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后視鏡電動折疊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后視鏡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可電動向內和向上折疊,而且不必重置就可復位的汽車后視鏡。
背景技術:
汽車是現代人代步的重要工具,汽車的后視鏡提供駕駛汽車兩側后方的視況,對于車輛轉向起到了良好的輔助效果。現有的汽車后視鏡為了提供后方的視覺效果,其必需凸伸于汽車的兩側,對于空間較窄或其它種種情況,必需將后視鏡折合。以第M240379號的“車輛后視鏡結構改良”專利為例(2004年08月11日專利公報參照),其包含一直接鎖固在車體適當位置的基座板、一固設在基座板上的連結座及一樞設在連結座上的后視鏡,其中該基座板為可以配合不同車種、規格而成型于不同形狀的板體,在基座板朝向車體外側的一面凸設形成一內凹套接座,在連結座座體朝向基座板的一側凸設一可以嵌置于套接座并加以固接的嵌接凸塊,在連結座背向基座板一側的底緣朝外延伸一片橫向承接臂,所述的承接臂可設置有后視鏡,后視鏡殼體朝連結座一端延伸一內空凸臂,凸臂可樞設于連結座的承接臂上,令該后視鏡可作位置調整及定位,根據以上設置,連結座的嵌接凸塊先行嵌置固設在基座板的套接座中,然后再將后視鏡的凸臂設置在連結座的承接臂上,這樣可令后視鏡進行轉動,以致形成外張或收合狀態。此外,也可依據不同車種預先成型不同規格及形狀的基座板以搭配不同車體使用,這種結構具有節省后視鏡的制造成本與后視鏡可以轉動折收的優點。如第M248660號“汽車后視鏡組成”專利(2004年11月01日專利公報參照)公開的內容,其包括以后視鏡殼體、定位在兩旁車壁的基座,其特征是在后視鏡殼體朝向車壁基座一端延伸出上下連接段其兩側對應為凹設以搭靠層面,該上下搭靠層面在成型時為事先埋設以齒紋朝外的齒盤,繼緊鄰齒盤為貫穿以螺栓孔,另對鎖固在兩旁車壁的基座依照殼體兩連接段所間距成形的搭靠層面為突伸出上下抵掣段,該兩抵掣段對應殼體所埋設成形的齒盤方位是在事先埋設以齒紋朝外的齒盤;兩構件進行組裝時,將基座上、下抵掣段其間齒盤對應著鏡殼兩搭靠層面的齒盤,然后,套合有彈性組件的螺栓依序穿鏡殼其間螺栓孔、齒盤中心孔,并與基座所具齒盤的螺紋孔加以方位界限,這種結構作為組成的后視鏡在朝內折收或朝外伸張,能在便捷操作下完成平穩的架設方位。另外,再如第M251761號“車輛后視鏡結構”專利(2004年12月01日專利公報參照)公開的內容,其具有一固定座,底端側向延伸有一下連接臂,頂端同向延伸有一上連接臂,該上連接臂的端面為弧凹面,一樞接組,是定位在下連接臂上,及一鏡殼,底端對應下連接臂處具一容納區間,以供下連接臂及樞接組嵌入,鏡殼的容納區間內壁面與固定座是以樞接組相樞接,頂端對應上連接臂突伸有一銜靠臂,該銜靠臂的端面為弧凸面,以與上連接臂的弧凹面相銜靠,所述后視鏡除可調整角度及收折外,固定座與鏡殼間復具上、下位點皆相連結支撐。以上現有技術的汽車后視鏡大部份為手動折合,且其折合角度是直接向內折合;另外也有以電動方式折合的汽車后視鏡,當后視鏡遭外力撞擊而離開原傳動位置時,必需以人力將后視鏡扳回原起始位置,方能再以電動方式折合,此在窄巷會車或其它下車不便的情況下,將對駕駛造成相當大的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后視鏡電動折疊結構,其可電動向內和向上折疊,具有不必重置就可復位的優點。
本后視鏡電動折疊結構主要包括底座、傳動馬達、旋動套、外筒、橫向傳動軸、縱向傳動軸、內齒環及旋動座等,該傳動馬達的傳動軸與橫向傳動軸的第一傳動部嚙合,橫向傳動軸的第二傳動部與縱向傳動軸的第一傳動部嚙合,該縱向傳動軸的第二傳動部與固設于旋動套部的內齒環齒部嚙合,內齒環與旋動套固定,旋動套的另外一端與旋動座固定,當傳動軸旋動時,將依序帶動橫向傳動軸、縱向傳動軸、旋動套、旋動座旋動,由于旋動座固定于汽車后視鏡支架上,故當傳動馬達動作時,即可令后視鏡體向上折疊一適當角度而收合,且由于在該制動環端緣上具有一對緩步凸起的凸緣,這樣,當后視鏡遭外力撞擊而離開原傳動位置時,可直接旋動馬達,再通過緩步凸起的凸緣就可恢復電動方式收折或打開后視鏡。
本實用新型的后視鏡電動折疊結構克服了現有技術的缺點,具有不必重置就可復位的優點,其這對于在窄巷會車或其它下車不便的情況下,能夠產生相當大的好處。
下面參照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的后視鏡電動折疊結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后視鏡電動折疊結構的立體分解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后視鏡電動折疊結構的組合剖面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后視鏡電動折疊結構的旋動套的俯視圖和剖面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后視鏡電動折疊結構的固定環剖面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后視鏡電動折疊結構的內齒環剖面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后視鏡電動折疊結構的制動環剖面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后視鏡電動折疊結構的旋動座組剖面圖;具體實施方式
圖1所示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后視鏡電動折疊的分解結構,由圖可知,其包括底座1,該底座1具有用為設置傳動齒輪的承窩10,以分別設置橫向傳動軸11與縱向傳動軸12,另外,還具有定位部13以設置傳動馬達2,周緣具有固定孔14以固定外筒4,所述傳動馬達2的底緣配合底座定位部13位置處設有定位件20以與底座1結合定位,其傳動軸21并與橫向傳動軸11的第一傳動部110嚙合,橫向傳動軸11的第二傳動部111則與縱向傳動軸12的第一傳動部120嚙合,從而令縱向傳動軸12的第二傳動部121旋動。還具有一旋動套3,該旋動套3包括有一中空部30以容置傳動馬達2等構件,中空部30具有嵌溝301,底緣具有扣部302(參見圖3),中空部30內置有彈性組件31、固定環32、內齒環33及扣件34,前述固定環32內緣具通孔320(參見圖4),外緣具有卡部321,上緣具固定部322,該卡部321用為卡入旋動套嵌溝301而設置,固定部322則用為固定內齒環33;該內齒環33內緣具齒部330(參見圖5),下緣具固定部331,以與固定環固定部322固定;該扣件34是扣入旋動套扣部302中,藉以固定彈性組件31、固定環32及內齒環33于旋動套中空部30中;該旋動套3另外一側外緣具定位部303,以套設彈性組件35及制動環36,該制動環36內緣配合旋動套定位部303位置設有定位部360(參見圖6),其端緣上具有一對緩步凸起的凸緣361,前述旋動套3端緣上具有卡部304及固定孔305以固設旋動座5(參見圖7)。還具有外筒4,該外筒4內具中空部40,其下端配合底座固定孔14位置設有固定孔41,藉以螺絲等構件固定底座1與外筒(4)。所述的旋動座5的內緣具有卡部50,端面上具有固定孔51,該卡部是卡于旋動套3的卡部304中(參見圖7),并可通過螺絲鎖固旋動座固定孔51與旋動套固定孔305,而使旋動座5與旋動套3結合成一體,該旋動套5令端延設一固定片52,固定片52上并具有固定孔53。
本實用新型的后視鏡電動折疊的組合結構如圖2所示,傳動馬達2設置于旋動套3內的中空部30中,旋動套3又設置于外筒4的中空部40內,傳動馬達2的定位件20是定位于底座1中,而底座1又與外筒4螺合,旋動套3的一端露出于外筒4,其上端面上的固定孔305與旋動座5螺固(參見圖7),該傳動馬達的傳動軸21并與橫向傳動軸11的第一傳動部110嚙合,橫向傳動軸11的第二傳動部111則與縱向傳動軸12的第一傳動部120嚙合,令縱向傳動軸12的第二傳動部121旋動,該縱向傳動軸12的第二傳動部121與固設于旋動套3內部的內齒環33的齒部330嚙合,當傳動軸21旋動時,將依序帶動橫向傳動軸11、縱向傳動軸12及內齒環33,由于所述的內齒環33是與旋動套3固定的,故進而將帶動旋動套3旋動,又由于旋動套3的另外一端是與旋動座5固定的,故最終可令旋動座5旋動,又由于該旋動座5是由固定片52上的固定孔53固定于汽車后視鏡支架之上(本實用新型是固定于后視鏡體內部),故當傳動馬達2發生動作時,可令后視鏡體向上折疊一適當角度而收合,且由于該制動環36的端緣上具有一對緩步凸起的凸緣361,這樣,當后視鏡遭外力撞擊而離開原傳動位置時,不必采用如現有做法的依靠人力將后視鏡扳回原起始位置,才能再以電動方式折合的方式,可直接再動作旋動馬達2,由該緩步凸起的凸緣361即可恢復電動方式收折或打開后視鏡,這在窄巷會車或其它下車不便的情況下,將產生相當大的好處。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型和改進,這些也應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后視鏡電動折疊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該底座具有用為設置傳動齒輪的承窩,以分別設置橫向傳動軸與縱向傳動軸,還具有定位部以設置傳動馬達,周緣具有固定孔以固定外筒;傳動馬達,在其底緣配合底座定位部位置處設有定位件以與底座結合定位,傳動馬達的傳動軸與橫向傳動軸的第一傳動部嚙合,橫向傳動軸的第二傳動部則與縱向傳動軸的第一傳動部嚙合,從而令縱向傳動軸的第二傳動部旋動;旋動套,其包括有一中空部以容置傳動馬達等構件,中空部具有嵌溝,底緣具有扣部,中空部內置有彈性組件、固定環、內齒環及扣件,所述固定環的內緣具通孔,外緣具有卡部,上緣具有固定部,該卡部是為了卡入旋動套嵌溝而設置的,固定部采用固定內齒環,所述內齒環的內緣具有齒部,下緣具有固定部,以與固定環的固定部相互固定,所述扣件是扣入旋動套的扣部中,以使彈性組件、固定環及內齒環固定于旋動套中空部中,所述的旋動套的另外一側的外緣具定位部,以套設彈性組件及制動環,在該制動環的內緣配合旋動套定位部位置設有定位部,其端緣上具有一對緩步凸起的凸緣,在所述的旋動套的端緣上具有卡部及固定孔以固設旋動座;外筒,其具有中空部,在所述的中空部的下端配合底座的固定孔位置設有固定孔,藉以螺絲等構件固定底座與外筒;旋動座,其內緣具有卡部,端面上具有固定孔,該卡部是卡于旋動套的卡部中,并可通過螺絲鎖固旋動座的固定孔與旋動套的固定孔,從而使旋動座與旋動套結合成一體,該旋動套的另外一端延設一固定片,該固定片上具有固定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視鏡電動折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馬達是設于旋動套內的中空部中,旋動套又設于外筒的中空部中,傳動馬達的定位件是定位于底座中,而底座又與外筒螺合,所述的旋動套的一端露出于外筒,其上端面上的固定孔與旋動座螺固,所述的傳動馬達的傳動軸與橫向傳動軸的第一傳動部嚙合,橫向傳動軸的第二傳動部則與縱向傳動軸的第一傳動部嚙合,這樣令縱向傳動軸的第二傳動部旋動,該縱向傳動軸的第二傳動部與固設于旋動套內部的內齒環的齒部嚙合,內齒環是與旋動套固定的,旋動套的另外一端是與旋動座固定的,所述的旋動座是由固定片上的固定孔固定于汽車后視鏡支架之上,所述的制動環的端緣上具有一對緩步凸起的凸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后視鏡電動折疊結構,其主要包括底座、傳動馬達、旋動套、外筒、橫向傳動軸、縱向傳動軸、內齒環及旋動座等部件,當傳動軸旋動時,將依序帶動橫向傳動軸、縱向傳動軸、旋動套、旋動座旋動,由于旋動座固定于汽車后視鏡支架上,從而可令后視鏡體向上折疊一適當角度而收合。該結構具有不必重置就可復位的優點,因此在窄巷會車或其它下車不便的情況下,這種后視鏡電動折疊結構將能夠產生相當大的好處。
文檔編號B60R1/07GK2820620SQ200520112350
公開日2006年9月27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8日
發明者朱芳萱 申請人:朱芳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