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雙層邊板側翻車廂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側翻式自卸車廂,尤其涉及一種具有雙層邊 板的側翻車廂。
背景技術:
側翻自卸汽車由于所運輸貨物的比重不同,對車廂容積要求也有 不同。這就要求貨箱的容積實現可變,在貨箱寬度和長度尺寸不變的 情況下最簡捷的方法就是讓貨箱的高度尺寸成為可變。例如在額定
載重量的情況下,運輸鐵礦粉時(比重2.5-3.5),
邊板高度0.8米就能滿足滿載要求。而運輸焦炭時(比重 0.36-0.53),貨箱邊板必須在原有邊板高度基礎上再適當加高,才能 滿足滿載的要求。也就是說運輸比重大的貨物時,就要釆用貨箱尺 寸低的狀態;而運輸比重小的貨物時,應使用貨箱尺寸高的狀態。
傳統的側翻貨廂結構包括由矩形下框、矩形上框和固定連接上下 框的四根角柱構成的廂體框架、安裝在廂體框架的底板、頂板、前端 板、后端板。其中廂體框架的兩側面分別固定有兩個個或三個立柱。 在相鄰兩個立柱或者立柱與角柱之間安裝有吊門,這樣,側翻貨廂的 側面就具有三個或四個吊門。吊門通過鉸鏈鉸接連接在廂體框架的上 框上,所以吊門可以通過上、下翻轉而開啟或關閉。在廂體的底板左、 右兩側與副車架之間分別安裝有舉升油缸。舉升油缸的下鉸軸安裝在
副車架縱梁之間,上鉸接點連接在貨廂底板上。傳統的的側翻貨廂中 釆取直接在吊門上框上加裝加高板的方式,來實現車廂容積的變化。 其缺點是由于上框和加高部分都是固定不可打開的,邊板的上部固 定部分過大,而開門的部分過小,卸料時很容易堵塞,車輛存在著發 生傾翻事故的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常規卸料時存在的翻車隱患問題,提供 一種雙層邊板側翻車廂。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層邊板側翻車廂,包括廂體,該廂體包括由 矩形下框、矩形上框以及固定連接上下框的四根角柱和分別固定在廂 體框架兩側面的兩兩相對的兩對或三對立柱組成的廂體框架,以及安 裝在框架上的前端板、后端板和安裝在在廂體框架一側面相鄰兩個立
柱或者立柱與角柱之間的吊門機構,其中
所述吊門機構包括通過上吊門鉸鏈鉸接連接在所述廂體框架上 端部的上吊門和頂端部兩側分別通過下吊門鉸鏈鉸接連接在相鄰的 兩個立柱或者立柱與角柱之間的下吊門,相對應的上、下吊門可拆卸 連接在一起,所述前端板、后端板、角柱和立柱分別由可拆卸連接在 一起的上下兩部分構成,且拆卸位置與所述下吊門的頂端面平齊。
優選的,所述上、下吊門相連接部分設有加強槽。
優選的,所述下吊門鉸鏈鉸的結構包括固定在角柱或所述立柱上 的帶有鉸鏈孔的左鉸鏈座和固定在所述下吊門上的帶有鉸鏈孔的右 鉸鏈座以及穿過左、右鉸鏈座的鉸軸。
在本實用新型中,車廂廂體邊板的縱向以邊板立柱為界分為三個 或四個部分,每個部分的吊門通過上吊門鉸鏈固定在吊門上方,每部 分吊門均具有可拆分的上、下雙層吊門結構,每一部分的上、下吊門 之間均分別具有用于互相固定用的螺栓和加強槽。
并且,每個上吊門均可通過固定在上方的上吊門鉸鏈開合,每個 下吊門上部兩側均具有下吊門鉸鏈,能夠通過固定在兩邊的邊板立柱 相應部位的鉸鏈開合雙層邊板側翻車廂。
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雙層邊板側翻車廂的上、下雙層 吊門結構,既針對運輸貨物的種類不同,實現了貨箱容積可變量;又 使卸料口最大化,保證物料順暢卸出,最大限度地消除了自卸車卸料 時因出料口小,車輛存在發生傾翻事故的隱患。同時通過本實用新型,還做到了車盡其用,節約能源和降低消耗,從而使整車的載重量利用 系數有效提高。
圖l表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2-l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大容積(高內尺)狀態示意圖,吊門結 構打開狀態;
圖2-2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大容積(高內尺)狀態示意圖,吊門結 構關閉狀態;
圖3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百葉窗"式狀態示意圖,上、下吊均打 開狀態;
圖4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小容積(低內尺)狀態示意圖,拆除了上 吊門狀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 范圍。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層邊板側翻車廂,該車廂包括廂體,廂體 包括由矩形下框、矩形上框以及固定連接上下框的四根角柱和分別固 定在廂體框架兩側面的兩兩相對的兩對或三對立柱組成的廂體框架, 以及安裝在框架上的前端板、后端板和安裝在在廂體框架一側面相鄰 兩個立柱或者立柱與角柱之間的吊門機構。
其中,所述吊門機構包括通過上吊門鉸鏈鉸接連接在所述廂體框 架上端部的上吊門和頂端部兩側分別通過下吊門鉸鏈鉸接連接在相 鄰的兩個立柱或者立柱與角柱之間的下吊門,相對應的上、下吊門可 拆卸連接在一起,所述前端板、后端板、角柱和立柱分別由可拆卸連 接在一起的上下兩部分構成,且拆卸位置與所述下吊門的頂端面平 齊。
廂體邊板的縱向以邊板立柱為界分為三個或四個部分,每個部分為吊門(鉸鏈固定在吊門上方),每部分吊門均具有上、下雙層吊門 結構,該雙層吊門結構為上、下可拆分的兩個部分,邊板立柱也采用 與吊門相應的可拆分結構,如上下插接結構,從而實現可拆分雙層邊
板立柱的目的o
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方式的車廂結構如圖l所示,在圖l中,將 廂體邊板以邊板立柱1為界縱向分為三個部分,每個部分均為吊門結
構,吊門通過上吊門鉸鏈21固定在吊門上方。
其中,每個部分的吊門又分為上、下可拆分的兩個部分上吊門 2和下吊門3,每一部分的上、下吊門之間均分別具有用于互相固定 用的螺栓和加強槽4,每個上吊門均可通過固定在上方的上吊門鉸鏈 21開合,每個下吊門上部兩側均具有下吊門鉸鏈31,能夠通過固定 在兩邊的邊板立柱相應部位的鉸鏈開合。
當需要每一部分的上、下吊門固定在一起時,此時廂體釆用大容 積(高內尺)狀態,每個上、下吊門之間通過互相固定用的螺栓和加 強槽4固定在一起,整個吊門通過固定在上方的上吊門鉸鏈21開合。 如圖2所示。另外,廂體釆用圖2所示的大容積(高內尺)狀態運輸 時,下吊門上部兩側的鉸鏈軸的安裝還能進一步加強貨箱整體強度, 起到防止"漲箱"的作用。
當上、下吊門不固定在一起時,如圖3所示,上吊門2通過門上方 的上吊門鉸鏈21開合,下吊門3通過其上部兩側的鉸鏈即下吊門鉸鏈 31開合,傾卸貨物時,在廂體傾斜的作用下,上、下吊門同時像"百 葉窗"式的打開,達到快速卸貨的目的。
其中,下吊門鉸鏈31的結構包括固定在角柱或所述立柱上的帶有 鉸鏈孔的左鉸鏈座和固定在所述下吊門上的帶有鉸鏈孔的右鉸鏈座 以及穿過左、右鉸鏈座的鉸軸。
圖4是廂體采用小容積(低內尺)狀態時的示意圖。如圖4所示, 將每一部分的上、下吊門拆分開,再將下吊門3上部兩側的鉸鏈軸安裝到位,使之成為下吊門鉸鏈31固定在兩側的小吊門,然后拆掉邊板 立柱1的上部,最終形成廂體小容積結構。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將廂體上層內尺高度假定為 0.8米,下層內尺高度假定為l.O米,邊板的縱向分為三個部分。
雖然本實用新型是結合一個具體實施方式
表述的,但本領域技術 人員可以對其中的某些特征加以適當改變或者將其應用到其它領域 以解決上述問題,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施例的基礎上進行的所 有相關的擴展和應用都應落入本申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雙層邊板側翻車廂,包括廂體,該廂體包括由矩形下框、矩形上框以及固定連接上下框的四根角柱和分別固定在廂體框架兩側面的兩兩相對的兩對或三對立柱組成的廂體框架,以及安裝在框架上的前端板、后端板和安裝在在廂體框架一側面相鄰兩個立柱或者立柱與角柱之間的吊門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門機構包括通過上吊門鉸鏈(21)鉸接連接在所述廂體框架上端部的上吊門(2)和頂端部兩側分別通過下吊門鉸鏈(31)鉸接連接在相鄰的兩個立柱或者立柱與角柱之間的下吊門(3),相對應的上、下吊門可拆卸連接在一起,所述前端板、后端板、角柱和立柱分別由可拆卸連接在一起的上下兩部分構成,且拆卸位置與所述下吊門(3)的頂端面平齊。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雙層邊板側翻車廂,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下吊門相連接部分設有加強槽。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層邊板側翻車廂,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吊門鉸鏈(31)的結構包括固定在角柱或所述立柱上的帶有鉸鏈孔的左鉸鏈座和固定在所述下吊門上的帶有鉸鏈孔的右鉸鏈 座以及穿過左、右鉸鏈座的鉸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自卸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雙層邊板側翻車廂,該車廂廂體邊板的縱向以邊板立柱為界分為三個或四個部分,每個部分為吊門,所述吊門通過上吊門鉸鏈固定在吊門上方,每部分吊門均具有可拆分的上、下雙層吊門結構,每一部分的上、下吊門之間均分別具有用于互相固定用的螺栓和加強槽;每個上吊門均可通過固定在上方的上吊門鉸鏈開合,每個下吊門上部兩側均具有下吊門鉸鏈,能夠通過固定在兩邊的邊板立柱相應部位的鉸鏈開合。本實用新型既針對運輸貨物的種類不同,實現了貨箱容積可變量;又使卸料口最大化,保證物料順暢卸出,最大限度的消除了自卸車卸料時因出料口小,車輛存在發生傾翻事故的隱患。
文檔編號B60P1/04GK201342978SQ20082018311
公開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17日
發明者斌 張, 張煒巍, 梁海強, 蔣曉冬 申請人:三河市新宏昌專用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