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雨刷擾流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雨刷擾流板,尤指一種使雨刷動作更為順暢,且提高撥除雨水效果的擾流板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的雨刷為使刷動時降低風阻,通常如圖1所示,于雨刷1的大架11的前緣設以一擾流板12,使雨刷1于動作時,藉由擾流板12形成擾流作用,使迎面的風力造成下壓力量,進而使雨刷避免風掀而更貼附于玻璃面,增加撥除雨水的功效。該習知的雨刷1雖可改善一般雨刷易受風掀的缺失,但當風力過大時,僅靠該擾流板12難以完全防止風掀,實有改善的必要。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雨刷擾流板,使雨刷于刷動時,得以確實防止風掀,以提高撥除雨水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的1、一種雨刷擾流板,是在雨刷的大架的前緣以彎折狀的片體連接一擾流板本體,使本體與大架的中央及兩側分別形成長孔,其特征在于擾流板本題的表面設為斜狀的拗折,并在表面的兩側分別設有對稱的梭狀通孔,通孔的周緣設有環繞通孔的淺槽,擾流板本體的兩端分別向內拗折適當長度后構成微翹的翼片。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1、本體兩側分別設有對稱的梭狀通孔,使雨刷于刷動時,風力得以由通孔向上竄出,以防止風掀;2、本體兩端的翼片,使風力不會向外側擴散,以形成向內的風柱,增加下壓力量,使雨刷更貼合于玻璃面,提高撥除雨水的功效。
圖1為習知雨刷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平面圖。
圖4和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實施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與功效。
請同時參閱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于雨刷2的大架21的前緣,以彎折狀的片體22連接一擾流板本體3,使本體3與大架21間的中央及兩側分別形成長孔31、32,并使兩側的長孔32分別設以突片321,本體3的兩端則分別向內彎折適當長度后,構成微翹的翼片33;本體3的表面設為斜狀的拗折,并于兩側分別設以對稱的梭狀通孔34,于通孔34周緣設以環繞的淺槽35;藉由前述構件的組合,當雨刷2于刷動時,除了原有的撥除雨水的作用外,其迎風狀態將呈以下的功效1、迎面的風力將由通孔34周緣的淺槽35形成另一擾流作用。
2、底部的風力將由通孔34向上竄出,再形成下壓的力量,以防止風力集中于底部產生風掀。
3、本體2表面的斜狀拗折,以產生下壓力量。
4、本體2兩端的翼片33,使風力不會向外側擴散,形成向內的風柱,增加下壓力量。
依此,本實用新型的雨刷2可達到更貼合于玻璃面,并確實防止風掀現象,使撥除雨水更具功效。
請同時參閱圖4、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于使用時,雨刷2的迎面風力將于落入通孔34的淺槽35后,形成另一擾流作用,使雨刷2的刷動更為穩定,而雨刷底部的風力則由通孔34向上竄出后再形成下壓,避免如習知雨刷因風力集中于底面造成風掀,擾流板本體3則因斜狀拗折,使竄出的風力再形成下壓力量,使雨刷2更貼合于玻璃面以提高撥除雨水的效果。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以設有折線、通孔及翼片的擾流板使雨刷加大下壓的力量,防止風掀現象,且提高撥除雨水的功效,為一實用的設計,誠屬一具新穎性的實用新型,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
權利要求1.一種雨刷擾流板,是在雨刷的大架的前緣以彎折狀的片體連接一擾流板本體,使本體與大架的中央及兩側分別形成長孔,其特征在于擾流板本題的表面設為斜狀的拗折,并在表面的兩側分別設有對稱的梭狀通孔,通孔的周緣設有環繞通孔的淺槽,擾流板本體的兩端分別向內拗折適當長度后構成微翹的翼片。
專利摘要一種雨刷擾流板,主要于雨刷大架的前緣以彎折狀片體連接一擾流板本體,使本體與大架間的中央及兩側分別形成長孔,并于其中的兩側長孔分別設以突片,本體的兩端分別向內彎折適當長度構成微翹的翼片,本體的表面則呈斜狀的拗折,并于兩側設以對稱的梭狀通孔,使雨刷于刷動時,風力得以由通孔向上竄出,且因兩端的翼片,使風力不會向外側擴散,增加下壓力量,使雨刷的刷動更為順暢。
文檔編號B60S1/32GK2691963SQ20042000020
公開日2005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04年1月2日 優先權日2004年1月2日
發明者呂學育 申請人:上采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