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輪胎的改良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輪胎的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藉由不同軟硬度的 膠料,以構成較佳的輪胎胎面的輪胎改良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與日俱增,各式各樣具有輪胎的器具普及于生活周圍,特別 是用于運輸交通工具的輪胎,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又以輪胎的設計更是 大意不得,絲毫誤差往往就足以釀成大災難,而生產制造商們為控管輪胎 的質量,需要對輪胎做各項數據的測量,制造出安全耐用的輪胎供消費者使用,以有益人類全體的生活;因為合成橡膠或天然橡膠其具有較佳的回彈力道,制成輪胎后得以獲 得較佳的貼路效能, 一般輪胎是多半采用橡膠為材料,而業者為因應不同 的使用需求,以配合各種適用的車款,而輪胎質量良莠直接影響車體的操 控性,因為車體于行進時,除了負荷人體重量外,還必須承受地面所施予 的應力,因此輪胎除了軟硬必須適中外,還需具備耐磨的特性; 一般習有 的輪胎由于其是采橡膠一體成形制成,胎面不論是硬度或回彈力等特性皆 相同,過硬的胎面雖其接地面積小,擁有較低的滾動阻力,但其行駛于跳動 路段或受震時,則因彈性不佳而影響操控的穩定性;而質地較軟的胎面,相 對地輪胎接地面積較大,故其擁有較佳的牽引力,但其滾動阻力大,J^耗性 亦大,使用壽命短;由于胎面過硬,彈性不佳,影響操控性,若輪胎過軟,容易耗損,使用 壽命短,有鑒于此,業者提出改良的方案,其是將輪胎的胎面中心設有中 心部,胎面兩側緣是設有二側緣部,該中心部是利用硬度較高的橡膠所構 成,該中心部兩側的側緣部是利用硬度較低黏度較高的橡膠所構成,利用中 心部較硬的橡膠提供高耐磨、低滾動阻力的功效,且利用兩側的二側緣部 提供較高的抓地力及穩定性的功效,使此兩種組合橡膠的輪胎胎面可提供 較佳的抓地力、操控性以及高耐磨,如此,可解決習用的胎面僅利用單一 橡膠的缺點。然而,習用的胎面中心部雖可提供高耐磨及低滾動阻力,但由于兩側 的側緣部其材質較軟,因此當騎乘ft,兩側的側緣部受應力下陷,輪胎對 地的摩發仗由中心部所承受,使用時間日久,同樣容易磨損;再者,由于側 緣部是采用較軟質的橡膠以獲得較高抓地力,但側緣部位于胎面兩側,當行
進轉彎時,其材質較軟不易回復彈性,反而容易沿著側緣部持續傾斜,而產 生下陷擦滑,造成輪胎滑動的現象發生,尤其遇到沙地、下雨天等狀況,此種設置是容易令使用者發生危險,甚至發生事故;因此實有加以改良的必要.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輪胎結構在結構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 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為了解決輪胎結構存在的問題,相關廠 商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但長久以來一直未見適用的設計被發展 完成,而一般產品又沒有適切的結構能夠解決上述問題,此顯然是相關業 者急欲解決的問題。有鑒于上述現有的輪胎結構存在的缺陷,本設計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 設計制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 研究創新,以期創i殳一種新型結構的輪胎的改良結構,能夠改進一般現有 的輪胎結構,使其更具有實用性。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并經反復試作 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實用新型。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輪胎結構存在的缺陷,而提供 一種新的輪胎的改良結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改善習用的結構操 控性不佳,回復力道不足而容易發生側滑現象等缺點,從而更加適于實用。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 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輪胎的改良結構,包括有一本體,其特征 在于該本體包括有中心部,該中心部是采用蕭氏硬度6 0- 7 5間的膠料構 成,該中心部兩側是設有二側緣部,該二側緣部是皆采用蕭氏硬度35-50 間的膠料構成,該二側緣部最外側是設有二肩部,該二肩部是皆采用蕭氏 大于50以上硬度的膠料所構成,藉由上述的中心部、側緣部以及肩部的設 置,提供耐磨性高、阻力低、操控穩定性佳且防止側滑的輪胎胎面。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以采用以下的技術措施來進 一步實現。前述的輪胎的改良結構,其中所述的側緣部與肩部的接合處是呈斜面。 前述的輪胎的改良結構,其中所述的本體是使用于車輛的輪胎,特別 是用于自行車輛。前述的輪胎的改良結構,其中所述的斜面的傾斜方向是由本體內側朝 外倒傾斜。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術 方案可知,為了達到前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技術內容如下本實用新型其本體是輪胎的胎面,特別是用于自行車的輪胎,該本體的中央部份是設有中心部,該中心部兩側是分別設有二側緣部,該二側緣部外側是設有肩部,其中該中心部是使用質地較硬的膠料構成,其硬度 是介于蕭氏(SH0REA)硬度6 0- 7 5之間;該二側緣部是使用質地較軟、黏 度較高的膠料構成,其硬度是介于蕭氏(SH0REA)硬度3 5-5 O之間;該二 肩部是皆采用蕭氏(SHOREA)硬度大于5 O以上硬度的膠料所構成;藉由上 述不同軟硬度膠料以構成本體,其中該中心部是采用較硬質的膠料構成,使 輪胎接地面積較小,騎乘阻力較少;該二側緣部是利用較軟質的膠料構成, 使轉彎時穩定性提高,減少側滑情況發生;該二肩部是采用較硬質的膠料 構成,以獲得較高的回復支撐力道,使操控性提高。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可達到相當的技術進步性及實用性,并 具有產業上利用價值,其至少具有下列優點,茲將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具體 說明如下習用的輪胎胎面本體是于中間設置較硬質的中心部,該中心部外側是 設有二較軟質的側緣部,藉由兩種不同膠料構成習用的輪胎胎面;如此雖 然可獲得較少接地面積,減少騎乘摩擦阻力,以及轉彎時獲得較多的摩擦 力;但此習用設置方式于轉彎后欲恢復直線行駛時,因該側緣部缺乏回復的 支撐力道,使得操控上難以回復直線行進;若難以恢復直線行進狀態,則輪 胎容易沿著較軟質的側緣部持續下陷傾斜,而失去平衡,反而造成側滑現 象發生;本實用新型是于該二側緣部外側是分別設置二肩部,該肩部是利用質 地較硬的材質構成,且該肩部與側緣部接合處是呈斜面,藉此,當車輛把 手欲復歸扶正時,是利用較硬質的肩部以支撐對地應力,該肩部的斜面是 利用其傾斜角度結構支撐抵頂地面,使操控把手時得到較佳的回復力道,以 達最佳的操控效果;如此大幅改善習用的結構缺乏轉彎時支撐力道,以獲 得較佳復歸直線行進的回復力道;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特殊結構的輪胎的改良結構,其具有上述諸多 的優點及實用價值,并在同類產品中未見有類似的結構設計公開發表或使 用而確屬創新,其不論在結構上或功能上皆有較大的改進,在技術上有較 大的進步,并產生了好用及實用的效果,且較現有的輪胎結構具有增進的 多項功效,從而更加適于實用,而具有產業的廣泛利用價值,誠為一新穎、進 步、實用的新設計。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 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 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i兌明如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圖l是本實用新型輪胎的改良結構剖面示意圖。圖2是習用的輪胎胎面剖面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輪胎的改良結構外觀立體示意圖。1:本體 2:中心部3 :側緣部 4 :肩部41:斜面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稱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發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 功效,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輪胎的改良結 構其具體實施方式
、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i兌明如后。請參照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輪胎的改良結構,其本體 l是輪胎的胎面,特別是用于自行車的輪胎,該本體l的中央部份是設有 中心部2,該中心部2兩側是分別設有二側緣部3 ,該二側緣部3外側是 設有肩部4 ,該側緣部3與肩部4的接合面是呈傾斜的斜面4],且傾斜方 向是由本體l的內側朝向外側傾斜,其中該中心部2是使用質地較硬的膠料構成,其硬度是介于蕭氏(SHOREA) 硬度6 0 - 7 5之間;該二側緣部3是使用質地較軟、黏度較高的膠料構成,其硬度是介于 蕭氏(SH0REA)硬度3 5 - 5 0之間;該二肩部4是皆采用蕭氏(SHOREA)硬度大于5 0以上硬度的膠料所構成;藉由上述不同的材質構成本體l,以此獲得操控性較高、穩定性較佳以 及騎乘阻力小的輪胎胎面。請參照圖2的習用剖面示意圖所示,習用的輪胎結構是于本體1中間 設置中心部2,該中心部2外側是設有二側緣部3,該中心部2是利用較硬 質的膠料構成,該二側緣部3是利用較軟質的膠料構成,藉由兩種不同膠 料構成習用的輪胎胎面;如此是利用較硬質的中心部2獲得較少接地面積, 減少騎乘摩擦阻力;而藉由較軟質的側緣部3,使轉彎時獲得較多的摩擦力, 以獲得轉彎的穩定性;^f旦習用的設置方式于轉彎后^:恢復直線行駛時,因外 側的側緣部3質地較軟,缺乏回復的支撐力道,使得操控上難以回復直線 行進;且轉彎時輪胎呈傾斜狀態,輪胎容易沿著較軟質的側緣部3持續下 陷傾斜,而失去平衡,反而造成側滑現象發生;請參照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中心部2是采較硬質膠料構成以提供 本體l較佳支撐力道,當本體1受應力進行滾動時,輪胎應力是集中于中
心部2,眾所周知,摩擦阻力是與重量成比例,因此中心部2所承受的磨擦 力是最高,而該中心部2是采用較硬質的膠料以提供較佳耐磨效果,且利 用該中心部2較高的硬度,使接地面積減少,不附著于地面,則滾動阻力 及騎乘阻力是較低,以獲得較佳的起動力道及行進力道;由于車輛轉彎時,輪胎是呈傾斜狀態,該側緣部3是承受車輛轉彎的 應力,若轉彎時胎面材質較硬,胎面所承受摩擦阻力是較小,則會產生滑 動的現象不容易操控;為達較佳的操控效果,該中心部2兩側的二側緣部3 是利用較軟質的膠料構成,該側緣部3質地較軟,黏滯度亦較高,使側緣 部3對于地面有較佳的附著抓地力,車輛轉彎時獲得較多的對地摩擦力,以 保持轉彎的穩定性;再者,前述的側緣部3是利用較軟質膠料構成,以達較佳的抓地力及 操控效果,但是當轉彎過程結束,車輛恢復直線前進時,由于中心部2兩側 的側緣部3質地較軟,車輛把手欲扶正時所需的支撐力及恢復力亦較為不 足,容易沿著軟質側緣部3持續傾斜;因此本實用新型于該二側緣部3外側 是分別設置二肩部4,該肩部4是利用質地較硬的材質構成,且該肩部4與 側緣部3接合處是呈斜面41,藉此,當車輛把手欲復歸扶正時,是利用較 硬質的肩部4以支撐對地應力,該肩部4的斜面41是利用其傾斜角度結構 支撐抵頂地面,使操控把手時得到較佳的回復力道,以達最佳的操控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藉由上述不同軟硬度膠料以構成本體1,其是 由位于本體1中間的中心部2、該中心部2外側的二側緣部3以及該二側緣 部3外側的二肩部4所構成;其中該中心部2是采用較硬質的膠料構成,使 輪胎接地面積較小,騎乘阻力較少;該二側緣部3是利用較軟質的膠料構 成,使轉彎時穩定性提高,減少側滑情況發生;該二肩部4是采用較硬質的 膠料構成,以獲得較高的回復支撐力道,使操控性提高;由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企圖據以對 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的實用新型精神下所 做有關本實用新型的任何修飾或變更者,如變更側緣部3與肩部4的結合 方式為其它可據以實施的態樣而具有相同效果者,皆仍應包括在本實用新 型意圖保護的范疇內。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輪胎的改良結構在結構設計、使用實用性及 成本效益上,確實是完全符合產業上發展所需,且所揭露的結構實用新型 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創新構造。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 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 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 技術方案的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 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的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 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輪胎的改良結構,包括有一本體,其特征在于該本體包括有中心部,該中心部是采用蕭氏硬度60-75間的膠料構成,該中心部兩側是設有二側緣部,該二側緣部是皆采用蕭氏硬度35-50間的膠料構成,該二側緣部最外側是設有二肩部,該二肩部是皆采用蕭氏大于50以上硬度的膠料所構成。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輪胎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側緣部與肩 部的接合處呈斜面。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迷輪胎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本體是使用 于自行車車輛的輪胎。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輪胎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斜面的傾斜 方向是由本體內側朝外側傾斜。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輪胎的改良結構,其本體是輪胎的胎面,特別是用于自行車的輪胎,該本體的中央部分是設有中心部,該中心部兩側是分別設有二側緣部,該二側緣部外側是設有肩部,該側緣部與肩部的接合面是呈傾斜的斜面,其中該中心部是使用質地較硬的膠料構成,其硬度是介于蕭氏硬度60-75之間;該二側緣部是使用質地較軟、黏度較高的膠料構成,其硬度是介于蕭氏硬度35-50之間;該二肩部是皆采用蕭氏硬度大于50以上硬度的膠料所構成;藉由上述不同的材質構成本體,以此獲得操控性較高、穩定性較佳以及騎乘阻力小的輪胎胎面;如此可改善習用的結構操控性不佳,回復力道不足而容易發生側滑現象等缺點。
文檔編號B60C11/00GK201015947SQ20072000070
公開日2008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07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07年1月10日
發明者楊銀明 申請人:建大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