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乘客接近檢測設備,乘客接近檢測系統和乘客接近檢測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檢測接近車輛的車輛乘客的乘客接近檢測設備,乘客接近檢測系統和乘客接近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存在用于通過在安裝在車輛上的車載設備和乘客攜帶的便攜設備之間進行無線電通信來檢測攜帶便攜設備的車輛乘客接近車輛的技術。這樣的技術被用作元件技術,例如,在通常所說的智能進入系統中,根據乘客的接近或離開自動地鎖上/打開車輛的門。在智能進入系統中,最好是僅乘客接近的門被鎖上或打開。為了實現這個功能,提出了一種用于從車輛的多個門中檢測出攜帶便攜設備的乘客接近的門的技術。
H10(1998)-317754的日本專利申請公開公報上公開了一種技術,其中發送請求信號從分別對應車輛的多個門設置的多個發送天線以時間分割方式被順序地發送。然后確定在哪個時刻從車輛乘客攜帶的便攜設備接收響應信號,該響應信號對應被發送的發送請求信號。因此,對多個門中車輛乘客接近的一個門作出檢測。
發明內容
然而,用上述技術,為了確定多個門中車輛乘客接近的一個門,發送請求信號從多個發送天線以時間分割方式被順序地發送。因此,必須將驅動和控制發送天線的控制裝置的操作時間段設定得足夠長,并將接收來自便攜設備的響應信號的接收裝置的等待時間段設定得足夠長。由于這個原因,存在控制裝置和接收裝置的電力消耗增加的問題。
本發明已經解決了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乘客接近檢測設備,乘客接近檢測系統,和乘客接近檢測方法,可以不增加電力消耗確定多個門中攜帶便攜設備的車輛乘客接近的一個門。
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是一種乘客接近檢測設備,包含發送裝置,從對應車輛的多個門設置的多個發送天線單獨地發送發送請求信號;接收裝置,接收從已經接收到相應的發送請求信號的便攜設備返回的作為對發送請求信號中的一個的響應的響應信號;以及控制裝置,控制發送裝置和接收裝置的操作,并根據接收裝置接收的響應信號檢測攜帶便攜設備的車輛乘客的接近,其中從多個發送天線發送的每個發送請求信號包含用于識別發送天線中對應的一個或門中對應一個發送天線設置的對應的一個,并且響應信號包含對應便攜設備接收的發送請求信號中包含的識別信息的識別信息,并且控制裝置根據接收裝置從便攜設備接收的響應信號中包含的識別信息確定攜帶便攜設備的車輛乘客接近的是多個門中的哪個門。
現在將參照
本發明,其中圖1是示意地表示應用本發明的車輛門照明系統的整體構造的系統構造圖;圖2是表示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的放置位置和通過驅動各個發送天線形成的檢測區域的實例的示意圖;圖3是表示從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發送的發送請求信號的格式的實例的圖;圖4是表示作為對發送請求信號中的一個的響應從便攜設備返回的響應信號的格式的實例的圖;圖5是表示在應用本發明的車輛門照明系統中車載設備的控制單元的控制電路周期性地執行的處理流程的流程圖;圖6是表示在應用本發明的車輛門照明系統中便攜設備執行的處理流程的流程圖;圖7是解釋在以時間分割方式順序驅動多個發送天線的情況下控制單元需要更長的起動時間段的時間圖;圖8是解釋通過縮短應用本發明的車輛門照明系統中的控制單元的起動時間減少電力消耗的時間圖;圖9是示意地表示應用本發明的智能進入系統的整體構造的系統構造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參照
本發明的實施例,其中相同的構件用相同的參考標號表示。
(第一實施例)首先,作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說明應用本發明的車輛門照明系統的實例。在本實例中,對應各個門設置對車輛的多個門周圍照明的燈。當車輛乘客接近任何一個門時,對應被接近的門設置的燈被打開以提供接待。
圖1是系統構造圖,示意地表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車輛門照明系統的整體構造。如圖1所示,第一實施例的車輛門照明系統包含安裝在車輛上的車載設備1,和由車輛乘客攜帶的便攜設備2,并且在車載設備1和便攜設備2之間進行無線電通信以實現上述燈的照明控制。
在第一實施例的車輛門照明系統中,安裝在車輛上的車載設備1包含作為主要組成部分的控制單元10。該控制單元10連接至第一至第三的三個發送天線11,12和13以及接收天線14。此外,控制單元10還連接到對車輛駕駛員座位側的門周圍照明的駕駛員側門燈15,對車輛的前部乘客座位側的門周圍照明的前部乘客側門燈16,以及對車輛后門周圍照明的后門燈17。這些燈15,16和17的打開和關閉由控制單元10控制。
在配備至車載設備1的三個發送天線11,12和13當中,第一發送天線11位于,例如,如圖2所示,其上安裝有車載設備1的車輛100的駕駛座位側的門101中。當被驅動時,第一發送天線11在駕駛座位側的門101附近形成檢測區域A1。第二發送天線12位于車輛100的前部乘客座位側的門102中。當被驅動時,第二發送天線12在前部乘客座位側的門102附近形成檢測區域A2。第三發送天線13位于車輛100的后門103中。當被驅動時,第三發送天線13在后門103附近形成檢測區域A3。這些檢測區域A1,A2和A3分別是作為無線電波從各個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11至13發送的發送請求信號到達的范圍。換句話說,這些范圍是在車載設備1和便攜設備2之間可以無線電通信的區域。當攜帶便攜設備2的車輛乘客進入檢測區域A1,A2和A3中的一個時,車載設備1接收來自便攜設備2的響應信號。
駕駛員側門燈15,前部乘客側門燈16和后門燈17位于門101,102和103的門把手上,門鏡下等等以分別對門101,102和103周圍照明。
如圖10所示,在控制單元10中設置發送電路21,22和23作為分別對應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11,12和13的第一至第三發送裝置/發送單元。此外,在控制單元10中設置接收電路24和控制電路25。作為接收裝置/接收單元的接收電路24對應接收天線14。作為控制裝置/控制單元的控制電路25控制車載設備1的整體操作。將控制電路25配置成包含CPU,ROM,RAM等等的微計算機。控制電路25根據預定操作控制程序執行處理以控制第一至第三發送電路21,22和23以及接收電路24的操作,并控制駕駛員側門燈15,前部乘客側門燈16和后門燈17的打開和關閉。
在其上安裝有車載設備1的車輛100在車輛100的點火開關關閉的情況下停放時,以預定頻率從電池給控制單元10的控制電路25供電,并且周期性地重復起動停止。當被起動時,控制電路25以預定周期操作第一至第三發送電路21至23,并使第一至第三發送電路21至23分別從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11至13發送發送請求信號,該發送請求信號對應發送電路21至23。如圖2所示,由此分別在駕駛員側門101,前部乘客側門102和后門103附近形成檢測區域A1至A3。因此,使得在車載設備1和便攜設備2之間可以無線電通信。
第一至第三發送電路21至23在控制電路25的控制下分別從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11至13發送的發送請求信號是請求從便攜設備2的響應的請求信號。在這種情況中,特別是在第一實施例的車輛門照明系統中,分別從這些第一至第三天線11至13發送的發送請求信號被配置成包含作為用于識別各個發送天線11至13的信息的各個天線ID。具體地說,從發送天線11到13發送的每個發送請求信號具有例如圖3所示的格式。在該格式中,除請求從便攜設備2的響應信號的指令之外,作為發送發送請求信號的發送天線的識別信息的天線ID被寫入頭部和EOM(報文結束)之間的數據區域。在由第一發送電路21從第一發送天線11發送的發送請求信號中,第一發送天線11的天線ID被寫入數據區域。在由第二發送電路22從第二發送天線12發送的發送請求信號中,第二發送天線12的天線ID被寫入數據區域。在由第三發送電路23從第三發送天線13發送的發送請求信號中,第三發送天線13的天線ID被寫入數據區域。
當被起動時,控制單元10的控制電路25使發送請求信號從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11至13發送。此后,控制電路25將接收電路24設定在預定時間內處于等待狀態,并使接收電路24接收從便攜設備2返回的作為對一個發送請求信號的響應的響應信號。當以預定周期被起動時,控制單元10重復以上發送發送請求信號和等待響應信號的控制直至接收到來自便攜設備2的響應信號。
當接收到從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11至13之一發送的發送請求信號時,車輛乘客攜帶的便攜設備2返回響應信號作為對接收的發送請求信號的響應。具體地說,當車輛100的駕駛員側門101附近的檢測區域A1中的便攜設備2接收到來自第一發送天線11的發送請求信號時,便攜設備2返回響應信號作為對來自第一發送天線11的發送請求信號的響應。當車輛100的前部乘客側門102附近的檢測區域A2中的便攜設備2接收到來自第二發送天線12的發送請求信號時,便攜設備2返回響應信號作為對來自第二發送天線12的發送請求信號的響應。當車輛100的后門103附近的檢測區域A3中的便攜設備2接收到來自第三發送天線13的發送請求信號時,便攜設備2返回響應信號作為對來自第三發送天線13的發送請求信號的響應。
在這種情況中,特別是在第一實施例的車輛門照明系統中,從便攜設備2返回的作為對發送請求信號的響應的響應信號被配置成包含與接收到的發送請求信號中包含的相同的天線ID(或對應天線ID的識別信息)。具體地說,從便攜設備2返回的響應信號具有例如圖4所示的格式。除作為便攜設備2的識別信息的便攜設備ID之外,與接收到的發送請求信號中包含的相同的天線ID被寫入頭部和EOM(報文結束)之間的數據區域。具體地說,在從車輛100的駕駛員側門101附近的檢測區域A1內的便攜設備2返回的響應信號中,寫有指示第一發送天線11的天線ID。在從車輛100的前部乘客側門102附近的檢測區域A2內的便攜設備2返回的響應信號中,寫有指示第二發送天線12的天線ID。在從車輛100的后門103附近的檢測區域A3內的便攜設備2返回的向應信號中,寫有指示第三發送天線13的天線ID。
當利用接收電路24從便攜設備2接收響應信號時,控制單元10的控制電路25用先前寄存的便攜設備ID驗證包含在響應信號內的便攜設備ID,根據來自便攜設備2的響應信號中包含的便攜設備ID是否與先前寄存的便攜設備ID匹配來進行用戶認證。在來自便攜設備2的響應信號中包含的便攜設備ID與先前寄存的便攜設備ID匹配的情況下,控制電路25判定在檢測區域中存在合法用戶(擁有便攜設備2的車輛乘客)。
當判定在檢測區域中存在的是合法用戶的車輛乘客時,控制單元10的控制電路25讀取來自便攜設備2的響應信號中包含的天線ID,并判斷來自便攜設備2的響應信號響應的是分別從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11至13發送的發送請求信號中的哪個,即攜帶便攜設備2的車輛乘客在檢測區域A1至A3的哪個區域中。根據判定結果,控制電路25進行僅對駕駛員側門燈15,前部乘客側門燈16,和后門燈17中的一個,并且是對應攜帶便攜設備2的車輛乘客接近的門的燈的打開控制。
具體地說,在分別從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11至13發送發送請求信號的情況下,假定攜帶便攜設備2的車輛乘客進入在車輛100的駕駛員側門101附近形成的檢測區域A1。從第一發送天線11發送的發送請求信號被便攜設備2接收,并且從便攜設備2返回的作為對該發送請求信號的響應的響應信號包含指示第一發送天線11的天線ID。當在來自便攜設備2的響應信號中包含的天線ID指示第一發送天線11時,控制電路25判定攜帶便攜設備2的車輛乘客已經進入檢測區域A1,而且該乘客正在接近車輛100的駕駛員側門101。然后控制電路25打開駕駛員側門燈15。在分別從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11至13發送發送請求信號的情況下,當攜帶便攜設備2的車輛乘客進入在車輛100的前部乘客側門102附近形成的檢測區域A2時,從第二發送天線12發送的發送請求信號被便攜設備2接收,并且從便攜設備2返回的作為對發送請求信號的響應的響應信號包含指示第二發送天線12的天線ID。當在來自便攜設備2的響應信號中包含的天線ID指示第二發送天線12時,控制電路25判定攜帶便攜設備2的車輛乘客已經進入檢測區域A2,而且該乘客正在接近車輛100的前部乘客側門102。然后控制電路25打開前部乘客側門燈16。在分別從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11至13發送發送請求信號的情況下,當攜帶便攜設備2的車輛乘客進入在車輛100的后門103附近形成的檢測區域A3時,從第三發送天線13發送的發送請求信號被便攜設備2接收,并且從便攜設備2返回的作為對發送請求信號的響應的響應信號包含指示第三發送天線13的天線ID。當在來自便攜設備2的響應信號中包含的天線ID指示第三發送天線13時,控制電路25判定攜帶便攜設備2的車輛乘客已經進入檢測區域A3,而且該乘客正在接近車輛100的后門103。然后控制電路25打開后門燈17。
如上所述,在第一實施例的車輛門照明系統中,通過確認從車輛乘客攜帶的便攜設備2返回的作為對分別從車載設備1的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11至13發送的發送請求信號中的一個的響應的響應信號中包含的天線ID來判斷車輛乘客接近的是哪個門。當車輛乘客接近其中的一個門時,駕駛員側門燈15,前部乘客側門燈16和后門燈17中一個對應車輛乘客接近的門設置的燈被打開以提供接待。
而且,在打開對應車輛乘客接近的門設置的燈之后,第一實施例的車輛門照明系統可以被配置成進行打開給相應的門設置的門鎖單元的控制。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已經知道車輛乘客接近的門,給門設置的門鎖單元可以被自動地打開。替代地,可以在通過車載設備1和便攜設備2之間的通信再次進行用戶認證之后打開給門設置的門鎖單元,由設置在門的門把手附近的開關觸發用戶認證。這樣通過車載設備1和便攜設備2之間的通信的重復的用戶認證可以在是合法用戶的車輛乘客確實地接近通過打開燈而照明的門的時刻打開相應的門。因此,在提高安全性方面非常有效。
此外,多個門鎖單元中的任何一個可以被自由地設定為被打開。例如,在判定是合法用戶的車輛乘客接近駕駛員側門的情況下,分別配備至車輛門的所有門鎖單元可以被打開。在判定乘客接近前部乘客側門或后門的情況下,僅相應的門的門鎖單元可以被打開。
將參照圖5和6的流程圖為第一實施例的車輛門照明系統中的一系列操作提供說明。圖5是表示車載設備1的控制單元10中的控制電路25周期性地執行的處理流程的流程圖,圖6是表示便攜設備2執行的處理流程的流程圖。
在如圖5的流程圖所示的第一實施例的車輛門照明系統中,當車輛停放時車載設備1的控制單元10中的控制電路25被從車載電池供電以被起動時,在步驟S101中,控制電路25首先操作并使第一至第三發送電路21至23分別從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11至13發送包含作為各個天線的識別信息的各個天線ID的發送請求信號。接下來,在步驟S102中,控制電路25操作接收電路24,并判斷來自便攜設備2的響應信號是否被接收電路24接收。在步驟S102中的判斷被重復直至在步驟S103中判定預定時間段(等待時間)已經過去。當來自便攜設備2的響應信號在預定時間段內被接收電路24接收時,處理進行到步驟S104。當預定時間段在來自便攜設備2的響應信號被接收電路24接收以前過去時,使控制電路25處于休眠狀態(電源供給被停止的狀態)直至下一個起動周期。
同時,如圖6的流程圖所示,車輛乘客攜帶的便攜設備2定時判斷便攜設備2是否接收到來自車載設備1的發送請求信號(步驟S201)。在步驟S202中,當接收到來自車載設備1的發送請求信號時,便攜設備2從接收的發送請求信號讀取天線ID。在步驟S203中,便攜設備2形成響應信號,其中將從接收的發送請求信號讀取的天線ID和作為便攜設備2的識別信息的便攜設備ID合并在一起。在步驟S204中,便攜設備2返回在步驟S203中形成的響應信號,作為對從車載設備1接收的發送請求信號的響應。
接著,在步驟S104中,當接收電路24接收到來自便攜設備2的響應信號時,車載設備1的控制單元10中的控制電路25讀取從便攜設備2接收的響應信號中包含的便攜設備ID。此后,在步驟S105中,控制電路25判斷包含在響應信號中的便攜設備ID是否與先前寄存的作為合法用戶的便攜設備ID的便攜設備ID匹配。在來自便攜設備2的響應信號中包含的便攜設備ID與先前寄存的便攜設備ID不匹配的情況下,控制電路25直接終止處理。在來自便攜設備2的響應信號中包含的便攜設備ID與先前寄存的便攜設備ID匹配的情況下,控制電路25在步驟S106中讀取來自便攜設備2的響應信號中包含的天線ID。在步驟S107中,根據在步驟S106中讀取的天線ID,控制電路25指定車輛的駕駛員側門,前部乘客側門和后門中的一個并且是攜帶便攜設備2的車輛乘客接近的門。在下一步S108中,控制電路25進行打開駕駛員側門燈15,前部乘客側門燈16和后門燈17中的一個對應步驟S106中指定為車輛乘客接近的門的燈的控制。
如上所述,在第一實施例的車輛門照明系統中,分別從對應駕駛員側門,前部乘客側門,和后門設置的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11至13發送到便攜設備2的發送請求信號被配置成包含作為各個發送天線11至13上的識別信息的各個天線ID。而且,接收發送請求信號的便攜設備2返回的作為對發送請求信號的響應的響應信號被配置成包含與在接收的發送請求信號中包含的天線ID相同的天線ID(或對應天線ID的識別信息)。根據從便攜設備2返回的并被接收電路24接收的響應信號中包含的天線ID,車載設備1的控制單元10中的控制電路25判斷車輛乘客接近的是車輛的駕駛員側門,前部乘客側門和后門中的哪一個,并把對應被判定為車輛乘客接近的門的燈打開。
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車輛門照明系統,即使當發送請求信號同時從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11至13發送時,從來自便攜設備2的響應信號中包含的天線ID顯而易見便攜設備2接收的發送請求信號是哪個發送天線發送的。因此,可以可靠地判斷攜帶便攜設備2的車輛乘客接近的是哪個門,并不增加電力消耗地合適地進行打開對應車輛乘客接近的門的燈的控制。
具體地說,作為判斷車輛乘客接近的是多個門中的哪個門的方法,可以考慮如下所述的另一方法。發送請求信號被分別從以對應方式設置的多個發送天線以時間分割方式(圖7中的t0_s1,t0_s2,和t0_s3的時刻)順序發送至多個門。此后,判斷在哪個時刻發送發送請求信號并接收來自車輛乘客攜帶的便攜設備的對應發送請求信號的響應信號。然而,如圖7所示,用這樣的方法,需要根據驅動發送天線的各個時刻在若干時刻(圖7中的t0_r1,t0_r2,和t0_r3)逐一地操作接收裝置。此外,接收裝置需要處于等待來自便攜設備的響應信號的狀態。所以要求控制單元的起動時間T0在每一周期之間更長,起動時間T0是當車輛停放時周期性地起動控制單元時的時間段。因此,增加了電力消耗。
另一方面,在第一實施例的車輛門照明系統中,從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11至13同時(在圖8中的時間t1_s的時刻)發送發送請求信號。因此,用于接收電路24等待來自便攜設備2的響應信號的時間段t1_r可以很短,并且控制單元10的起動時間T1可以設定得更短。因此,根據該車輛門照明系統,可以可靠地判斷攜帶便攜設備2的車輛乘客接近的是哪個門,并在減少電力消耗時正確地進行打開對應車輛乘客接近的門的燈的控制。尤其是,第一實施例的車輛門照明系統在車輛停放的狀態下用車載電池提供的電能運行,不再對車載電池充電。因此,從防止例如車載電池用完的問題的觀點來看,這樣的電力消耗的減少具有重大的意義。
(第二實施例)接下來,將應用本發明的智能進入系統的實例作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進行說明。用該智能進入系統,當車輛乘客接近一個門時,對應相應的門設置的門鎖單元被自動地打開。
圖9是示意地表示作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智能進入系統的整體構造的系統構造圖。如圖9所示,第二實施例的智能進入系統具有基本上類似于上述第一實施例的車輛門照明系統(見圖1)的構造。在第二實施例中,由車載設備1控制的電氣設備不同于第一實施例的。具體地說,在第一實施例的車輛門照明系統中,駕駛員側門燈15,前部乘客側門燈16和后門燈17由車載設備1控制。另一方面,在第二實施例的智能進入系統中,設置在駕駛員側門的第一門鎖單元31,設置在前部乘客側門的第二門鎖單元32,和設置在后門的第三門鎖單元33由車載設備1控制。
第二實施例的智能進入系統中的其他組成部分與第一實施例的車輛門照明系統的相同。在下文中,與第一實施例的車輛門照明系統的相同的組成部分用相同的參考標號表示,并且省略其詳細說明。
在第二實施例的智能進入系統中,如同上述第一實施例的車輛門照明系統的情況,在車載設備1的控制單元10中的控制電路25的控制下,第一至第三發送電路21至23操作從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11至13同時發送發送請求信號。在這種場合,分別從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11至13發送的發送請求信號包含用于識別發送天線的各個天線ID。
當接收同時從車載設備1的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11至13發送的發送請求信號中的一個時,車輛乘客攜帶的便攜設備2形成響應信號,其中將接收的發送請求信號中包含的天線ID相同的天線ID(或對應天線ID的識別信息)和作為便攜設備2的識別信息的便攜設備ID合并在一起。此后,便攜設備2返回形成的響應信號作為對接收的發送請求信號的響應。
在分別從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11至13發送發送請求信號之后,車載設備1的控制單元10中的控制電路25操作并使接收電路24處于等待來自便攜設備2的響應信號的狀態。當接收電路24接收到來自便攜設備2的響應信號時,控制電路25讀取包含在響應信號中的便攜設備ID,并用先前寄存的便攜設備ID驗證讀取的便攜設備ID。因此,根據來自便攜設備2的響應信號中包含的便攜設備ID是否與先前寄存的便攜設備ID匹配來進行用戶認證。
在來自便攜設備2的響應信號中包含的便攜設備ID與先前寄存的便攜設備ID匹配的情況下,控制電路25讀取來自便攜設備2的響應信號中包含的天線ID,并判斷來自便攜設備2的響應對應的是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11至13中的哪個發送天線已經發送的發送請求信號。也就是說,控制電路25判斷攜帶便攜設備的車輛乘客接近的是駕駛員側門,前部乘客側門和后門中的哪個門。根據判斷結果,控制電路25僅對與攜帶便攜設備2的車輛乘客接近的門對應的門鎖單元進行打開控制,該門鎖單元是設置在駕駛員側門的第一門鎖單元31,設置在前部乘客側門的第二門鎖單元32,和設置在后門的第三門鎖單元33之一。
如上所述,在第二實施例的智能進入系統中,從分別對應車輛的駕駛員側門,前部乘客側門和后門設置的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11至13發送到便攜設備2的發送請求信號被配置成包含作為各個發送天線11至13上的識別信息的各個天線ID。此外,從便攜設備2返回的作為對已經接收的發送請求信號中的一個的響應的響應信號被配置成包含與已經接收的發送請求信號中包含的天線ID相同的天線ID(或對應天線ID的識別信息)。根據從便攜設備2返回的并被接收電路24接收的響應信號中包含的天線ID,車載設備1的控制單元10中的控制電路25判斷車輛乘客接近的是車輛的駕駛員側門,前部乘客側門和后門中的哪個門,并將對應被判定為車輛乘客接近的門的門鎖單元打開。
根據第二實施例的智能進入系統,在同時從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11至13發送的發送請求信號中,從便攜設備2的響應信號中包含的天線ID識別出發送便攜設備2接收的發送請求信號的發送天線。因此,如同在上述第一實施例的車輛門照明系統的情況中,可以可靠地判斷攜帶便攜設備2的車輛乘客接近的是哪個門,并且不增加電力消耗地正確地進行僅將對應車輛乘客接近的門的門鎖單元打開的控制。
上述第一實施例的車輛門照明系統和第二實施例的智能進入系統僅是本發明的應用實例。顯然本發明的技術范圍不被上述實施例的說明所揭示的內容限制,而且本發明的技術范圍包含可以容易地由上述揭示的內容得到的不同的可供選擇的技術。例如,在上述實施例的說明中,分別從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11至13發送的發送請求信號被配置成包含作為各個發送天線上的識別信息的各個天線ID。然而,代替天線ID,發送請求信號可以包含對應各個發送天線的發送電路上的識別信息,或可以包含對應各個發送天線的車輛的門上的識別信息。在上述實施例的說明中,車載設備1分別從是第一至第三發送天線11至13的三個天線發送發送請求信號,發送請求信號分別對應包含駕駛員側門,前部乘客側門和后門的三個門。然而,例如,車載設備1可以從兩個發送天線發送發送請求信號,發送請求信號分別對應包含駕駛員側門和前部乘客側門的兩個門,或可以從四個以上發送天線發送發送請求信號,發送請求信號分別對應四個以上門。此外,上述實施例的說明是將分別對應各個門設置的照明單元和門鎖單元作為控制單元10控制的電氣設備的實例。然而,電氣設備不局限于這些,并且本發明可以應用于對應車輛的各個門設置的任何一種電氣設備。
本申請揭示的內容涉及2005年11月21日提交的2005-335321的日本專利申請中包含的主題,通過引用將其揭示的內容結合在本文中。
權利要求
1.一種乘客接近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包含發送裝置,從對應車輛的多個門設置的多個發送天線單獨地發送發送請求信號;接收裝置,接收從已經接收到相應的發送請求信號的便攜設備返回的作為對所述發送請求信號中的一個的響應的響應信號;以及控制裝置,控制所述發送裝置和接收裝置的操作,并且根據所述接收裝置接收到的響應信號檢測攜帶所述便攜設備的車輛乘客的接近,其中,從所述多個發送天線發送的每個發送請求信號包含用于識別所述發送天線中對應的一個或所述門中配備所述對應一個發送天線的對應的一個的識別信息,并且所述響應信號包含對應所述便攜設備接收到的所述發送請求信號中包含的所述識別信息的識別信息,并且所述控制裝置根據所述接收裝置從所述便攜設備接收的所述響應信號中包含的識別信息判斷攜帶所述便攜設備的所述車輛乘客接近的是所述多個門中的哪個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接近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響應信號還包含用于識別已經返回所述響應信號的所述便攜設備的便攜設備識別信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乘客接近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當來自所述便攜設備的所述接收裝置接收的所述響應信號中包含的所述便攜設備識別信息與先前寄存的便攜設備識別信息匹配時,所述控制裝置操作對應于被判定為所述車輛乘客接近的門設置的電氣設備。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乘客接近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氣設備是對應所述多個門設置的多個照明單元,并且當來自所述便攜設備的所述接收裝置接收的所述響應信號中包含的所述便攜設備識別信息與先前寄存的所述便攜設備識別信息匹配時,所述控制裝置打開對應于被判定為所述車輛乘客接近的一個門設置的一個照明單元。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乘客接近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氣設備是對應所述多個門設置的多個門鎖單元,并且當來自所述便攜設備的所述接收裝置接收的所述響應信號中包含的所述便攜設備識別信息與先前寄存的所述便攜設備識別信息匹配時,所述控制裝置打開對應于被判定為所述車輛乘客接近的一個門設置的一個門鎖單元。
6.一種乘客接近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包含安裝在車輛上的車載設備;以及車輛乘客攜帶的便攜設備,所述車載設備和所述便攜設備通信以檢測攜帶所述便攜設備的所述車輛乘客接近車輛,其中,所述車載設備包含發送裝置,從對應車輛的多個門設置的多個發送天線單獨地發送發送請求信號;接收裝置,接收從已經接收所述的相應發送請求信號的所述便攜設備返回的作為對所述發送請求信號的中的一個響應的響應信號;以及控制裝置,控制所述發送裝置和接收裝置的操作,并且根據所述接收裝置接收到的所述響應信號檢測攜帶所述便攜設備的所述車輛乘客的接近,并且其中,從所述多個發送天線發送的每個所述發送請求信號包含用于識別所述發送天線中對應的一個或所述門中配備所述對應的一個發送天線的對應的一個的識別信息,并且所述響應信號包含對應所述便攜設備接收的所述發送請求信號中包含的所述識別信息的識別信息,并且所述控制裝置根據接收裝置接收的來自便攜設備的響應信號中包含的識別信息判斷攜帶所述便攜設備的所述車輛乘客接近的是所述多個門中的哪個門。
7.一種乘客接近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驟從對應車輛的多個門設置的多個發送天線單獨地發送發送請求信號,每個所述發送請求信號包含用于識別所述發送天線中對應的一個或所述門中配備對應的一個所述發送天線的對應的一個的識別信息;從已經接收到一個所述發送請求信號的便攜設備返回包含對應所述接收到的發送請求信號中包含的所述識別信息的識別信息的響應信號,所述響應信號作為對所述接收到的發送請求信號的響應;接收從所述便攜設備返回的所述響應信號;并且根據從所述便攜設備返回的所述響應信號中包含的所述識別信息判斷攜帶所述便攜設備的所述車輛乘客接近的是所述多個門中的哪個門。
8.一種乘客接近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包含發送單元,從對應車輛的多個門設置的多個發送天線單獨地發送發送請求信號;接收單元,接收從已經接收到所述相應的發送請求信號的便攜設備返回的作為對所述發送請求信號中的一個的響應的響應信號;以及控制單元,控制所述發送單元和接收單元的操作,并且根據所述接收單元接收到的所述響應信號檢測攜帶所述便攜設備的車輛乘客的接近,其中,從所述多個發送天線發送的每個發送請求信號包含用于識別所述發送天線中對應的一個或所述門中配備所述對應的一個發送天線的對應的一個的識別信息,并且所述響應信號包含對應所述便攜設備接收到的所述發送請求信號中包含的所述識別信息的識別信息,并且所述控制單元根據所述接收單元接收到的來自所述便攜設備的所述響應信號中包含的識別信息判斷攜帶所述便攜設備的所述車輛乘客接近的是所述多個門中的哪個門。
全文摘要
乘客接近檢測設備包含發送裝置,從對應車輛的多個門設置的多個發送天線單獨地發送發送請求信號;接收裝置,接收來自便攜設備的作為對發送請求信號中的一個的響應的響應信號;以及控制裝置,根據響應信號檢測出攜帶便攜設備的車輛乘客的接近。每個發送請求信號包含用于識別發送天線中對應一個或門中對應的一個的識別信息。響應信號包含對應發送請求信號中包含的識別信息的識別信息。控制裝置根據響應信號中包含的識別信息判斷攜帶便攜設備的車輛乘客接近的是多個門中的哪個門。
文檔編號B60R25/00GK1971629SQ20061014844
公開日2007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06年11月9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21日
發明者江口隆 申請人: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