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杯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保持罐或容器等時適用的杯架裝置。
背景技術:
在對比文獻1中公開了圖9的杯架裝置,其具備收放用外殼(固定器)50;相對于外殼50可移動切換到伸出位置及收放位置的托盤51;以及重疊在托盤51上并從收放在外殼50中的非使用位置通過托盤51的前方移動而立起而可切換到使用位置上的托架構件52;在使用位置上,托架構件52通過托架部52a的孔來約束載放在托盤51上的容器K的周圍。在這里,托盤51包括突出設置在底面上的一對安裝片部51a,使兩側沿著設于外殼50的兩內側的導軌移動。托架構件52包括連結在托架部52a上的一對支撐片部52b;突出設置在兩支撐片部52b上的銷子53;以及設于支撐片部52b的底端一側的下側的止動面52c及上側的鎖定部52d。而且,托架構件52介由銷子53可轉動地被安裝在托盤51的安裝部51a上,通過未圖示的彈簧構件向上方被加力。如下進行動作,當托架構件52從托盤51收放位置向伸出位置被拉出的同時,以銷子53為中心因加力而傾斜地立起。在該狀態下,止動面52c接觸托盤51的底板從而限制托架構件52的過度轉動。鎖定部52d配合在外殼50的上板一側,從而即便在托架構件52上施加了不小心的向下的載荷F,也能阻止托架構件52向非使用位置方向的轉動。另外,符號54是輔助托架構件,當容器比托架52a的孔小時,將容器外周向一方向按壓來吸收松動。
雖然如上所述的杯架裝置的各切換作動特性更加良好和簡約化了,但受到如下的制約。由于托架構件52是以銷子53為支點,通過彈簧構件的加力而向上抬起,所以需要很大的彈簧構件的加力,由此成為有損于各切換動作特性的要因。這是因為例如當托盤51向收放位置切換時,托架構件52由于從外殼50一側所受的負荷而重疊在托盤51上,但該負荷必須與彈簧構件的加力成比例地增大。為此,在構造上最好能省略維持動作特性并將托架構件向上移動的彈簧構件。另外,由于托盤51和托架構件52是介由銷子53單純連結,而總是一體地前后動的關系,因而缺少設計自由度。而且,在抬起托架構件52,將容器K插入托架部52a的孔中并且約束其周圍的構造上,從穩定夾持和外觀特性等點上出發,最好盡量使托架構件52相對于托盤51平行地上升移動。這種情況下,如果是使托架構件相對于托盤通過平行連桿上下動的構造(對比文獻1的圖4),則托盤的整體尺寸變大。
對比文獻1特許第2794389號公報發明內容本申請人為了解決以上的問題,首先開發了特愿2003-190899號的發明。本發明的目的是進一步改良該先申請,在達到簡約化的同時使各構件的動作特性更加良好,從而提高品質。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杯架裝置,包括收放用外殼;能切換到相對于上述外殼向前方移動的伸出位置及被壓入的收放位置的載放用托盤;以及與上述托盤連動,并且大致重疊在該托盤上且從收放在上述外殼中的非使用位置通過該托盤的前方移動而立起從而被切換到使用位置的約束周圍用托架構件;其特征在于,具備突出設置在上述托架構件上,在前后及上下保持間隔的多個軸部;突出設置在上述托盤上的立壁及設于該立壁上使上述軸部分別貫通的退出孔;以及設于上述外殼的側面,朝向前側的終端而向上方傾斜且介由上述退出孔滑動自如地嵌合上述軸部的導向槽;同時,上述退出孔包括上下延伸的豎孔及從該豎孔的上孔部分朝向后方的圓弧狀孔;上述托盤及上述托架構件隨著上述軸部相對于上述退出孔及導向槽的滑動而切換到各自的位置上,同時上述托盤對應于上述圓弧狀孔而成為最終的伸出位置,上述托架構件對應于上述圓弧狀孔而成為最終的使用位置。
在以上的構造上,托盤是從收放位置介由托架構件一側的軸部沿著外殼的導向槽被拉出,對應于圓弧狀孔被切換到最終的伸出位置。托架構件對應于圓弧狀孔被切換到最終的使用位置。這種情況下,托架構件根據與軸部嵌合的托盤一側的退出孔及外殼一側的導向槽的形狀在托架底端一側立起,整體以相對于托盤大致平行的狀態上升移動而被切換到使用位置。托架構件的立起尺寸決定于向為導向槽的終端的上方傾斜的高度、以及退出孔的豎孔的上下尺寸以及圓弧狀孔。在使用位置上,多個軸部被保持在與托盤的圓弧狀孔嵌合的狀態。
以上的本發明有如下的效果。
·方案1的發明,由于托盤和托架構件根據軸部相對于退出孔即豎孔及圓弧狀孔的動作而相對地移動,所以能夠擴大設計自由度,其結果是,例如,能夠無損于保持特性及外觀地抑制托盤整體尺寸,從而實現小型化;并且能使托架構件相對于托盤成大致水平的狀態而立起,從而提高了保持特性;并且由于托架構件按照引導軸部的退出孔及導向槽的形狀而立起,所以能夠省略以往不可少的立起用彈簧構件,從而達到簡約化。
·在方案2的發明,由于能夠彈性變位地設置劃分上述圓弧狀孔的孔形成部分,上述軸部以與該孔形成部分彈性連接的狀態滑動,所以托架構件根據軸部與退出孔的豎孔及導向槽之間的關系而立起后,利用軸部與退出孔的圓弧狀孔之間的關系吸收在相對于托盤進一步向前方移動的過程中及移動后發生的松動,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動作特性。
·在方案3的發明,由于上述圓弧狀孔的孔形成部分是介由在上述立壁上貫通的切口部形成的彈性片部而形成的,所以能夠簡易地實施方案2的構成。
圖1是表示發明方式例的杯架裝置的概略外觀立體圖。
圖2是表示上述杯架裝置的構成構件的概略分解圖。
圖3是表示上述杯架裝置的外殼的圖。
圖4是表示上述杯架裝置的托盤的圖。
圖5是表示上述杯架裝置的托架構件的圖。
圖6是表示上述托盤和托架構件一側的助肋之間的關系的圖。
圖7是表示上述杯架裝置的整體的動作的圖。
圖8是表示上述杯架裝置的要部動作的圖。
圖9是說明現有杯架裝置的問題的圖。
圖中1收放用外殼(10、11是上下面,12是側面),2載放用托盤(24是立壁),3約束周圍用托架構件(30是前板部,31是后板部),6加力單元,14、15導向槽,21支撐肋;26下空間部;27退出孔(27a是豎孔,27b是圓弧狀孔),33擋肋,37軸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圖1和圖2是表示杯架裝置的概略構成。圖3是表示外殼單件,其中(a)是俯視圖,(b)是側視圖,(c)是(a)的A-A線剖視圖。圖4是表示托盤單件,其中(a)是俯視圖,(b)是側視圖,(c)是沿著(a)的B-B線的放大剖視圖。圖5是表示托架構件單件,其中(a)是俯視圖,(b)是側視圖。圖6是表示支撐肋及擋肋的關系的示意圖。圖7(a)和(b)是表示主要的作動,圖8(a)和(b)是表示主要部分動作。以下的說明中,在詳述裝置構造后,對動作進行說明。
(裝置構造)實施方式例的杯架裝置的主要構件是由收放用外殼1、載放用托盤2、以及約束周圍用托架構件3所構成。主要的動作是托盤2在相對于外殼1向前方移動的伸出位置及向后方移動即被推入的收放位置進行切換,另外,托架構件3與托盤2連動,從大致重疊在托盤2上且收放在外殼1中的非使用位置切換到通過托盤2的前方移動而立起的使用位置。而且,該杯架裝置在車廂內如圖7(a)所示是裝備在構成座位的扶手的前側開口了的凹處4上。但設置處也可以是例如各種控制臺(コンソ一ル)等。
在主要構件中,上述外殼1被上下面10、11及左右的側面12、12及后面13所劃分,形成前面開口的大概扁平盒狀。在上面10上設有設于前側的一對定位片部10a及彈簧卡定部10b;設于比左右中間稍靠一側的開口10c及從開口10c的一個端面在內面前后連續形成的卡齒用齒部10d;以及設于后側的跟蹤(トレ一ス)用安裝部10e及重力加速度傳感器(Gセンサ)用配置部10f。下面11設置成去掉前壁的缺少的狀態,并還具備設于前側的多個安裝片部11a。左右側面12被周圍助肋12a修邊。在該棱12a的內側分別設有在前后方向以相同的形狀且位于上下位置的多個(2條)導向槽14、15。各導向槽14、15的前側貫通內外,后側從該貫通部在內側面形成槽狀。至比后側的終端稍少地靠向前面的前側的端部為止,各導向槽14、15的槽形狀形成大致水平溝,且具備朝向前側的終端向上方傾斜的傾斜槽。兩導向槽14、15之間的間隔設定為后側的終端之間的距離與前側的終端之間的距離大致相等。在側面12的內側設有與下面11平行地向前后延伸的突出片12b。該突出片12b在與下面11之間形成截面大致為コ形狀的引導槽16。
在以上的外殼1上,跟蹤構件17被配置在外殼1內,并利用安裝部10e可搖動地被樞軸支撐,同時重力加速度傳感器18被裝入配置部10f中。跟蹤構件17具備下設于前端的銷子17a,與后述的托盤2一側的心形凸輪槽29一起構成作為鎖定單元的推壓(プツシュ·プツシュ)卡定機構。該推壓卡定機構在將托盤2向后方向按壓切換到收放位置時卡定,通過下一個的按壓操作解除卡定。上述重力加速度傳感器18設置成被彈簧18a加力了的狀態,托盤2在收放位置上,例如由于汽車急剎車時或沖突等產生的慣性力使托盤2被按壓入時,使上述卡定狀態不進行無準備地被解除。
上述托盤2成為能相對于外殼1從前開口出入的板狀,其具備設于前端的護罩部20;立設于護罩部20的后側的凸狀的支撐肋21;比支撐肋稍靠后側設置的左右載放部22;以及較薄地設于兩側向前后方向延伸且與上述引導槽16嵌合的側邊緣23。另外,在后側比載放部22更低的2a處具備突出設置于后方兩側的側壁部或立壁24;以及在后側設于左右大致中間部的安裝臺25。其中,護罩部20做成從外部不能看見外殼1的前開口的大小。支撐肋21是與托盤3的立起高度相應的突出尺寸,與護罩部20內面大致平行且左右中間地被設置。支撐肋21和護罩部20一側之間的前板部分以及位于支撐肋21的兩側的前板部分上下貫通,其一部分形成凹狀的下空間部26。該下空間部26只要是避讓后述的擋肋33的對應下側部分的凹狀的空間即可。載放部22是接受容器K的底面的凹狀,該凹狀的左右側的一部分缺無而能夠通過凹狀夾持大的容器類。另外,符號2b是限制托盤2的伸出位置的卡定爪。即卡定爪2b從外殼中將托盤2最大地拉出時,被外殼下面11的對應部接觸限制。
在左右的立壁24上,分別對稱地各設有2個圖4(c)所示的退出孔27。各退出孔27是由上下延伸的豎孔27a及從豎孔27a的上端朝向后方的大致圓弧狀孔27b所組成。另外,各退出孔27設置成在前后保持間隔且后側比前側更高的狀態。豎孔27a的上下尺寸與托盤2的立起量大致相應,且與上述的兩導向槽14、15之間的間隔中的終端之間的距離大致對應。圓弧狀孔27b是托盤2和托架構件3能相對移動的孔形狀,其重要之處在于是從豎孔27a的上端朝向后側的圓弧和圓弧后端在最高位置上。另外,圓弧狀孔27b是由劃分形成孔的孔形成部分中、下側的孔形成部分由于缺口部28a的存在而以底端一側為支點彈性搖動的彈性片部28所構成。彈性片部28以后述的軸部37彈性連接在片部上邊緣的狀態而滑動。
安裝臺25的中間部的一部分缺無,成為后側被該缺無部25a而左右劃分的狀態。在缺無部25a上裝入圖2的加力單元6。在一側上面設有心形凸輪槽29。在另一側上面安裝有阻尼單元7。其中,加力單元6是conston(コンストン)彈簧,安裝在缺無部25a上,從本體內拉出的彈簧端部通過卡定等單元而被固定在上述外殼上前側的彈簧卡定部10b上,由此總是向從外殼1內拉出托盤2的方向加力。心形凸輪槽29有凸形凸輪部(大概心形的凸狀的凸輪部),與上述跟蹤構件17的銷子17a卡定或解脫。該動作如上所述是托盤2相對于外殼1抵抗加力單元6的加力而被壓入操作,在收放位置釋放壓力后成為卡定狀態,通過下一次的按壓操作解除卡定。卡定被解除后,托盤2通過加力單元6的加力自動地向伸出位置移動。阻尼單元7是例如公知的具有旋轉齒輪7a的液壓式的,旋轉齒輪7a接受本體內的工作油的阻力。該作動是旋轉齒輪7a與上述外殼一側的齒部10d的嚙合,通過該嚙合托盤2用加力單元6的加力而移動,從收放位置移動到伸出位置時,接受阻尼單元7的制動力而以大致常速移動。
上述托架構件3的大小是能夠有余度地重疊在托盤2上,由前板部30及比前板部30更低的后板部31構成。在前板部30上設有插入容器類的2個孔32;以及下設于前端一側的擋肋33。孔32與上述各載放部22對應設置,同時修邊各孔32的一部分缺無。另外,前板部30中,修邊孔32的前側部分形成截面向下的コ形狀,上述支撐肋21收放在該コ形狀的空間部。而且,擋肋33設于劃分上述空間部的コ形狀的前側壁部分,被阻擋在支撐肋21的上面。擋肋33如圖6所示,具備搭接在支撐肋21上的部分33a;以及位于部分33a的兩側或左右稍長地被設置且位于支撐肋21的對應側面的外側的阻止橫向錯位用部分33b;其整體大致為凹狀。在該例上,部分33b比部分33a的板寬度大,且下端能夠插入上述的下空間部26。另外,支撐肋21和擋肋33的形狀也可以是相反的。在孔32的內周面,雖省略了圖示,但附設有與以往同樣的輔助托架構件。
在后板部31上設有從后端中間部向前側開口的缺無部31a;兩側更低的階梯部35;以及突出設置在階梯部35的端面上的2個軸安裝部36。缺無部31a是避讓托盤一側安裝臺25的地方。各軸安裝部36在前后及上下留有間隔,間隔與上述的兩導向槽14、15之間的間隔中、前后的終端之間的間隔大致對應。另外,在該例中,軸安裝部36形成通過將為軸的軸部37壓入而可安裝的大致筒形。
以上的各構件安裝如下例如,托架構件3配置在托盤2上,托盤2在側邊緣23嵌合在外殼一側引導槽16內的狀態下與托架構件3一起從外殼1內插入位置彈出,軸部37從對應的導向槽14、15介由退出孔27安裝在軸安裝部36上。如此,外殼1和托盤2及托架構件3成為介由退出孔27軸部37嵌合在對應的導向槽14、15上而被作動連結的杯架裝置。另外,為加力單元6的conston彈簧的拉出端部在托盤2插入外殼1內的初期階段被卡定在彈簧卡定部10b上。阻尼單元7的本體從開口10c安裝在安裝臺25的對應部上。
(動作)以上的杯架裝置被設計成能夠得到如下的動作。
1)圖7(a)是托盤2抵抗加力單元6的加力而位于被壓入外殼1內的收放位置(托架構件3是非使用位置),通過上述推壓卡定機構(跟蹤構件17及心形凸輪溝29)被卡定。在該狀態下,托架構件3的各軸部37通過位于比托盤一側的豎孔27a的孔下更靠近對應的外殼1一側的導向槽14、15的后側終端上而被限制。另外,上述支撐肋21位于托架構件一側的空間部,且上述擋肋33的對應下端部分位于托盤一側的下空間部26。
2)圖8(a)表示了托盤2介由護罩20被壓向后方,解除上述推壓卡定機構的卡定,通過加力單元6的加力從收放位置向前方移動的狀態。即,托架構件一側的各軸部37介由托盤一側的豎孔27a沿著外殼1的導向槽14、15向前方移動,由此托盤2水平移動。屆時,各軸部37通過在導向槽14、15的前側的向上傾斜的槽形狀而向斜上方滑動,且在該向上滑動時,沿著托盤一側退出孔27的豎孔27a退出地在豎孔27a中上移。如此,在該構造中,托盤2由于豎孔27a的存在而維持水平移動,托架構件3從最下位置的非使用位置向上位置的使用位置維持大致水平狀態地進行切換。這時,托架構件3由于前后及上下保持間隔的多個軸部37沿著對應的導向槽14、15上升而保持水平狀態。換言之,在該構造中,托架構件3通過軸部37介由退出孔27沿著外殼一側的導向槽14、15的槽形狀滑動上升而被切換到使用位置。
3)圖7(b)及圖8(b)表示托盤2從圖8(a)進一步被切換到伸出位置的狀態。即,各軸部37從退出孔27的豎孔27a退到圓弧狀孔27b,通過加力單元6的加力托盤2進一步移動到最前方的伸出位置。通過該移動,托盤2與圓弧狀孔27b相應進一步向前方移動而被切換到最終的伸出位置,同時,托架構件3也與圓弧狀孔27b相應進一步上升移動而被切換到最終的使用位置。另外,托盤一側的支撐肋21如圖6所示被移動到托架構件3的擋肋33的正下面位置。由此,就托架構件3而言,在底端一側多個軸部37被彈性支撐在圓弧狀孔27a即與彈性片部28相對的孔邊緣之間,且在前端一側擋肋33被搭接支撐在托盤一側支撐肋21上。由此,在該構造中,即便托架構件3接受過大的向下的負荷,也能穩定地保持水平狀態,能夠消除無準備地下降或振動造成的松動之憂。
3)另外,在該構造中,如圖6所示,由于支撐肋21在被配置在擋肋33的凹狀內的狀態下支撐托架構件3的前端一側,所以即使假設托架構件3接受橫向負荷或者振動,也能夠維持與托盤2一體化,由此提高容器類的夾持特性。另外,當將托盤2再度切換到收放位置時,則成為與上述的動作相反的動作,即,成為各軸部37和退出孔27及導向槽14、15連動,從圖8(a)的狀態切換到圖7(a)的狀態。
以上的方式絲毫不限制本發明。本發明除了第1方案特定技術特征以外,能夠以該方式例為基礎進行各種變型。其中一例是或變更托盤一側載放部22和托架構件一側孔32的形狀,或在孔32一側與以往同樣地附設各種輔助托架構件。
權利要求
1.一種杯架裝置,包括收放用外殼;能切換到相對于上述外殼向前方移動的伸出位置及被壓入的收放位置的載放用托盤;以及與上述托盤連動,并且大致重疊在該托盤上且從收放在上述外殼中的非使用位置通過該托盤的前方移動而立起從而被切換到使用位置的約束周圍用托架構件;其特征在于,具備突出設置在上述托架構件上,在前后及上下保持間隔的多個軸部;突出設置在上述托盤上的立壁及設于該立壁上使上述軸部分別貫通的退出孔;以及設于上述外殼的側面,朝向前側的終端而向上方傾斜且介由上述退出孔滑動自如地嵌合上述軸部的導向槽;同時,上述退出孔包括上下延伸的豎孔及從該豎孔的上孔部分朝向后方的圓弧狀孔,上述托盤及上述托架構件隨著上述軸部相對于上述退出孔及導向槽的滑動而切換到各自的位置上,同時上述托盤對應于上述圓弧狀孔而成為最終的伸出位置,上述托架構件對應于上述圓弧狀孔而成為最終的使用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杯架裝置,其特征在于,劃分上述圓弧狀孔的孔形成部分被設成可進行彈性變位,上述軸部在與該孔形成部分彈性連接的狀態下滑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杯架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圓弧狀孔的孔形成部分是介由在上述立壁上貫通的切口部而形成的彈性片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杯架裝置,致力于外殼和托盤及托架構件的連動以擴大設計自由度,并使改善動作特性。其具備能切換到相對于外殼(1)向前方移動的伸出位置及被壓入的收放位置的托盤(2);以及大致重疊在托盤(2)上,從收放在外殼(1)中的非使用位置通過托盤(2)的前方移動而立起從而被切換到使用位置的托架構件(3);具有突出設置在托架構件(3)上的多個軸部(37);設于托盤(2)的立壁(27)上使軸部(37)分別貫通的退出孔(27);以及設于外殼(1)的側面的導向槽(14、15);同時退出孔(27)是由上下延伸的豎孔(27a)及從該豎孔的上孔部分朝向后方的圓弧狀孔(27b)所組成。
文檔編號B60N3/10GK1736766SQ20051008511
公開日2006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20日 優先權日2004年8月4日
發明者華野政和, 鳥羽英二, 湖上充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東京座椅技術股份公司, 株式會社利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