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外加式車內后視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內后視鏡,特別是指一種結構簡單、操作便利的外加式車內后視鏡。
背景技術:
常見的附加型車內后視鏡,如中國臺灣公告新型第549262(申請第90218742)“具隱藏式液晶熒幕之汽車后視鏡”專利案所揭示的,其結構包括一具有開口的外罩,外罩上包括至少一形成于外罩內部的容置槽;復數個形成于每一容置槽底部的固定柱,至少一裝設于外罩上的夾持元件,所述夾持元件由一上夾具及一下夾具所組成,下夾具固設在外罩上,外罩低面另設有一滑槽,以容置上夾具并可讓上夾具沿著滑槽范圍移動,能調整上、下夾具之間的距離,而一彈簧以一端扣勾在夾持元件的上夾具上,另一端則扣勾在外罩上,以提供一恢復拉力以加強其夾持能力;在外罩上同時固設有一與訊號來源接通的端子;一裝設在外罩開口上的可透光反射鏡;及至少一裝設在外罩內的液晶屏,與外罩上的端子相接以接收訊息;借此當液晶屏開啟時,可由端子提供影像畫面至液晶屏,并可透過反射鏡看見液晶屏上的影像畫面;而液晶屏關閉后,液晶屏即隱藏并恢復其鏡面功能。
然而,上述結構在進行夾制操作時,必需分別拉開兩個上夾具,再分別將該上、下夾具夾合于車內原后視鏡上,因此其操作上因需操作者同時運用兩手來開合夾具,使用上相當不便。并且,夾持元件的上、下夾具為兩相互平行延伸的彈性夾,若車內原后視鏡的周緣線條呈非直線,則上、下夾具相對于后視鏡將形成偏位的點夾持型態,難以保持穩固的夾持狀態。再者,由于兩個各自獨立動作的夾持元件(上、下夾具),以及個別配裝的彈簧,造成整體元件繁多,相對增加機構裝配上的復雜度,日后出現故障的機率也相對提高,仍有改善的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種結構簡易,且操作較為便利的外加式車內后視鏡。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其主要包括后視鏡本體、按壓件及活動杠桿等部分,其中后視鏡本體一側凹設一容置空間,在容置空間的底側凸設有二對應于中心線的支軸,且于二支軸外旁側分別設有一貫通的弧槽,而在后視鏡本體外表側的二弧槽下端旁側分別設有一固定壓板,且在容置空間的開口可蓋合一透光的鏡片,在容置空間內可容置有一顯示屏,其可接收外來訊號而對外顯示訊息,按壓件的一端由外伸入后視鏡本體的二支軸之間,并可以一彈性組件抵頂于后視鏡本體內壁,活動杠桿的中段分別樞設于后視鏡本體的二支軸,并使二活動杠桿的一端共同樞接于按壓件的中段,而二活動杠桿的另一端則分別延伸于二弧槽,并可結合一活動壓板由弧槽向后視鏡本體的另一側延伸,利用按壓件受力滑移,可連動二活動杠桿帶動活動壓板相對于固定壓板產生位置變化,使活動壓板與固定壓板可夾持于預設的位置上。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相對于傳統者而言,僅需以單手即可同時操作二活動壓板相對于固定壓板展開及夾合,操作上更為便利;且活動壓板可隨待夾持部位周緣而樞轉適應,使其具有最穩固的夾持狀態。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構造分解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部分組合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從另一側觀察的外觀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自然放松狀態下的操作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按壓件進行按壓的過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活動壓板較遠離固定壓板的操作狀態示意圖。
其中,1為后視鏡本體;11為客置空間;111為弧槽;112為凸肋;113為支軸;12為鏡片;13為固定壓板;2為顯示裝置;3為按壓件;31為彈性元件;4為活動杠桿;41為長孔;42為活動壓板;A為原后視鏡。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構造分解圖,由其參照圖2部分組合示意圖及圖3從另一側觀察的外觀圖,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后視鏡本體1、按壓件3及活動杠桿4等部分,其中后視鏡本體1朝一側凹設出一容置空間11,并朝另一側形成開口10,在容置空間11內凸設有二相對支軸113,而在二支軸113之間橫設有二平行并列的凸肋112,且二支軸113外側設有貫通容置空間11凹面的弧槽111,又在后視鏡本體1的外側,位于二弧槽111下端附近,分別設有固定壓板13,且容置空間11的開口10可蓋合一至少局部具有透光效果的鏡片12,在后視鏡本體1的容置空間111內對應透光區域容許置設一顯示裝置2,其可對外以文字或影像顯示訊息;按壓件3由后視鏡本體1外伸入至二支軸113之間,且按壓件3的內端部受到裝設在二凸肋112間的一彈性元件31(如彈簧或其他等效元件)抵頂,而具有自然狀態能朝本體1外伸出的趨勢,活動杠桿4的中斷設有一長孔41,可分別樞設在后視鏡本體1的二支軸113上,且二活動杠桿4的一端樞接于按壓件3之上,另一端則分別延伸至二弧槽111處,以樞接一自弧槽111朝外伸出的活動壓板42,活動壓板42恰分別對應于固定壓板13。
圖4、5、6是本實用新型的各操作動作圖,各圖所示,當按壓件3未受力時,利用彈性元件31的彈性推抵,使按壓件3向上,特別使其外伸端部突伸出后視鏡本體1外較長的距離,同時經由二活動杠桿4的連動,使結合有活動壓板42的一端下降,即活動壓板42朝靠近固定壓板13的方向位移,以利于產生夾制作用;當準備操作釋放時,使用者可以單手施力朝本體內按壓按壓件3,以連動二活動杠桿4與按壓件3的樞接端同時下降,并帶動二活動杠4結合活動壓板42的一端上翹(如圖5、6所示),此時,活動壓板42與固定壓板13間的距離將視按壓件3的內壓程度產生相應得調整,以利于套合車內原后視鏡A上預設部位,待釋放按壓件3后,經由彈性組件31的彈性張撐,將可使按壓件3及活動杠桿4產生朝向原位回復的動作,同時,使活動壓板42朝向靠近固定壓板13方向位移夾制的動作,而可借以夾持及定位在預設物體上。
因此,本實用新型上述結構中,相對于常見的附加型車內后視鏡,其僅需以單手即可同時操作二活動壓板42相對于固定壓板13展開及夾合,操作上更為便利;且活動壓板42可隨待夾持部位周緣而樞轉適應,使其具有最穩固的夾持狀態。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所涵蓋。
權利要求1.一種外加式車內后視鏡,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后視鏡本體,所述后視鏡本體的一側凹設一容置空間,在所述容置空間內設有二相對支軸,在所述二支軸外側分別設有貫通于所述容置空間殼面的弧槽,且在容置空間的開口可蓋合一至少局部透光的鏡片,且所述后視鏡本體外部相對于所述二弧槽下端附近分別設有固定壓板;一按壓件,由外側伸入所述后視鏡本體的二支軸之間,并以一彈性元件抵頂于按壓件內端;二活動杠桿,中段分別樞設于所述二支軸,所述二活動杠桿的一端共同樞接于所述按壓件之上,另一端則分別延伸至二弧槽處,并結合一朝弧槽外伸的活動壓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加式車內后視鏡,其特征在于,另有一顯示裝置,容置于所述后視鏡本體的容置空間內。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加式車內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杠桿中段部位,以一沿軸向延伸的長孔套合在后視鏡本體的支軸上。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加式車內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壓板樞接于活動杠桿的端部。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外加式車內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壓板樞接于活動杠桿的端部。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加式車內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視鏡本體的容置空間內,在二支軸之間設有二平行并列的凸肋。
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外加式車內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視鏡本體的容置空間內,在二支軸之間設有二平行并列的凸肋。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外加式車內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視鏡本體的容置空間內,在二支軸之間設有二平行并列的凸肋。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外加式車內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視鏡本體的容置空間內,在二支軸之間設有二平行并列的凸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外加式車內后視鏡,其包括后視鏡本體、按壓件及活動杠桿等部分,其中后視鏡本體朝一側設有開口,且內設有容置空間,在容置空間中凸設有二相對支軸,二支軸外側各設有貫通的弧槽,本體的外側在弧槽下端設有固定壓板,在開口可蓋合一鏡片;按壓件由外伸入后視鏡本體的二支軸之間,并設一彈性元件提供其朝外伸出的彈性力,而活動杠桿樞設在二支軸上,并使其一端樞接于按壓件上,另一端則延伸至二弧槽處,以結合一自弧槽伸向本體外的活動壓板,借由按壓件槽內的按壓或釋放,可連動活動杠桿帶動活動壓板,以相對于固定壓板產生放松或夾靠的作用。
文檔編號B60R1/04GK2841416SQ20052011127
公開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17日 優先權日2005年6月17日
發明者趙錦龍 申請人:凱盛國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