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充電吸能車載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子電器產品充電吸能車載支架。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普通車載充電器,其導線在不工作狀態時散亂放置在汽車駕駛室里, 妨礙駕駛員正常駕駛。市場上一種可收卷的手機充電器,必須兩端同步拉伸導線才可使用, 一端拉伸而另一端不拉會產生導線從卷線盤上脫落或卡塞住不能使用的弊病。另外,所有現有充電器都不能與吸能底座整合使用,導致使用者的繁復和不方便。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輸入、輸出端的導線可以單獨拉伸和收卷且使用安全的充電吸能車載支架。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充電吸能車載支架,包括吸能底座、充電器和載物架,所述充電器與吸能底座固定連接,載物架與充電器裝連,所述充電器包括上殼、下殼、上卷線盤、下卷線盤、上渦卷彈簧、下渦卷彈簧、上導線、下導線、隔板、上收卷按鍵和下收卷按鍵;所述上殼與下殼固定連接,并形成容納內腔;所述上卷線盤和下卷線盤均位于容納內腔內并且分別轉動支撐在上殼和下殼上,所述隔板隔置在上卷線盤與下卷線盤之間;所述上卷線盤上具有上齒輪,所述上收卷按鍵鉸接在上殼上且上收卷按鍵上具有上齒牙,上齒牙與上齒輪相配合;所述下卷線盤上具有下齒輪,所述下收卷按鍵鉸接在下殼上且下收卷按鍵上具有下齒牙,下齒牙與下齒輪相配合;所述上卷線盤的底面上具有第一導電圈和第二導電圈,所述下卷線盤的頂面上具有與第一導電圈對應設置的第三導電圈和與第二導電圈對應設置的第四導電圈;所述第一導電圈與第三導電圈電接觸,第二導電圈與第四導電圈電接觸;上卷線盤上卷繞有上導線,上導線內端的兩根電線分別與第一導電圈和第二導電圈電連接,上導線的外端連接有第一電插頭;下卷線盤上卷繞有下導線,下導線內端的兩根電線分別與第三導電圈和第四導電圈電連接,下導線的外端連接有第二電插頭;所述第一電插頭和第二電插頭其中任意一個為輸出充電插頭,另一個則為帶有變壓電路的輸入插頭;上渦卷彈簧的一端與上卷線盤裝連,另一端與上殼裝連;下渦卷彈簧的一端與下卷線盤裝連,另一端與下殼裝連;所述吸能底座包括面罩、防滑墊、固定板和能量吸收顆粒,能量吸收顆粒和固定板均置在面罩與防滑墊之間,固定板位于防滑墊之上。所述隔板上與第一導電圈、第二導電圈、第三導電圈、第四導電圈相對應處開有若干通孔,通孔內裝有第一導電珠和第二導電珠,第一導電珠的上部與第一導電圈電接觸,下部與第三導電圈電接觸,第二導電珠的上部與第二導電圈電接觸,下部與第四導電圈電接觸。所述上卷線盤上的第一導電圈和第二導電圈上均有突起的上導電觸角,該上導電觸角抵在下卷線盤上的對應的第三導電圈和第四導電圈上。或者所述下卷線盤上的第三導電圈和第四導電圈上均有突起的下導電觸角,該下導電觸角抵在上卷線盤上的對應的第一導電圈和第二導電圈上。或者所述上卷線盤上的第一導電圈上有突起的上導電觸角,該上導電觸角抵在下卷線盤上的對應的第三導電圈上;所述下卷線盤上的第四導電圈上有突起的下導電觸角,該下導電觸角抵在上卷線盤上的對應的第二導電圈上。所述上殼上具有定位卡槽,所述隔板上具有定位卡頭,定位卡頭嵌在定位卡槽內。所述上收卷按鍵鉸接在上殼的鉸支軸上且裝連有上扭簧,上扭簧的另一端裝連在上殼上;所述下收卷按鍵鉸接在下殼的鉸支軸上且裝連有下扭簧,下扭簧的另一端裝連在下殼上。所述吸能底座的固定板通過螺釘穿過固定板和面罩上的通孔與充電器的下殼的螺母連接,能量吸收顆粒裝在吸能袋中,吸能袋位于面罩與防滑墊之間,且吸能袋環圍在充電器的下殼的周圍或者環圍在充電器的下殼和上殼的周圍。所述第一電插頭為輸出充電插頭,第二電插頭為輸入插頭,該輸入插頭帶有變壓電路并且能與汽車點煙器插座插合。所述上殼上固定連接有萬向連接件,萬向連接件包括萬向座、活動萬向頭和鎖緊螺母,萬向座與活動萬向頭活動連接,活動萬向頭的另一端具有連接桿和連接板,連接板與載物架固定連接,萬向座上具有螺紋并開有十字收縮槽,鎖緊螺母與萬向座的螺紋連接。所述上殼的中部具有上殼中孔,下殼的中部具有下殼螺母,一鎖緊螺釘穿過上殼中孔與下殼螺母螺紋連接,上殼上具有卡槽,下殼上具有卡頭,卡頭與卡槽卡合。所述上卷線盤的上齒輪和下卷線盤的下齒輪均為棘輪,上收卷按鍵的上齒牙和下收卷按鍵的下齒牙均為棘爪。所述第一導電圈、第二導電圈、第三導電圈和第四導電圈均具有導電珠滾動軌道。所述第一導電圈、第二導電圈、第三導電圈和第四導電圈均具有導線焊接定位腳。采用上述結構后,上卷線盤上卷繞的上導線可以單獨拉伸,并通過上齒輪與上齒牙的配合,使上導線的伸出到符合要求的長度,然后與其它電器連接;不用時,撳按上收卷按鍵使上齒牙與上齒輪脫離,上卷線盤在上渦卷彈簧的作用下回轉,使上導線自動收卷到上殼與下殼之間的容納內腔中;同理,下導線也可以單獨拉伸和收卷,上下導線的操作彼此不受影響,不需要將輸入端的導線和輸出端的導線同步拉伸,因此導線不易脫落,也不易卡塞住而拉不動。本實用新型改變了市場上普通車載充電器的導線散亂放置的狀態;本實用新型任何一端導線都可任意拉伸,而且兩端的導線拉伸長度可以不一致,操作十分方便。 當汽車高速行駛中遇到緊急剎車、緊急轉彎、路面顛簸、輕度相撞時,所產生的動能作用于充電吸能車載支架,吸能袋中的能量吸收顆粒會將波次狀運行的動能瞬間產生多向位移撞擊、多點同步或次第衰減,阻斷動能向載物架及車載電子電器產品的沖擊,有效保護了整個充電吸能車載支架、車載電子電器產品及司乘人員的安全,為車載電子電器產品安全、方便使用提供了基礎。
以下結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實施例的結構主視圖;圖2為
圖1的左視圖;圖3為
圖1的右視圖;[0021 ]圖4為
圖1沿A-A線的剖視圖;圖5為
圖1中的充電器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的俯視圖;圖7為圖5沿B-B線的剖視圖;圖8為圖5沿C-C線的剖視圖;圖9為圖8去掉隔板后的視圖;
圖10為圖9在導線拉伸后的視圖;
圖11為
圖1中的上殼、下殼及隔板的組裝結構主視圖;
圖12為
圖11的俯視圖;
圖13為
圖12沿D-D線的剖視圖;
圖14為
圖1中的下殼的結構主視圖;
圖15為
圖14的俯視圖;
圖16為
圖14的仰視圖;
圖17為
圖1中的上殼的結構主視圖;
圖18為
圖17的俯視圖;
圖19為
圖17的仰視圖;圖20為
圖1中的上繞線盤的結構主視圖;圖21為圖20的仰視圖;圖22為圖20的俯視圖;圖23為
圖1中的下繞線盤的結構主視圖;圖M為圖23的俯視圖;圖25為圖23的仰視圖;圖沈為圖22沿E-E線的剖視圖;圖27為圖25沿F-F線的剖視圖;圖觀為
圖1中的第一、第三導電圈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四為
圖1中的第二、第四導電圈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0為
圖1中的上收卷按鍵、下收卷按鍵的結構示意圖;[0048]圖31為圖30的俯視圖;圖32為
圖1中的萬向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3為
圖1中的萬向頭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4為
圖1中的隔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5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6為圖35中的上繞線盤的結構主視圖;圖37為圖36的仰視圖;圖38為圖36的俯視圖;圖39為圖35中的下繞線盤的結構主視圖;圖40為圖39的俯視圖;圖41為圖39的仰視圖;圖42為圖38沿G-G線的剖視圖;[0060]圖43為圖41沿H-H線的剖視圖;圖44為圖35中的第一導電圈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5為圖35中的第二導電圈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6為圖35中的第三導電圈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7為圖35中的第四導電圈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8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 3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實施例,一種充電吸能車載支架,包括吸能底座1、充電器2和載物架4,所述充電器2與吸能底座1固定連接,載物架4與充電器2裝連,所述充電器2包括上殼2-1、下殼2-2、上卷線盤2-3、下卷線盤2-11、上渦卷彈簧2_5、下渦卷彈簧2-5’、上導線2-9、下導線2-12、隔板2-6、上收卷按鍵2_8和下收卷按鍵2_8’ ;所述上殼2-1與下殼2-2固定連接,并形成容納內腔2-0 ;所述上卷線盤2-3和下卷線盤2_11 均位于容納內腔2-0內并且分別轉動支撐在上殼2-1和下殼2-2上,所述隔板2-6隔置在上卷線盤2-3與下卷線盤2-11之間;所述上卷線盤2-3上具有上齒輪2-3-1,所述上收卷按鍵2-8鉸接在上殼2-1上且上收卷按鍵2-8上具有上齒牙2-8-1,上齒牙2_8_1與上齒輪2-3-1相配合;所述下卷線盤2-11上具有下齒輪2-11-1,所述下收卷按鍵2_8’鉸接在下殼2-2上且下收卷按鍵2-8’上具有下齒牙2-8’ -1,下齒牙2-8’ -1與下齒輪2_11_1相配合;所述上卷線盤2-3的底面上具有第一導電圈2-3-2和第二導電圈2-3-3,所述下卷線盤2-11的頂面上具有與第一導電圈2-3-2對應設置的第三導電圈2-11-2和與第二導電圈 2-3-3對應設置的第四導電圈2-11-3 ;所述第一導電圈2-3-2與第三導電圈2_11_2電接觸,第二導電圈2-3-3與第四導電圈2-11-3電接觸;上卷線盤2-3上卷繞有上導線2_9,上導線2-9內端的兩根電線分別與第一導電圈2-3-2和第二導電圈2-3-3電連接,上導線2_9 的外端連接有第一電插頭2-10 ;下卷線盤2-11上卷繞有下導線2-12,下導線2-12內端的兩根電線分別與第三導電圈2-11-2和第四導電圈2-11-3電連接,下導線2-12的外端連接有第二電插頭2-13 ;所述第一電插頭2-10和第二電插頭2-13其中任意一個為輸出充電插頭,另一個則為帶有變壓電路的輸入插頭;上渦卷彈簧2-5的一端與上卷線盤2-3裝連,另一端與上殼2-1裝連;下渦卷彈簧2-5’的一端與下卷線盤2-11裝連,另一端與下殼2-2裝連;所述吸能底座1包括面罩1-1、防滑墊1-2、固定板1-4和能量吸收顆粒1-3,能量吸收顆粒1-3和固定板1-4均置在面罩1-1與防滑墊1-2之間,固定板1-4位于防滑墊1_2之上。如圖4、8、34所示,所述隔板2-6上與第一導電圈2_3_2、第二導電圈2_3_3、第三導電圈2-11-2、第四導電圈2-11-3相對應處開有若干通孔2-6-1,通孔2_6_1內裝有第一導電珠2-7和第二導電珠2-7,,第一導電珠2-7的上部與第一導電圈2-3-2電接觸,下部與第三導電圈2-11-2電接觸,第二導電珠2-7’的上部與第二導電圈2-3-3電接觸,下部與第四導電圈2-11-3電接觸。如圖8、9、10、13、19、34所示,所述上殼2-1上具有定位卡槽2_1_3,所述隔板2_6 上具有定位卡頭2-6-2,定位卡頭2-6-2嵌在定位卡槽2-1-3內。如圖7、8、9、10、11、14、17所示,所述上收卷按鍵2-8鉸接在上殼2-1的鉸支軸2-1-1上且裝連有上扭簧2-4,上扭簧2-4的另一端裝連在上殼2-1上;所述下收卷按鍵
2-8’鉸接在下殼2-2的鉸支軸2-2-1上且裝連有下扭簧2-4’,下扭簧2-4’的另一端裝連在下殼2-2上。如圖4、13、15、16所示,所述吸能底座1的固定板1-4通過螺釘6穿過固定板1-4 和面罩1-1上的通孔與充電器2的下殼2-2的螺母2-2-5連接,能量吸收顆粒1_3裝在吸能袋1-6中,吸能袋1-6位于面罩1-1與防滑墊1-2之間,且吸能袋1-6環圍在充電器2 的下殼2-2的周圍或者環圍在充電器2的下殼2-2和上殼2-1的周圍。能量吸收顆粒1-3 最好采用圓球狀態顆粒。如圖5、6、7、8、9、10所示,所述第一電插頭2-10為輸出充電插頭,第二電插頭2-13 為輸入插頭,該輸入插頭帶有變壓電路并且能與汽車點煙器插座插合。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電插頭2-10為帶有變壓電路的輸入插頭,第二電插頭2-13為輸出充電插頭。如
圖1、2、3、4、32、33所示,所述上殼2-1上固定連接有萬向連接件3,萬向連接件 3包括萬向座3-1、活動萬向頭3-3和鎖緊螺母3-2,萬向座3-1與活動萬向頭3_3活動連接,活動萬向頭3-3的另一端具有連接桿3-3-1和連接板3-3-2,連接板3_3_2與載物架4 固定連接,萬向座3-1上具有螺紋3-1-2并開有十字收縮槽3-1-1,鎖緊螺母3-2與萬向座
3-1的螺紋3-1-2連接。如圖4、7、8、9、10、13、15、16、18、19所示,所述上殼2-1的中部具有上殼中孔 2-1-4,下殼2-2的中部具有下殼螺母2-2-4,一鎖緊螺釘5穿過上殼中孔2_1_4與下殼螺母 2-2-4螺紋連接,上殼2-1上具有卡槽2-1-2,下殼2_2上具有卡頭2_2_2,卡頭2_2_2與卡槽2-1-2卡合。如圖21、22、M、25、30所示,所述上卷線盤2-3的上齒輪2_3_1和下卷線盤2_11 的下齒輪2-11-1均為棘輪,上收卷按鍵2-8的上齒牙2-8-1和下收卷按鍵2_8’的下齒牙 2-8’ -1均為棘爪。如圖22、25、沈、27、觀、四所示,所述第一導電圈2-3-2、第二導電圈2-3-3、第三導電圈2-11-2和第四導電圈2-11-3均具有導電珠滾動軌道2-14。如圖22、25、沈、27、觀、四所示,所述第一導電圈2-3-2、第二導電圈2-3-3、第三導電圈2-11-2和第四導電圈2-11-3均具有導線焊接定位腳2-15。如圖4、7、8、9、10、13、15、19、21、對所示,所述上卷線盤2-3和下卷線盤2-11分別轉動支撐在上殼2-1的支撐軸2-1-5和下殼2-2的支撐軸2-2-6上;上渦卷彈簧2_5的一端嵌裝在上卷線盤2-3的上卡槽2-3-4中,另一端裝連在上殼2-1的支撐軸2-1-5上;下渦卷彈簧2-5’的一端嵌裝在下卷線盤2-11的下卡槽2-11-4中,另一端裝連下殼2_2的支撐軸2-2-6上。如
圖1、2、3、4所示,所述載物架4的兩側夾板4_1與基板4_2可調節連接。如圖35 47所示,并參見圖5、6,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實施例,一種充電吸能車載支架,包括吸能底座1、充電器2和載物架4,所述充電器2與吸能底座1固定連接,載物架4與充電器2裝連,所述充電器2包括上殼2-1、下殼2-2、上卷線盤2-3、下卷線盤2_11、 上渦卷彈簧2-5、下渦卷彈簧2-5’、上導線2-9、下導線2-12、隔板2_6、上收卷按鍵2_8和下收卷按鍵2-8’ ;所述上殼2-1與下殼2-2固定連接,并形成容納內腔2-0 ;所述上卷線盤 2-3和下卷線盤2-11均位于容納內腔2-0內并且分別轉動支撐在上殼2-1和下殼2_2上,所述隔板2-6隔置在上卷線盤2-3與下卷線盤2-11之間;所述上卷線盤2-3上具有上齒輪 2-3-1,所述上收卷按鍵2-8鉸接在上殼2-1上且上收卷按鍵2-8上具有上齒牙2_8_1,上齒牙2-8-1與上齒輪2-3-1相配合;所述下卷線盤2-11上具有下齒輪2_11_1,所述下收卷按鍵2-8’鉸接在下殼2-2上且下收卷按鍵2-8’上具有下齒牙2-8’-1,下齒牙2_8’_1與下齒輪2-11-1相配合;所述上卷線盤2-3的底面上具有第一導電圈2-3-2和第二導電圈2_3_3, 所述下卷線盤2-11的頂面上具有與第一導電圈2-3-2對應設置的第三導電圈2-11-2和與第二導電圈2-3-3對應設置的第四導電圈2-11-3 ;所述第一導電圈2-3-2與第三導電圈 2-11-2電接觸,第二導電圈2-3-3與第四導電圈2-11-3電接觸;上卷線盤2_3上卷繞有上導線2-9,上導線2-9內端的兩根電線分別與第一導電圈2-3-2和第二導電圈2_3_3電連接,上導線2-9的外端連接有第一電插頭2-10 ;下卷線盤2-11上卷繞有下導線2-12,下導線2-12內端的兩根電線分別與第三導電圈2-11-2和第四導電圈2-11-3電連接,下導線 2-12的外端連接有第二電插頭2-13 ;所述第一電插頭2-10和第二電插頭2_13其中任意一個為輸出充電插頭,另一個則為帶有變壓電路的輸入插頭;上渦卷彈簧2-5的一端與上卷線盤2-3裝連,另一端與上殼2-1裝連;下渦卷彈簧2-5’的一端與下卷線盤2-11裝連,另一端與下殼2-2裝連;所述吸能底座1包括面罩1-1、防滑墊1-2、固定板1-4和能量吸收顆粒1-3,能量吸收顆粒1-3和固定板1-4均置在面罩1-1與防滑墊1-2之間,固定板1_4位于防滑墊1-2之上。如圖35 47所示,所述上卷線盤2-3上的第一導電圈2-3-2和第二導電圈2-3-3 上均有突起的上導電觸角2-16,該上導電觸角2-16抵在下卷線盤2-11上的對應的第三導電圈2-11-2和第四導電圈2-11-3上。這時第三導電圈2-11-2和第四導電圈2_11_3最好為表面平整的圓圈,見圖46、47 ;第一導電圈2-3-2和第二導電圈2-3-3的導電觸角2-16可以在平整的圓圈上沖壓制造出來,見圖44、45。也可以是所述下卷線盤2-11上的第三導電圈2-11-2和第四導電圈2_11_3上均有突起的下導電觸角,該下導電觸角抵在上卷線盤2-3上的對應的第一導電圈2-3-2和第二導電圈2-3-3上。還可以是所述上卷線盤2-3上的第一導電圈2-3-2上有突起的上導電觸角2_16, 該上導電觸角2-16抵在下卷線盤2-11上的對應的第三導電圈2-11-2上;所述下卷線盤 2-11上的第四導電圈2-11-3上有突起的下導電觸角,該下導電觸角抵在上卷線盤2-3上的對應的第二導電圈2-3-3上。本實施例中的隔板2-6的直徑小于第二導電圈2-3-3和第四導電圈2_11_3的直徑,以免彷礙第二導電圈2-3-3與第四導電圈2-11-3之間的電接觸。其余結構與上述第一個實施例相同。如圖48、4、5所示,本實用新型使用時,以第一個實施例為例,將吸能底座1放在汽車的儀表臺上,將電子電器產品5裝在載物架4上,將第一電插頭2-10與電子電器產品5 連接,第二電插頭2-13插在汽車的點煙器上即可對電子電器產品5充電。汽車行駛中,吸能底座1與汽車的儀表臺的穩定接觸。當汽車高速行駛中遇到緊急剎車、緊急轉彎、路面顛簸、輕度相撞時,所產生的動能作用于本實用新型,吸能袋1-6中的能量吸收顆粒1-3會將波次狀運行的動能瞬間產生多向位移撞擊、多點同步或次第衰減,阻斷動能向載物架4及電子電器產品5的沖擊,有效保護了整個充電吸能車載支架、電子電器產品及司乘人員的安全。本實用新型如不再使用,撳按上收卷按鍵2-8使上齒牙2-8-1與上齒輪2-3-1脫離, 上卷線盤2-3在上渦卷彈簧2-5的作用下回轉,使上導線2-9自動收卷到上卷線盤2-3中并且位于上殼2-1與下殼2-2之間的容納內腔2-0中;同理,下導線2-12也可以單獨拉伸和收卷,上下導線的操作彼此不受影響,上導線2-9和下導線2-12不需要同步拉伸和同步收卷,操作方便。
權利要求1. 一種充電吸能車載支架,包括吸能底座(1)、充電器(2)和載物架(4),所述充電器 (2)與吸能底座(1)固定連接,載物架(4)與充電器(2)裝連,其特征在于a、所述充電器(2)包括上殼(2-1)、下殼(2-2)、上卷線盤(2-3)、下卷線盤(2-11)、上渦卷彈簧(2-5)、下渦卷彈簧(2-5’)、上導線(2-9)、下導線(2-12)、隔板(2-6)、上收卷按鍵 (2-8)和下收卷按鍵(2-8’);b、所述上殼(2-1)與下殼(2-2)固定連接,并形成容納內腔(2-0);c、所述上卷線盤(2-3)和下卷線盤(2-11)均位于容納內腔(2-0)內并且分別轉動支撐在上殼(2-1)和下殼(2-2)上,所述隔板(2-6)隔置在上卷線盤(2-3)與下卷線盤(2-11)之間;d、所述上卷線盤(2-3)上具有上齒輪(2-3-1),所述上收卷按鍵(2-8)鉸接在上殼 (2-1)上且上收卷按鍵(2-8)上具有上齒牙(2-8-1),上齒牙(2-8-1)與上齒輪(2_3_1)相配合;e、所述下卷線盤(2-11)上具有下齒輪(2-11-1),所述下收卷按鍵(2-8’)鉸接在下殼 (2-2)上且下收卷按鍵(2-8,)上具有下齒牙(2-8,-1),下齒牙(2-8,-1)與下齒輪(2-11-1) 相配合;f、所述上卷線盤(2-3)的底面上具有第一導電圈(2-3-2)和第二導電圈(2-3-3),所述下卷線盤(2-11)的頂面上具有與第一導電圈(2-3-2)對應設置的第三導電圈(2-11-2)和與第二導電圈(2-3-3)對應設置的第四導電圈(2-11-3);g、所述第一導電圈(2-3-2)與第三導電圈(2-11-2)電接觸,第二導電圈(2-3-3)與第四導電圈(2-11-3)電接觸;h、上卷線盤(2-3)上卷繞有上導線(2-9),上導線(2-9)內端的兩根電線分別與第一導電圈(2-3-2)和第二導電圈(2-3-3)電連接,上導線(2-9)的外端連接有第一電插頭 (2-10);i、下卷線盤(2-11)上卷繞有下導線(2-12),下導線(2-12)內端的兩根電線分別與第三導電圈(2-11-2)和第四導電圈(2-11-3)電連接,下導線(2-12)的外端連接有第二電插頭(2-13);j、所述第一電插頭(2-10)和第二電插頭(2-13)其中任意一個為輸出充電插頭,另一個則為帶有變壓電路的輸入插頭;k、上渦卷彈簧(2-5)的一端與上卷線盤(2-3)裝連,另一端與上殼(2-1)裝連;1、下渦卷彈簧(2-5’)的一端與下卷線盤(2-11)裝連,另一端與下殼(2-2)裝連;m、所述吸能底座(1)包括面罩(1-1)、防滑墊(1-2)、固定板(1-4)和能量吸收顆粒 (1-3),能量吸收顆粒(1-3)和固定板(1-4)均置在面罩(1-1)與防滑墊(1-2)之間,固定板 (1-4)位于防滑墊(1-2)之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吸能車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6)上與第一導電圈(2-3-2)、第二導電圈(2-3-3)、第三導電圈(2-11-2)、第四導電圈(2-11-3)相對應處開有若干通孔(2-6-1),通孔(2-6-1)內裝有第一導電珠(2-7)和第二導電珠(2-7’),第一導電珠(2-7)的上部與第一導電圈(2-3-2)電接觸,下部與第三導電圈(2-11-2)電接觸, 第二導電珠(2-7’)的上部與第二導電圈(2-3-3)電接觸,下部與第四導電圈(2-11-3)電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吸能車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卷線盤(2-3)上的第一導電圈(2-3-2)和第二導電圈(2-3-3)上均有突起的上導電觸角(2-16),該上導電觸角 (2-16)抵在下卷線盤(2-11)上的對應的第三導電圈(2-11-2)和第四導電圈(2-11-3)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吸能車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卷線盤(2-11)上的第三導電圈(2-11-2)和第四導電圈(2-11-3)上均有突起的下導電觸角,該下導電觸角抵在上卷線盤(2-3)上的對應的第一導電圈(2-3-2)和第二導電圈(2-3-3)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吸能車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卷線盤(2-3)上的第一導電圈(2-3-2)上有突起的上導電觸角(2-16),該上導電觸角(2-16)抵在下卷線盤(2-11)上的對應的第三導電圈(2-11-2)上;所述下卷線盤(2-11)上的第四導電圈 (2-11-3)上有突起的下導電觸角,該下導電觸角抵在上卷線盤(2-3)上的對應的第二導電圈(2-3-3)上。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充電吸能車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殼(2-1)上具有定位卡槽(2-1-3 ),所述隔板(2-6 )上具有定位卡頭(2-6-2 ),定位卡頭(2-6-2 )嵌在定位卡槽 (2-1-3)內。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吸能車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收卷按鍵(2-8)鉸接在上殼(2-1)的鉸支軸(2-1-1)上且裝連有上扭簧(2-4),上扭簧(2-4)的另一端裝連在上殼(2-1)上;所述下收卷按鍵(2-8 ’)鉸接在下殼(2-2 )的鉸支軸(2-2-1)上且裝連有下扭簧(2-4’),下扭簧(2-4’)的另一端裝連在下殼(2-2)上。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吸能車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底座(1)的固定板 (1-4)通過螺釘(6)穿過固定板(1-4)和面罩(1-1)上的通孔與充電器(2)的下殼(2-2)的螺母(2-2-5)連接,能量吸收顆粒(1-3)裝在吸能袋(1-6)中,吸能袋(1-6)位于面罩(1-1) 與防滑墊(1-2)之間,且吸能袋(1-6)環圍在充電器(2)的下殼(2-2)的周圍或者環圍在充電器(2)的下殼(2-2)和上殼(2-1)的周圍。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吸能車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插頭(2-10)為輸出充電插頭,第二電插頭(2-13)為輸入插頭,該輸入插頭帶有變壓電路并且能與汽車點煙器插座插合。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吸能車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殼(2-1)上固定連接有萬向連接件(3),萬向連接件(3)包括萬向座(3-1)、活動萬向頭(3-3)和鎖緊螺母 (3-2),萬向座(3-1)與活動萬向頭(3-3)活動連接,活動萬向頭(3-3)的另一端具有連接桿 (3-3-1)和連接板(3-3-2),連接板(3-3-2)與載物架(4)固定連接,萬向座(3-1)上具有螺紋(3-1-2)并開有十字收縮槽(3-1-1),鎖緊螺母(3-2)與萬向座(3-1)的螺紋(3_1_2)連接。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吸能車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殼(2-1)的中部具有上殼中孔(2-1-4),下殼(2-2)的中部具有下殼螺母(2-2-4),一鎖緊螺釘(5)穿過上殼中孔(2-1-4)與下殼螺母(2-2-4)螺紋連接,上殼(2-1)上具有卡槽(2-1-2),下殼(2-2)上具有卡頭(2-2-2 ),卡頭(2-2-2 )與卡槽(2-1-2 )卡合。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吸能車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卷線盤(2-3)的上齒輪(2-3-1)和下卷線盤(2-11)的下齒輪(2-11-1)均為棘輪,上收卷按鍵(2-8)的上齒牙 (2-8-1)和下收卷按鍵(2-8’)的下齒牙(2-8’ -1)均為棘爪。
1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充電吸能車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圈(2-3-2)、 第二導電圈(2-3-3)、第三導電圈(2-11-2)和第四導電圈(2-11-3)均具有導電珠滾動軌道 (2-14)。
1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充電吸能車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圈(2-3-2)、第二導電圈(2-3-3)、第三導電圈(2-11-2)和第四導電圈(2-11-3)均具有導線焊接定位腳(2-1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充電吸能車載支架,包括吸能底座、充電器和載物架,充電器與吸能底座固定連接,載物架與充電器裝連,充電器包括上殼、下殼、上卷線盤、下卷線盤、上渦卷彈簧、下渦卷彈簧、上導線、下導線、隔板、上收卷按鍵和下收卷按鍵;上齒牙與上齒輪相配合;下齒牙與下齒輪相配合;第一導電圈與第三導電圈電接觸,第二導電圈與第四導電圈電接觸;上導線內端的兩根電線分別與第一導電圈和第二導電圈電連接,上導線外端連接有第一電插頭;下導線內端的兩根電線分別與第三導電圈和第四導電圈電連接,下導線外端連接有第二電插頭;吸能底座包括面罩、防滑墊、固定板和能量吸收顆粒。本實用新型的輸入、輸出端的導線可以單獨拉伸和收卷。
文檔編號B60R11/00GK201941684SQ20102061109
公開日2011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7日
發明者楊全國 申請人:常州市亞細亞吸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