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調節安全帶松緊度的夾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輛防護或安全配件,具體涉及一種調節安全帶松緊度的夾子。 背聚技術
佩戴安全帶對遏制乘員受傷非常重要,例如根據法律,在普通乘用車的前排座椅上, 乘員有義務佩戴安全帶。在此背景下,始終期望一種便于安裝操作使用同時又具有一定 舒適性的安全帶裝置。一般的安全帶裝置由用于對乘員進行約束的織帶、能夠將織帶的 一側拉出并巻曲的巻收器、設置在上述安全帶上的舌片板和與該舌片板結合的帶扣等構 成。在使用時,乘員將織帶拉出,通過卡合部插入帶扣內而使其結合,從而將乘員約束 在座椅上。但是現有的安全帶裝置松弛度不能調節,大多數乘員在使用時,由于安全帶 緊緊貼壓在身體上,活動不自由,在背部、肩膀、胸部和腹部有壓迫感,產生很大的不 舒適感,而且很容易造成乘員疲勞,給行車安全性帶來了相應的負面后果,導致很多乘 員并不太愿意使用安全帶。現在通常使用的夾子,雖然能起到調節安全帶松緊度的作用, 但是由于一般夾子太短小,同時受力為縱向線型受力,導致受力面積太小而起不到夾緊 固定和調節安全帶松緊度的作用。
公告號CN1876447,公告日2006.12.13的中國專利文獻公布了 "一種汽車保險帶 松弛調節器",它包括一由上座與下座組成的框形殼體,上座的底面設置一上凹槽,下 座的上平面并相對于上凹槽的位置設置一下凹槽,上凹槽、下凹槽組成一保險帶滑槽與 保險帶橫斷面為滑動配合,框形殼體中配置一由上芯座與下芯座組成的活動芯座,上芯 座的底面設置一上芯槽,下芯座的上平面并相對于上芯槽的位置設置一下芯槽,上芯槽、 下芯槽組成一保險帶芯槽,保險帶芯槽的形狀與尺寸與保險帶滑槽一致,下座與下芯座 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上芯座的上平面連接一凸臺式按扭,上座的上平面相對于凸臺式 按扭的位置設置一橢圓形孔,兩者設置為滑動配合;該發明的優點是可隨意調節保險帶 的松弛度,使用舒適、安全。但是該發明的最好的實施例需要在汽車出廠時就要安裝完 畢,卻并不方便安裝改造在大量的現有安全帶裝置上,即使進行改造使用,則需要復雜、 繁瑣的安裝、分離等操作步驟,需要專業人員安裝,而且成本較高,并不適于大范圍推 廣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安全帶松弛調節器安裝復雜、繁瑣,成本高的不足,提供 了一種安裝簡便成本低的調節安全帶松緊度的夾子。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的 一種調節安全帶松緊度的夾子,包括手 柄、彈簧、固定軸和兩個夾板,所述的夾板的長度為4-15厘米,兩個夾板的板面為平行 齒合接觸面,所述的彈簧設置在固定軸上,彈簧的末端壓力點設置在手柄的內部或者在 夾板的外部。
所述的手柄的一側設置為平直形狀,另一側設置為折型或者弧形,或者所述的手柄 的兩側均設置為直角彎形。
所述的夾板的一端直接固定連接在固定軸上,另一端設置有鎖緊裝置。
所述的夾板外面上,沿兩個縱向長邊緣和在中間位置上,依次設置三個條形凸起, 或者沿夾板的邊緣設置有矩形的突起。
所述的夾板的內面上,設置有1-5個條形凸起或者IO個以上的圓形凸點或者波浪形 或者鋸齒形或者倒半圓形或者U形,或者在所述的夾板的內面上,設置一層橡膠層或者 細軟材料層。
所述的夾板的內面上,設置有三個以上的凹凸點組合或者三個以上交錯組合的針狀 體或者圓錐體。
所述的夾板整體的橫截面設置為"V"型或者弧形或者"W"型或者倒"S"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明顯的優點能輕松方便的實現調節安全帶舒弛度
的功能;能簡便容易的在已經安裝好的安全帶上進行使用;成本極低,非常容易大規模
推向市場。
附圉說明
圖l、圖2、圖3、圖4、圖5、圖6為本調節安全帶松緊度的夾子六種實施例的結構 示意圖。
圖7、圖8為本調節安全帶松緊度的夾子夾板4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9、圖10、圖ll、圖12、圖13為夾板4內部的五種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14為夾板4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中,1、手柄,2、彈簧,3、固定軸,4、夾板,5、鎖緊裝置。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
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如圖1或圖4所示的一種調節安全帶松緊度的夾子,包括手柄l、彈簧2、固定軸3 和夾板4,所述的夾板4的長度為4-15厘米,長度設置為略微大于一般通用的安全帶的 寬度,為了不讓安全帶偏離方向,可以在夾板4緊靠固定軸3的位置設置兩個點狀體, 這樣就能較好的起阻擋作用,同時,為了避免夾板4誤收入安全帶伸縮盒內,可以沿夾 板4的一側設置一擋片,當夾板4的長度大于安全帶寬度時,則不需要設置,所述的彈 簧2設置在固定軸3上,彈簧2的末端壓力點設置在手柄1的內部或者在夾板4的外部, 這樣能起到同樣的夾緊效果。
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的手柄1的一側設置為平直形狀,另一側設置為折型或者 弧形,這樣同樣方便的進行本發明的使用。如圖6所示,所述的手柄1的兩側均設置為 直角彎形,這樣能方便乘員進行選擇使用,同樣達到使用效果,而且更為美觀。如圖5 所示,所述的夾板4的一端直接固定連接在固定軸3上,另一端設置有鎖緊裝置5,所述 的鎖緊裝置5可以設置為凹凸配合體或者設置為紐扣體或者其它的靈活的開合結構,這 樣夾子的夾緊功能會更好,在夾板4的外部可以設置一些把柄以方便夾子的開合。
如圖7所示,所述的夾板4外面上,沿兩個縱向長邊緣和在中間位置上,依次設置 三個條形凸起,在橫截面上觀察即為"山"字形,或者沿夾板(4)的邊緣設置有矩形的 突起,或者設置一些類似的其它的造型,這樣會增強夾板4的堅固程度,延長使用效果 和壽命,或者直接在夾板4外面上設置一些裝飾品,起到美觀和加固作用。
如圖8、 9、 IO所示,所述的夾板4的內面上,設置有1-5個條形凸起或者10個以 上的圓形凸點或者波浪形或者鋸齒形或者倒圓形或者U形,或者在所述的夾板(4)的內 面上,設置一層細軟材料層,這樣會增加夾板4的內部摩擦力,強化使用效果。
如圖n、 12所示,所述的夾板4的內面上,設置有三個以上的凹凸點組合或者三個 以上交錯組合的針狀體或者圓錐體,這樣同樣會增加夾板4的內部摩擦力,大大強化使 用效果。
所述的夾板4整體的橫截面一般為平面型即可,但是要增加夾板4的摩擦力,就可 以如圖13所示,所述的夾板4整體的橫截面設置為"V"型或者弧形或者"W"型或者倒"S"型,這些造型可以和所述的夾板4的內部結構或外部結構進行組合配套設置,進一 步增強使用效果。
使用本調節安全帶松緊度的夾子,在調整好安全帶與身體的適當間隙后,將本調節 安全帶松緊度的夾子夾在安全帶上,并使其靠在安全帶伸縮盒上,使安全帶不再縮回, 能輕松方便的實現調節安全帶舒弛度的功能,比現有的一些裝置操作更加簡便,效果更 好;并且能簡便容易的在已經安裝好的安全帶上進行使用,使推廣范圍大大擴大;生產 制造成本極低,這樣就能非常容易的大規模推向市場。
本發明并不僅限于作為汽車安全帶的舒弛度調節機構而使用,任何作為固定夾緊作 用的夾子,只要具備本發明所述的技術特征,在其它技術領域的使用也屬于本發明的保 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調節安全帶松緊度的夾子,包括手柄(1)、彈簧(2)、固定軸(3)和兩個夾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夾板(4)的長度為4-15厘米,兩個夾板(4)的板面為平行齒合接觸面,所述的彈簧(2)設置在固定軸(3)上,彈簧(2)的末端壓力點設置在手柄(1)的內部或者在夾板(4)的外部。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調節安全帶松緊度的夾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 (1)的一側設置為平直形狀,另一側設置為折型或者弧形,或者所述的手柄(1)的兩側均設置為直角彎形。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調節安全帶松緊度的夾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夾板 (4)的一端直接固定連接在固定軸(3)上,另一端設置有鎖緊裝置(5)。
4. 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一種調節安全帶松緊度的夾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夾板(4)外面上,沿兩個縱向長邊緣和在中間位置上,依次設置三個條形凸起, 或者沿夾板(4)的邊緣設置有矩形的突起。
5. 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一種調節安全帶松緊度的夾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夾板(4)的內面上,設置有1-5個條形凸起或者IO個以上的圓形凸點或者波浪 形或者鋸齒形或者倒半圓形或者U形,或者在所述的夾板(4)的內面上,設置一層橡膠 層或者細軟材料層。
6. 根據權利要求4中任一所述的一種調節安全帶松緊度的夾子,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夾板(4)的內面上,設置有1-5個條形凸起或者10個以上的圓形凸點或者波浪形或 者鋸齒形或者倒半圓形或者U形,或者在所述的夾板(4)的內面上,設置一層橡膠層或 者細軟材料層。
7. 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一種調節安全帶松緊度的夾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夾板(4〉的內面上,設置有三個以上的凹凸點組合或者三個以上交錯組合的針狀 體或者圓錐體。
8. 根據權利要求4中任一所述的一種調節安全帶松緊度的夾子,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夾板(4)的內面上,設置有三個以上的凹凸點組合或者三個以上交錯組合的針狀體或 者圓錐體。
9. 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一種調節安全帶松緊度的夾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夾板(4)整體的橫截面設置為"V"型或者弧形或者"W"型或者倒"S"型。
全文摘要
一種調節安全帶松緊度的夾子,包括手柄(1)、彈簧(2)、固定軸(3)和兩個夾板(4),所述的夾板(4)的長度為4-15厘米,兩個夾板(4)的板面為平行齒合接觸面,所述的彈簧(2)設置在固定軸(3)上,彈簧(2)的末端壓力點設置在手柄(1)的內部或者在夾板(4)的外部。本調節安全帶松緊度的夾子能輕松方便的實現調節安全帶舒弛度的功能;能簡便容易的在已經安裝好的安全帶上進行使用;成本極低,非常容易大規模推向市場。
文檔編號B60R22/30GK101342894SQ20081013957
公開日2009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2008年8月19日
發明者王恒陽, 王鼎卿 申請人:王鼎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