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輛座椅的框架側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輛座椅的框架側部件,即一種座椅框架側部件或一 種椅背框架的側部件。
背景技術:
歐洲專利No. 233 822 Bl中已經,>開了這種框架側部件。在下列文 獻中也公開了類似的框架側部件美國專利No. 6,264,275、歐洲專利 No. 11卯894B1、美國專利No. 6,276,650、以及DE 44 19 139 C2。
框架側部件一方面應該能夠承受高載荷,特別是碰撞載荷,另一方 面,框架側部件的重量應該盡可能小。框架側部件必須作為結構元件起 作用,通常,至少一個搖臂被鉸接到座椅框架部件上,所述搖臂又以鉸 鏈方式連結到縱向導引件。在椅背框架的側部件上,通常設置有用于椅 背鉸鏈或用于與椅背鉸鏈的鉸鏈臂的連接的支承孔。因此,專門形成框 架側部件的分離區域以執行支承功能、連接到其它部件的功能或者保持 住其它部件的功能。
發明內容
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式開發出一種機動車座椅的框 架側部件,即使得框架側部件在強度提高或至少相等的情況下比現有技 術的相應部件重量輕。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開發出上述類型的框架側 部件,使其在強度至少相等的情況下總重量更輕。
就迄今為止已知的上述類型的框架側部件而言,實現該目的的方案 在于框架側部件被制成分層式,其具有至少兩個層,第一層是決定框架 側部件的形狀的鋼板部件,第二層是加強構件,加強構件在y方向上的 材料厚度比鋼板部件的材料厚度大。
本發明的框架側部件被制成分層式或夾層型。它具有至少兩個層, 這兩個層由不同的材料制成。仍然設置有鋼板部件。鋼板部件決定框架 側部件的形狀。該鋼板部件與現有技術中使用的鋼板部件具有相似之處。但是與現有技術的鋼板部件相比,此處的鋼板部件更薄同時重量更 輕。其通過形成第二層的加強體而得以加強。加強體也可以由例如塑料
材料之類的輕型材料制成。加強體在y方向上的厚度通常比鋼板部件的 材料厚度大很多,例如是鋼板部件的材料厚度的至少5倍,優選地至少 10倍。優選地,加強體設置有凹部和/或穿孔,以便節省重量。優選地 加強體具有網狀結構,特別是當沿y方向觀察時。
鋼板部件即第一層構造成原則上滿足框架側部件需要具備的所有 機械要求。然而,鋼板部件的強度不夠。只有通過將鋼板部件與加強體 組合來才可達到足夠的強度。所述加強體大體上為從動體(passive body),加強體強化鋼板部件需要被加強的地方以便達到足夠的強度。 然而,加強體也可以形成支承區域,優選形成由鋼板部件以機械方式支 撐的薄的支承環。
具有三個層的分層構造是優選的。或者加強體夾在兩個鋼板部件之 間,或者兩個加強體位于一個鋼板部件的兩側。由于具有分層結構,本 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獲得可用于與部件結合從而滿足相應機械要求的非 常多的可能性。能夠采用比現有技術中所用的鋼板薄很多的鋼板材料, 優選采用高強度鋼板。
通常,本發明的框架側部件為大體上呈方形的框架的一部分。所需 的沿y方向延伸的至少一個框架橫構件連接到框架側部件。優選地,加 強體不延伸到與框架橫構件連接的區域中。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此處的鋼板部件無需再變形到與現有技術的框 架側部件相同的程度。在現有技術中,已試圖通過使框架側部件的輪廓 盡量簡潔并使其發生非常大的變形而使其具有高強度。然而,變形有其 局限性。利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不再需要強烈的變形,附加加強體有 利地使框架側部件得到加強。因此,本發明的方案獨辟蹊徑。
在優選的改進型式中,鋼板部件由具有多種厚度和/或材質的一塊鋼 板制成。特別地打算采用被稱為"拼焊板"的材料。所述材料是工業生 產的例如巻式鋼板材料,它具有各種不同厚度,并且是例如不同厚度的 條帶形式。
通過審閱所附權利要求和下文參考附圖僅作為示例給出的本發明 實施方式的非限制性描述,本發明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變得更加顯而易
見。在所述附圖中
圖1是具有根據本發明的座椅框架側部件和椅背側部件的車輛座椅 的立體圖2以裝配圖的形式在椅背右側部件(當沿x方向觀察時)的立體 圖中示出了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
圖3是與圖2相似的立體圖,但此處為椅背左側部件的立體圖4是具有根據圖2和圖3的兩個側部件的安裝好的椅背框架的立 體圖5以椅背側部件的側視圖的形式示出了第二示例性實施方式;
圖6是沿圖5中的截面線VI-VI截取的截面圖7是以裝配圖形式示出的座椅框架側部件的第三示例性實施方式 的立體圖8是與圖7相似的立體圖,但此處為第四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立體
圖9是座椅框架側部件的第五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側視圖,其中某些 部件以截面圖示出;
圖IO是沿圖9中的截面線X-X截取的截面圖ll是具有兩個加強體的第六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立體圖;以及
圖12是以裝配圖形式示出的第六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l示出的車輛座椅以已知的方式具有4個框架側部件,即一個左 側座椅框架側部件和一個右側座椅框架側部件20以及一個左側椅背框 架側部件和一個右側椅背框架側部件22。除了鏡像相反的構造之外,這些框架側部件大體上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制成。
下文中將根據圖2至圖4描述第一示例性實施方式。如這些圖中所 示,椅背側部件22制成分層式,它們由兩個層形成。第一層由鋼板部 件24形成,鋼板部件24與現有技術中至今仍在使用的鋼板部件24大 體相同。然而與現有技術的鋼板部件相比,該鋼板部件24能夠由更薄 的材料制成,其自身無需具有其在現有技術中必須滿足的總體強度。
第二層由加強體26形成,加強體26在當前所述的情形下由塑料材 料制成。第二層具有許多凹部和穿孔以便減輕重量。第二層通過注射模 制的方式制成。它在y方向上的材料厚度比鋼板部件24的鋼板材料的 厚度大很多,該厚度差別至少等于5倍,優選地等于10倍。使用高強 度鋼板作為鋼板部件24的材料,材料的屈服強度應該大于800牛頓/ 平方毫米,典型材料是DP1000,壁厚范圍從0.6毫米至0.7毫米,并 且在任何情況下都小于1毫米。與現有技術中沒有分層結構的框架側部 件相比,明顯節省了重量,所節省的重量至少為25%,經常至少為40%。 盡管分層結構的重量較輕,但是還能夠獲得非常高的剛度,該框架側部 件比現有技術的單殼框架側部件更穩固。
根據現有技術將這兩層結合在一起。為此目的,請讀者參閱圖5和 圖6示出的第二示例性實施方式,所述圖中示出了構造成與第一示例性 實施方式中大體相同的椅背側部件22。在鋼板部件24上,形成有長方 形的孔口 38。參見圖6,在加強體26上^L置有延伸穿過孔口 38的相匹 配的卡接區域40。它們另外還形成保持裝置,所述保持裝置用于例如線 纜、蓋、彈簧、電動馬達、控制裝置等各種附件。能夠在鋼板部件26 上設置凹部,所述凹部不是用于提供機械保持,而是僅僅設置成用于在 鋼板部件24的沒有被加強體26抵接的一側上進行緊固和保持。此外, 加強體26能夠在其背離鋼板部件24的主表面上、但也可以在其窄表面 上具有用于容納上述組成部件的任何類型的保持裝置。
鋼板部件24和加強體26也可以膠接或焊接到一起或者以其它方式 連結在一起.它們還可以不連結在一起,而是僅僅彼此抵靠。如圖2中 最好地示出的,鋼板部件26形成有與加強體26的形狀相匹配的凹入部 42。加強體26被放置在該凹入部42中從而得以固定在x-z平面中。如 圖6所示,其中示出的加強體26與鋼板部件24的形狀相匹配。加強體 26大體上填滿了鋼板部件24的凹入部形狀的容積。替代性地,能夠通過注射模制方式將加強體26模制到鋼板部件24上,更具體地,鋼板部 件24為注射模制件的構成部分。通過這種方式,即可獲得緊密的內部 結合。
加強體26還能夠由塑料材料之外的其它材料制成。例如它還可以 由諸如輕金屬、金屬發泡材料、金屬柵格結構等輕型材料制成。鋼板也 可以是z字形的(zigzag shaped )。
在z方向上,加強體26的長度比鋼板部件24的長度小很多,例如 僅為所述長度的70%,但是具體而言不到所述長度的80%。在x方向 上的相應尺寸也較小。如在圖4和圖5中清楚地示出的,在x-z平面上 鋼板部件24大于加強體26,如圖5中明顯示出的,鋼板部件24完全覆 蓋所述加強體26。特意將加強體26設置在鋼板部件24的那些承受高載 荷的區域中。加強體在高載荷區域的厚度比在低載荷區域的厚度大。
在圖7中示出的第三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座椅框架側部件20由鋼 板部件24、附加鋼板部件44以及插在中間的加強體26形成。兩個鋼板 部件24、 44的形狀大體相同并且同樣決定了側部件20的外部形狀。兩 個鋼板部件24、 44在組裝好的情況下形成中空空間,加強體26插入該 中空空間中。同樣,在鋼板部件24上設置有用于加強體26的卡接區域 40延伸穿過的孔口 38。盡管這種類型的孔口可以i殳置在附加鋼板部件 44上,但是在圖中示出的實施方式中,它們沒有設置在那里。
在該笫三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加強體26同時形成有用于后搖臂46 的支承區域。為此目的,加強體26具有環形區域54,在安裝好的情況 下環形區域54延伸穿過兩個鋼板部件24、 44上的孔48。通常情況下, 這些孔48的邊緣決定了該支承區域的機械強度,加強體26的環形區域 54確保在滑動摩擦過程中有利的支承特性和較少的損耗。
圖8中示出的第四示例性實施方式再次示出了兩個鋼板部件24、44, 除了此時插入其間的加強體26有所不同之外,它們的構造與第三示例 性實施方式中的鋼板部件類似。如圖所示加強體26具有柵格結構。加 強體26完全保持在由兩個鋼板部件24、 44結合而成的中空空間內。加 強體26例如通過現有技術中的結合技術-特別是通過超聲焊接至少連 接到一個鋼板部件。
在根據圖9和圖10的第五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再次示出了座椅框架側部件20的具有三個層的分層結構。圖10示出了兩個鋼板部件24、 44在相應的邊緣區域的連接,所述連接能夠通過點焊來實現。兩個鋼板 部件24、 44之間的中空空間基本上被加強體26占據。此處加強體26 不但具有用于支承的環形區域54而且還設置有凹穴50,凸榫52伸入到 凹穴50中。
在根據圖11和圖12的第六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示出了仍然設置有 三個層的分層設置。然而,此時一個鋼板部件24位于加強體26與附加 加強體56之間。在鋼板部件24和兩個加強體26、 56上,分別i殳置有 用于螺栓58延伸穿過的三個孔, 一個螺母與相應的一個所述螺栓關聯 設置.通過這種方式,兩個加強體26、 56得以牢固地連接到位于它們 中間的鋼板部件54。在x方向上,兩個加強體26、 56的長度都小于鋼 板部件24的相應長度的60%。在z方向上,鋼板部件24的尺寸也比兩 個加強體26、 56的相應尺寸大,兩個加強體26、 56的高度大約是鋼板 部件24高度的80%。優選地,在后搖臂附近的區域被加強。
權利要求
1. 一種車輛座椅的框架側部件,即座椅框架側部件(20)或椅背框架側部件(22),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側部件包括分層結構,所述框架側部件具有至少兩個層,第一層是確定所述框架側部件的形狀的鋼板部件(24),第二層是加強體(26),所述加強體(26)在y方向上的材料厚度比所述鋼板部件(24)的材料厚度大。
2.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框架側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側部 件還包括第三層,所述第三層是附加鋼板部件(44),所述第二層位于 所述第 一層和所述第三層之間,并且所述第 一層和所述第三層結合在一 起,特別是焊接在一起;或者所述第三層是附加加強體(26),所述第 一層位于所述第二層和所述第三層之間。
3.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框架側部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加強體(26)在x-z平面中的尺寸比所述第一層的尺寸小,并且所述 第一層覆蓋所述加強體(26)。
4.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框架側部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加強體(26)由比重小于制成所述鋼板部件(24)的金屬的比重的材 料制成,比重差為至少50%,特別是至少100%。
5. 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框架側部件,其特征在于,至 少一層結合到緊鄰其設置的層,特別是通過膠接、形狀配合連接、焊接、 鉚接實現所述結合。
6.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框架側部件,其特征在于, 至少 一層不結合到緊鄰其設置的層。
7.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框架側部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加強體(26)包括至少一個功能元件,所述功能元件的組群包括線纜保持件、用于樞轉運動的支承裝置、蓋容納件、彈簧系統容納件、馬達 安裝件、卡接件。
8.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框架側部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鋼板部件(24)的壁厚小于1.5亳米,特別是小于l毫米,并且所 述鋼板部件(24)由屈服強度大于800牛頓/平方亳米的高強度鋼板制 成。
全文摘要
一種車輛座椅的框架側部件,即座椅框架側部件(20)或椅背側部件(22),該框架側部件包括分層結構且具有至少兩個層。第一層是決定框架側部件的形狀的鋼板部件(24)。第二層是加強體(26),加強體(26)在y方向上的材料厚度比鋼板部件(24)的材料厚度大。
文檔編號B60N2/02GK101439683SQ200810177650
公開日2009年5月27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07年10月26日
發明者尼古拉·雷德金, 尼爾斯·馬格努斯, 維爾弗里德·貝內克 申請人:C.勞勃·漢默斯坦兩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