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炫后視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防炫后視鏡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車載后視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炫后視鏡。背景技術:
目前,伴隨著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汽車配件不斷的豐富和完善,汽 車后視鏡作為汽車安全行駛的必要部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防炫后 視鏡做作為汽車的 一種高端部件已被很多人所接受。現階段的防炫后視鏡 主要可以分為手動防炫和自動防炫兩類,而自動防炫的產品又以電致變色
為主。電致防炫后視鏡存在一定的缺點反應時間長、價格昂貴、制作工 藝復雜。為了解決前述的問題,根據液晶的特點,現階段出現了一種新型 的液晶防炫后^L鏡。
現階段的液晶防炫后視鏡大部分都還處于初級階段,市場上產品較少。 并且根據其基本原理都是采用賓主型液晶,利用液晶中混合的染料分子控
制光的透過率,從而減少光的反射量,減弱強光對人眼的刺激,達到防炫 的效果。但是賓主型液晶在防炫和不防炫兩種狀態的對比度(是指不防炫 和1^炫兩種狀態下反射率之間的比值)不高,因為賓主型液晶是通過染料 的長短軸吸收光強不一樣來實現防炫和不防炫兩種狀態,在防炫狀態下降 低反射率的同時也是降低了不防炫狀態的反射率,因為要降低防炫狀態下 的反射率就是要提高染料溶度或增加盒厚,也就增加了染料,使其不防炫 狀態下的吸收也增強了 ,這與正常狀態即不防炫狀態下反射率要高相違背, 因此在防炫和不防炫兩種狀態下的對比度不高。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炫后視鏡,解決現有防炫后視鏡在防炫和不防炫兩種狀態的對比度不高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防炫后視鏡,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設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 板內表面的第一導電層和第二導電層,設于第一導電層和第二導電層上的 第 一定向層和第二定向層,第 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周邊緣設有邊框密封膠, 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邊框密封膠圍成一個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內容納有 液晶,笫二基板的外表面設有反射層,其中,所述第二基板的內表面為曲 面,第 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與液晶分子長軸方向的折射率相同。
在本實用新型中,通過把所述第二基板的內表面設計為曲面,使第一 基板和第二基板與液晶分子長軸方向的折射率相同,根據該設計的液晶防 炫后視鏡,當液晶分子在驅動和不驅動情況下,液晶分子的排列狀況不同, 液晶分子長短軸的折射率不同。當液晶分子在不驅動的情況下,液晶分子 會呈現不規則排布,入射光經過液晶分子短軸的折射以后,會形成散射的 光射向第二基板的內表面,然后到達外表面的反射層再反射回來,使入射 光中的一部分光和反射回來的另一部分光在第二基板的內表面即不規則 曲面被散射,從而減弱了出射光到ii^見察者眼中的光線強度,達到防炫的 效果。本實用新型在防炫狀態下光被散射,損失多,反射率低;在不防炫 狀態下光未被散射,沒有損失,反射率高,因此對比度高。
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優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圖l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防炫后視鏡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防炫后視鏡在不驅動情況下的光路示 意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防炫后視鏡在驅動情況下的光路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 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 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參考圖l所示 一種防炫后視鏡,包括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 設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內表面的第一導電層13和第二導電層14, 設于第一導電層13和第二導電層14上的第一定向層15和第二定向層16, 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的周邊緣設有邊框密封膠17,第一基板ll、第 二基板12和邊框密封月交17圍成一個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內容納有液晶18, 第二基板12的外表面設有反射層19,其中,所述第二基板12的內表面為 曲面,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與液晶分子長軸方向的折射率相同。
第 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與液晶分子長軸方向的折射率相同,由液晶的特 性可以知,液晶分子在長軸方向和短軸方向的折射率是不同的,沿長軸方 向的折射率要比沿短軸方向的折射率大,這就是液晶的雙折射現象。因此, 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與液晶短軸方向的折射率是不相同的。所述第一基板 和第二基板與液晶分子長軸方向的折射率為1.5-1.9。
所述第二基板的內表面為曲面,所述曲面為凹凸不平的曲面,作為具 體實施方式,該曲面的結構可為鋸齒形狀的起伏曲面結構。
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和邊框密封膠17圍成一個密封腔,所述密 封腔內容納有液晶18,所述液晶可以為正極性或負極性液晶,優選為正極 性液晶,所述正極性液晶為向列相液晶。
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可以為防炫后視鏡中常用的基材,只要滿足 其透光性好、容易在基板表面形成電極且具有一定的硬度即可。例如可以 為玻璃、聚對苯二曱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和聚曱基丙烯酸曱酯等中的一 種或幾種,優選為玻璃。所述第一導電層和第二導電層為透明導電層,所 述透明導電層優選為透明導電金屬氧化物層。所述透明導電金屬氧化物可 以為各種可以用于導電的透明導電金屬氧化物,例如可以為氧化銦錫、氧
5化錫、氧化錫摻銻、氧化鋅和氧化鋅摻鋁中的一種或幾種,優選為氧化銦
錫(Indium Tin Oxides, ITO )。所述第一定向層和第二定向層為常用的定 向材料,例如聚酰亞胺(Polyimide, PI)。所述反射層可以為常用的具有 反射功能的金屬層,例如可以為銀、鋁等。
以下將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防炫后視鏡的實現過程
請參考圖2所示,為液晶分子在不驅動的情況下的光5^示意圖。液晶 分子在第一定向層和第二定向層錨定力的作用下,沿定向層溝槽排列,呈 現不規則排布。當一束光線從空氣中進入該防炫后視鏡時,光線會沿著液 晶分子短軸的方向折射,液晶分子短軸的折射率與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 折射率不相同,入射光經過液晶分子短軸的折射以后,不能和第二基板內 表面的凹凸不平的曲面匹配,會形成散射的光射向第二基板的內表面,然 后到達外表面的反射層再反射回來,使入射光中的 一部分光和反射回來的 另一部分光在第二基板的內表面即不規則曲面被散射,從而減弱了出射光 到達觀察者眼中認光線強度,達到防炫的效果。
請參考圖3所示,為液晶分子在驅動的情況下的光路示意圖。液晶在 第一導電層和第二導電層電場力的作用下,液晶分子的長軸沿電場方向排 列,即垂直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排列,呈現規則排布。當一束光線從空 氣中進入該防炫后視鏡時,光線會沿著液晶分子長軸的方向折射,液晶分 子長軸的折射率與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折射率相同,入射光經過液晶分 子長軸的折射以后,能夠與第二基板內表面的凹凸不平的曲面匹配,此時 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液晶分子可以看作一種物質,折射以后的光線延直 線傳播,不會發生散射,形成直射的光射向第二基板的內表面,然后到達 外表面的反射層再反射回來,使入射光和反射回來的光在第二基板的內表 面即不規則曲面不會散射,仍為一束強光,此種情況用于非防炫的場合。
在本實用新型中,通過把所述第二基板的內表面設計為曲面,使第一
基板和第二基板與液晶分子長軸方向的折射率相同,根據該設計的液晶防炫后視/鏡,當液晶分子在驅動和不驅動情況下,液晶分子的排列狀況不同, 液晶分子長短軸的折射率不同。當液晶分子在不驅動的情況下,液晶分子 會呈現不規則排布,入射光經過液晶分子短軸的折射以后,會形成散射的 光射向第二基板的內表面,然后到達外表面的反射層再反射回來,使入射 光中的一部分光和反射回來的另 一部分光在第二基板的內表面即不規則曲 面被散射,從而減弱了出射光到達觀察者眼中的光線強度,達到防炫的效
果。本實用新型在防炫狀態下光被散射,損失多,反射率低;在不防炫狀 態下光未被散射,沒有損失,反射率高,因此對比度高。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 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 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防炫后視鏡,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設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內表面的第一導電層和第二導電層,設于第一導電層和第二導電層上的第一定向層和第二定向層,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周邊緣設有邊框密封膠,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邊框密封膠圍成一個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內容納有液晶,第二基板的外表面設有反射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內表面為曲面,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與液晶分子長軸方向的折射率相同。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炫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 二基板與液晶分子長軸方向的折射率為1.5-1.9。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炫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為鋸齒狀 的起伏曲面。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炫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為正極性 液晶,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防炫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極性液晶為 向列相液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防炫后視鏡,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設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內表面的第一導電層和第二導電層,設于第一導電層和第二導電層上的第一定向層和第二定向層,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周邊緣設有邊框密封膠,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邊框密封膠圍成一個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內容納有液晶,第二基板的外表面設有反射層,所述第二基板的內表面為曲面,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與液晶分子長軸方向的折射率相同。本實用新型設計的液晶防炫后視鏡,當液晶分子在不驅動的情況下,液晶分子呈現不規則排列,液晶分子短軸與第二基板的折射率不同,使入射光中在第二基板的曲面被散射,減弱了出射光到達觀察者眼中的光線強度,達到防炫的效果,對比度高。
文檔編號B60R1/02GK201400130SQ20092013526
公開日2010年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27日 優先權日2009年2月27日
發明者汪波濤, 溫稱兵, 陳學剛 申請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