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用楔式制動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剎車裝置。更具體地說是一種應用在汽車制動系統中的楔式制動器。
背景技術:
已有的汽車制動器結構主要有S形漸開線凸輪式、偏圓弧凸輪式和盤式幾種,在實際生產和應用中存在如下問題1、S形漸開線凸輪及偏圓弧凸輪式汽車用鼓式制動器結構相對復雜,制動支架、凸輪軸與底板連接后,由于凸輪頭部的特殊形狀,因其對稱度的制造誤差及安裝位置度誤差,易引起制動時跑偏,回位遲鈍,拖磨等不良制動,給行車安全帶來隱患。
2、S形漸開線凸輪及偏圓弧凸輪式汽車用鼓式制動器要求空間位置自由度大,工件及零部件多,給整車底盤的布置帶來諸多不便。
3、S形漸開線凸輪及偏圓弧凸輪式汽車用鼓式制動器,由于其機械傳動的結構特點,使得整個制動器的總重量加大,增加了整車的重量,增加了能耗。
4、盤式制動器,盡管其制動性能比較好,但由于其制造成本高,技術難度大,只使用于部分車型使用。
5、由于S形漸開線凸輪及偏圓弧凸輪式汽車用鼓式制動器的結構相對復雜,因此零件要求也較多,使得整個制動器的生產制造成本也相應增加。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是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不僅具有可靠的制動性能,而且其結構緊湊、成本低、制造簡單、適用于各類車輛的汽車用楔式制動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點是采用具有楔形推桿的柱塞式自動調整泵,由所述柱塞式自動調整泵和對稱設置的一對制動蹄組成動力傳遞機構,所述制動蹄為雙端驅動或單端驅動,所述調整泵上可伸縮的柱塞桿的桿端與制動蹄的驅動端為浮動面聯結。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在1、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尺寸小,采用柱塞式自動調整泵可以使汽車用制動器在制動過程中大大減少剎偏、拖磨、發卡等不利因素。
2、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所用零部件較少,大大降低了生產制造成本。
3、本實用新型同樣為鼓式,但由于其省略了制動支架和凸輪軸,由柱塞式自動調整泵直接作用于制動蹄上,使得制動器在工作時的傳動誤差大大減少,維護更為方便。
4、配置“柱塞式調整泵”具有自動調整剎車間隙的功能,因此使汽車制動性能大大提高,不需人工調整間隙,省時,省力,從而提高了汽車運營的經濟效益。
圖1為本實用新型領從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圖1的A-A剖視圖。
圖3為雙向柱塞式自調泵工作原理結構示意圖。
圖3-1為單向柱塞式自調泵工作原理結構示意圖。
圖3-2為雙向柱塞式支承泵工作原理結構示意圖。
圖4、圖5、圖6為本實用新型不同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1調整泵、2制動蹄、3柱塞桿、4支承桿、5制動底板、6楔形推桿、7壓輥、8柱塞、9下離合體、10上離合體、11導向銷、12離合器復位簧、13推桿復位簧、14制動器回位簧、15雙向支承泵、16壓簧、17矩形槽、18泵殼、19安裝面、20基準面、21為V形螺旋槽、22定位螺栓、23隔離架。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2,采用柱塞式自動調整泵1,由柱塞式自動調整泵1和對稱設置的一對制動蹄2組成動力傳動機構,制動蹄2為雙端驅動或單端驅動,柱塞式自動調整泵1上可伸縮的柱塞桿3桿端與制動蹄2的驅動端為浮動面聯結。
具體實施中,在柱塞桿3的桿端開設溝槽,制動蹄2的驅動端浮支在該溝槽中。
圖1所示為采用雙向柱塞式自動調整泵1,并設置雙向柱塞式支承泵15,對稱設置的一對制動蹄2與雙向柱塞式自動調整泵1和雙向柱塞式支承泵構15構成領從蹄式制動器結構。
采用單向柱塞式自動調整泵1,對稱設置的一對制動蹄2與單向柱塞式自動調整泵1構成圖4所示的雙領蹄式制動器結構,或如圖5所示的雙從蹄式制動器結構。
圖6所示,采用雙向柱塞式自動調整泵1,對稱設置的一對制動蹄2與雙向柱塞式自動調整泵1即可構成雙向雙領蹄式制動器結構。
在上述不同形式的制動器中,都是以制動蹄2的驅動端與調整泵的柱塞桿3的桿端為浮動面聯結,而制動蹄2的支承端與支承桿4的桿端亦為浮動面聯結,支承桿4滑動設置在與泵殼18滑動配合的柱塞8中,泵殼18與制動底板5固連。此外,按正常形式,在一對制動蹄2之間,需要相應設置制動器回位簧14,在制動蹄2與制動底板5之間相應設置壓簧16,以保證制動蹄2的準確定位和可靠回位。
參見圖3、圖3-1、圖3-2,柱塞式自動調整泵1,在其柱塞桿3所在一端的柱塞8中配置一組包含有上離合體10和下離合體9的單向鋸齒式端面離合器,單向鋸齒式端面離合器。
在其下離合體9的外圓柱面上開設有一處V形螺旋槽21,與V形螺旋槽21配合設置的是導向銷11的錐形頭部;其上離合體10的內圓柱面為螺旋工作面,上離合體10的內圓柱面與柱塞桿3之間為螺旋傳動配合。
當剎車間隙為正常制動間隙時(一般為0.5~0.8mm),動力源通過作用于柱塞泵上的楔形推桿6,通過壓輥7將動力傳遞給柱塞8及柱塞桿3,從而推動制動蹄靠近于制動鼓,從而產生制動。
由于摩擦片的不斷磨損,當剎車間隙超過正常制動間隙時,動力源通過作用于柱塞泵上的楔形推桿6,通過浮動于隔離架23中的壓輥7將動力傳遞給柱塞8,由于柱塞8存在有楔面的工作特點,迫使柱塞8產生相對于殼體18的軸向位移,由于在柱塞8的外圓柱面上開設有軸向矩形槽17,矩形槽17的設置用于使柱塞8不發生轉動,而滑動設置于固連于泵殼18上定位螺栓22中的導向銷11穿過矩形槽17,其錐型頭部配合于下離合體9的外圓柱面上螺旋槽21中,柱塞8的軸向移動推動了下離合體9的軸向移動,由于其外圓柱面上的螺旋槽21的設置及導向銷11的限位作用,使得其產生圓周轉動,由于單向離合器的下離合體9與上離合體10之間為具有鋸齒式單向離合器配合端面,因而,此時離合器打滑,使得上離合體10位移不變化,柱塞桿3相對于上離合體10的軸向位移不變化。
當制動解除后,由于楔形推桿復位簧13、離合器復位簧12等多處設置的復位彈簧的作用,楔形推桿6復位,柱塞8復位,下離合體9也要回到原來的位置,由于其外圓柱面上的螺旋槽21及導向銷11的設置,單向離合器的下離合體9產生圓周轉動,此時,單向離合器工作,使得其上離合體10產生圓周轉動,而柱塞桿3與上離合體10之間為內螺紋傳動配合,使得柱塞桿3相對于上離合體10產生軸向位移,使制動蹄2向外移動一定量的位移,從而消除因摩擦片磨損而不斷增大的制動間隙。進而完成對汽車制動中的剎車間隙隨即自動補償。最終能夠可靠的保持汽車制動性能的長期穩定性,達到制動性能可靠,結構緊湊、成本低、制造簡單、適用范圍廣范的使用目的。
此外,如圖2所示,與柱塞式自動調整泵1的安裝面相配合的底板面19與底板的制動基準面20之間成大于零度的夾角α。
本實用新型具有制造簡單,結構緊湊,制動性能可靠,成本低,傳動誤差小等諸多優點,柱塞式自動調整泵的配置不但解決了汽車制動中間隙自動補償的目的,而且也置換了費用較高的自動調整臂的應用,從而,既減化了結構,又節約了成本。
權利要求1.汽車用楔式制動器,其特征是采用具有楔形推桿(6)的柱塞式自動調整泵(1),由所述柱塞式自動調整泵(1)和對稱設置的一對制動蹄(2)組成動力傳遞機構,所述制動蹄(2)為雙端驅動或單端驅動,所述柱塞式自動調整泵(1)上可伸縮的柱塞桿(3)的桿端與制動蹄(2)的驅動端為浮動面聯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動器,其特征是采用雙向柱塞式自動調整泵(1),并設置雙向柱塞式支承泵(15),所述對稱設置的一對制動蹄(2)與雙向柱塞式自動調整泵(1)和雙向柱塞式支承泵構(15)構成領從蹄式制動器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動器,其特征是采用單向柱塞式自動調整泵(1),所述對稱設置的一對制動蹄(2)與單向柱塞式自動調整泵(1)構成雙領蹄式制動器結構或雙從蹄式制動器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動器,其特征是采用雙向柱塞式自動調整泵(1),所述對稱設置的一對制動蹄(2)與雙向柱塞式自動調整泵(1)構成雙向雙領蹄式制動器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動器,其特征是與所述柱塞式自動調整泵(1)的安裝面相配合的制動底板的安裝面(19)與底板的制動基準面(20)之間成大于零度的夾角α。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動器,其特征是所述柱塞式自動調整泵(1),其柱塞桿(3)所在一端的柱塞(8)中配置一組包含有上離合體(10)和下離合體(9)的單向鋸齒式端面離合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動器,其特征是所述單向鋸齒式端面離合器,在其下離合體(9)的外圓柱面上開設有一處V形螺旋槽(21),與所述V形螺旋槽(21)配合設置的是導向銷(11)的錐形頭部。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動器,其特征是所述單向鋸齒式端面離合器,其上離合體(10)的內圓柱面為螺旋工作面,所述上離合體(10)的內圓柱面與柱塞桿(3)之間為螺旋傳動配合。
專利摘要汽車用楔式制動器,其特征是采用柱塞式自動調整泵,由柱塞式自動調整泵和對稱設置的一對制動蹄組成動力傳遞機構,所述制動蹄為雙端驅動或單端驅動,自動調整泵上可伸縮的柱塞桿的桿端與制動蹄的驅動端為浮動面聯結。本實用新型具有可靠的制動性能,其結構緊湊、成本低、制造簡單、適用于各類車輛的汽車用鼓式制動器。
文檔編號B60T1/00GK2881206SQ20062006978
公開日2007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06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2006年2月28日
發明者韓志業 申請人:韓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