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汽車燃油箱上的進回油管布置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汽車燃油系統(tǒng),具體涉及燃油箱結構。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汽車燃油供油系統(tǒng)主要由燃油泵、供油管、回油管、汽油濾清器、碳罐組成,由于汽車工業(yè)的飛速發(fā)展,現(xiàn)有汽車的燃油泵基本集成到燃油箱里,只要采用該布置方式,必然導致各種管路從燃油箱上經過,由于受到燃油泵管路接口方向和濾清器、油軌接口方向的限制,布置各種管路時,供油管從燃油泵的進油口接出,與汽油濾清器的進油口連接,回油管與燃油泵的回油接口連接,然后與汽油濾清器連接,此時供油管與回油管必然在產生交叉、干涉的現(xiàn)象,這對管路的使用壽命及整車的噪聲都有嚴重的影響。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效果好的汽車燃油箱上的進回油管布置結構,防止管路交叉布置時出現(xiàn)相互干涉的現(xiàn)象。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種汽車燃油箱上的供回油管布置結構,所述燃油供油管從集成在燃油箱上的燃油泵的進油口接出,與汽油濾清器的進油口在位置處連接,所述燃油回油管與燃油泵的回油接口連接,然后與汽油濾清器在位置處連接,燃油供油管與燃油回油管在燃油箱上形成交叉,交叉處為A。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油箱上燃油供油管與燃油回油管形成交叉的A處沖有一個凹槽,該凹槽的方向與交叉于下層的燃油回油管的走向一致,所述燃油回油管卡于凹槽中,并由彈性線卡固定。 采用此結構,在燃油供油管與燃油回油管形成交叉的A處,燃油回油管卡入了油箱上的凹槽內,燃油供油管則在油箱的表面上,從而可以避免兩管干涉的現(xiàn)象,由此可以避免管路在燃油箱上復雜布置時,各管路相互干涉的現(xiàn)象,成本較低,結構簡單且加工方便。
圖1是燃油箱上的供回油管布置的示意圖
圖2是圖1中C-C向剖視圖。 圖中1-汽油濾清器,2-燃油回油管,3-燃油供油管,4-彈性線卡,5-燃油蒸氣軟管,6-燃油泵,7-燃油箱,8-位置,9-位置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再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結構 參見圖1,該燃油箱7上集成有燃油泵6,燃油供油管3從燃油泵6的進油口接出,與汽油濾清器1的進油口在位置9處連接,所述燃油回油管2與燃油泵6的回油接口連接,
3然后與汽油濾清器1在位置8處連接,燃油供油管3與燃油回油管2在燃油箱7上A處形成交叉。為了讓燃油供油管3和燃油回油管2不干涉,此時只能讓兩根管子不在同一平面內,因此將燃油箱沿著燃油回油管2的走向沖一個凹槽B,其深度為8mm,寬度為8mm,用彈性線卡4或管夾的固定方式將燃油回油管2固定,由于燃油回油管2在燃油箱的凹槽B里面,燃油回油管2在燃油供油管3的下方,從而保證兩管不在同一平面,使燃油供油管3和燃油回油管2之間不干涉。
權利要求
一種汽車燃油箱上的供回油管布置結構,所述燃油供油管(3)從集成在燃油箱(7)上的燃油泵(6)的進油口接出,與汽油濾清器(1)的進油口在位置(9)處連接,所述燃油回油管(2)與燃油泵(6)的回油接口連接,然后與汽油濾清器(1)在位置(8)處連接,燃油供油管(3)與燃油回油管(2)在燃油箱(7)上A處形成交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油箱(7)上燃油供油管(3)與燃油回油管(2)形成交叉的A處沖一個凹槽(B),該凹槽(B)的方向與交叉于下層的燃油回油管(2)的走向一致,所述燃油回油管(2)卡于凹槽(B)中,并由彈性線卡(5)固定。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燃油箱上的供回油管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 (B)的深度為8mm,寬度為8mm。
全文摘要
一種汽車燃油箱上的供回油管布置結構,所述燃油供油管從集成在燃油箱上的燃油泵的進油口接出,與汽油濾清器的進油口在位置處連接,所述燃油回油管與燃油泵的回油接口連接,然后與汽油濾清器在位置處連接,燃油供油管與燃油回油管在燃油箱上形成交叉,交叉處為A,在所述交叉處A沖有一個凹槽,該凹槽的方向與交叉于下層的燃油回油管的走向一致,所述燃油回油管卡于凹槽中,并由彈性線卡固定。采用此結構,可以避免兩管干涉的現(xiàn)象,由此可以避免管路在燃油箱上復雜布置時,各管路相互干涉的現(xiàn)象,成本較低,結構簡單且加工方便。
文檔編號B60K15/01GK101786415SQ20101013649
公開日2010年7月28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3月30日
發(fā)明者傅淘, 曾波, 田瑜, 趙海濤 申請人: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