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輕型卡車氣制動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輕型卡車的氣制動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對駕駛安全性提高的要求更為迫切;同時隨著汽車零部件 技術發展成熟,一些原來只應用于重型卡車、載客汽車上的零部件成本也逐步下降。結合這 些有利條件,輕型卡車面臨不斷升級的需求,因此需要對輕型卡車設計全新的氣制動系統。如圖1所示,在現有技術中,輕型卡車的氣制動系統多采用濕貯氣筒3以達到干燥 空氣的目的,因為使用濕貯氣筒去除水分,所以還需要對空壓機1增加調壓閥2。在氣體進 入主貯氣筒5之前是先通過雙通單向閥4,該結構可以保證一路泄漏時,另外一路保持壓力 氣體不反向流失,但是從空壓機而來的壓力氣體會通過泄漏管路流失,無法補充到正常工 作的管路中。而且在現有技術中,前橋制動器6和后橋制動器7都是鼓式制動器。這種氣制動系統有以下問題1.濕貯氣筒通過冷凝除水,空氣干燥效果不好,氣路中常有的水分與空壓機的竄 油一起,會引起金屬元件銹蝕、橡膠密封件龜裂、潤滑油脂分解失效、管路堵塞等故障;閥類 元件中的積水會引起誤動作,冬季寒冷結冰,會引起制動元件工作失常。氣路積水不僅嚴重 影響制動元件壽命,而且極大的影響了行車安全性。2.對于雙通單向閥,當一氣路發生泄漏,單向閥可以使另一氣路保持壓力,但無法 持續的補充壓力氣體(新的壓力氣體會流向泄漏的管路),當主貯氣筒中的壓力氣體用完, 就失去了制動能力。3.雖然鼓式制動器制動效能因數較盤式制動器大,但其散熱性能差、制動穩定性 差(熱穩定性和水穩定性)。在長時間及多頻率制動過程中,制動力會大幅衰減,影響駕駛 安全性。
實用新型內容(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減少氣制系統的積水,改善系統除水效果 不好的情況,解決單氣路失效時另一氣路無法持續制動的情況,以及制動器制動穩定性差 的情況。(二)技術方案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輕型卡車氣制動系統,包括空壓機、工 作貯氣筒、制動總閥、前橋制動器、后橋制動器,輔助貯氣筒、第一快放閥、第二快放閥,還包 括干燥器、再生貯氣筒以及四回路保護閥,所述空壓機通過單管路與所述干燥器連接,而 所述再生貯氣筒經單管路與所述干燥器連接,所述干燥器的出口與所述四回路保護閥的入 口連接,而所述四回路保護閥的兩個輸出分別與所述工作貯氣筒的兩個獨立腔的輸入相 連,所述四回路保護閥的另一個輸出與所述輔助貯氣筒連接,所述工作貯氣筒的兩個獨立腔的輸出分別與所述制動總閥的兩個入口端連接,在進行制動操縱時,所述制動總閥的出 口端與入口端連通,所述制動總閥入口端處的氣體分別通過所述第一快放閥和所述第二快 放閥進入所述前橋制動器和所述后橋制動器。其中,與所述第一快放閥相連的所述前橋制動器為盤式制動器。其中,與所述第二快放閥相連的所述后橋制動器為鼓式制動器。其中,所述再生貯氣筒、工作貯氣筒以及輔助貯氣筒還分別具有第一放水閥、第二 放水閥和第三放水閥。其中,還具有與所述輔助貯氣筒連接的排氣制動蝶閥和離合器助力器。(三)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通過使用干燥器以及與其配合的再生 貯氣筒,可以有效的去除氣路中的水分;通過使用四回路保護閥,使得在單氣路失效的情況下,另外一個氣路可以以較低 的壓力持續制動,直到車輛開到維修點;通過使用前橋盤式制動器,可以避免制動器過熱及浸水時,制動力大幅下降的風 險,有效提高制動穩定性。
圖1為現有技術的汽車雙管制動裝置原理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氣制動系統原理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干燥器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以下結合附圖作進一步的說明。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輕型卡車氣制動系統的一個實施例的原理圖,該系統包 括一種輕型卡車氣制動系統,包括空壓機8、工作貯氣筒9、制動總閥10、第一快放閥17、第 二快放閥18、前橋制動器19、后橋制動器20,輔助貯氣筒13,還包括干燥器14、再生貯氣 筒15以及四回路保護閥16,空壓機8通過單管路與干燥器14連接,而再生貯氣筒15經單 管路與干燥器14連接,干燥器14的出口與四回路保護閥16的入口連接,而四回路保護閥 16的兩個輸出分別與工作貯氣筒9的兩個獨立腔的輸入相連,四回路保護閥16的另一個輸 出與輔助貯氣筒13連接,工作貯氣筒9的兩個獨立腔的輸出分別與制動總閥10的兩個入 口端連接,當踩下制動踏板后,制動總閥10的出口端與入口端連通,制動總閥10入口端處 的氣體分別通過第一快放閥17和第二快放閥18進入前橋制動器19和后橋制動器20,從而 起到行車制動的作用。其中,與第一快放閥17相連的前橋制動器19為盤式制動器。其中,與第二快放閥18相連的后橋制動器20為鼓式制動器。其中,再生貯氣筒15、工作貯氣筒9以及輔助貯氣筒13還分別具有第一放水閥 21、第二放水閥22和第三放水閥23。其中,輔助貯氣筒13還連接排氣制動蝶閥24和離合器助力器25,從而滿足這些機 構的用氣需求。[0029]從空壓機8輸出的壓力氣體通過干燥器14后,經單管路進入四回路保護閥16。這 種方式使得從空壓機8帶來水分(冷凝作用)的壓力氣體全部通過干燥器14內的分子篩 結構(即干燥劑)后,輸出干燥的壓力氣體。因為干燥器14起到去除積水的效果,所以代 替了濕貯氣筒。而干燥器14兼帶調壓閥卸荷,因此不需要增加現有技術中的調壓閥2,如圖 1所示。但是干燥器14必須與再生貯氣筒15 —起使用,在調壓閥卸荷的動作過程中,再生 貯氣筒15的干燥壓縮氣體反向通過干燥器14,使得吸附在干燥劑上的水分排入大氣,干燥 劑得到再生活化,從而可以重復使用,如圖3所示。現在再轉到圖2,經過干燥的氣體從干燥器14直接流入四回路保護閥16,再分成 相對獨立的多路輸出壓力氣體,分別進入工作貯氣筒9的兩個獨立腔以及輔助貯氣筒13。 四回路保護閥16的工作特點是當其中一路泄漏,另外幾路可以保持獨立,并繼續把從空壓 機8來的壓力氣體源源不斷輸入正常工作的管路,只是壓力較正常工作情況低一些,但不 會影響該情況下的制動使用;而泄漏的一路則不會輸入壓力氣體。這樣可以保證某條管路 泄漏后,車輛可以一直行駛到維修點。而現有技術中的輕型卡車的氣制動系統沒有采用四 回路保護閥結構,氣體進入貯氣筒前是先通過雙通單向閥4,如圖1所示,該結構可以保證 一路泄漏時,另外一路保持壓力不反向流失,但是從空壓機而來的壓力氣體則會通過泄漏 管路流失,無法補充到正常工作的管路中。這樣車輛只能利用貯氣筒中的備用氣體進行有 限幾次制動,待壓力氣體耗盡,就完全失去了制動能力。從工作貯氣筒及輔助貯氣筒出發的氣路接法與現有輕卡車型接法無差別,在此不 做詳細說明。最后,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前橋制動器19是盤式制動器,結合后橋的鼓式制 動器20。這種配置在輕型卡車的總質量不大,制動力足夠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盤式制動 器的優勢,有效增加制動效能的穩定性。對長下坡頻繁制動引起的制動器發熱以及制動器 浸水等工況時,制動效能下降的問題有很好的解決。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 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 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輕型卡車氣制動系統,包括空壓機(8)、工作貯氣筒(9)、制動總閥(10)、前橋制動器(19)、后橋制動器(20),輔助貯氣筒(13)、第一快放閥(17)、第二快放閥(18),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干燥器(14)、再生貯氣筒(15)以及四回路保護閥(16),所述空壓機(8)通過單管路與所述干燥器(14)連接,而所述再生貯氣筒(15)經單管路與所述干燥器(14)連接,所述干燥器(14)的出口與所述四回路保護閥(16)的入口連接,而所述四回路保護閥(16)的兩個輸出分別與所述工作貯氣筒(9)的兩個獨立腔的輸入相連,所述四回路保護閥(16)的另一個輸出與所述輔助貯氣筒(13)連接,所述工作貯氣筒(9)的兩個獨立腔的輸出分別與所述制動總閥(10)的兩個入口端連接,在進行制動操縱時,所述制動總閥(10)的出口端與入口端連通,所述制動總閥(10)入口端處的氣體分別通過所述第一快放閥(17)和所述第二快放閥(18)進入所述前橋制動器(19)和所述后橋制動器(2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型卡車氣制動系統,其特征在于,與所述第一快放閥(17)相 連的所述前橋制動器(19)為盤式制動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輕型卡車氣制動系統,其特征在于,與所述第二快放閥(18)相 連的所述后橋制動器(20)為鼓式制動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輕型卡車氣制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貯氣筒(15)、工作 貯氣筒(9)以及輔助貯氣筒(13)還分別具有第一放水閥(21)、第二放水閥(22)和第三放 水閥(23)。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輕型卡車氣制動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具有與所述輔助貯氣筒 (13)連接的排氣制動蝶閥(24)和離合器助力器(2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輕型卡車氣制動系統,包括空壓機、工作貯氣筒、制動總閥、第一快放閥、第二快放閥、前橋制動器、后橋制動器,輔助貯氣筒,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干燥器、再生貯氣筒以及四回路保護閥,空壓機通過單管路與干燥器連接,而再生貯氣筒經單管路與干燥器連接,干燥器的出口與四回路保護閥的入口連接,而四回路保護閥的兩個輸出分別與工作貯氣筒的兩個獨立腔的輸入相連,四回路保護閥的另一個輸出與輔助貯氣筒連接。通過使用干燥器、再生貯氣筒等,大大提高了制動元件的壽命和制動系統的可靠性,明顯提高了駕駛的安全性。
文檔編號B60T17/00GK201736981SQ20102024170
公開日2011年2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29日
發明者董杰, 陳言平 申請人:簡式國際汽車設計(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