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整體調節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座椅,是一種能夠整體調節的座椅。
背景技術:
用于火車、飛機和汽車上的乘客座椅,大部分是調節靠背角度,以達到緩解乘客長 時間座車的疲憊感。由于座椅的座面相對于座椅的靠背呈垂直狀態,因此,當座椅靠背向后 調整時只能改變乘客的座姿,使乘客背部向后傾斜,腿部向前移動,乘客呈半躺狀況,但是, 這種姿式使乘客的腰部懸在空中,人體重量集中在臀部和背部,無法解除乘客的疲勞感。為 此,申請人于2002年設計了一種能夠通過調節座椅的座面角度,使座椅靠背與座面同時調 整的座椅。這種座椅可使座面后端向下移動,使座面呈向后傾斜,這時乘客臀部隨座面傾斜 向后移動,使乘客體重能均勻分布在座面和靠背上,使乘客有較好的舒適感。但是,這種座 椅的不足在于當座面后部向下移動時,只能使靠背后傾,座面在水平方向沒有移動距離。 因此,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靠背向后傾斜的角度。由于座椅靠背向后傾斜角度較大時,必 定占用后排空間,從而影響后排乘客活動空間。如果靠背向后傾斜角度較小時,乘客的舒適 度則明顯下降,較難緩解乘客的疲勞感。如何在規定的空間內盡可能安裝多排座椅的前提 下,使座椅靠背的調節角度加大的同時,增加乘客的舒適度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長期以 來研究的重要課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整體調節座椅,它能夠根據乘客的需要調整座椅靠背 傾斜角度的同時,使座面向前移動并向下傾斜,能夠實現在固定的空間內,完成大角度靠背 的調整,使乘客具有極高的舒適度。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整體調節座椅,包括座面和 靠背,座面底面前部安裝第一鉸連座,第一鉸連座與支撐桿一端鉸連,支撐桿另一端與第二 鉸連座鉸連,第一鉸連座和第二鉸連座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內,座面底面后端安裝第三鉸連 座或第八鉸連座,第三鉸連座或第八鉸連座與傾斜安裝的支撐套內的滑動部件鉸連,支撐 套軸向與座面的水平面之間設置第一夾角,第一夾角隨座面傾斜下移而變化,支撐套與底 座固定連接,支撐套軸向中心線與底座底面的水平方向設置第二夾角,第二夾角為固定夾 角,使座面向前并使后部向下移動、靠背向下移動并向后傾斜的角度調節裝置安裝在座椅 前部或后部。角度調節裝置安裝在座椅后部,角度調節裝置有一個安裝在支撐套內的第一 推桿,支撐套為筒狀,第一推桿一端與彈簧連接,第一推桿另一端與第三鉸連座連接,第一 推桿外周安裝第一導向套,第一導向套與支撐套固定連接,第一導向套與第一偏心輪連接, 第一偏心輪與第一調節手柄連接。角度調節裝置安裝在座椅后部,角度調節裝置有一個安 裝在支撐套內的滑塊,,支撐套為導軌形狀,支撐套上開設定位孔,滑塊沿支撐套移動,,滑 塊上安裝第四鉸連座,第四鉸連座與第三鉸連座采用鉸連軸連接,鉸連軸鉸連定位塊,定位 塊上設置定位銷,定位塊與第二調節手柄連接。角度調節裝置安裝在座椅前部,其結構為第二鉸連座與第一滑套一端鉸連,第一滑套內安裝第二推桿,第二推桿一端與第五鉸連座 鉸連,第五鉸連座與座面底面中部連接,第二推桿外周安裝第二導向套,第二導向套與第一 滑套連接,第二導向套與第二偏心輪連接,第二偏心輪與第三調節手柄連接,座面底面前部 與板簧一端連接,板簧另一端與支撐桿上部連接,支撐套內的滑塊與第八鉸連座鉸連,第八 鉸連座與座面和靠背相交的底部連接。角度調節裝置安裝在座椅前部,其結構為支撐桿中 部安裝第六鉸連座,第六鉸連座與第二滑套連接,第二滑套內安裝第三推桿,第三推桿一端 與第七鉸連座鉸連,第七鉸連座與支撐座固定連接,第三推桿外周安裝第三導向套,第三導 向套與第二滑套連接,第三導向套與第三偏心輪連接,第三偏心輪與第四調節手柄連接,座 面底面前部與板簧一端連接,板簧另一端與支撐桿上部連接,支撐套內的滑塊與第八鉸連 座鉸連,第八鉸連座與座面和靠背相交的底部連接。座面底面后部與壓緊彈簧一端連接,壓 緊彈簧另一端與定位塊連接。本發明的積極效果在于它徹底解決了本領域長期以來未能解決的難題,使座椅 向后傾斜的同時座面向前移動,這就實現了在相同的空間內靠背向后斜傾的角度盡可能 大,在增加了乘客舒適度的同時,不占用后排乘客活動空間的目的,以現有技術中座椅的前 端與調整至最大角度時的最外端距離為950毫米左右計算,使用本發明結構的座椅即可將 這個距離縮短至900毫米左右,可使一節火車車廂多增加一排座位。因為本發明座椅的靠 背向后調整角度的同時,座面1向前移動,座椅靠背調整不是單純占用座椅后排空間,而是 占用了座椅前面的合理活動空間。本發明座椅可使現有飛機座椅在座椅前后排間距不變的 情況下,能夠實現靠背向后傾斜至最大角度,并使座面向下傾斜,給乘客提供了極高的舒適 度。本發明座椅靠背向后調整的角度可以是110°、120°、130°、135°或其它需要的角度。
附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之一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附圖1中I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附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之二結構示意圖;附圖4是附圖2中II部放大結構示意圖;附圖5是 附圖4中A-A剖視放大結構示意圖;附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之三結構的示意圖;附圖7是附 圖6中III部放大結構示意圖;附圖8是附圖6中B向放大結構示意圖;附圖9是本發明實施 例之四結構示意圖;附圖10是附圖9中IV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對照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本發明座椅的設計特點在于可使座面1向前及后部向下移動、靠背向下移動并 向后傾斜,實現這種功能的方案之一是可在座椅前部設置支撐,在座椅的后部設置靠背角 度調節裝置,當用座椅后部安裝的角度調節裝置調節靠背角度時,座椅前部的支撐結構隨 角度調節裝置被動變換支撐角度。方案之二是在座椅后部設置支撐,在座椅的前部設置 靠背角度調節裝置,當用座椅前部安裝的角度調節裝置調節靠背角度時,座椅后部的支撐 隨角度調節裝置被動變換支撐位置。實現靠背角度調節的角度調節裝置還有許多種公知技 術。本發明提供的幾個實施例是在座椅前部或 部安裝的角度調節裝置實現靠背角度調節目的的技術方案,但是,本發明的范圍不被限制在這些實施例之中。構成本發明所述的座椅整體技術方案包括座面1和靠背45,座面1底面前部安裝 第一鉸連座3,第一鉸連座3與支撐桿2 —端鉸連,支撐桿2另一端與第二鉸連座4鉸連,第 一鉸連座3和第二鉸連座4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內,座面1底面后端安裝第三鉸連座5或第 八鉸連座24,第三鉸連座5或第八鉸連座24與傾斜安裝的支撐套13內的滑動部件鉸連,支 撐套13軸向與座面1的水平面之間設置第一夾角a工,第一夾角a工隨座面1傾斜下移而 變化,支撐套13與底座6固定連接,支撐套13軸向中心線與底座6底面的水平方向設置第 二夾角a2,第二夾角a 2為固定夾角,使座面1向前并使后部向下移動、靠背向下移動并向 后傾斜的角度調節裝置安裝在座椅前部或后部。本發明所述的第一鉸連座3、支撐桿2及第二鉸連座4可以安裝在座面1底面前端 的中間部位,也可以分別安裝在座面1底面的兩側。所述的支撐套13內的滑動部件是推桿 或滑塊等能夠沿支撐套13軸向移動的部件。本發明所述的第三鉸連座5可以安裝在座面1后部的任一位置,當角度調節裝置 安裝在座椅后部時,采用第三鉸連座5與角度調節裝置的部件連接。所述的第八鉸連座24 安裝在座面1底面后部座面1和靠背45相交處,當角度調節裝置安裝在座椅前部,座椅后 部的支撐隨角度調節裝置被動變換位置時,第八鉸連座24與支撐套13內的滑動部件鉸連。 所述第一夾角a工隨座面1向下移動而變化,第二夾角a2是固定夾角,小于90°,一般為 40° -70°為宜,可根據靠背45需要調節的角度及安裝座椅的空間確定,第二夾角a2也可 以是20° -80°,第二夾角%還可以是45° -65°,這些角度均以座面1與靠背45呈90° 角確定的。當座面1與靠背45間的角度大于90°時,這些角度可做相應調整。本發明將角度調節裝置安裝在座椅后部時,座椅前部安裝支撐結構即可,支撐桿2 隨座椅后部的靠背角度調節裝置被動變換位置,例1 角度調節裝置安裝在座椅后部,角度 調節裝置有一個安裝在支撐套13內的第一推桿8,支撐套13為筒狀,第一推桿8 一端與彈 簧12連接,第一推桿8另一端與第三鉸連座5連接,第一推桿8外周安裝第一導向套9,第 一導向套9與支撐套13固定連接,第一導向套9與第一偏心輪10連接,第一偏心輪10與 第一調節手柄11連接,座椅前部的支撐結構為座面1底面前部安裝第一鉸連座3,第一鉸 連座3與支撐桿2 —端鉸連,支撐桿2另一端與第二鉸連座4鉸連,第一鉸連座3和第二鉸 連座4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內。例2 角度調節裝置安裝在座椅后部,角度調節裝置有一個安裝在支撐套13內的 滑塊16,支撐套13為導軌形狀,支撐套13上開設定位孔18,滑塊16可沿支撐套13移動, 滑塊16上安裝第四鉸連座23,第四鉸連座23與第三鉸連座5采用鉸連軸21連接,鉸連軸 21上鉸連定位塊17,定位塊17上設置定位銷20,定位塊17與第二調節手柄30連接,座椅 前部的支撐結構為,座面1底面前部安裝第一鉸連座3,第一鉸連座3與支撐桿2 —端鉸連, 支撐桿2另一端與第二鉸連座4鉸連,第一鉸連座3和第二鉸連座4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內。本發明所述的座椅,將靠背角度調節裝置安裝在座椅前部時,座椅后部安裝支撐 結構即可。例3:角度調節裝置安裝在座椅前部時,其結構為第二鉸連座4與第一滑套38 一端鉸連,第一滑套38內安裝第二推桿35,第二推桿35 —端與第五鉸連座32鉸連,第五鉸 連座32與座面1底面中部連接,第二推桿35外周安裝第二導向套34,第二導向套34與第 一滑套38連接,第二導向套34與第二偏心輪36連接,第二偏心輪36與第三調節手柄33連接,座面1底面前部與板簧14 一端連接,板簧14另一端與支撐桿2上部連接,座椅后部 的支撐結構為底座6與支撐套13連接,安裝在支撐套13內的滑塊16與第八鉸連座24鉸 連,第八鉸連座24與座面1和靠背45相交的底部連接,第八鉸連座24通過鉸連軸21與滑 塊16連接,滑塊16在導軌式支撐套13內滑動。本實施例中的板簧14用于使座面1復位。 當然,使座面1復位的結構也可以不采用板簧14,也可在第二推桿35 —端安裝彈簧37,彈 簧37安裝在第一滑套38內,用于使座面1復位。例4 角度調節裝置安裝在座椅前部,其結構為支撐桿2中部安裝第六鉸連座 28,第六鉸連座28與第二滑套41鉸連,第二滑套41內安裝第三推桿43,第三推桿43 —端 與第七鉸連座26鉸連,第七鉸連座26與支撐座27固定連接,第三推桿43外周安裝第三導 向套40,第三導向套40與第二滑套41連接,第三導向套40與第三偏心輪44連接,第三偏 心輪44與第四調節手柄39連接,座面1底面前部與板簧14 一端連接,板簧14另一端與支 撐桿2上部連接,座椅后部的支撐結構為底座6與支撐套13連接,支撐套13內的滑塊16 與第八鉸連座24鉸連,第八鉸連座24與座面1和靠背45相交的底部連接,第八鉸連座24 通過鉸連軸21與滑塊16連接,滑塊16在導軌式支撐套13內滑動。本實施例中的板簧14 用于使座面1復位。使座面1復位的結構也可以不采用板簧14,可在第三推桿43 —端安裝 彈簧42,彈簧42安裝在第二滑套41內,用于使座面1復位。為了輔助座面1復位,可使座面1底面后部與壓緊彈簧15 —端連接,壓緊彈簧15 另一端與定位塊17連接。本發明所述的完成靠背角度調節裝置功能還可采用電力、液壓、氣壓等驅動,帶動 靠背向下向后傾斜的結構,還可有用絲杠螺母、齒輪齒條、蝸輪蝸桿、滑槽和桿等結構。本發明座椅使用時調節靠背角度如圖1所示,扳動第一調節手柄11,使第一調節 手柄11帶動第一偏心輪10脫離第一導向套9,第一推桿8在重力作用下沿支撐套13軸向 下移,由于支撐套13軸向中心線與底座6底面水平方向設置第二夾角a 2,同時,座面1前 部鉸連了支撐桿2,從而帶動座面1向前移動的同時座面1后部向下移動、靠背45向下移動 的同時向后傾斜。當靠背45角度調節到要求角度時,反方向扳動第一調節手柄11,第一偏 心輪10卡住第一導向套9鎖緊。圖3所示,扳動第二調節手柄30,通過定位塊17帶動定位銷20脫離支撐套13上 的定位孔18,滑塊16在重力作用下沿支撐套13軸向下移,從而帶動座面1和靠背45下移, 達到調節靠背45角度的目的。圖6所示,扳動第三調節手柄33,第三調節手柄33帶動第二偏心輪36脫離第二導 向套34,第二推桿35在重力作用下帶動座面1和靠背45沿第二滑套38下移,此時,座面1 和靠背45沿支撐套13軸向方向下移,從而帶動座面1向前移動的同時座面1后部向下傾 斜、靠背45向下移動的同時向后傾斜,達到調節靠背角度的目的。座面1復位靠板簧14的 彈力。反方向扳動第三調節手柄33,則鎖緊定位。圖8所示,扳動第四調節手柄39,第四調節手柄39帶動第三偏心輪44脫離第三導 向套40,第三推桿43在第四調節手柄39重力的作用下,使支撐桿2向座椅前方移動,從而 帶動座面1前移,由于座面1和靠背45相交處的底面安裝第八鉸連座24,第八鉸連座24與 支撐套13內的滑塊連接,所以,座面1后部向下移動,靠背45向下移動并向后傾斜,達到調 節靠背角度的目的。反方向扳動第四調節手柄39,帶動第三偏心輪44卡住第三導向套40
6鎖緊角度調節裝置。 圖中19是通孔,22是手柄。
權利要求
一種整體調節座椅,包括座面(1)和靠背(45),其特征在于座面(1)底面前部安裝第一鉸連座(3),第一鉸連座(3)與支撐桿(2)一端鉸連,支撐桿(2)另一端與第二鉸連座(4)鉸連,第一鉸連座(3)和第二鉸連座(4)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內,座面(1)底面后端安裝第三鉸連座(5)或第八鉸連座(24),第三鉸連座(5)或第八鉸連座(24)與傾斜安裝的支撐套(13)內的滑動部件鉸連,支撐套(13)軸向與座面(1)的水平面之間設置第一夾角(α1),第一夾角(α1)隨座面(1)傾斜下移而變化,支撐套(13)與底座(6)固定連接,支撐套(13)軸向中心線與底座(6)底面的水平方向設置第二夾角(α2),第二夾角(α2)為固定夾角,使座面(1)向前并使后部向下移動、靠背向下移動并向后傾斜的角度調節裝置安裝在座椅前部或后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體調節座椅,其特征在于角度調節裝置安裝在座椅 后部,角度調節裝置有一個安裝在支撐套(13)內的第一推桿(8),支撐套(13)為筒狀,第 一推桿⑶一端與彈簧(12)連接,第一推桿⑶另一端與第三鉸連座(5)連接,第一推桿 (8)外周安裝第一導向套(9),第一導向套(9)與支撐套(13)固定連接,第一導向套(9)與 第一偏心輪(10)連接,第一偏心輪(10)與第一調節手柄(11)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體調節座椅,其特征在于角度調節裝置安裝在座椅 后部,角度調節裝置有一個安裝在支撐套(13)內的滑塊(16),,支撐套(13)為導軌形狀,支 撐套(13)上開設定位孔(18),滑塊(16)沿支撐套(13)移動,,滑塊(16)上安裝第四鉸連 座(23),第四鉸連座(23)與第三鉸連座(5)采用鉸連軸(21)連接,鉸連軸(21)上鉸連定 位塊(17),定位塊(17)上設置定位銷(20),定位塊(17)與第二調節手柄(30)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體調節座椅,其特征在于角度調節裝置安裝在座椅 前部,其結構為第二鉸連座(4)與第一滑套(38) —端鉸連,第一滑套(38)內安裝第二推 桿(35),第二推桿(35) —端與第五鉸連座(32)鉸連,第五鉸連座(32)與座面(1)底面中 部連接,第二推桿(35)外周安裝第二導向套(34),第二導向套(34)與第一滑套(38)連接, 第二導向套(34)與第二偏心輪(36)連接,第二偏心輪(36)與第三調節手柄(33)連接,座 面⑴底面前部與板簧(14) 一端連接,板簧(14)另一端與支撐桿(2)上部連接,支撐套 (13)內的滑塊(16)與第八鉸連座(24)鉸連,第八鉸連座(24)與座面(1)和靠背(45)相 交的底部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體調節座椅,其特征在于角度調節裝置安裝在座椅 前部,其結構為支撐桿(2)中部安裝第六鉸連座(28),第六鉸連座(28)與第二滑套(41) 連接,第二滑套(41)內安裝第三推桿(43),第三推桿(43) —端與第七鉸連座(26)鉸連, 第七鉸連座(26)與支撐座(27)固定連接,第三推桿(43)外周安裝第三導向套(40),第三 導向套(40)與第二滑套(41)連接,第三導向套(40)與第三偏心輪(44)連接,第三偏心輪 (44)與第四調節手柄(39)連接,座面(1)底面前部與板簧(14) 一端連接,板簧(14)另一 端與支撐桿(2)上部連接,支撐套(13)內的滑塊(16)與第八鉸連座(24)鉸連,第八鉸連 座(24)與座面(1)和靠背(45)相交的底部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整體調節座椅,其特征在于座面(1)底面后部與壓緊 彈簧(15) —端連接,壓緊彈簧(15)另一端與定位塊(17)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整體調節座椅,包括座面和靠背,座面底面前部安裝第一鉸連座,第一鉸連座與支撐桿一端鉸連,支撐桿另一端與第二鉸連座鉸連,第一鉸連座和第二鉸連座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內,座面底面后端安裝第三鉸連座或第八鉸連座,第三鉸連座或第八鉸連座與傾斜安裝的支撐套內的滑動部件鉸連,支撐套與底座固定連接,支撐套軸向中心線與底座底面的水平方向設置第二夾角α2,第二夾角α2為固定夾角,使座面向前并使后部向下移動、靠背向下移動并向后傾斜的角度調節裝置安裝在座椅前部或后部。本發明能夠根據乘客的需要調整座椅靠背傾斜角度的同時,使座面向前移動并向下傾斜,能夠實現在固定的空間內,完成大角度靠背的調整,使乘客具有極高的舒適度。
文檔編號B60N2/10GK101850731SQ20101019545
公開日2010年10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9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9日
發明者戴樹樂, 戴貴柱 申請人:戴貴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