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光圈的車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燈,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光圈的車燈。
背景技術:
車燈是為了保證行車安全而安裝在汽車上的照明工具,且依現有 汽車燈的發展趨勢,車燈除了提供照明外還具有搭配車身與車型設計 的裝飾效果。車燈主要分為照明燈與信號燈二類,照明燈主要是提供 良好照明,并應盡量減少眩光,信號燈則能使位于一定距離上的其它 道路使用者清楚地辨認光信號。
其中,照明燈更是直接影響行車安全的關鍵元件,為了能兼顧遠 光和近光照明二種不同情況,通常前照燈會分別設計有照度及高度均 較高的主燈源,及可避免造成對向來車的駕駛員或行人產生眩光刺眼 感覺的輔助燈源,例如,在主燈外圍環設一光圈,就是一種現有輔助 照明的燈源型式。
雖然目前有使用光纖材料制成光圈,再配合輔助照明元件呈現光 環式輔助照明效果的應用情形,但由于光纖單價高,且光纖材料的折 射亮度仍有待提升,所以仍有再開發改善該光圈式輔助照明設計的需 求。
參閱圖1與圖2 ,為TWM240523,"車燈的光環投射結構"新型專 利的一具車燈1,具有可相對應接合的一個燈殼11、 一個覆蓋在該燈 殼11前方的燈罩12、 一個夾設在該燈殼11與該燈罩12間的光圈13, 及安裝在該燈殼11內的照明單元14。
該燈殼11具有一個主殼體lll,及多個圍繞地設置在該主殼體111 周緣的副殼體112,所述副殼體112并相配合界定出一個圍繞該主殼體 111的前方周緣的環槽部113,每一個副殼體112各具有二個相對應且 相間隔,并分別自該環槽部113向內相靠近延伸設置,且形成有一拋 物線型的平滑反射面115的反射壁部114,及二個連接于所述反射壁部
114間的擋壁部116,所述反射壁部114、擋壁部116并相配合界定出 一個與該環槽部113相連通的反射空間117,及一個與該反射空間117 相連通的安裝口部118。
該照明單元14具有一個安裝于該主殼體111的主光源件141,及 多個分別對應地安裝在所述副殼體112的安裝口部118的輔助光源件 142。
該光圈13是覆蓋貼合于該環槽部113上方。
使用時,是通過該主殼體111與該照明單元14的主光源件141相 配合產生主照明,而所述輔助光源件142發射出的光線會經由所述副 殼體112的反射面115反射,而朝該光圈13的方向投射,進而通過該 燈罩12形成呈光環狀的輔助照明。該專利雖己具有能夠呈現出光環效 果的功能,但仍存有下述諸點可再改進
雖然所述副殼體112的反射面115是設計為單拋物面型式,但在 實際使用時,該輔助光源件142并非完美的點光源型式,而是沿一通 過該副殼體112的安裝口部118的軸線I呈長柱體型式的線型光源,該 輔助光源件142沿該軸線I不同位置射出的光線,實際上只有在相對該 反射面115焦點位置處所發射出的光線,才能真正通過該反射面115 形成平行該軸線I的反射光線射出,其余位置發射出的光線則會以不相 平行的方向反射而呈散射狀態,導致光線彼此相互干涉而降低光的亮 度,雖然散射的光線再經過該光圈13的折射作用,能夠呈現光線均勻 分布的狀態,但由于光線無法平行射出,及彼此間相互干涉,導致發 光效率不佳,亮度不夠,最終是形成較朦朧暈染的光環照明,顯示其 輔助照明的亮度仍有待提升,另外,當該主光源件141較明亮時,由 于光環相對不明顯,較不易營造出光環的視覺感受,也會減損其裝飾 效果。
發明內容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光環效果與改 善光環照明亮度的具有光圈的車燈。
于是,本實用新型具有光圈的車燈包含一個主燈單元、 一個圍繞 該主燈單元設置的副燈單元、 一個同時覆蓋在該主、副燈單元上的燈
罩,及一個夾設在該燈罩與該副燈單元間的光圈。
該主燈單元包括一個圍繞一主軸線界定出一投射空間的主燈殼, 及一個沿該主軸線安裝在該主燈殼的主光源件。
該副燈單元包括一個圍繞該主燈殼設置的副燈燈殼,及多個相間 隔地安裝在該副燈燈殼的次光源件,該副燈燈殼具有一個圍繞該主燈 殼的前端周緣設置的環槽部、多個圍繞該主燈殼設置于該環槽部的輔 助殼體,且所述次光源件是一一對應地安裝在所述輔助殼體,該環槽 部具有相配合界定出一個環槽的一個與該主燈殼相鄰接的內環壁,及 一個與該內環壁相間隔的外環壁,所述輔助殼體各具有分別相對應且 相間隔地自該內、外環壁朝后延伸的一個內側壁、 一個外側壁,及二 個連接于該內、外側壁間的旁側壁,該內、外側壁與所述旁側壁并相 配合界定出一與該環槽反向的安裝口部,且所述次光源件是分別安裝 在所述安裝口部,設有一通過該安裝口部中心的軸線,則在所述旁側 壁還形成二個分別自該環槽部沿一相對于該軸線呈對稱的圓弧軌跡朝 該安裝口部相靠近延伸的反射壁面,在所述反射壁面分別形成呈階梯 狀起伏的凹凸結構,并各具有多個朝向該軸線,且呈依序后退錯開排 列的第一彎折面部,及多個背向該軸線地連接在所述第一彎折面部間 的第二彎折面部,且所述第一彎折面部皆為拋物面型式。
該光圈是覆設于該副燈單元的環槽部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呈拋物面型式的所述第一彎折 面部,使得該次光源件相對于該安裝口部不同距離處的光源能夠分別 對應地成為不同的第一彎折面部的焦點,進而使該次光源件不同位置 所發射出來的光線分別經過所述第一彎折面部反射后,大多能形成平 行光線朝該光圈射出,有效降低光線相互干涉的情形,進而提升該次 光源件的發光效率,使本實用新型相對具有能夠形成較清晰明亮的光 環的特性與優點。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能夠增加光線 平行反射機率,以配合所使用的光源提高照明亮度的副燈燈殼。
于是,本實用新型副燈燈殼包含一個環槽部,及多個相間隔,設 置于該環槽部的輔助殼體。
該環槽部包括一個圍繞一軸線界定出一個開口的內環壁、 一個與
該內環壁相間隔并相配合界定出一個環槽的外環壁。
所述輔助殼體是對應該環槽并連接于該環槽部,并各具有二個分 別相對應且相間隔地自該內、外環壁朝后延伸的一個內側壁、 一個外 側壁,及二個連接于該內、外側壁間的旁側壁,該內、外側壁與所述 旁側壁并相配合界定出 一個與該環槽反向的安裝口部,設有一通過該 安裝口部中心的軸線,則在所述旁側壁還形成二個分別自該環槽部沿 一相對于該軸線呈對稱的圓弧軌跡朝該安裝口部相靠近延伸的反射壁 面,在所述反射壁面分別形成呈階梯狀起伏的凹凸結構,并各具有多 個朝向該軸線,且呈依序后退錯開排列的第一彎折面部,及多個背向 該軸線地連接在所述第一彎折面部間的第二彎折面部,且所述第一彎 折面部皆為拋物面型式。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呈拋物面型式的所述第一彎折 面部,當在該輔助殼體內安裝一發光元件時,則該發光元件相對于該 安裝口部不同距離處的光源能分別對應地成為不同的第一彎折面部的 焦點,進而使該發光元件不同位置所發射出來的光線,在分別經過所 述第一彎折面部反射后,大多能形成平行光線朝外射出,并能有效降 低光線相互干涉而削弱亮度的情形,使本實用新型相對具有能夠提高 發光效率與增加照明亮度的特性與優點。
圖1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背景技術中TW M240523 "車燈的光 環投射結構"的一個燈殼、 一個燈罩、 一個光圈及一個照明單元相組 合的情形;
圖2是一局部剖視圖,說明該專利的一個副殼體的一個反射面的 型式;
圖3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本實用新型具有光圈的車燈一較佳實 施例的一個主燈單元、 一個副燈單元、 一個燈罩,及一個光圈相組合 的情形;
圖4是一局部正視示意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的副燈單元的配置 情形;
圖5是一沿圖4中的彎折線5-5所取的剖視示意圖,說明該副燈單
元的多個次光源件分別對應地安裝在多個輔助殼體的情形;
圖6是一局部剖視示意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的多個第一彎折面部分別對應不同的拋物線軌跡形成于一個反射壁面上的情形;
圖7是一不完整的分解立體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的該主燈單元 的主燈殼與該副燈單元是分別成型的情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最佳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具有光圈的車燈進行詳 細說明。
參閱圖3、圖4與圖5,本實用新型具有光圈的車燈2 —較佳實 施例包含一個主燈單元3、 一個圍繞該主燈單元3設置的副燈單元4、 一個同時覆蓋在該主、副燈單元3、 4上的燈罩5,及一個覆設在該副 燈單元5上的光圈6。
該主燈單元3包括一個圍繞一主軸線II界定出一投射空間310的 主燈殼31,及一個沿該主軸線II安裝在該主燈殼31的主光源件32。
該副燈單元4包括一個圍繞該主燈殼31設置的副燈燈殼41 ,及多 個相間隔地安裝在該副燈燈殼41的次光源件43,該副燈燈殼41具有 一個圍繞該主燈殼31的前端周緣設置的環槽部411、多個圍繞該主燈 殼31設置于該環槽部411的輔助殼體412,且所述次光源件43是一一 對應地安裝在所述輔助殼體412,并能夠依應用或設計需求采用燈泡或 LED型式。該環槽部411具有相配合界定出一個環槽410的一個與該 主燈殼31相鄰接的內環壁413,及一個與該內環壁413相間隔的外環 壁414,所述輔助殼體412各具有分別相對應且相間隔地自該內、外環 壁413、 414朝后延伸的一個內側壁415、 一個外側壁416,及二個連 接于該內、外側壁415、 416間的旁側壁417,該內、外側壁415、 416 與所述旁側壁417并相配合界定出一個與該環槽410反向的安裝口部 418,且所述次光源件43是分別安裝在所述安裝口部418,設有一通過 該安裝口部418中心的軸線III,則在所述旁側壁417還形成二個分別 自該環槽部411沿一相對于該軸線III呈對稱的圓弧軌跡朝該安裝口部 418相靠近延伸的反射壁面419,在所述反射壁面419分別形成呈階梯 狀起伏的凹凸結構,并各具有多個朝向該軸線III,且呈依序后退錯開
排列的第一彎折面部420,及多個背向該軸線III地連接在所述第一彎
折面部420間的第二彎折面部421,且所述第一彎折面部420皆為拋物 面型式。
參閱圖3 、圖5與圖6 ,其中,該副燈燈殼41的所述輔助殼體412 是呈等間隔且相鄰接地設置于該環槽部411,且每一個輔助殼體412的 所述第一彎折面部420實質上是分別沿具有相同頂點、相同對稱軸、 不同焦點及不同正焦距所形成的不同拋物線P1、 P2、 P3、 P4、 P5、 P6、 P7軌跡形成,該對稱軸是與該軸線III相重合,及所述焦點F1、 F2、 F3、 F4、 F5、 F6、 F7皆是位于該軸線III上,且遠離該安裝口部418 的第一彎折面部420所對應的拋物線軌跡P1、 P2、 P3、 P4、 P5、 P6、 P7的正焦距,會大于靠近該安裝口部418的第一彎折面部420所對應 的拋物線軌跡Pl、 P2、 P3、 P4、 P5、 P6、 P7的正焦距,及遠離該安 裝口部418的第一彎折面部420所對應的焦點F1、 F2、 F3、 F4、 F5、 F6、 F7與該安裝口部418間的距離,是大于靠近該安裝口部418的第 一彎折面部420所對應的焦點Fl、 F2、 F3、 F4、 F5、 F6、 F7與該安 裝口部418間的距離。例如,對應該拋物線P5的第一彎折面部420會 比對應該拋物線P3的第一彎折面部420還要遠離該安裝口部418,且 該拋物線P5的正焦距會大于該拋物線P3的正焦距,及該拋物線P5的 焦點F5與該安裝口部418間的距離也是大于該拋物線P3的焦點F3與 該安裝口部418間的距離。
該光圈6是覆設于該副燈燈殼41的環槽部411上,且較佳地,該 光圈6的斷面是呈C型或U型,并形成一朝向該副燈燈殼41的環槽 部411的槽口部61,及一與該環槽部411反向的環凸面62,且該環凸 面62是沿一圍繞該主燈殼31的圓周方向呈波浪狀凹凸起伏。
其中,該光圈6是使用可透光的材料制成,而且還能夠根據汽車 的設計搭配使用不同的顏色,使所述次光源件43的光線通過該光圈6 呈現不同顏色的發光光環,而提供不同的視覺感受,此外,還可以在 該光圈6的環凸面62設置不同的設計圖紋,以增加光環的變化效果。
值得說明的是,在該較佳實施例中,該光圈6為一獨立元件,r并 且是夾設在該燈罩5與該副燈單元4間,但也可以在制造該燈罩5時, 對應該副燈單元4的環槽部411的位置,直接將該光圈6成型在該燈
罩5的周緣,借此,仍然能夠使該光圈6配合該燈罩5的設置,呈覆
蓋在該副燈單元4的環槽部411的狀態,不但能夠減少組合元件的數 量與材料的使用量,且同樣能發揮該光圈6的功能。
在該較佳實施例中,該副燈燈殼41的環槽部411與所述輔助殼體 412是一體成型,且該環槽部411是一體連接于該主燈單元3的主燈殼 31。但不應以此限制該主燈單元3與該副燈單元4的結合方式,參閱 圖7,該主燈單元3的主燈殼31,及該副燈單元4的副燈燈殼41也能 夠分開獨立成型,且該環槽部411的內環壁413是圍繞該軸線II界定 出一開口40,再通過預定的接合方式(例如,黏合)使該主燈殼31對應 該開口 40與該副燈燈殼41相結合。此外,所述輔助殼體412的數量 也不應該受到限制,可配合所設計的亮度需求與所要安裝的次光源件 43(參見圖3)的數量,對應地設置為2個、3個、4個或5個。
參閱圖3、圖5與圖6,使用時,該主燈單元3的主光源件32所 發出的部分光線部分是直接穿過該燈罩5向外投射,部分光線則是先 經過該主殼體31的一內周面311的反射后,再向外投射,為了提高光 線的利用效率,通常該內周面311會設計為預定的曲面型式。
該副燈單元4的所述次光源件43所發出的部分光線則是先經過該 光圈6的折射,再通過該燈罩5向外投射,其余的光線則是先通過該 輔助殼體412的反射壁面419反射后再經過該光圈6折射與通過該燈 罩5向外投射, 一般該次光源件43多是采用功率較低的燈泡或LED, 其亮度也相對該主光源件32弱,因此,為了呈現較佳的光環效果與提 高亮度,更需要提升其發光效率,由于該次光源件43是沿該軸線III 呈直線型的光源型式,通過在該反射壁面419形成分別對應不同拋物 線P1、 P2、 P3、 P4、 P5、 P6、 P7軌跡的第一彎折面部420,使自該次 光源件43不同位置處發出的光線能對應不同的第一彎折面部420反 射,使形成平行的反射光線的比率增加,借此,能夠減少不相平行的 光線相互干涉致有效發光量降低的情形,使發光效率獲得提升,進而 能形成清晰明亮的明顯光環。
參閱圖4與圖5 ,此外,由于每一個輔助殼體412的二個反萄寸壁 面419是沿對稱該軸線III的圓弧曲線形成,使該安裝口部418恰位于 該輔助殼體41.2的最低點L,及所述反射壁面419與該環槽部411相接
處是該輔助殼體412的最高點H,當將該次光源件43安裝于該安裝口 部418時,會形成最低點處較靠近光源而亮度較高,但是相對較遠離 該光圈6,最高點處較遠離光源而亮度較低,但是相對較靠近該光圈6, 通過該輔助殼體412內部結構的高低變化,使投射于該光圈6的亮度 能夠均勻化。另外,該光圈6的C型或U型斷面,及波浪狀凹凸起伏 的表面結構同樣有可使亮度分散均勻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該反射壁面419是呈階梯狀起伏結構,使投 射至該光圈6上光線,實際上會因對應不同的第一彎折面部420,而在 該環凸面62形成多個相間隔且亮度集中的明亮光點,若增加所述第一、 第二彎折面部420的數量,使階梯密度增加,則光點距離會更接近而 形同一連續的明顯光環,但即使通過相間隔分布的光點,由于其亮度 集中,再配合該光圈6的折射效果,仍然足以形成明亮清晰的光環。
歸納上述,本實用新型具有光圈的車燈2能夠獲致下述的功效及 優點,所以確實能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一、 通過呈階梯結構的反射壁面419,及分別對應不同的拋物線 Pl、 P2、 P3、 P4、 P5、 P6、 P7軌跡形成的第一彎折面部420,使所述 次光源件43所發出的光線大部分都能形成平行的反射光線投射至該光 圈6,進而在該光圈6形成明顯且亮度較高的光環,使本實用新型具有 可有效提升該副燈單元4的發光效率與光環亮度的優點。
二、 通過在該反射壁面419的所述第一、第二彎折面部420、 421 配合形成的階梯狀結構,使該次光源件43發出的光線獲得有效利用, 或者使用功率相對較小的次光源件43就能達到預定的發光效果,使本 實用新型具有較節省能源的特性。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光圈的車燈,包含一個主燈單元、一個圍繞該主燈單元設置的副燈單元、一個覆蓋在該主、副燈單元上的燈罩,及一個覆設于該副燈單元的光圈;其特征在于該主燈單元包括一個圍繞一主軸線界定出一投射空間的主燈殼,及一個沿該主軸線安裝在該主燈殼的主光源件;該副燈單元包括一個圍繞該主燈殼設置的副燈燈殼,及多個相間隔地安裝在該副燈燈殼的次光源件,該副燈燈殼具有一個圍繞該主燈殼的前端周緣設置的環槽部、多個圍繞該主燈殼設置于該環槽部的輔助殼體,且所述次光源件是一一對應地安裝在所述輔助殼體,該環槽部具有相配合界定出一個環槽的一個與該主燈殼相鄰接的內環壁,及一個與該內環壁相間隔的外環壁,所述輔助殼體是對應該環槽設置,并各具有二個分別相對應且相間隔地自該內、外環壁朝后延伸的一個內側壁、一個外側壁,及二個連接于該內、外側壁間的旁側壁,該內、外側壁與所述旁側壁并相配合界定出一個與該環槽反向的安裝口部,且所述次光源件是分別安裝在所述安裝口部,設有一通過該安裝口部中心的軸線,則在所述旁側壁還形成二個分別自該環槽部沿一相對于該軸線呈對稱的圓弧軌跡朝該安裝口部相靠近延伸的反射壁面,在所述反射壁面分別形成呈階梯狀起伏的凹凸結構,并各具有多個朝向該軸線,且呈依序后退錯開排列的第一彎折面部,及多個背向該軸線地連接在所述第一彎折面部間的第二彎折面部,且所述第一彎折面部皆為拋物面型式;該光圈是覆設于該副燈單元的環槽部上。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具有光圈的車燈,其特征在于該副燈單 元的每一個輔助殼體的所述第一彎折面部實質上是分別沿具有相同頂 點、相同對稱軸、不同焦點及不同正焦距所形成的不同拋物線軌跡形 成,該對稱軸是與該軸線相重合,及所述焦點皆是位于該軸在線,且 遠離該安裝口部的第一彎折面部所對應的拋物線軌跡的正焦距,是大 于靠近該安裝口部的第一彎折面部所對應的拋物線軌跡的正焦距,及 遠離該安裝口部的第一彎折面部所對應的焦點與該安裝口部間的距 離,是大于靠近該安裝口部的第一彎折面部所對應的焦點與該安裝口 部間的距離。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光圈的車燈,其特征在于該副燈單 元的所述輔助殼體是呈等間隔且相鄰接地配置于該環槽部。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光圈的車燈,其特征在于該光圈是 夾設在該燈罩與該副燈單元間。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光圈的車燈,其特征在于該光圈的 斷面是呈C型或U型,并形成一個朝向該環槽部的槽口部。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光圈的車燈,其特征在于該光圈具 有一個與該環槽部反向的環凸面,且該環凸面是沿一圍繞該主燈殼的 圓周方向呈波浪狀凹凸起伏。
7、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光圈的車燈,其特征在于該光圈是 直接形成于該燈罩的周緣,以配合該燈罩對應地覆蓋在該副燈單元的 環槽部上。
8、 如權利要求6或權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光圈的車燈,其特征在于該副燈單元的環槽部與所述輔助殼體是一體成型,且該環槽部是 一體連接于該主燈單元的主燈殼。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光圈的車燈,其特征在于該副燈單元的所述次光源件為燈泡或LED。
10、 一種副燈燈殼,包含一個環槽部,及多個相間隔地設置于該 環槽部的輔助殼體;其特征在于該環槽部包括一個圍繞一軸線界定出一個開口的內環壁、 一個與 該內環壁相間隔并相配合界定出 一個環槽的外環壁; 所述輔助殼體是對應該環槽并連接于該環槽部,并各具有二個分 別相對應且相間隔地自該內、外環壁朝后延伸的一個內側壁、 一個外 側壁,及二個連接于該內、外側壁間的旁側壁,該內、外側壁與所述 旁側壁并相配合界定出一個與該環槽反向的安裝口部,設有一通過該 安裝口部中心的軸線,則在所述旁側壁還形成二個分別自該環槽部沿 一相對于該軸線呈對稱的圓弧軌跡朝該安裝口部相靠近延伸的反射壁 面,在所述反射壁面分別形成呈階梯狀起伏的凹凸結構,并各具有多 個朝向該軸線,且呈依序后退錯開排列的第一彎折面部,及多個背向 該軸線地連接在所述第一彎折面部間的第二彎折面部,且所述第一彎 折面部皆為拋物面型式。
11、 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副燈燈殼,其特征在于該副燈燈殼的 每一個輔助殼體的所述第一彎折面部實質上是分別沿具有相同頂點、 相同對稱軸、不同焦點及不同正焦距所形成的不同拋物線軌跡形成, 該對稱軸是與該軸線相重合,及所述焦點皆是位于該軸在線,且遠離 該安裝口部的第一彎折面部所對應的拋物線軌跡的正焦距,是大于靠 近該安裝口部的第一彎折面部所對應的拋物線軌跡的正焦距,及遠離該安裝口部的第一彎折面部所對應的焦點與該安裝口部間的距離,是 大于靠近該安裝口部的第一彎折面部所對應的焦點與該安裝口部間的 距離。
12、 如權利要求ll所述的副燈燈殼,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殼體 是呈等間隔且相鄰接地配置于該環槽部。
13、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副燈燈殼,其特征在于該環槽部與所 述輔助殼體是一體成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光圈的車燈,包含一個主燈單元、一個圍繞該主燈單元設置的副燈單元、一個覆蓋在該主、副燈單元上的燈罩,及一個覆設在該副燈單元的光圈。該主燈單元包括一個主燈殼。該副燈單元包括一個圍繞該主燈殼設置的副燈燈殼,且該副燈燈殼具有多個圍繞該主燈殼設置的輔助殼體,所述輔助殼體各具有二個分別沿一對稱的圓弧軌跡相靠近延伸的反射壁面,在所述反射壁面分別形成由多個對應不同拋物線軌跡的第一彎折面部,及多個連接在所述第一彎折面部間的第二彎折面部所相配合界定出的階梯結構,借此,能增加光線平行反射的機率與提高發光效率。
文檔編號B60Q1/04GK201205892SQ20082000210
公開日2009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10日
發明者王于杰 申請人:帝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