地接近水平壁。這樣,改善了壓力加工性。防鉆撞部件通過對一片金屬 板材整體進行壓力成形(拉拔等)而一體地形成。這樣,能以低成本簡便地制造防鉆撞部 件10。
下面將參照附圖描述本發明的特征、優點和技術及工業意義,在附圖中相似的附 圖標記表示相似的元件,并且其中圖IA至圖IC是示出應用了本發明的車輛保險杠桿的例子的視圖,圖IA是示出 配置在車輛前部的車輛保險杠桿以及障礙物(碰撞物體)的俯視圖,圖IB是沿圖IA中的 線IB-IB截取的放大剖視圖,圖IC是示出安裝有防鉆撞部件的保險杠桿的中央部分的透視 圖;圖2A是從車輛的左側看去的側視圖,示出根據本發明的保險杠桿由于與障礙物 碰撞而變形,圖2B是從車輛的左側看去的側視圖,示出根據相關技術的保險杠桿由于與障 礙物碰撞而變形;圖3A和圖;3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二和第三實施例的視圖,并且都是對應于圖IC的 透視圖;以及圖4是示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視圖,并且是對應于圖IC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根據本發明的車輛保險杠桿可應用于安裝在車輛前側的保險杠和安裝在車輛后 側的保險杠兩者。然而,所述車輛保險杠桿也可僅應用于它們中的任一者。保險杠桿用作 保險杠的加強部件或安裝部件。例如,保險杠桿經由沖撞盒(沖擊吸收部件)等一體地固 定在側構件(縱梁)等上,并且由合成樹脂等制成的保險杠本體一體地安裝在保險杠桿上。例如,對于用于前保險杠的保險杠桿的情況,希望保險杠桿在縱向上的形狀、也就 是從車輛上方看去保險杠桿的俯視形狀應當是平滑地彎曲的,以使得中央部分向前突出。 但是,能采用各種形式。例如,形狀可以是大致直線形的,或者可只在兩個端部向后傾斜或 彎曲。例如,防鉆撞部件的俯視形狀可根據保險杠桿的形狀被確定為彎曲的形狀等等。眾所周知,保險杠桿例如呈具有矩形等截面的角筒形,其由設置在外側壁的上側 和下側兩者的水平壁組成。但是,能采用各種形式。例如,能采用具有B形截面的保險杠桿, 其包括設置在上側和下側并且彼此隔開的成對的角筒形部。防鉆撞部件可應用于各種保險 杠桿,其每一種都至少包括外側壁和設置在外側壁的上端和下端中至少一者的水平壁。例 如,對于車輛的前保險杠桿的情況,外側壁是位于車輛的前側的前壁。對于車輛的后保險杠 桿的情況,外側壁是位于車輛的后側的后壁。設置成與外側壁的上端續接的水平壁是上壁, 設置成與外側壁的下端續接的水平壁是下壁。例如,防鉆撞部件設置成向上突出超出保險杠桿并且構造成防止保險杠桿鉆入碰撞物體下方。然而,防鉆撞部件也可設置成向下突出超出保險杠桿并且可構造成防止碰撞 物體鉆入保險杠桿下方。可分別在保險杠桿的上側和下側設置成對的防鉆撞部件。此外, 可在保險杠桿在車輛寬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等設置僅單個防鉆撞部件。也可在車輛寬度方向 上連續地或以預定的間隔設置多個防鉆撞部件。例如,當上壁被設置為水平壁時,豎直板部具有一豎直長度以使得豎直板部的上 端向上突出超出上壁。豎直板部的下邊緣例如通過電弧焊等被一體地焊接在保險杠桿的外 側壁上。當下壁被設置為水平壁時,豎直板部具有一豎直長度以使得豎直板部的下端向下 突出超出下壁。豎直板部的上邊緣例如通過電弧焊等被一體地焊接在保險杠桿的外側壁 上。焊接在豎直板部的沿車輛寬度方向延伸的下邊緣或上邊緣的整個長度上連續地進行, 或者以預定的間隔斷續地進行。豎直板部的位于車輛寬度方向上的兩端的右邊緣和左邊緣 可通過電弧焊等焊接在保險杠桿的外側壁上。此外,如果可能,也可采用其它的焊接方式, 例如點焊,或者可采用焊接以外的固定方式,例如鉚接。當成對的側板部也固定到保險杠桿的水平壁上時,例如,側板部的外邊緣可通過 電弧焊等一體地焊接到水平壁上。例如,當如在本發明的第二方面中那樣設置緊密接觸部 時,可采用其它的焊接方式,例如點焊,或者可采用焊接以外的固定方式,例如鉚接。當側板 部的外邊緣被焊接到水平壁上時,例如,在沿車輛前后方向延伸的外邊緣的整個長度方向 上連續地進行焊接。但是,焊接也能以預定的間隔斷續地進行。加強板部從豎直板部朝車輛的內側延伸成在防鉆撞部件中以一角度彎曲。這樣, 加強板部具有增大豎直板部在車輛前后方向上的變形剛度的有利效果。加強板部設置成相 對于豎直板部以大致直角延伸,也就是說,加強板部設置成與保險杠桿的水平壁基本平行。 然而,加強板部也能以例如在約士 15°范圍內的預定角度在上下方向上傾斜。豎直板部和加強板部之間的連接部能以預定的角度簡單地彎曲。替代地,可在豎 直板部和加強板部之間的連接部處設置斜著傾斜的平坦的前后傾斜部或平滑地彎曲的凸 彎曲部。在此情況下,當利用一片金屬板材通過壓力成形來形成防鉆撞部件時,可改善壓力 成形性,并且能例如通過采用低成本的金屬板材和提高壓模的耐久性來進一步降低制造成 本。前后傾斜部例如是以預定的角度如45°傾斜的平坦傾斜部,凸彎曲部例如是與豎直板 部和加強板部平滑地連接的圓弧等。在本發明的第二方面中,側板部的每一個都形成為包括橫向傾斜部和緊密接觸 部。然而,在實施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時并非必須要設置緊密接觸部。側板部的每一個可僅 包括橫向傾斜部。在此情況下,橫向傾斜部的與保險杠桿的水平壁接觸的外邊緣可通過電 弧焊等被一體地焊接到水平壁上。在本發明的第三方面中,豎直板部在車輛寬度方向上具有一長度以使得豎直板部 達到成對的側板部的外邊緣,并且豎直板部在其在車輛寬度方向上的整個長度上被一體地 連接到成對的側板部和加強板部。然而,在實施其它發明時,例如,豎直板部和加強板部可 在車輛寬度方向上具有基本相同的寬度,并且所述成對的側板部可設置成從加強板部朝車 輛寬度方向上的外側突出。實施例下面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圖IA至圖IC是示出根據本發明一實 施例的防鉆撞部件10安裝于設置在車輛前部的保險杠桿12上的情況的視圖。圖IA是示出保險杠桿12以及障礙物(碰撞物體)14的俯視圖,圖IB是沿圖IA中的線IB-IB截取的 放大剖視圖,圖IC是安裝有防鉆撞部件10的保險杠桿12的中央部分從其斜前上方看去的 透視圖。保險杠桿12在靠近其左和右端部兩者的位置經由沖撞盒(未示出)等用螺栓等 一體地固定在左和右側構件16L和16R的前端部。保險杠桿12被配置成這樣的姿態,使得 保險杠桿12沿車輛寬度方向基本水平地延伸,并且由合成樹脂等制成的保險杠本體18 — 體地安裝在保險杠桿12上。保險杠桿12用作保險杠的加強件(加強部件)和安裝部件。 保險杠桿12例如由高抗拉鋼板制成。在該實施例中,保險杠桿12呈角筒形,并且具有在上 下方向上長的矩形截面。保險杠桿12 —體地包括基本上豎直的前壁20和后壁22,以及基 本上水平的上壁M和下壁26。上壁M連接前壁20和后壁22的上端部,下壁沈連接前 壁20和后壁22的下端部。在圖IA所示的俯視圖中,保險杠桿12在左右方向(縱向)上 的中央部分具有向前突出的平滑地彎曲的形狀。前壁20對應于面向車輛的外側區域的基 本豎直的外側壁,上壁M和下壁沈的每一個對應于水平壁。防鉆撞部件10在保險杠桿12上一體地固定成向上突出超出保險杠桿12。防鉆撞 部件10防止以下情況的發生,即保險杠桿12鉆入障礙物14下方、也就是障礙物14沖到保 險杠桿12上而通過與車輛部件發生干涉而損壞車輛部件,例如散熱器。防鉆撞部件10在 保險杠桿12在車輛寬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以預定的寬度左右對稱地配置。防鉆撞部件10包括豎直板部30、加強板部32和成對的側板部34L和34R ;豎直板 部30在保險杠桿12的前壁20上一體地固定成與保險杠桿12的前壁20成面接觸;加強板 部32從豎直板部30的突出端朝車輛的內側(后側)以大致直角延伸,所述突出端向上突 出超出上壁M ;成對的側板部34L和34R分別一體地設置成與加強板部32在車輛寬度方向 上的兩端續接,并且從加強板部32的兩端朝車輛寬度方向上的外側延伸。豎直板部30向 上突出超出上壁M—預定的突出長度,并且在車輛寬度方向上具有預定的寬度。例如,可 考慮所要保護的車輛部件如散熱器的高度、寬度等適當地設定所述突出長度和所述寬度。 豎直板部30還沿保險杠桿12的前壁20彎曲,使得豎直板部30的下端在其在車輛寬度方 向上的整個長度上與前壁20緊密接觸。此外,豎直板部30的沿車輛寬度方向延伸的下邊 緣通過角焊如電弧焊一體地焊接在前壁20上。圖IB和圖IC中的焊接部Wl是使豎直板部 30的下邊緣焊接到前壁20上的部分。在該實施例中,豎直板部30的下邊緣在車輛寬度方 向上以預定的間隔斷續地焊接在前壁20上。加強板部32與保險杠桿12的上壁M基本平行地朝車輛的后側延伸。加強板部 32的延伸長度h (加強板部32以其從豎直板部30朝車輛的后側延伸)比上壁M的寬度d 短。這樣,例如,如圖2A所示,當保險杠桿12與障礙物14發生相對碰撞并且變形時,可抑 制防鉆撞部件10進入車輛的內側。也就是說,在如圖2B所示具有帶角U形截面的防鉆撞 部件100配置成橫跨保險杠桿12的上端部并且其位于兩側的開口端部的各個一體地固定 在保險杠桿12的前壁和后壁20和22上的情況下,當保險杠桿12變形時,防鉆撞部件100 的突出端超出保險杠桿12進入車輛的內側,并且很有可能防鉆撞部件100會與車輛部件 如散熱器發生干涉而損壞車輛部件。與此相比,在根據本實施例的防鉆撞部件10中,加強 板部32以懸臂方式在前側設置在豎直板部30上,并且延伸長度h比上壁M的寬度d短。 這樣,可抑制防鉆撞部件10進入車輛的內側,并且可進一步地適當地抑制對車輛部件的損 害。此外,加強板部32經由寬度小的、以約45°的角度傾斜的平坦的前后傾斜部36連接到豎直板部30。這樣,在通過用壓力加工進行彎曲或拉拔而將加強板部32形成為相對于豎直 板部30以一角度延伸時可改善成形性。成對的側板部34L和34R對稱地形成。側板部34L和34R的每一個包括橫向傾斜 部38和緊密接觸部40,橫向傾斜部38向下傾斜成沿從加強板部32朝車輛寬度方向上的外 側的方向逐漸地接近上壁對,緊密接觸部40平行于上壁M并且與上壁M緊密接觸。各個 緊密接觸部40的外邊緣在車輛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通過角焊如電弧焊一體地焊接到上 壁24上。圖IC中的焊接部W2是使緊密接觸部40的外邊緣焊接到上壁M上的部分。在 該實施例中,各個緊密接觸部40的外邊緣在其在車輛前后方向上的整個長度上焊接在上 壁24上。豎直板部30在車輛寬度方向上具有一長度而使得豎直板部30達到成對的側板部 34L和34R的外邊緣,并且在豎直板部30的在車輛寬度方向上的整個長度上一體地連接到 成對的側板部34L和34R和加強板部32。這樣,防鉆撞部件10在其在車輛寬度方向上的整 個長度上具有大致L形的截面。這樣,在根據本實施例的防鉆撞部件10中,豎直板部30在 其在車輛寬度方向上的整個長度上一體地連接到加強板部32和成對的側板部34L和34R。 防鉆撞部件10通過用壓力加工整體對一片金屬板材進行彎曲、拉拔等而一體地形成。這 樣,防鉆撞部件10能以低成本簡便地制造。例如,優選地使用具有與保險杠桿12的張力基 本相等的張力的高抗拉鋼板作為所述金屬板材。根據本實施例的上述防鉆撞部件10包括一體地焊接在保險杠桿12的前壁20上 的豎直板部30 ;—體地設置成與豎直板部30的突出端續接的加強板部32 ;和一體地設置 成與加強板部32在車輛寬度方向上的兩端續接并一體地焊接在保險杠桿12的上壁M上 的成對的側板部34L和34R。通過向上突出超出上壁M的豎直板部30可防止保險杠桿12 的鉆撞。在豎直板部30的突出端設置有從豎直板部30朝車輛的內側以大致直角延伸的 加強板部32。這樣,可增大剛性。此外,設置在加強板部32的兩端的成對的側板部34L和 34R的每個都一體地焊接到保險杠桿12的上壁M上。這樣,可抑制豎直板部30和加強板 部32的變形,并且可進一步適當地防止保險杠桿12的鉆撞。在此情況下,加強板部32朝 車輛后側的延伸長度h比上壁M的寬度d短。這樣,如圖2A所示,當保險杠桿12與障礙 物14發生相對碰撞并朝車輛的內側變形時,加強板部32超出保險杠桿12進入車輛的內側 且然后與車輛部件如散熱器干涉而損壞車輛部件的可能性變小。此外,通過用壓力加工對一片金屬板材進行彎曲、拉拔等,根據本實施例的包括豎 直板部30、加強板部32和成對的側板部34L和34R的防鉆撞部件10可簡便地形成。這樣, 與如在JP-A-2009-1199所描述的裝置中那樣裝置的任何部分彼此重疊并相互連接的情況 相比,能以低成本簡便地制造防鉆撞部件10。此外,在該實施例中,成對的側板部34L和34R的每一個包括橫向傾斜部38和緊 密接觸部40,并且每個緊密接觸部40 —體地焊接在保險杠桿12的上壁M上。這樣,可增 大固定到保險杠桿12上的側板部34L和34R的固定強度,增大防鉆撞部件10的剛性,并將 防鉆撞部件10牢固地固定在保險杠桿12上。這能進一步適當地防止保險杠桿12的鉆撞。此外,在該實施例中,豎直板部30在車輛寬度方向上具有一長度而使得豎直板部 30達到成對的側板部34L和34R的外邊緣,并且在豎直板部30的在車輛寬度方向上的整個長度上一體地連接到加強板部32和成對的側板部34L和34R,從而防鉆撞部件10在其在車 輛寬度方向上的整個長度上具有大致L形的截面。因此,防鉆撞部件10的剛性增大,并且 可進一步適當地防止保險杠桿12的鉆撞。此外,成對的側板部34L和34R傾斜成逐漸地接 近上壁24。這樣,可改善壓力加工性。防鉆撞部件10通過對一片金屬板材整體進行壓力成 形(拉拔等)而一體地形成。這樣,能以低成本簡便地制造防鉆撞部件10,并且降低制造成 本。此外,在該實施例中,在豎直板部30和加強板部32之間的連接部處設置有前后 傾斜部36。因此,當利用一片金屬板材通過壓力成形來形成防鉆撞部件10時,可改善壓力 成形性,并且能例如通過采用低成本的金屬板材和提高壓模的耐久性來進一步降低制造成 本。在根據上述實施例的防鉆撞部件10中,豎直板部30在車輛寬度方向上具有一長 度而使得豎直板部30達到成對的側板部34L和34R的外邊緣,并且在豎直板部30的在車 輛寬度方向上的整個長度上一體地連接到加強板部32和成對的側板部34L和34R。然而, 如在圖3A所示的防鉆撞部件50中那樣,豎直板部30和加強板部32在車輛寬度方向上可 具有基本相同的長度,并且成對的側板部34L和34R可設置成從加強板部32朝車輛寬度方 向上的外側突出。在此情況下,能減輕防鉆撞部件50的重量。在圖;3B所示的防鉆撞部件52中,與防鉆撞部件50相比,除了加強板32在車輛寬 度方向上的兩個端部以外,在加強板部32中形成有切口 M,并且加強板部32朝車輛后側的 延伸長度h進一步減小。在此情況下,可進一步減輕重量。此外,如圖2A所示,當保險杠桿 12與障礙物14發生相對碰撞并朝車輛的內側變形時,可進一步抑制防鉆撞部件52朝車輛 的內側進入。這進一步降低了車輛部件受損的可能性。圖4示出了與圖IA至圖IC所示的實施例相比、在保險杠桿12的下側一體地焊接 有構造成與防鉆撞部件10上下對稱的防鉆撞部件60而與防鉆撞部件10對稱的情況。防 鉆撞部件60可防止發生障礙物14鉆入保險杠桿12下方、也就是保險杠桿12沖到障礙物 14上而通過與車輛部件干涉而損壞車輛部件如散熱器的情況。該構型也可以是這樣的,即 只安裝有下方的防鉆撞部件60來代替上方的防鉆撞部件10。盡管已參照附圖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但所述實施例僅僅是例子,本發明 能以基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知識通過改變或改進所述實施例而得到的各種形式來實施。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車輛保險杠桿的防鉆撞部件,所述車輛保險杠桿包括面向所述車輛的外側 區域的基本豎直的外側壁和設置成從所述外側壁的在上下方向上的端部朝所述車輛的內 側基本水平地延伸的水平壁、在所述車輛的前部或后部配置成沿車輛寬度方向基本水平地 延伸,并且所述防鉆撞部件在所述保險杠桿上一體地固定成在上下方向上突出超出所述水 平壁以防止所述保險杠桿鉆入所述車輛外部的物體下方或所述車輛外部的物體鉆入所述 保險杠桿下方,所述防鉆撞部件包括豎直板部,所述豎直板部在所述外側壁上一體地固定成與所述外側壁成面接觸,在上 下方向上突出超出所述水平壁一預定的突出長度,并且在車輛寬度方向上具有預定的寬 度;加強板部,所述加強板部一體地設置成與所述豎直板部的突出端續接,從所述突出端 朝所述車輛的內側延伸成在所述防鉆撞部件中以一角度彎曲,并且其在車輛前后方向上的 長度比所述水平壁在車輛前后方向上的長度短;和成對的側板部,所述成對的側板部一體地設置成與所述加強板部在車輛寬度方向上的 兩端續接,從所述加強板部的兩端朝車輛寬度方向上的外側延伸,分別傾斜成逐漸地接近 所述水平壁,并且分別在其外端部一體地固定在所述水平壁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車輛保險杠桿的防鉆撞部件,其中所述成對的側板部的每一個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傾斜成逐漸地接近所述水平壁的橫向 傾斜部和平行于所述水平壁并與所述水平壁成面接觸的緊密接觸部,其中所述成對的側板 部的每一個的緊密接觸部一體地固定在所述水平壁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車輛保險杠桿的防鉆撞部件,其中所述豎直板部在車輛寬度方向上具有一長度而使得所述豎直板部達到所述成對的側 板部的外邊緣,并在所述豎直板部的在車輛寬度方向上的整個長度上一體地連接到所述成 對的側板部和所述加強板部,并且在所述防鉆撞部件在車輛寬度方向上的整個長度上所述 防鉆撞部件具有大致L形的截面;并且整個所述防鉆撞部件是通過對一片金屬板材進行壓力成形而一體地形成的。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用于車輛保險杠桿的防鉆撞部件,保險杠桿包括面向車外的基本豎直外側壁和從外側壁的上下端部朝車輛內側基本水平延伸的水平壁、在車輛前或后部沿車寬方向基本水平延伸,防鉆撞部件在保險杠桿上一體固定成在上下方向突出水平壁以防止保險杠桿與車外物體的鉆撞并包括與外側壁一體固定且面接觸、在上下方向突出水平壁一預定長度并具有車寬方向預定寬度的豎直板部;一體設置成與豎直板部的突出端續接而朝車輛內側延伸成在防鉆撞部件中以一角度彎曲且在車輛前后方向其長度比水平壁短的加強板部;一體設置成與加強板部的車寬方向兩端續接、從該兩端朝車寬方向外側延伸、分別傾斜成逐漸接近水平壁且在外端部一體固定于水平壁的成對側板部。
文檔編號B60R19/04GK102126473SQ201110041810
公開日2011年7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19日
發明者神谷啓介 申請人:豐田鐵工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