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三角智動變形機動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交通工具,尤其是車體建立在三角架構的基礎之上,在行駛中車
體的長、寬、高可伸縮,車輛重心的高低左右可調節,車身可封閉的新型機動車整車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世界上能源危機的日益加重及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對于交通工具的節 能、環保、便捷、舒適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做為主要的交通工具小汽車,其自身重量都在 1000公斤左右,且體形龐大,無論行駛還是停放都占用較大的空間,對于經常單獨出行的 人使用來說造成很大的能源及空間的浪費;摩托車雖較節能,但安全系數較差,對駕駛者來 說,無法提供安全和舒適的駕駛環境。 本發明可歸納為介于小汽車、摩托車及輪椅之間的交通工具,它具有小汽車的封 閉安全舒適的駕駛環境及高速行駛時低重心低風阻特性;又具有摩托車小巧輕便,車體可 隨車速及轉彎半徑大小而做相應傾斜的特性;并且在特定環境下(如進電梯、房間及交通 擁堵時),本發明可收縮變形到常見輪椅般寬度和乘坐高度低速行駛。其車體形狀可根據車 速、行駛環境與停放環境變化做出最佳的調整狀態。 國外有資料表明,有類似概念車的車身與地面的角度可在一定范圍進行調整,但 所應用的機械架構有的有悖于機械常識,有的又太過復雜,與本發明所使用的三角形穩固、 簡潔機械結構有著根本的區別。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單人出行交通工具,在行駛中其三角架構下的車體 長、寬、高可伸縮,車體重心高低左右可調整的,車身可封閉的機動車整車系統。它具有小汽 車的封閉安全舒適的駕駛環境及高速行駛時低重心低風阻特性如圖1A所示,又具有摩托 車小巧輕便,車體可隨車速及轉彎半徑大小而做相應傾斜的特性如圖1B所示,并且在特定 環境下(如緩慢行駛、停放、進電梯、房間及道路狹窄時),本發明可收縮變形到常見輪椅般 左右寬度和前后長度低速行駛如圖2A所示。它以左右方向操縱桿相對前后移動操控車輛 方向,以左右腳踏板相對上下移動操控車輛傾斜度,如圖2B所示。它的車門設計在車輛前 部,開關車門的方式為圍繞車體式,擋風玻璃設計在車門上,并且可以在一定內范圍內上下 移動;位于擋風玻璃的后方,車殼上方的駕駛觀察窗被設計為180度半包圍型,并且可整體 往下打開,如圖3所示。本發明為廣大用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舒適、節能、安全的單人出行 交通工具。基于節能、環保、動力與安全等多種需求方面的考慮,它分為五種子車型電力驅 動三輪車型如圖4A所示、內燃機驅動三輪車型如圖4B所示、電力驅動四輪車型如圖4C所 示、內燃機驅動四輪車型及混合動力驅動車型。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整車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A是本整車發明正常行駛時左視外觀示意圖。 圖IB是本整車發明車體轉向傾斜時前視外觀示意圖。 圖2A是本整車發明車體收攏時左視外觀示意圖。 圖2B是本整車發明車體轉向、車體傾斜時左、右操縱桿和左、右腳踏板所在的位 置示意圖。 圖3是本整車發明車體收攏、車門打開、車窗打開時的示意圖。 圖4A是本整車發明電力驅動三輪車型左視外觀圖。 圖4B是本整車發明內燃機驅動三輪車型左視外觀圖。 圖4C是本整車發明四輪車型左后視外觀圖。 圖5是本整車發明單液壓桿機械連動機構分解示意圖。 圖6A是本整車發明單液壓桿機械連動機構組裝示意圖。 圖6B是本整車發明單液壓桿機械連動機構液壓桿收縮時示意圖。 圖6C是本整車發明單液壓桿機械連動機構液壓桿伸展時示意圖。 圖7是本整車發明雙液壓桿機械連動機構車架、雙液壓桿、后橋總成連接示意圖。 圖8是本整車發明單液壓桿油壓連動機構分解示意圖。 圖9是本整車發明單液壓桿油壓連動機構液壓油路剖面示意圖。 圖10A是本整車發明單液壓桿油壓連動機構組裝示意圖。 圖10B是本整車發明單液壓桿油壓連動機構液壓桿收縮時,左、右前車輪總成連 動向下收縮示意圖。 圖10C是本整車發明單液壓桿油壓連動機構液壓桿伸展時,左、右前車輪總成連 動向上伸展示意圖。 圖11是本整車發明雙液壓桿油壓連動機構組裝示意圖。 圖12是本整車發明雙液壓桿油壓連動機構液壓油路剖面示意圖。 圖13A是本整車發明左前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分解示意圖。 圖13B是本整車發明左前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組裝示意圖。 圖13C是本整車發明左前減震總成剖面示意圖。 圖14A是本整車發明電力驅動三輪車型后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分解示意圖。 圖14B是本整車發明電力驅動三輪車型后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組裝示意圖。 圖15A是本整車發明電力驅動四輪車型后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分解示意圖。 圖15B是本整車發明電力驅動四輪車型后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組裝示意圖。 圖16A是本整車發明車門開關機構、車窗開關機構分解圖示意圖。 圖16B是本整車發明車門開關機構、車窗開關機構組裝圖示意圖。 圖17A是本整車發明車門、車窗關閉時示意圖。 圖17B是本整車發明車門關閉、車窗開啟時示意圖。 圖17C是本整車發明車門半開、車窗關閉時示意圖。 圖17D是本整車發明車門全開、車窗關閉時示意圖。 圖18是本整車發明多連桿機械連動方向操控機構分解示意圖。 圖19A是本整車發明多連桿機械連動方向操控機構組裝示意圖。 圖19B是本整車發明多連桿機械連動方向操控機構向左轉向示意圖。
圖19C是本整車發明油壓連動方向操控機構向左轉向時示意圖。 圖20是本整車發明油壓連動方向操控機構分解示意圖。 圖21A是本整車發明油壓連動方向操控機構組裝示意圖。 圖21B是本整車發明油壓連動方向操控機構液壓油路剖面示意圖。 圖22A是本整車發明三輪車型車體傾斜操作機構分解示意圖。 圖22B是本整車發明三輪車型車體傾斜操作機構組裝示意圖。 圖23A是本整車發明三輪車型車體傾斜油壓連動機構分解示意圖。 圖23B是本整車發明三輪車型車體傾斜油壓連動機構組裝示意圖。 圖24A是本整車發明三輪車型車體傾斜操作機構車體向右傾斜時示意圖。 圖24B是本整車發明三輪車型車體傾斜油壓連動機構車體向右傾斜時示意圖。 圖25A是本整車發明四輪車型車體傾斜操作機構分解示意圖。 圖25B是本整車發明四輪車型車體傾斜操作機構組裝示意圖。 圖26是本整車發明四輪車型后輪車體傾斜油壓連動機構液壓油路剖面示意圖, 圖27A是本整車發明四輪車型車體傾斜操作機構車體向右傾斜時示意圖。 圖27B是本整車發明四輪車型車體傾斜油壓連動機構車體向右傾斜時示意圖。 圖28A是本整車發明三輪車型前輪電力驅動系統示意圖。 圖28B是本整車發明三輪車型后輪電力驅動系統示意圖。 圖29A是本整車發明四輪車型前輪電力驅動系統示意圖。 圖29B是本整車發明四輪車型后輪電力驅動系統示意圖。 圖30A是本整車發明三輪車內燃機驅動系統分解示意圖。 圖30B是本整車發明三輪車內燃機驅動系統組裝示意圖。 圖31是本整車發明四輪車內燃機驅動系統分解示意圖。 圖32是本整車發明四輪車內燃機驅動系統組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了達到上述的功能本整車發明涉及到以下五個子系統 1.車體變形系統 2.懸掛減震行走系統 3.車身構造系統 4.操控系統 5.動力驅動系統 1.車體變形系統 為了實現車輛重心的升降、左右前后的車輪收攏伸展及當前駕駛姿態可隨車速及
駕駛環境的不同而發生改變,本發明設計了一種車體三角智動變形系統。 按其實現連動方式不同它由機械連動機構及油壓連動機構二個部分組成 1. 1機械連動機構 機械連動機構因車型需求不同可用單液壓桿機械連動機構和多液壓桿機械連動
機構二種機械結構實現。
1. 1. 1單液壓桿機械連動機構
單液壓桿機械連動機構分解圖如圖5所示由車殼1、車架2、后橋總成3、主動液 壓缸總成5、駕駛座4及前左懸臂18、前右懸臂17、后左懸臂20、后右懸臂19等主要部件組 成。 其機械關系為車殼1上的左支撐孔7、右支撐孔6分別與車架2上的左連接孔8、 右連接孔401通過螺栓相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車殼1上的左連接孔13、右 連接孔14分別與后橋總成3上的左中軸孔30、右中軸孔29通過螺栓相連接為同軸關系并 相互可繞軸活動;后橋總成3上的中心孔10與安裝在車架2上主動液壓缸總成5內的主動 液壓桿9前端連接孔31通過螺栓相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駕駛座4上的連接 孔15、連接孔400分別與前左懸臂18下端連接銷26、前右懸臂17下端連接銷25通過螺栓 相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駕駛座4上的連接孔16、連接孔402分別與后左懸 臂20下端連接銷28、后右懸臂19下端連接銷24通過螺栓相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 軸活動;前左懸臂18上端連接銷22與車殼1上的左前連接孔13通過螺栓相連接為同軸關 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并且前左懸臂18上端連接銷22通過左前連接孔13與后橋總成3上 的左中軸孔30相互固定;前右懸臂17上端連接銷21與車殼1上的右前連接孔14通過螺 栓相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并且前右懸臂17上端連接銷21通過右前連接孔 14與后橋3上的右中軸孔29相互固定;車殼1上的左后連接孔11、右后連接孔12分別與 后左懸臂20上端連接銷27、后右懸臂19上端連接銷23通過螺栓相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 可繞軸活動。如圖6A所示
工作原理 車殼1、車架2、后橋總成3組成活動三角形支撐關系,當車架2這條邊長度發生變 化時,與其它二條邊的夾角也隨之發生改變; 駕駛座4通過連接在的主懸掛孔15與副懸掛孔16上的左懸臂18、前右懸臂17、后 左懸臂20、后右懸臂19分別與車殼1上的左前連接孔13、右前連接孔14、左后連接孔11、 右后連接孔12連接形成活動四邊形關系; 當本發明處在圖6A狀態時,車架2上的主動液壓桿9收縮,后橋總成3帶動后輪 129向前移動,使后橋總成3與車殼1夾角變小,車殼1堅立起來,同時由于前左懸臂18、前 右懸臂17與后橋總成3為相互固定關系,使得駕駛座4向車殼1前方移動;這就使車身整 體變短,重心升高。如圖6B所示; 當本發明處在圖6A狀態時,車架2上的主動液壓桿9伸長,后橋總成3帶動后輪 129向后移動,使后橋總成3與車殼1夾角變大,車殼1平躺下來,同時由于前左懸臂18、前 右懸臂17與后橋總成3為相互固定關系,使得駕駛座4向車殼1后方移動;這就使車身整 體變長,重心降低。如圖6C所示;
1. 1. 2多液壓桿機械連動機構 多液壓桿機械連動機構與1. 1. 1單液壓桿機械連動機構相比區別在于在車架2上 有二個或以上的主動液壓缸與液壓桿來支撐連接車架2與后橋總成3之間的距離和關系; 其它機械構造與1. 1. 1單液壓桿機械連動機構原理完全相同。如圖7所示為雙液壓桿機械 連動機構示意圖。車架2上分別安裝左主動液壓缸總成5、右主動液壓缸總成403 二個主動 液壓缸總成;其中的左主動液壓桿9、右主動液壓桿404同時連接后橋總成3。當工作時,左 主動液壓桿9、右主動液壓桿404同步伸縮,共同支撐連接車架2與后橋總成3之間的距離和關系。 1. 2油壓連動機構 油壓連動機構也分為單液壓桿油壓連動機構和多液壓桿油壓連動機構
1. 2. 1單液壓桿油壓連動機構 單液壓桿油壓連動機構分解圖如圖8及液壓油路剖面9所示主要由車架2、 主動液壓缸5、主動液壓桿9、主動彈簧45、左上搖臂50、左下搖臂55、右上搖臂37、右下搖 臂38、被動液壓缸64、左被動液壓桿65、右被動液壓桿62、支撐彈簧總成76、左前車輪減震 總成57、右前車輪減震總成32、液壓泵85、液壓油箱84組成。 其機械關系為主動液壓缸5同軸固定車架2上的中孔83中間;主動液壓桿9由 三層圓筒組成分別被同為三層圓筒的主動液壓缸5套裝在內,并為同軸關系可沿軸向活 動;主動彈簧45安裝在主動液壓桿9中并且前端與主動液壓缸5頂端相連接,后端與主動 液壓桿9尾端相邊接;其所組成剖面圖如圖9所示;左上搖臂50通過連接孔51與車架2上 的連接孔49通過螺栓相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左下搖臂55通過連接孔82與 車架2上的連接孔81通過螺栓相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左前車輪減震總成 57通過連接孔58與左上搖臂50上連接孔52通過螺栓相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 動;左前車輪減震總成57通過連接孔59與左下搖臂55上連接孔56通過螺栓相連接為同 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車架2、左上搖臂50、左下搖臂55、左前車輪減震總成57共同組 成可活動的平行四邊形關系;右上搖臂37通過連接孔39與車架2上的連接孔42通過螺栓 相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右下搖臂38通過連接孔79與車架2上的連接孔80 通過螺栓相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右前車輪減震總成32通過連接孔33與右 上搖臂37上連接孔36通過螺栓相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右前車輪減震總成 32通過連接孔34與右下搖臂38上連接孔35通過螺栓相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 動;車架2、右上搖臂37、右下搖臂38、右前車輪減震總成32共同組成可活動的平行四邊形 關系;左被動液壓桿65通過連接孔67與左下搖臂55上連接孔53通過螺栓相連接為同軸 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右被動液壓桿62通過連接孔60與右下搖臂38上連接孔41通過 螺栓相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被動液壓缸64兩端分別套在左被動液壓桿65、 右被動液壓桿62夕卜,形成同軸關系,并可相互沿軸向活動; 液壓油路剖面圖如圖9所示液壓泵85與油腔89通過油管相連通;液壓油箱84 與液壓泵85通過油管相連通;油腔88與液壓油箱84通過油管相連通;油腔87與油腔104 通過油管相連通;油腔86與油腔107通過油管相連通。 工作原理當單液壓桿油壓連動機構處在圖10A所示時液壓泵85正向工作時, 液壓油箱84里的液壓油被經過油管從油孔44泵入由主動液壓缸5與主動液壓桿9所組成 的油腔89里,帶動主動液壓桿9收縮;連接在主動液壓桿9內的第二層圓筒91、第三層柱 塞92與連接在主動液壓缸5內的第二層圓筒96、第三層圓筒97所形成的相同空間體積的 油腔86、油腔87內的液壓油經過油孔46、油孔47通過油管分別被壓入油孔66、油孔61內 的左被動液壓腔104、右被動液壓腔107中;迫使左被動液壓桿65、右被動液壓桿62同時同 距離向外伸長。通過杠桿原理推動左下搖臂55、右下搖臂38向下方移動,從而帶動左前車 輪減震總成57、右前車輪減震總成32向下方靠攏。這就使車架整體變窄,重心升高。如圖 IOB所示。
當液壓泵85反向工作時,由主動液壓缸5與主動液壓桿9所組成的油腔89里的液壓油從油孔44被經過油管泵入液壓油箱84里,帶動主動液壓桿9伸長;連接在主動液壓桿9內的第二層圓筒91、第三層柱塞92與連接在主動液壓缸5內的第二層圓筒96、第三層圓筒97所形成的相同空間體積的油腔86、油腔87經過油孔46、油孔47通過油管分別把油孔66、油孔61內的左被動液壓腔104、右被動液壓腔107中的液壓油吸入;迫使左被動液壓桿65、右被動液壓桿62同時同距離向內收縮。通過杠桿原理拉動左下搖臂55、右下搖臂38向上方移動,從而帶動左前車輪減震總成57、右前車輪減震總成32向上方伸展。這就使車架整體變寬,重心降低。如圖10C所示。
1. 2. 2多液壓桿油壓連動機構 多液壓桿油壓連動機構與1. 2. 1單液壓桿油壓連動機構相比區別在于在車架2上安裝二個或以上的主動液壓缸與液壓桿;其它機械結構與1. 2. 1單液壓桿油壓連動機構原理完全相同。如圖11所示為雙缸油壓連動機構;如圖12所示為雙液壓桿油壓連動機構液壓油路剖面示意圖。 其機械關系為左主動液壓缸5、右主動液壓缸403分別安裝在車架2的左右兩邊;左主動液壓桿9由二層圓柱組成分別被同為二層圓筒的左主動液壓缸5套裝在內,右主動液壓桿404由二層圓柱組成分別被同為二層圓筒的左主動液壓缸403套裝在內,并為同軸關系可沿軸向活動;左主動液壓桿9與左主動液壓缸5相互密封形成的外層油腔89通過油孔44與液壓油泵85相連通;左主動液壓桿9與左主動液壓缸5相互密封形成的下層油腔413通過油孔48與液壓油箱84相連通;左主動液壓桿9與左主動液壓缸5相互密封形成的內層油腔412通過油孔47、油孔61與右被動液壓腔107相連通;右主動液壓桿404與右主動液壓缸403相互密封形成的外層油腔420通過油孔421與液壓油泵85相連通;右主動液壓桿404與右主動液壓缸403相互密封形成的下層油腔422通過油孔419與液壓油箱84相連通;右主動液壓桿404與右主動液壓缸403相互密封形成的內層油腔416通過油孔418、油孔666與左被動液壓腔104相連通; 工作原理當雙液壓桿油壓連動機構液壓泵85正向工作時,將液壓油箱84里的液壓油同時等量的泵入油腔420、油腔89內,迫使左主動液壓桿9、右主動液壓桿404同時等距的向其液壓缸內收縮,這就分別壓迫油腔412、油腔416里的液壓油等量流入油腔107、油腔104內;迫使左被動液壓桿65、右被動液壓桿62同時同距離向外伸長。通過杠桿原理推動左下搖臂55、右下搖臂38向下方移動,從而帶動左前車輪減震總成57、右前車輪減震總成32向下方靠攏。 當雙液壓桿油壓連動機構液壓泵85反向工作時,將油腔420、油腔89里的液壓油同時等量的泵入液壓油箱84內,帶動左主動液壓桿9、右主動液壓桿404同時等距的向其液壓缸外伸展,這樣油腔107、油腔104內的液壓油就可以等量流入油腔412、油腔416里,左被動液壓桿65、右被動液壓桿62同時同距離向內收縮。通過杠桿原理拉動左下搖臂55、右下搖臂38向上方移動,從而帶動左前車輪減震總成57、右前車輪減震總成32向上方伸展。
2.懸掛減震行走系統 它根據車型的不同分為三輪車型懸掛減震行走系統及四輪車型懸掛減震行走系統 2. 1三輪車型懸掛減震行走系統
三輪車型懸掛減震行走系統由三輪車左前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三輪車右前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三輪車后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組成;
2. 1. 1三輪車左前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 三輪車左前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分解如圖13A所示它分別由左前車輪126、左固定架125、左前叉芯121、左減震上套119、左減震下套120、左內支撐桿122、左外支撐桿118、左減震彈簧123、左內支撐擋板124等主要配件組成。 其機械關系為左前叉芯121中段固定在左前車輪126上的左固定架125中;左前叉芯121上端套在左減震上套119內形成同軸關系并相互可軸向及繞軸滑動;左前叉芯121下端套在左減震下套120內形成同軸關系并相互可軸向及繞軸滑動;左內支撐桿122安裝在左前叉芯121中,兩端穿出左前叉芯121分別通過螺栓128、螺栓127連接在左減震上套119和左減震下套120底部;左減震彈簧123壓入左前叉芯121內腔中;左減震彈簧123下端頂在左前叉芯121下端;左減震彈簧123上端頂在左內支撐桿122上的左內支撐擋板124下;左外支撐桿118上端固定在左減震上套119上的連接孔58下方;左外支撐桿118下端固定在左減震下套120上的連接孔59上方;如圖13B所示;剖面圖如圖13C所示。
工作原理為左減震上套119、左減震下套120通過左內支撐桿122、左外支撐桿118固定為一體;并與左前叉芯121形成同軸相互可軸向及繞軸滑動關系;當左前車輪126上下震動時,左前車輪126通過左固定架125帶動左前叉芯121上下運動,由于左減震彈簧123下端頂在左前叉芯121下端,左減震彈簧123上端頂在左內支撐桿122上的左內支撐擋板124下,這就使左前車輪126上下震動通過左減震彈簧123返沖與左減震上套119、左減震下套120之間行成了連動支撐關系。
2. 1. 2三輪車右前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 三輪車右前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與左前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機械結構完全對稱,工作原理完全相同。 2. 1. 2三輪車后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 三輪車后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因驅動力不同分為三輪車型電力驅動后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和三輪車型內燃機驅動后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
2. 1. 2. 1電力驅動三輪車型后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 三輪車型電力驅動后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分解如圖14A所示它分別由后橋3、后輪叉142、左后減震器131、右后減震器132、后車輪129、后輪軸銷130、中軸銷144等主要配件組成。 其機械關系為通過中軸銷144把后橋3上的連接孔137與后輪叉142上的連接孔138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通過后輪軸銷130把后輪叉142上的連接孔140與后車輪129上的中孔141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左后減震器131上的上端連接孔133與后橋3上的銷軸145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右后減震器132上的上端連接孔134與后橋3上的銷軸146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左后減震器131上的下端連接孔135與后輪叉142上連接孔139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右后減震器132上的下端連接孔136與后輪叉142上的連接孔143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 工作原理為如圖14B所示當后車輪129上下震動時,后車輪129通過與其連接的后輪軸銷130帶動后輪叉142上下運動,并通過連接在后輪叉142左后減震器131、右后
減震器132的反沖與后橋3之間行成了連動支撐關系。 2. 1. 2. 2三輪車型內燃機驅動后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 三輪車型內燃機驅動后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分解圖如圖30A所示分別由車體369、后橋3、左后減震131、右后減震132、內燃機430、后輪129等主要功能件組成。
機械關系如圖30B所示內燃機430上的連接孔434通過銷軸連接在后橋3上的連接孔432、連接孔433之間,形成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連接在后橋3上的左后減震131下端連接孔135與內燃機430上的連接孔435通過螺栓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連接在后橋3上的右后減震132下端連接孔136與內燃機430上的連接孔436通過螺栓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后輪129按裝在內燃機430動力輸出軸上。
工作原理當后車輪129上下震動時,后車輪129帶動與其連接的內燃機430上下運動,并通過連接在內燃機430左后減震器131、右后減震器132的反沖與后橋3之間行成了連動支撐關系。 2. 2四輪車型懸掛減震行走系統 四輪車型懸掛減震行走系統由四輪車型左前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四輪車型右前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四輪車型后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組成;
2. 2. 1四輪車型左前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 四輪車型左前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與2. 1. 1三輪車型懸掛減震行走系統左前輪
懸掛減震行走機構原理完全相同。 2. 2. 2四輪車型右前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 四輪車型右前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與2. 1. 2三輪車型懸掛減震行走系統右前輪
懸掛減震行走機構原理完全相同。 2. 2. 3四輪車型后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 四輪車后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因驅動力不同分為四輪車型電力驅動后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和四輪車型內燃機驅動后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
2. 2. 3. 1四輪車型電力驅動后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 四輪車型電力驅動后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分解如圖15A所示它分別由后橋3、中軸173、左后輪架182、右后輪架174、左后減震器151、右后減震器150、左后被動液壓缸159、右后被動液壓缸155、左后被動液壓桿165、右后被動液壓桿163、平衡支撐桿153、左后輪177、右后輪169等主要配件組成。 其機械關系為通過中軸銷173把左后輪架182上的中軸孔181、右后輪架174上的中軸孔171串在后橋3上的連接孔178、連接孔164之間,使支撐架3、左后輪架1S2、右后輪架174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獨立可繞中軸銷173活動;左后輪架182上的后輪軸180穿入左后輪177上的中孔184中并固定為相互可繞軸活動關系;右后輪架174上的后輪軸176穿入右后輪169上的中孔167中并固定為相互可繞軸活動關系;平衡支撐桿153上的銷軸162穿入后橋3上的連接孔160中并固定為相互可繞軸活動關系;平衡支撐桿153上的銷軸166穿入左后減震器151上的連接孔148中并固定為相互可繞軸活動關系;平衡支撐桿153上的銷軸161穿入右后減震器150上的連接孔147中并固定為相互可繞軸活動關系;平衡支撐桿153上的銷軸156穿入左后被動液壓缸159上的連接孔158中并固定為相互可繞軸活動關系;平衡支撐桿153上的銷軸154穿入右后被動液壓缸155上的連接孔149中 并固定為相互可繞軸活動關系;左后減震器151上的連接孔157與左后輪架182上的連接 孔183通過螺栓相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右后減震器150上的連接孔152與 右后輪架174上的連接孔175通過螺栓相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后橋3上的 銷軸172穿入左后被動液壓桿165上的連接孔170中并固定為相互可繞軸活動關系;后橋 3上的銷軸179穿入右后被動液壓桿163上的連接孔168中并固定為相互可繞軸活動關系; 左后被動液壓缸159套在左后被動液壓桿165外形成同軸關系并相互可軸向滑動,左后被 動液壓缸159與左后被動液壓桿165所形成的腔體里充滿著可控制流動的液壓油;右后被 動液壓缸155套在右后被動液壓桿163外形成同軸關系并相互可軸向滑動,右后被動液壓 缸155與右后被動液壓桿163所形成的腔體里充滿著可控制流動的液壓油。
工作原理如圖15B所示,由于左后被動液壓缸159、左后被動液壓桿165與右后被 動液壓缸155、右后被動液壓桿163內部腔體液壓油的支撐,使平衡支撐桿153與后橋3保 持相對固定的角度。當左后輪177上下震動時,帶動左后輪架182上下運動,并通過連接在 左后輪架182上的左后減震器151的反沖與平衡支撐桿153之間行成了連動關系。由于平 衡支撐桿153連接并相對固定在后橋3上,因此左后輪177通過左后減震器151的反沖與 后橋3形成連動關系;當右后輪169上下震動時,帶動右后輪架174上下運動,并通過連接 在右后輪架174上的右后減震器150的反沖與平衡支撐桿153之間行成了連動關系。由于 平衡支撐桿153連接并相對固定在后橋3上,因此右后輪169通過右后減震器150的反沖 與后橋3形成連動關系。 2. 2. 3. 2四輪車型內燃機驅動后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 四輪車型內燃機驅動后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如圖31所示分別由車體369、后橋 3、左后輪架182、右后輪架174、左后減震器151、右后減震器150、左后被動液壓缸總成159、 右后被動液壓缸總成155、平衡支撐桿153、左后輪177、右后輪169、左傳動大齒455、右傳動 大齒442、左傳動小齒447、右傳動小齒454、內燃機444、左傳動鏈450、右傳動鏈440、左張 緊輪451、右張緊輪441等主要部件組成。 機械關系為車體369上的后橋3的連接孔178、連接孔452與內燃機444上的連 接孔456、連接孔449通過銷軸固定為一體;后橋3上的連接孔453與左后輪架182連接 筒181、右后輪架174的連接筒171通過銷軸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右后輪架 174上的連接筒176套在右后輪169與右傳動大齒442之間的銷軸167外連接為相互可繞 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左后輪架182上的連接筒180套在左后輪177與左傳動大齒455之間 的銷軸184外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平衡支撐桿153上的連接孔162套在內 燃機444上的連接銷443外連接成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左后減震器151上的連接 孔148與平衡支撐桿153上的連接孔166通過螺栓連接成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左 后減震器151上的連接孔157與左后輪架182上的連接孔183通過螺栓連接成相互可繞軸 活動的同軸關系;右后減震器150上的連接孔147與平衡支撐桿153上的連接孔161通過 螺栓連接成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右后減震器150上的連接孔152與右后輪架174 上的連接孔175通過螺栓連接成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左后被動液壓缸總成159上 的連接孔158與平衡支撐桿153上的連接孔156通過螺栓連接成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 系;左后被動液壓缸總成159上的連接孔170與內燃機上的連接銷445連接成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右后被動液壓缸總成155上的連接孔149與平衡支撐桿153上的連接孔 154通過螺栓連接成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右后被動液壓缸總成155上的連接孔168 與內燃機上的連接銷446連接成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內燃機444上的左傳動小齒 447通過左傳動鏈450與左車輪177上的左傳動大齒455形成同步關系,左張緊輪451調控 左傳動鏈450松緊;內燃機444上的右傳動小齒454通過右傳動鏈440與右車輪169上的 右傳動大齒442形成同步關系,右張緊輪441調控右傳動鏈440松緊。
工作原理如圖32所示由于左后被動液壓缸總成159與右后被動液壓缸總成155 內部腔體液壓油的支撐,使平衡支撐桿153與內燃機444保持相對固定的角度。當左后輪 177上下震動時,帶動左后輪架182上下運動,并通過連接在左后輪架182上的左后減震器 151的反沖與平衡支撐桿153之間行成了連動支撐關系。由于平衡支撐桿153連接并相對 固定在內燃機444上,內燃機444固定在后橋3上,因此左后輪177通過左后減震器151的 反沖與后橋3形成連動支撐關系;當右后輪169上下震動時,帶動右后輪架174上下運動, 并通過連接在右后輪架174上的右后減震器150的反沖與平衡支撐桿153之間行成了連動 支撐關系。由于平衡支撐桿153連接并相對固定在內燃機444上,內燃機444固定在后橋 3上,因此右后輪169通過右后減震器150的反沖與后橋3形成連動支撐關系。
3.車身構造系統 為了方便駕駛人員進出機車,及對外界進行觀察和良好的互動,結合本車身的特
點本整車發明設計了一種車門開關機構及車窗開關機構。 3. l車門開關機構 車門開關機構分解圖如圖16A所示它分別由車殼1、車門186、前擋玻璃194、門 銷套198、車門銷197、車門上搖臂192、車門下搖臂189、固定錐齒輪195、活動錐齒輪205等
主要配件組成。 其機械關系為車殼1上的門銷套198套在車門銷197的中段外連接為同軸關系 并相互可繞軸活動;車門上搖臂192上的連接銷193穿入車門銷197上的連接孔199中并 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關系;車門銷197上的連接孔196套在車門下搖臂189上的連接銷 190的中段外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關系,并且固定在連接銷190下端的活動錐齒輪205與 固定在車殼1上的與門銷套198成同軸關系的固定錐齒輪195形成嚙合關系;車門上搖臂 192上的連接銷191穿入車門186上的連接孔187中并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關系;車門下 搖臂189上的連接銷188穿入車門186上的連接孔185中并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關系; 車門186上的連接孔185與連接孔187軸向相互為平行關系,車門銷197上的連接孔196 與連接孔199軸向相互為平行關系,連接孔185與連接孔187軸間距與連接孔196與連接 孔199軸間距相等;車門上搖臂192上的連接銷191與連接銷193軸向相互為平行關系,車 門下搖臂189上的連接銷188與連接銷190軸向相互為平行關系,連接銷191與連接銷193 軸間距與連接銷188與連接銷190軸間距相等;前擋玻璃194安裝在車門186的上方,并且 可在車門186內上下伸縮;其組裝剖面示意圖如圖16B所示。 工作原理為由車門186、車門銷197、車門上搖臂192、車門下搖臂189組成活動 的平行四邊形關系,當車門處于關閉狀態時如圖17A所示,車門186向下方移動,帶動車門 下搖臂189圍繞連接銷190向下旋轉。由于固定在連接銷190下端的活動錐齒輪205與固 定在車殼1上的固定錐齒輪195的嚙合關系,從而帶動車門銷197圍繞固定錐齒輪195同步向上旋轉,進而帶動車門186圍繞與固定錐齒輪195同軸的門銷套198同步向外旋轉,如 圖17C所示。當車門下搖臂189圍繞連接銷190旋轉到一定角度時,與其同步連動的車門 銷197旋轉到90度,車門186相對于車殼1也旋轉90度,并移動到車殼1的一側,車門打 開。如圖17D所示。如需關閉車門則反向運動即可。
3.2車窗開關機構 車窗開關機構分解如圖16A所示它分別由車殼1、環繞式車窗202等主要配件組 成。其機械關系為車殼1上的連接孔200、連接孔203分別與環繞式車窗202的連接孔 201、連接孔204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關系;并且連接孔200、連接孔203、連接孔201、連 接孔204為同軸關系。工作原理為當環繞式車窗202關閉時如圖17A所示,環繞式車窗 202后方圍繞連接孔201、連接孔204向下旋轉,車窗打開。如圖17B所示;如需關閉車窗則 反向運動即可。
4.操控系統 它可分為車輛方向操控系統與車體傾斜操控系統。
4. 1車輛方向操控系統 車輛方向操控系統是由多連桿機械連動方向操控機構和油壓連動方向操控機構 組成 4. 1. 1多連桿機械連動方向操控機構 多連桿機械連動方向操控機構分解圖如圖18所示它分別由車架2、、左上搖臂 50、左下搖臂55、右上搖臂37、右下搖臂38、左減震上套119、左減震下套120、右減震上套 206、右減震下套210、左車輪126、左固定架125、左前叉芯121、右車輪207、右固定架213、 右前叉芯212、被動方向液壓桿238、左雙頭搖臂217、左上連桿216、左下連桿255、左三頭搖 臂229、左球頭連桿252、左減震搖臂225、右雙頭搖臂218、右上連桿219、右下連桿258、右 三頭搖臂245、右球頭連桿261、右減震搖臂249等主要配件組成。 其機械關系為左前叉芯121通過左固定架125固定在左車輪126上;左前叉芯 121上下兩端分別套入左減震上套119、左減震下套120中形成同軸相互可軸向及繞軸活動 關系;左減震搖臂225上的連接孔224套在左減震上套119下端209夕卜,并連接同軸關系, 相互可繞軸活動;左減震搖臂225上的銷軸227插入左固定架125上的筒套208中,連接成 上下可滑動的同軸關系;左三頭搖臂229上的轉軸232套入左下搖臂55上的筒套215中, 連接成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左球頭連桿252上的球頭251套入左減震搖臂225上 的球套226中,連接成相互可繞軸心活動的同心關系;左球頭連桿252上的球頭253套入左 三頭搖臂229上的球套228中,連接成相互可繞軸心活動的同心關系;左雙頭搖臂217上 的連接孔236通過螺栓與車架2上的連接孔81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左三 頭搖臂229上的連接銷230插入左上連桿216上的連接孔233中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 可繞軸活動;左雙頭搖臂217上的連接銷234插入左上連桿216上的連接孔263中連接為 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左三頭搖臂229上的連接銷231插入左下連桿255上的連接 孔254中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左雙頭搖臂217上的連接銷235插入左下連 桿255上的連接孔256中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右雙頭搖臂218上的連接孔 242通過螺栓與車架2上的連接孔80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 活動;左雙頭搖臂217 上的連接銷234前端插入被動方向液壓桿238上的連接孔237中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右雙頭搖臂218上的連接銷241前端插入被動方向液壓桿238上的連接孔239 中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右三頭搖臂245上的轉軸247套入右下搖臂38上 的筒套221中,連接成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右雙頭搖臂218上的連接銷241插入右 上連桿219上的連接孔240中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右三頭搖臂245上的連 接銷244插入右上連桿219上的連接孔220中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右雙頭 搖臂218上的連接銷243插入右下連桿258上的連接孔257中連接為同軸關系,并相互可 繞軸活動;右三頭搖臂245上的連接銷246插入右下連桿258上的連接孔259中連接為同 軸關系,并相互可繞軸活動;右前叉芯212通過右固定架213固定在右車輪207上;右前叉 芯212上下兩端分別套入右減震上套206、右減震下套210中形成同軸相互可軸向及繞軸 活動關系;右減震搖臂249上的連接孔223套在右減震上套206下端211夕卜,并連接同軸關 系,相互可繞軸活動;右減震搖臂249上的銷軸250插入右固定架213上的筒套214中,連 接成上下可滑動的同軸關系;右球頭連桿261上的球頭260套入右三頭搖臂245上的球套 222中,連接成相互可繞軸心活動的同心關系;右球頭連桿261上的球頭262套入右減震搖 臂249上的球套248中,連接成相互可繞軸心活動的同心關系;其中,被動方向液壓桿238 上的連接孔237與連接孔239之間、車架2上的連接孔81與連接孔80之間軸心相互平行, 軸距相等;左雙頭搖臂217上的連接孔236與連接銷234之間、右雙頭搖臂218上的連接孔 242與連接銷241之間軸心相互平行,軸距相等;由此被動方向液壓桿238、車架2、左雙頭 搖臂217、右雙頭搖臂218連接成活動的平行四邊形關系;其中,左上連桿216上的連接孔 233與連接孔263之間、左下連桿255的連接孔254與連接孔256之間、左下搖臂55上的連 接孔215與連接孔81之間、右上連桿219上的連接孔240與連接孔220之間、右下連桿258 的連接孔257與連接孔259之間、右下搖臂38上的連接孔80與連接孔221之間軸心相互 平行,軸距相等;左三頭搖臂229上的轉軸232與連接銷230之間、轉軸232與連接銷231 之間、左雙頭搖臂217上的連接孔236與連接銷234之間、連接孔236與連接銷235之間、 右三頭搖臂245上的轉軸247與連接銷244之間、轉軸247與連接銷246之間、右雙頭搖臂 218上的連接孔242與連接銷241之間、連接孔242與連接銷243之間軸心相互平行,軸距 相等;由此左上連桿216、左下搖臂55與左三頭搖臂229上的轉軸232與連接銷230之間、 左雙頭搖臂217上的連接孔236與連接銷234之間連接成活動的平行四邊形關系;左下連 桿255、左下搖臂55與左三頭搖臂229上的轉軸232與連接銷231之間、左雙頭搖臂217上 的連接孔236與連接銷235之間連接成活動的平行四邊形關系;右上連桿219、右下搖臂38 與右三頭搖臂245上的轉軸247與連接銷244之間、右雙頭搖臂218上的連接孔242與連 接銷241之間連接成活動的平行四邊形關系;右下連桿258、右下搖臂38與右三頭搖臂245 上的轉軸247與連接銷246之間、右雙頭搖臂218上的連接孔242與連接銷243之間連接 成活動的平行四邊形關系。 工作原理如圖19A所示當被動方向液壓桿238向右方移動時,帶動與其成活動平 行四邊形關系的左雙頭搖臂217、右雙頭搖臂218同時順時針旋轉;由于左雙頭搖臂217與 左三頭搖臂229通過左上連桿216、左下連桿255連動關系及右雙頭搖臂218與右三頭搖 臂245通過右上連桿219、右下連桿258連動關系,所以同時帶動左三頭搖臂229、右三頭搖 臂245做順時針旋轉;并且由于左球頭連桿252、右球頭連桿261的連動,使得左減震搖臂 225、右減震搖臂249分別圍繞左減震上套119、右減震上套206向右方旋轉;由于左減震搖臂225上的銷軸227插入左固定架125上的筒套208中,右減震搖臂249上的銷軸250插 入右固定架213上的筒套214中,所以從而同時帶動左車輪126、右車輪207向左方轉向。 如圖19B所示。同理,當被動方向液壓桿238向左方移動時,帶動左車輪126、右車輪207同 時向右方轉向 4. 1. 2油壓連動方向操控機構 油壓連動方向操控機構分解圖如圖20所示它分別由車架2、左方向滑桿279、右 方向滑桿280、被動方向液壓桿238、左雙頭搖臂217、右雙頭搖臂218、被動方向液壓缸266、 十字方向連接器268、車座4、左操縱桿277、左方向液壓缸285、左方向液壓桿275、左方向連 接桿282、右操縱桿287、右方向液壓缸296、右方向液壓桿294、右方向連接桿291等主要配 件組成。 機械關系為被動方向液壓桿238通過兩端連接孔237、連接孔239與左雙頭搖臂 217、右雙頭搖臂218、車架2組成活動平行四邊形關系;被動方向液壓缸266套在被動方向 液壓桿238外形成同軸關系并相互可沿軸向滑動,其剖面圖如圖21B所示;被動方向液壓 缸266上的連接銷270插入十字方向連接器268中孔272中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 軸關系;十字方向連接器268上的連接孔271、連接孔267分別套入車架2上的左方向滑桿 279、右方向滑桿280外形成同軸關系并相互可沿軸向上下滑動;左操縱桿277上的連接孔 278與車座上的連接孔15通過螺栓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左方向液壓桿275 插入左方向液壓缸285形成同軸關系并相互可沿軸向前后滑動;左方向液壓桿275上的連 接銷284插入左方向連接桿282上的連接孔283中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左 方向連接桿282上的連接孔281與左操縱桿277上的連接孔276通過螺栓連接為相互可繞 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右操縱桿287上的連接孔289與車座上的連接孔297通過螺栓連接為 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右方向液壓桿294插入右方向液壓缸296形成同軸關系并相 互可沿軸向前后滑動;右方向液壓桿294上的連接銷295插入右方向連接桿291上的連接 孔292中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右方向連接桿291上的連接孔290與右操縱 桿287上的連接孔288通過螺栓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如油壓連動方向操控 機構液壓油路剖面示意圖21B所示被動方向液壓缸266上的油孔269通過油管與右方向 液壓缸296上的油孔300相連接;被動方向液壓缸266上的油孔265通過油管與左方向液 壓缸285上的油孔298相連接;右方向液壓缸296上的油孔301通過油管與左方向液壓缸 285上的油孔299相連接。 工作原理如圖21A所示當左操縱桿277上的左手柄273向后拉動時,連動左方向 連接桿282帶動左方向液壓桿275向左方向液壓缸285外伸展,壓迫左方向液壓缸285內 的腔體307里的液壓油經過油管流入右方向液壓缸296內的腔體304里,從而迫使右方向 液壓桿294向右方向液壓缸296內收縮,經過右方向連接桿291連動,使右操縱桿287上的 右手柄286向前移動;當右方向液壓桿294向右方向液壓缸296內收縮時,壓迫右方向液壓 缸296內的腔體305里的液壓油經過油管流入被動方向液壓缸266內的腔體302里,由于 被動方向液壓缸266與車架2通過十字方向連接器268的連接約束關系,從而壓迫被動方 向液壓桿238向右方移動,如圖19C所示。進而帶動左車輪126、右車輪207同時向左方轉 向。同理,當左操縱桿277上的左手柄273向前推動時,連動右操縱桿287上的右手柄286 向后移動,壓迫被動方向液壓桿238向左方移動,進而帶動左車輪126、右車輪207同時向右方轉向。 4. 2車體傾斜操控系統 車體傾斜操控系統是通過駕駛者兩只腳來操控車體與地面的傾斜角度,以達到車
輛在行駛中轉向時重心左右的偏移。根據車型不同它分為三輪車型車體傾斜操控系統、四 輪車型車體傾斜操控系統。 4. 2. 1三輪車型車體傾斜操控系統 它又分為三輪車型車體傾斜操作機構及三輪車型車體傾斜油壓連動機構。
4. 2. 1. 1三輪車型車體傾斜操作機構 三輪車型車體傾斜操作機構分解圖如圖22A所示它分別由車殼1、車座4、左導軌 339、右導軌337、左腿架315、右腿架308、左踏板335、右踏板332、左連桿345、右連桿344、 滑動桿317、左連軸桿329、右連軸桿325等主要配件組成。 機械關系如圖22B所示左腿架315上的連接孔314、右腿架308上的連接孔311 通過銷軸串與車座4上的連接孔340、連接孔342之間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 左踏板335上的連接孔334與左腿架315上的連接孔312、連接孔313之間通過銷軸連接 為相互可獨立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右踏板332上的連接孔331與右腿架308上的連接孔 309、連接孔310之間通過銷軸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左連桿345上的連接孔 322與車座4上的連接孔341通過螺栓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右連桿344上 的連接孔316與車座4上的連接孔338通過螺栓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滑動 桿317上的連接銷348插入左連桿345上的連接孔346中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 系;滑動桿317上的連接銷347插入右連桿344上的連接孔343中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 的同軸關系;滑動桿317上的連接孔320套入車殼上的左導軌339外形成同軸關系并相互 可沿軸向滑動;滑動桿317上的連接孔319套入車殼上的右導軌337外形成同軸關系并相 互可沿軸向滑動;左踏板335上的軸套336套在左連軸桿329上的轉軸328外連接為相互 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右踏板332上的軸套333套在右連軸桿325上的轉軸324外連接 為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左連軸桿329上的套筒327套在車殼上的左導軌339外形 成同軸關系并相互可沿軸向滑動;右連軸桿325上的套筒326套在車殼上的右導軌337外 形成同軸關系并相互可沿軸向滑動;左連軸桿329上的左舵液壓缸116套入滑動桿317上 的左舵液壓桿117外連接成同軸關系并相互可沿軸向滑動,相互密封形成油腔115 ;右連軸 桿325上的右舵液壓缸113套入滑動桿317上的右舵液壓桿112外連接成同軸關系并相互 可沿軸向滑動,并相互密封形成油腔114。
工作原理見下章。 4. 2. 1. 2三輪車型車體傾斜油壓連動機構 三輪車型車體傾斜油壓連動機構分解圖如圖23A所示它分別由車架總成2(機械 結構見1. 2油壓連動機構)、左傾斜滑桿351、右傾斜滑桿350、十字傾斜連接器73、被動傾 斜液壓缸68、被動液壓缸64等主要配件組成。 機械關系如圖23B所示被動傾斜液壓缸68套在車架總成2上的被動液壓缸64 外,連接成同軸關系并相互可沿軸向滑動,并通過被動液壓缸64中間環塞63的間隔,相互 密封形成左油腔98、右油腔99 ;被動傾斜液壓缸68上的銷軸70插入十字傾斜連接器73中 孔74里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十字傾斜連接器73上的連接孔72、連接孔75分別套在車架總成2上的左傾斜滑桿351、右傾斜滑桿350夕卜,分別連接成同軸關系并相互 可沿軸向上下滑動。 其液壓油路剖面圖如圖9所示油腔114通過油孔110、油管、油孔71與油腔98相 連通;油腔115通過油孔111、油管、油孔69與油腔99相連通。 "4. 2. 1三輪車型車體傾斜操控系統"工作原理如圖22A、圖22B所示當車殼1調 整到某一狀態時,與之連動的車座4通過左連桿345、右連桿344推拉滑動桿317在左導軌 339、右導軌337軸向上移動到一定的位置;當左腿架315帶著與之連接的左踏板335向下 移動時,與之連接的左連軸桿329上的套筒327沿著左導軌339向下滑動,同時左連軸桿 329上的左舵液壓缸116向下移動,與滑動桿317上的左舵液壓桿117做相對運動,如圖 24A、圖9所示;迫使左舵液壓缸116與左舵液壓桿117之間的油腔115里的液壓油流入由 被動傾斜液壓缸68與被動液壓缸64所形成的右油腔99內,支撐被動傾斜液壓缸68向右、 被動液壓缸64向左滑動;由于被動傾斜液壓缸68通過十字傾斜連接器73與車架2的連接 無法相對左右移動,從而迫使被動液壓缸64向車架2左方移動;進而帶動左下搖臂55向 下、右下搖臂38向上運動;從而帶動左前輪126向下、右前輪207向上運動;這就實現了車 架總成2向右傾斜,如圖24B所示。 當被動傾斜液壓缸68向右、被動液壓缸64向左滑動時壓迫左油腔98里的液壓油 流入右連軸桿325上的右舵液壓缸113與滑動桿317上的右舵液壓桿112形成油腔114中, 迫使右連軸桿325向上運動,從而帶動與之相連接的右踏板332、右腿架308向上移動。
同理,當右腿架308向下移動時,車架總成2向左傾斜,左腿架315、左踏板335向 上移動。 4. 2. 2四輪車型車體傾斜操控系統 四輪車型車體傾斜操控系統它又分為四輪車型車體傾斜操作機構及四輪車型車 體傾斜油壓連動機構。 4. 2. 2. 1四輪車型車體傾斜操作機構 四輪車型車體傾斜操作機構分解圖如圖25A所示它分別由車殼1、車座4、左導軌 339、右導軌337、左腿架315、右腿架308、左踏板335、右踏板332、左連桿345、右連桿344、 滑動桿317、左連軸桿329、右連軸桿325等主要配件組成。 機械關系左腿架315上的連接孔314、右腿架308上的連接孔311通過銷軸串與 車座4上的連接孔340、連接孔342之間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左踏板335上 的連接孔334與左腿架315上的連接孔312、連接孔313之間通過銷軸連接為相互可繞軸 活動的同軸關系;右踏板332上的連接孔331與右腿架308上的連接孔309、連接孔310之 間通過銷軸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左連桿345上的連接孔322與車座4上的 連接孔341通過螺栓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右連桿344上的連接孔316與車 座4上的連接孔338通過螺栓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滑動桿317上的連接銷 348插入左連桿345上的連接孔346中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滑動桿317上 的連接銷347插入右連桿344上的連接孔343中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滑動 桿317上的連接孔320套入車殼上的左導軌339外形成同軸關系并相互可沿軸向滑動;滑 動桿317上的連接孔319套入車殼上的右導軌337外形成同軸關系并相互可沿軸向滑動; 左踏板335上的軸套336套在左連軸桿329上的轉軸328外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右踏板332上的軸套333套在右連軸桿325上的轉軸324外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 的同軸關系;左連軸桿329上的套筒327套在車殼上的左導軌339外形成同軸關系并相互 可沿軸向滑動;右連軸桿325上的套筒326套在車殼上的右導軌337外形成同軸關系并相 互可沿軸向滑動;左連軸桿329上的左舵液壓缸116套入滑動桿317上的左舵液壓桿117 外連接成同軸關系并相互可沿軸向滑動,并相互密封形成油腔115 ;左連軸桿329上的左后 舵液壓缸358套入滑動桿317上的左后舵液壓桿356外連接成同軸關系并相互可沿軸向 滑動,并相互密封形成油腔359 ;右連軸桿325上的右舵液壓缸113套入滑動桿317上的右 舵液壓桿112外連接成同軸關系并相互可沿軸向滑動,并相互密封形成油腔114 ;右連軸桿 325上的右后舵液壓缸357套入滑動桿317上的右后舵液壓桿355外連接成同軸關系并相 互可沿軸向滑動,并相互密封形成油腔360。如圖25B所示。
工作原理見下章。 4. 2. 2. 2四輪車型車體傾斜油壓連動機構 四輪車型車體傾斜油壓連動機構又分為四輪車型前輪車體傾斜油壓連動機構和
四輪車型后輪車體傾斜油壓連動機構。 4. 2. 2. 2. 1四輪車型前輪車體傾斜油壓連動機構 四輪車型前輪車體傾斜油壓連動機構與"4. 2. 1. 2三輪車型車體傾斜油壓連動機 構"完全相同。 4. 2. 2. 2. 2四輪車型后輪車體傾斜油壓連動機構 四輪車型后輪車體傾斜油壓連動機構機械結構見"2. 2. 3四輪車型后輪懸掛減震 行走機構"; 四輪車型后輪車體傾斜油壓連動機構液壓油路剖面圖如圖26所示右后被動液 壓缸155和右后被動液壓桿163所密封形成的油腔365,左后舵液壓缸358和左后舵液壓桿 356所密封形成的油腔359,油腔365內的液壓油通過油孔363、油孔361與油腔359內的液 壓油相連通;左后被動液壓缸159和左后被動液壓桿165所密封形成的油腔366,右后舵液 壓缸357和右后舵液壓桿355所密封形成的油腔360,油腔366內的液壓油通過油孔364、 油孔362與油腔360內的液壓油相連通。 4. 2. 2四輪車型車體傾斜操控系統工作原理如圖25A、圖25B所示當車殼1調整 到某一狀態時,與之連動的車座4通過左連桿345、右連桿344推拉滑動桿317沿左導軌 339、右導軌337軸向移動到一定的位置;當左腿架315帶動左踏板335向下移動時,與左踏 板335連接的左連軸桿329上的套筒327沿著左導軌339向下滑動,同在左連軸桿329上 的左舵液壓缸116、左后舵液壓缸358向下移動,與滑動桿317上的左舵液壓桿117、左后舵 液壓桿356做向對運動,如圖27A所示;迫使左舵液壓缸116與左舵液壓桿117相互密封形 成油腔115里的液壓油流入由被動傾斜液壓缸68與被動液壓缸64所形成的右油腔99里、 左后舵液壓缸358與左后舵液壓桿356相互密封形成油腔359里的液壓油流入由右后被動 液壓缸155與右后被動液壓桿163所形成的油腔365里;當油腔115里的液壓油流入右油 腔99里時,支撐被動傾斜液壓缸68向右、被動液壓缸64向左滑動;由于被動傾斜液壓缸68 通過十字傾斜連接器73與車架2的連接無法相對左右移動,從而迫使被動液壓缸64向車 架2左方移動;進而帶動左下搖臂55向下、右下搖臂38向上運動;從而帶動左前輪126向 下、右前輪207向上運動;這就實現了車體前輪向右傾斜;當油腔359里的液壓油流入油腔365里時,支撐右后被動液壓桿163向右后被動液壓缸155外伸展,由于左后輪177、右后輪 169可通過平衡支撐桿153中間的銷軸162為支點做上下擺動,因此當右后被動液壓桿163 與右后被動液壓缸155向外支撐時,帶動左后輪177向下、右后輪169向上運動;車體后輪 向右傾斜。這樣從而實現了整個車體向右傾斜。如圖27B所示; 同理,當右腿架308帶動右踏板332向下移動時,帶動車體前輪向左傾斜,車體后 輪向左傾斜。實現了整個車體向左傾斜。
5動力驅動系統 動力驅動系統根據驅動源不同分為電力驅動系統、內燃機驅動系統和混合動力驅 動系統。 5. 1電力驅動系統 電力驅動系統根據車型不同又分為三輪車電力驅動系統與四輪車電力驅動系統。
5. 1. 1三輪車電力驅動系統 三輪車型電力驅動系統又可分為三輪車前輪電力驅動系統與三輪車后輪電力驅 動系統 5. 1. 1. 1三輪車前輪電力驅動系統 三輪車型前輪電力驅動系統如圖28A所示分別由車體369、左前輪126、右前輪 207、左前輪電機370、右前輪電機373、后輪129電池374等主要配件組成。
機械關系為左前輪電機370轉子按裝在左前輪126內圈,左前輪電機370定子與 左前輪中軸371固定為一體;右前輪電機373轉子按裝在右前輪207內圈,右前輪電機373 定子與右前輪中軸372固定為一體;電池374安裝在后輪129兩側。 工作原理電池374通過電源控制器來同時驅動左前輪電機370轉子、右前輪電機 373轉子分別圍繞左前輪電機370定子、右前輪電機373定子同速、同向或反向、向前或向 后、快或慢旋轉;進而帶動左前輪126、右前輪207同速、同向或反向、向前或向后、快或慢行走。 5. 1. 1. 2三輪車后輪電力驅動系統 三輪車后輪電力驅動系統如圖28B所示分別由車體369、左前輪126、右前輪 207、后輪129、后輪電機375、電池374等主要配件組成。 機械關系為后輪電機375轉子按裝在后輪129內圈,后輪電機375定子與后輪中 軸376固定為一體;電池374安裝在后輪129兩側。 工作原理電池374通過電源控制器來驅動后輪電機375轉子圍繞后輪電機375 定子向前或向后或快或慢旋轉;進而帶動后輪129向前或向后或快或慢行走。
5. 1. 2四輪車電力驅動系統 四輪車電力驅動系統又可分為四輪車前輪電力驅動系統與四輪車后輪電力驅動 系統。 5. 1. 2. 1四輪車前輪電力驅動系統 四輪車前輪電力驅動系統如圖29A所示分別由車體369、左前輪126、右前輪 207、左前輪電機370、右前輪電機373、左后輪177、右后輪169、電池377等主要配件組成。
機械關系為左前輪電機370轉子按裝在左前輪126內圈,左前輪電機370定子與 左前輪中軸371固定為一體;右前輪電機373轉子按裝在右前輪207內圈,右前輪電機373定子與右前輪中軸372固定為一體;電池377安裝在左后輪177、右后輪169之間。
工作原理電池377通過電源控制器來同時驅動左前輪電機370轉子、右前輪電機 373轉子分別圍繞左前輪電機370定子、右前輪電機373定子同速、同向或反向、向前或向 后、快或慢旋轉;進而帶動左前輪126、右前輪207同速、同向或反向、向前或向后、快或慢行走。 5. 1. 2. 2四輪車后輪電力驅動系統 四輪車后輪電力驅動系統如圖29B所示分別由車體369、左前輪126、右前輪 207、左后輪電機378、右后輪電機381、左后輪177、右后輪169、電池377等主要配件組成。
機械關系為左后輪電機378轉子按裝在左后輪177內圈,左后輪電機378定子與 左后輪中軸379固定為一體;右后輪電機381轉子按裝在右后輪169內圈,右后輪電機381 定子與右后輪中軸380固定為一體;電池377安裝在左后輪177、右后輪169之間。
工作原理電池377通過電源控制器來同時驅動左后輪電機378轉子、右后輪電機 381轉子分別圍繞左后輪電機378定子、右后輪電機381定子同速、同向或反向、向前或向 后、快或慢旋轉;進而帶動左后輪177、右后輪169同速、同向或反向、向前或向后、快或慢行 走。 5. 2內燃機驅動系統 內燃機驅動系統根據車型不同又分為三輪車內燃機驅動系統與四輪車內燃機驅 動系統。 5. 2. 1三輪車內燃機驅動系統 三輪車內燃機驅動系統分解圖如圖30A所示分別由車體369、后橋3、左后減震 131、右后減震132、內燃機430、后輪129等主要功能件組成。 機械關系如圖30B所示內燃機430上的連接孔434通過銷軸連接在后橋3上的 連接孔432、連接孔433之間,形成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連接在后橋3上的左后減 震131下端連接孔135與內燃機430上的連接孔435通過螺栓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 軸關系;連接在后橋3上的右后減震132下端連接孔136與內燃機430上的連接孔436通 過螺栓連接為相互可繞軸活動的同軸關系;后輪129按裝在內燃機430動力輸出軸上。
工作原理當內燃機430工作時,直接帶動后輪129旋轉。并且內燃機430自身也 是后減震支撐的組成部分。
5. 2. 2四輪車內燃機驅動系統 四輪車內燃機驅動系統如圖31所示分別由車體369、后橋3、左后輪架182、右后 輪架174、左后減震器151、右后減震器150、左后被動液壓缸總成159、右后被動液壓缸總成 155、平衡支撐桿153、左后輪177、右后輪169、左傳動大齒455、右傳動大齒442、左傳動小齒 447、右傳動小齒454、內燃機444、左傳動鏈450、右傳動鏈440、左張緊輪451、右張緊輪441 等主要部件組成。 機械關系見"2. 2. 3. 2四輪車型內燃機驅動后輪懸掛減震行走機構"的機械關系
工作原理如圖32所示當內燃機444工作時,通過驅動左傳動小齒447、右傳動小 齒454同步旋轉,經過左傳動鏈450、右傳動鏈440傳動,從而帶動左傳動大齒455、右傳動 大齒442同步旋轉,進而帶動左后輪177、右后輪169旋轉行走。
5. 3混合動力驅動系統
混合動力驅動系統是把電力驅動系統、內燃機驅動系統同時集成在一臺車上,以 滿足不同情況下不同用戶的需求。 工作原理見"5. 1電力驅動系統"、"5. 2內燃機驅動系統"。
權利要求
一種三角智動變形機動車,其特征是由車殼、車架、后橋組成活動的三角支撐關系,通過調整安裝在車架上一個或多個控制車架與后橋之間的距離的液壓桿的長短,改變車殼、車架、后橋之間的幾何關系,以達到對車體重心高低和車體前后長短之間的控制。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智動變形機動車,其特征是車座安裝在車殼內,通過左 右兩邊各二個搖臂與車殼相連,并且兩邊其中有一個搖臂與后橋為固定關系,這樣當后橋 移動時,車座與車殼的位置關系也相應改變。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智動變形機動車,其特征是左前車輪減震總成、左上搖 臂、左下搖臂、車架組成活動的平行四邊形關系,右前車輪減震總成、右上搖臂、右下搖臂、 車架組成活動的平行四邊形關系,被動液壓缸總成通過連接左下搖臂和右下搖臂支撐著二 個活動平行四邊形與車架的角度位置關系,車架上一個或多個主動液壓缸內有二個相同 體積相互獨立的液壓腔分別與被動液壓缸總成內的相同體積相互獨立的左、右液壓腔相連 通,通過調整車架上一個或多個液壓桿的長短,可同步改變其內部二個相同體積的液壓腔 的容積,進而影響與其相互連通的被動液壓缸內左、右液壓腔的容積的大小,支撐左下搖臂 與右下搖臂關系的被動液壓缸總成的長短隨之改變,左右兩個前輪與車架之間的夾角同時 發生變化,以實現兩個前輪之間距離的調整。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智動變形機動車,其特征是前減震器上前叉芯中間固 定在前車輪上中軸上的固定板上,并且上下兩端分別插入上減震套與下減震套內,上減震 套與下減震套由內支撐桿和外支撐桿固定為一體,減震彈簧壓縮安裝在內,減震彈簧上端 頂在內支撐桿上的內支撐檔板下方,前減震器不僅有車輛減震的作用,前減震器內的前叉 芯還起到車輛前輪轉向軸的作用。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智動變形機動車,其特征是三輪電力驅動型三角智動 變形機動車是由兩個前輪和一個后輪組成行走系統,并以電池電力為驅動源;二個前車輪 軸分別與各自的電機定子固定為一體,二個前車輪內圈分別與各自的電機轉子外圈相固 定,相互組成二個電機為動力,驅動車輛前進或后退;或者以后車輪軸與電機定子固定為一 體,后車輪內圈與電機轉子外圈相固定組成一個電機為動力,驅動車輛前進或后退,后車輪通過后輪軸銷與后輪叉相連,后輪叉通過中軸及分別安裝在左右兩邊的兩條后減震器與后 橋相連接起到與車體之間減震緩沖的作用。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智動變形機動車,其特征是四輪電力驅動型三角智動 變形機動車是由兩個前輪和兩個后輪組成行走系統,并以電池電力為驅動源,二個前車輪 軸分別與各自的電機定子固定為一體,二個前車輪內圈分別與各自的電機轉子外圈相固 定,相互組成二個電機為動力,驅動車輛前進或后退;,或者以二個后車輪軸分別與各自的 電機定子固定為一體,二個后車輪內圈分別與各自的電機轉子外圈相固定,相互組成二個 電機為動力,,驅動車輛前進或后退,兩個后車輪分別安裝在左后輪架及右后輪架上的一 端,通過中軸銷把左后輪架與右后輪架的另一端串在后橋下方,使兩個后車輪與后橋間分 別形成自由的上下擺動關系,平衡支撐桿中間連接孔與后橋上方連接銷連接成繞軸活動關 系,平衡支撐桿兩端通過左后減震、右后減震與左后輪架、右后輪架相連接,形成了二個后 車輪架與后橋之間的支撐減震關系,并且通過控制平衡支撐桿與后橋之間的液壓缸總成的 長短,進而控制二個后車輪相對之間的上下位置的變化和與車體之間的位置關系。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智動變形機動車,其特征是三輪內燃機驅動型三角智動變形機動車是由兩個前輪和一個后輪組成行走系統,并以內燃機為動力,后輪直接安裝 在內燃機后側的內燃機轉動軸上,當內燃機工作時,直接驅動后車輪向前行駛,內燃機前下 端通過銷軸安裝在后橋下方,左后減震、右后減震下端分別連接在內燃機左右兩邊,左后減 震、右后減震上端分別連接在后橋的左右兩邊,形成了后車輪與后橋之間的減震緩沖關系; 可與權利要求5共同組成三輪混合動力型三角智動變形機動車。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智動變形機動車,其特征是四輪內燃機驅動型三角智 動變形機動車是由兩個前輪和兩個后輪組成行走系統,并以內燃機為動力,通過內燃機前 端的上下兩個連接孔把內燃機固定在車輛后橋上,兩個后車輪分別安裝在左后輪架及右后 輪架上的一端,通過中軸銷把左后輪架與右后輪架的另一端串在后橋下方,使兩個后車輪 與后橋間分別形成自由的上下擺動關系,中間與內燃機上方形成連接活動關系的平衡支撐 桿兩端通過左后減震、右后減震與左后輪架、右后輪架相連接,形成了二個后車輪架與后橋 之間的支撐減震關系,并且通過控制平衡支撐桿與內燃機之間的液壓缸的長短,進而控制 二個后車輪之間的上下及與后橋車體之間的位置關系。當內燃機工作時,內燃機傳動軸兩 端的左、右傳動小齒分別通過傳動鏈帶動與其相連的分別安裝在左、右后車輪上的左傳動 大齒、右傳動大齒向前轉動,從而帶動左、右后車輪向前行駛。左、右張緊輪調節左、右傳動 鏈在傳動過程中的松緊;可與權利要求6共同組成四輪混合動力型三角智動變形機動車。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智動變形機動車,其特征是駕駛員通過雙手分別控制 左、右操縱桿前后相對的移動,來操控三角智動變形機動車前輪行進的左右方向,左、右操 縱桿分別安裝在車座的兩側,分別控制著左、右方向液壓桿與左、右方向液壓缸之間的關 系,每個液壓缸都由對應的液壓桿分為前后二個液壓腔,左后液壓腔與右后液壓腔相連通, 左前液壓腔與被動方向液壓桿和被動方向液壓缸所形成的右被動方向液壓腔相連通,右前 液壓腔與被動方向液壓桿和被動方向液壓缸所形成的左被動方向液壓腔相連通,被動方向 液壓桿通過左二頭搖臂、右二頭搖臂與車架組成活動的平行四邊形關系,左三頭搖臂與左 二頭搖臂在左下搖臂兩側通過二條連桿或更多條連桿組成二個或更多個不重合的活動的 平行四邊形關系,右三頭搖臂與右二頭搖臂在右下搖臂兩側通過二條連桿或更多條連桿組 成二個或更多個不重合的活動的平行四邊形關系,左三頭搖臂通過左球頭連桿與左減震搖 臂相連接,從而控制左車輪的轉向,右三頭搖臂通過右球頭連桿與右減震搖臂相連接,從而 控制右車輪的轉向,被動方向液壓缸套在被動方向液壓桿外,并通過十字方向連接器與車 架上的方向滑桿相連接,形成與車架可上下直線運動、左右擺動的機械關系,當駕駛員推拉 操縱桿時,左、右前液壓腔內的液壓油通過與相連通的被動方向液壓桿和被動方向液壓缸 所形成的被動方向液壓腔里液壓油的互動,連動被動方向液壓桿向左右移動,通過五個或 者更多平行四邊形的互動及左、右球頭連桿和左、右減震搖臂的連動,從而操控左、右前輪 的行駛方向。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智動變形機動車,其特征是通過駕駛員雙腳分別控 制左、右腳踏板上下相對的移動,來操控三角智動變形機動車車體重心左右的傾斜,左、右 腳踏板分別通過左、右連軸桿與車殼上的左、右導軌相連接約束其只能做上下直線運動,又 分別通過左、右連軸桿上的左、右舵液壓缸與滑動桿上的左、右舵液壓桿的關系來分別定位 左、右腳踏板與車座之間的距離,左舵液壓缸與左舵液壓桿之間的液壓油腔與車架上的被 動傾斜液壓缸與被動液壓缸所形成的右油腔相連通,右舵液壓缸與右舵液壓桿之間的液壓油腔與車架上的被動傾斜液壓缸與被動液壓缸所形成的左油腔相連通,被動傾斜液壓缸通 過十字傾斜連接器與車架上的傾斜滑桿連接形成相對車架只可做上下直線運動和左右擺 動的機械關系,當駕駛員雙腳分別控制左、右腳踏板上下相對的移動時,左、右舵液壓缸和 左、右舵液壓桿之間的左、右液壓油腔分別與其相連通的被動傾斜液壓缸和被動液壓缸所 形成的左、右油腔里液壓油發生互動,連動被動液壓缸整體向左或向右移動,帶動二個前車 輪一個向上,一個向下的移動,從而實現了操控三輪三角智動變形機動車車體重心左右的 傾斜;如左、右連軸桿上各有兩套左、右舵液壓缸與滑動桿上的四套左、右舵液壓桿所組成 的四套液壓缸總成,分別與兩個前車輪和兩個后車輪之間四個被動傾斜液壓缸總成相連 通,同步控制四個被動傾斜液壓缸總成的長短變化,以達到同步控制兩個前車輪和兩個后 車輪的相對車體上下的位置的變化,以實現操控四輪三角智動變形機動車車體重心左右的 傾斜。
11.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智動變形機動車,其特征是車門、車門銷、車門上搖 臂、車門下搖臂組成活動平行四邊形關系,車門銷套在車殼邊上的門銷套內形成可繞軸活動關系,車門上搖臂或車門下搖臂連接車門銷的一端安裝活動錐齒輪,與車殼上的固定錐 齒輪形成嚙合關系,這樣當車門上搖臂和車門下搖臂上下擺動時,帶動車門銷同步圍繞車 門銷套旋轉,實現了在開關車門時,車門邊打開邊圍繞車殼進行同步旋轉。
1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三角智動變形機動車,其特征是車門上方的擋風玻璃安裝 在車門內,與車門之間形成可控制伸縮的活動關系,車窗玻璃為整體后環繞式,車窗玻璃下 沿左右兩邊各有一個相互為同軸關系的連接孔,與車窗上左右的連接孔連接形成車窗玻璃 可前后擺動的活動關系,以實現車窗的開關。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新型交通工具,在行駛中其三角架構下的車體長、寬、高可伸縮,車體重心高低左右可調整的,車身可封閉的機動車整車系統。它具有小汽車的封閉安全舒適的駕駛環境及高速行駛時低重心低風阻特性,又具有摩托車小巧輕便,車體可隨車速及轉彎半徑大小而做相應傾斜的特性,并且在特定環境下(如緩慢行駛、停放、進電梯、房間及道路狹窄時),本發明可收縮變形到常見輪椅般左右寬度和前后長度低速行駛。
文檔編號B60G3/18GK101698420SQ20091019244
公開日2010年4月28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18日
發明者郝明剛 申請人:郝明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