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輪胎修補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維修設備,特別是一種修補輪胎的機械裝置。
背景技術:
輪胎破損后,如果破損處是小孔,可以用專用的膠貼粘補;如果 是大裂口,則需要用橡膠進行大面積再造修補,即在裂口處的兩面敷 上生膠片,用模板緊壓,并進行加熱,使生橡膠硫化定型,從而達到 修補裂口的目的。
目前用于輪胎大面積再造修補的設備,包括機座、夾固輪胎的模 塊、嵌設在模塊中的電熱管,以及控制電路,其中模塊分為固定模塊 和活動模塊,固定模塊固定在機座上,活動模塊裝設在機座的活動板 上,以絲桿驅動,可開、合,用以夾固輪胎。工作時,破損輪胎經清 潔、打磨、敷膠后,夾在兩模塊中,經加熱硫化,完成修補。
現有裝置的模塊表面形狀單一,與輪胎表面不吻合,修補后輪胎 表面不平整,有凸塊,輪胎不易平衡,影響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合各種不同型號輪胎、修補后表 面平整的輪胎修補機,以提高輪胎修補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方案是-一種輪胎修補機,包括機座、夾固輪胎的
模塊、嵌設在模塊中的電熱管,以及控制電路,模塊分為固定模塊和 活動模塊,固定模塊固定在機座上,活動模塊裝設在機座的活動板上, 模塊與輪胎的接觸面為和輪胎外表面吻合的曲面,兩模塊構成的凹槽 中設有氣囊,機座上設有由橫梁、頂桿、壓板組成的氣囊壓頂機構。
模塊上套設有附加模塊,附加模塊和模塊的接觸面吻合,附加模 塊上制有與對應型號輪胎的接觸面吻合的曲面。
與現有裝置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由于模塊與輪胎的 接觸面為和輪胎外表面吻合的曲面,而且根據不同型號輪胎,可以在 模塊上套設相應的附加模塊,因而橡膠硫化后,形狀與輪胎表面一致, 修補后的輪胎表面平整、美觀。
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右視圖。
圖中標記l機座,2滑軌,3模塊固定板,.4固定模塊,5附加 模塊,6橫梁,7輪胎,8頂桿,9壓板,IO活動板,ll氣囊,12電 熱管,13絲桿,14轉輪,15滑塊,16滑輪,17活動模塊。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和圖2,實施例的輪胎修補機,包括機座l、固定模塊 4和活動模塊17組成的夾固輪胎的模塊、模塊中嵌設有電熱管12, 以及設置在機座1內的控制電路。
固定模塊4固定在機座1上,活動模塊17裝設在機座的活動板
10上,活動板10固定在滑塊15上,滑塊15中設有滑輪16,活動板 10通過絲桿13驅動,可在滑軌2上左右移動,使固定模塊4和活動 模塊17合或開,用以夾、放輪胎7。
模塊與輪胎7的接觸面為和輪胎外農面吻合的曲面,兩模塊構成 的凹槽中設有氣囊ll,機座上設有由橫梁6、頂桿8、壓板9組成的 氣囊壓頂機構,用以壓頂氣囊11。
為了適應不同型號的輪胎,模塊上套設有附加模塊5,附加模塊 5也由左右兩塊組成,分別套在固定模塊4和活動模塊17上,附加 模塊5和模塊的接觸面吻合,互相緊密接觸,附加模塊5上制有與對 應型號輪胎的接觸面吻合的曲面。
使用時,如果模塊的曲面和輪胎外表面吻合,則直接用該模塊, 如果不吻合,則套上和輪胎外表面吻合的相應的附加模塊5。
轉動轉輪14,通過絲桿13移動活動板10,使活動模塊17如圖 1所示右方向移動,放入輪胎7,使活動模塊17如圖1所示左方向移 動,夾緊輪胎,在輪胎7內放入氣囊11,并使其壓緊,緊貼在輪胎 內側,給電熱管12通電,加熱貼敷在輪胎裂口處的生橡膠,使之硫 化定型,實現輪胎的修補。
權利要求1.一種輪胎修補機,包括機座(1)、夾固輪胎的模塊、嵌設在模塊中的電熱管(12),以及控制電路,模塊分為固定模塊(4)和活動模塊(17),固定模塊(4)固定在機座(1)上,活動模塊(17)裝設在機座的活動板(10)上,其特征在于模塊與輪胎(7)的接觸面為和輪胎外表面吻合的曲面,兩模塊構成的凹槽中設有氣囊(11),機座(1)上設有由橫梁(6)、頂桿(8)、壓板(9)組成的氣囊壓頂機構。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輪胎修補機,其特征在于模塊上套設 有附加模塊(5),附加模塊(5)和模塊的接觸面吻合,附加模塊(5) 上制有與對應型號輪胎的接觸面吻合的曲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輪胎修補機,包括機座、夾固輪胎的模塊、嵌設在模塊中的電熱管,以及控制電路,模塊分為固定模塊和活動模塊,固定模塊固定在機座上,活動模塊裝設在機座的活動板上,模塊與輪胎的接觸面為和輪胎外表面吻合的曲面,兩模塊構成的凹槽中設有氣囊,機座上設有由橫梁、頂桿、壓板組成的氣囊壓頂機構。由于模塊與輪胎的接觸面為和輪胎外表面吻合的曲面,而且根據不同型號輪胎,可以在模塊上套設相應的附加模塊,因而橡膠硫化后,形狀與輪胎表面一致,修補后的輪胎表面平整、美觀。
文檔編號B60S5/00GK201189856SQ20082008586
公開日2009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22日 優先權日2008年4月22日
發明者信 李 申請人:信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