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用隱形腳踏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設計涉及座椅腳墊輔助裝置,特別是一種基于現有的車用腳墊或其他腳 墊,在腳墊前部適當位置嵌入隱形腳踏器,或其他需要隱形腳踏器獨立存在的 領域。
背景技術:
較長時間乘車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坐在除了正駕位置以外的其他座位, 無論座椅高度與人膝蓋以下高度相近或相異,均存在以下問題
1. 座椅高度與人膝蓋以下高度相近,座椅和靠背成垂直 若大腿和小腿成垂直,鞋底整個踩在腳墊上,較舒適;
若大腿和小腿成一定角度,鞋底整個踩在腳墊上,小腿和腳之間的韌帶繃直,
不舒適,時間長了會拉傷;鞋底后跟踩在腳墊上,鞋底前半部自然懸空上翹, 易麻木和疲勞,女士若穿的是細高跟鞋,更是不方便,不舒適。
2. 座椅高度與人膝蓋以下高度相近,座椅和靠背成角度(膝蓋處高,落臀處低) 無論大腿和小腿成垂直或成一定角度,鞋底整個踩在腳墊上,小腿和腳之間的 韌帶繃直,不舒適,時間長了也會拉傷;鞋底后跟踩在腳墊上,鞋底前半部自 然懸空上翹,也易麻木和疲勞,女士若穿的是細高跟鞋,那更是不方便,不舒 適。
3. 座椅高度與人膝蓋以下高度相異
若座椅高度比膝蓋以下到腳后跟的長度高,人的整個小腿和腳處于懸空狀(小轎 車不存在這個問題),不舒適,易麻木和疲勞。
若座椅高度比膝蓋以下到腳后跟的長度矮,大腿和小腿必成一定角度,將鞋底 整個踩在腳墊上,小腿和腳之間的韌帶繃直,不舒適,時間長了會拉傷;將鞋 底后跟踩在腳墊上,鞋底前半部自然懸空上翹,同樣易麻木和疲勞,女士若穿 的是細高跟鞋,更是不方便,不舒適。
目前,以上問題尚未得到有效地解決,市場需要能解決以上問題的產品。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而提供一種多用隱形腳踏器。 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
多用隱形腳踏器由框體和內板構成,內板又分為前板和后板,后板根部與
框槽左右壁成合頁狀連接,可進行扇狀活動;前板和后板間亦釆用合頁形式相
連,前板上開有內陷拉手槽,用手將拉手槽向自己身體方向摳起,前后板在中 間上方呈三角拱起,前板沿頭落于框座卡槽中,起到三角固定作用,卡槽共兩
個,可調節三角面斜度;將前板抬起與后板一起平置于盒中,平直時前板沿頭 與框體的微凸碰卡呈阻尼狀卡起。
3有益效果
能有效緩解人們由于較長時間乘車、學習、開會、辦公、看電視等而引起 的腿、腳疲勞,從而給人們生活和工作帶來方便。本設計適用于各種汽車、火 車、飛機、輪船、會議室、辦公室、劇院、圖書館、教室、居家;結構簡單, 成本低、易于加工。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所有附圖中各相同位置標識一致) 圖l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圖3是人坐下后腳后跟著地示意圖; 圖4是人坐下后腳掌著地示意圖5是座椅、人腿腳與地面及本設計斜面接觸的示意圖; 圖6是座椅、人腿腳與地面及本設計頂部接觸的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嵌入汽車腳墊時的外觀示意圖。
圖中l為框體,2為后板,3為前板和后板間合頁形式相連,4為前板,
5為拉手槽,6為框座卡槽,7為后板根部與框槽左右壁成合頁狀連接, 8為微凸碰卡。
具體實施方式
以汽車腳墊為例加以說明,如
圖1一圖7所示,本設計可將現有的汽車腳墊 進行改造,在腳墊前部適當位置嵌入多用隱形腳踏器,并保留了現有汽車腳墊 的所有作用。其中多用隱形腳踏器由框體l和內板構成,內板又分為前板4和 后板2,后板根部與框槽左右壁成合頁狀連接7,可進行扇狀活動;前板4和后 板2間亦采用合頁形式相連,前板上開有內陷拉手槽5,使用時,用手將拉手槽 5向自己身體方向摳起,前后板在中間上方呈三角拱起,前板4沿頭落于框座卡 槽6中,起到三角固定作用,卡槽共兩個,可調節三角面斜度;不用時,將前 板4抬起與后板2 —起平置于盒中,平直時前板沿頭與框體1的微凸碰卡8呈 阻尼狀卡起。
權利要求1. 一種多用隱形腳踏器,其特征是由框體(1)和內板構成,內板設置為前板(4)和后板(2),后板根部與框槽左右壁成合頁狀連接(7);前板(4)和后板(2)間亦采用合頁形式相連,前板(4)上開有內陷拉手槽(5),前板(4)沿頭落于框座卡槽(6)中,卡槽共兩個,平直時前板沿頭與框體(1)的微凸碰卡(8)呈阻尼狀卡起。
專利摘要一種多用隱形腳踏器,適用較長時間呈坐態引起腿腳疲勞的人群,其特征是由框體(1)和內板構成,內板又分為前板(4)和后板(2),后板根部與框槽左右壁成合頁狀連接(7),可進行扇狀活動;前板(4)和后板(2)間亦采用合頁形式相連,前板(4)上開有內陷拉手槽(5),用手將拉手槽(5)向自己身體方向摳起,前后板在中間上方呈三角拱起,前板(4)沿頭落于框座卡槽(6)中,起到三角固定作用,卡槽共兩個,可調節三角面斜度;將前板(4)抬起與后板(2)一起平置于盒中,平直時前板沿頭與框體(1)的微凸碰卡(8)呈阻尼狀卡起;本設計結構簡單,成本低,易于加工生產。
文檔編號B60N3/06GK201240302SQ20072008172
公開日2009年5月20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1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1日
發明者譚銘璽, 趙曉江, 趙雪婷, 郭曉萍 申請人:趙曉江;郭曉萍;陳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