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充氣輪胎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胎體簾布的兩端部被夾入胎芯的分割片之間而沒有沿徑向從胎芯突出到上方從而被牢固地鎖定的充氣輪胎。
背景技術:
在構成充氣輪胎骨格(frame)的胎體簾布(carcass ply)中,一般如圖16A所示,采用在胎芯C和C間伸展的簾本體部a1的兩端設置簾折返部a2的結構。所述簾折返部a2在圍繞所述胎芯c以輪胎軸向從內側向外側折返之后,沿著胎圈三角橡膠(bead apex rubber)b的外表面沿徑向向外側高高地延伸。因此,使得下述情況成為可能牢固地固定所述胎體簾布a的兩端,在加硫成形時防止胎體簾線松馳以致張力不均衡地分布,防止所謂的胎體簾布a從胎芯c分離從而導致偏移的吹拔的發生。
然而另一方面,所述簾折返部a2增加了輪胎的重量,并且在輪胎變形時的壓縮應力作用下產生簾線破裂、簾線端松弛等現象,從而引起胎芯破損。
因此,近年來,如圖16B所示,提議采用這樣的結構,即所述胎芯c沿徑向被分割為上下兩片,并且所述胎體簾布a的兩端部被夾持在上下胎芯分割片c1、c2之間,例如,公開號為11-28915的日本未審結的專利申請。
發明內容
本發明涉及分割結構的改良,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充氣輪胎,其能牢固地固定胎體簾布的兩端、進一步使胎體簾線的張力均勻化、在維持減輕輪胎重量及抑制胎圈損傷的效果(其對應于與所述分割結構的優勢)的同時能提高均勻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充氣輪胎,其包括一個由設置在胎體部并沿徑向上下分割為上下胎芯分割片組成的胎芯;一個從所述胎芯徑向上表面沿徑向延伸到上方的胎圈三角橡膠;和一個胎體簾布,其由一通過一側壁部從胎面延伸到胎圈部的胎芯的簾本體部和一連接所述簾主體部并鎖定所述胎芯的簾鎖定部組成,其中,所述簾鎖定部包括一夾持在所述上下胎芯分割片之間的分割片水平簾部和一夾持在所述胎芯徑向外表面和所述胎圈三角橡膠之間的三角膠-胎芯水平簾部,并且不存在從三角膠-胎芯水平簾部沿徑向突出到上方的部分。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充氣輪胎,其包括一個由設置在胎體部并沿徑向上下分割為上下胎芯分割片組成的胎芯;一個從所述胎芯徑向上表面沿徑向延伸到上方的胎圈三角橡膠;和一個胎體簾布,其由一通過一側壁部從胎面延伸到胎圈部胎芯的簾本體部和一連接所述簾主體部并鎖定所述胎芯的簾鎖定部組成,其中,所述上胎芯分割片由沿輪胎軸向內外分割而成的一上內側分割部和一上外側分割部組成,或者所述下胎芯分割片由沿輪胎軸向內外分割而成的一下內側分割部和一下外側分割部組成,其中,所述簾鎖定部包括一夾持在所述上下胎芯分割片之間的分割片水平簾部和一沿所述下胎芯分割片下表面延伸的胎芯下簾部,并且,其中,不存在從所述胎芯徑向上表面沿徑向突出到上方的部分。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充氣輪胎,其包括
一個由設置在胎體部并沿徑向上下分割為上下胎芯分割片組成的胎芯;一個從所述胎芯徑向上表面沿徑向延伸到上方的胎圈三角橡膠;和一個胎體簾布,其由一通過一側壁部從胎面延伸到胎圈部的胎芯的簾本體部和一連接所述簾主體部并鎖定所述胎芯的簾鎖定部組成,其中,所述下胎芯分割片由沿輪胎軸向內外分割的一下內側分割部和一下外側分割部組成,其中,所述簾鎖定部設有一夾持在上下胎芯分割片之間的分割片水平簾部,和一從分割片水平簾部向徑向下方折疊的下中間豎豎直簾部,其夾持在所述下內側分割部和下外側分割部之間并且在其間是中斷的,并且其中,所述簾鎖定部不存在從所述胎芯徑向上表面沿半徑方向突出到上方的部分,并且不存在從所述胎芯徑向下表面沿徑向突出到下方的部分。
既然本發明具有上述的結構,就可能達到減輕輪胎重量并抑制胎圈損傷的良好效果。此外,它可能更加牢固地固定胎體簾布的兩端,并且基于胎體簾線張力的進一步均勻化,它可能提高均勻性。
圖1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充氣輪胎的一個示例的橫截面視圖;圖2是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胎圈結構的一個示例的橫截面視圖;圖3A和3B是簡要顯示圖2所示的胎圈結構的形成方法的視圖;圖4A和4B是圖2所示的胎圈結構變化后的橫截面視圖;圖5A是第一實施例的胎圈結構另一個示例的簡略圖;圖5B是其形成方法的簡略圖;圖6A是第一實施例的胎圈結構另一個示例的簡略圖;
圖6B是其形成方法的簡略圖;圖7是圖6A所示的胎圈結構變化后的簡略圖;圖8A是第一實施例的胎圈結構另一個示例的簡略圖;圖8B是顯示其形成方法的簡略圖;圖9是圖8A所示的胎圈結構變化后的簡略圖;圖10A是第二實施例的胎圈結構的一個示例的簡略圖;圖10B是顯示其形成方法的簡略圖;圖11A是第二實施例的胎圈結構另一個示例的簡略圖;圖11B是形成方法的簡略圖;圖12A是第二實施例的胎圈結構另一個示例的簡略圖;圖12B是顯示其形成方法的簡略圖;圖13A是顯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胎圈結構另一個示例的簡略圖;圖13B是顯示其形成方法的簡略圖;圖14A是顯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胎圈結構的一個示例的簡略圖;圖14B是顯示其形成方法的簡略圖;圖15是簡要顯示表1的比較例中所使用的胎圈結構的視圖;圖16A和16B是描述傳統的胎圈結構的橫截面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文結合示例和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描述。
如圖1所示,充氣輪胎設有至少一個被設置在胎圈部4的胎芯5、一從所述胎芯5徑向上表面沿徑向延伸到上方的胎圈三角(bead apex)橡膠8和一胎體6,胎體6包括一具有從一胎面2通過側壁部3延伸到所述胎圈部4的胎芯5的簾主體部10的胎體簾布6A。
在本示例中例示出一種徑向結構輪胎,其中,在所述胎體6的徑向上側所述胎面部2內設有胎面輔強用帶束層7。帶束層7由兩層或兩層以上形成,本示例中為兩層,帶束簾布7A和7B上設有帶束簾線,例如,與輪胎外周方向成大約10-35度設置。基于各個帶束簾線在簾布間相互交叉,所述帶束層7增加了帶束剛性,并且大致在整個胎面寬度內具有強固輔強的效果。鋼簾線更適宜做帶束簾線,然而,可以使用高模數有機纖維帶束,例如聚乙烯萘甲醛(PEN)、聚乙烯對苯二酸酯(PET)、芳香族聚酰胺或按照場合要求的類似物。
所述胎體由一個或一個以上形成,本示例中為一個,胎體簾布6A上設有胎體簾線,例如,與輪胎外周方向成70-90度設置。一種諸如尼龍、聚酯、人造纖維、芳香族聚酰胺等的有機纖維簾線可以被用作,胎體簾線,具體地是,優選使用厚度為1600-5000dtex的聚酯簾線和厚度為2500-4000dtex的人造纖維簾線。
其次,所述胎芯5由具有矩形橫截面的環狀體構成,如圖2放大示出,其由徑向上下分割成的上下胎芯分割片20U和20L形成。每個胎芯分割片20U和20L,例如通過卷繞直徑為0.8-1.6mm的胎圈鋼線形成相互獨立的卷回體。本示例中示出了每個胎芯分割片20U和20L由相同的胎圈線構成的場合,然而,所述胎芯分割體20U和20L之間的胎圈線材質和/或線徑可以是不相同的。
此外,從胎芯5的徑向上表面沿徑向延伸到上方并具有三角形橫截面形狀的胎圈三角橡膠8設置在所述胎圈部4上。所述胎圈三角橡膠8由具有70-95度橡膠硬度(硬度計A硬度)的硬質橡膠構成,其中所述胎芯5徑向的高度h1設為10mm或大于10mm。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到行駛性能、道路噪音等,所述高度h1更適宜于設為60mm或小于60mm。
此外,在本發明中,為了牢固地固定所述胎體簾布6A的兩端,在胎芯5和5之間延伸的所述胎體簾布6A的簾本體部10的兩端連續設有鎖定所述胎芯5的簾鎖定部11,而沒有傳統的折返部(如圖16A所示)。
在此情形下,所述簾鎖定部可以采用下列結構
(1)該結構由一個夾持在所述上下胎芯分割片20U和20L之間的分割水平簾部30,和一個夾持在所述胎圈三角橡膠8和所述胎芯5徑向上表面之間的三角膠-胎芯水平簾部(Apexand core horizontal ply portion)31構成;或者(2)該結構由一個夾持在所述上下胎芯分割片20U和20L之間的分割水平簾部30,和一個沿所述下胎芯分割片20L下表面延伸的胎芯下簾部32構成;或者(3)該結構由一個夾持在所述上下胎芯分割片20U和20L之間的分割水平簾部30,和將所述下胎芯分割片20L沿輪胎軸向內外分割而成的分割片20Li和20Lo之間夾持的一下中間豎直簾部33Lm構成。
因此,下文將對具有所述結構(1)的簾鎖定部的第一實施例的情況、具有所述結構(2)的第二實施例的情況和具有所述結構(3)的第三實施例的情況按順序予以說明。
如圖2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所述簾鎖定部11由一個夾持在上下胎芯分割片20L和20U之間的分割片水平簾部30和一個夾持在所述胎圈三角橡膠8和所述胎芯5徑向上表面之間的三角膠-胎芯水平簾部構成。
具體而言,在本示例中,所述三角膠-胎芯水平簾部31與所述簾主體部10相連。而且,所述三角膠-胎芯水平簾部31通過沿所述上胎芯分割片外表面向徑向下方延伸的上外部豎直簾部33Uo與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30相連。
如上所述,既然所述簾鎖定部11以一定折疊量例如以S字狀或類似形狀增長并且在兩個位置上被夾持,因此,當所述簾鎖定部11的展開長度狹小時,所述胎芯5牢固地固定所述簾部鎖定部11。因此,就有可能更可靠地抑制在加硫成形時所述胎體簾線松弛從而產生的張力不均勻分布,籍此,就可能極大的提高均勻性。而且,所述簾鎖定部11的展開長度狹小并且沒有從三角膠-胎芯水平簾部31沿徑向突出到上方的部分。因此,既有可能減輕重量,又有可能防止輪胎變形時所施加的壓縮應力于所述簾鎖定部11,從而有可能抑制簾線破裂、簾線端松弛的產生。
根據圖3A和3B所示方法可以很輕易地形成上述胎圈結構。首先,在所述上胎芯分割片20U設置在輪轂D的兩側表面狀態下,卷回所述胎體簾布6A。其后,從所述簾主體部10向輪胎軸向外側伸出的簾鎖定部11沿所述上胎芯分割片20U上表面、外側面和下表面以徑向向下盤繞。之后,將所述下胎芯分割片20L安裝到所述上胎芯分割片20U的下表面側。在這種情形,所述胎圈三角橡膠8通過所述簾鎖定部11安裝在所述胎芯分割片20U的上表面側,籍此形成所述胎圈結構。
如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胎圈結構一樣,能采用圖4A和4B所示結構。在圖4A所示的結構中,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30連續設置在所述簾主體部10上,并通過沿所述上胎芯分割片20U的外表面向徑向上方延伸的上外部豎直簾部33Uo連接所述三角膠-胎芯水平簾部31。而且,圖4 B示出了倒轉圖4A中結構所獲得的結構。由于在固定所述下胎芯分割片20L時所述簾鎖定部11有位移趨向以致松弛,所以這些結構不是更適宜的,然而,在預先考慮了位移量,設定簾線路徑時也能采用這樣的結構。
而且,圖5A示出了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胎圈結構的另一實施例。在本示例中,所述下胎芯分割片20L沿輪胎軸向內外分割為一下內側分割部20Li和一下外側分割部20Lo。分割部20Li和20Lo的每一個通過卷繞所述胎圈線形成相互獨立的卷回體。此外,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30連續設有一沿徑向向下方折疊并夾持在所述下內側分割部20Li和下外側分割部20Lo間的下中間豎直簾部33Lm。在上述情形下,有可能通過所述下中間豎直簾部33Lm更牢固地固定所述簾鎖定部11。
根據圖5B所示的方法可以形成所述胎圈結構。首先,在所述上胎芯分割片20U和所述下內側分割部20Li兩者均設置在輪轂D的兩側表面狀態下卷回所述胎體簾布6A。其后,所述簾鎖定部11向下沿所述上胎芯分割片20U上表面、外表面和下表面以及下內側分割部20Li的外表面盤繞。之后,在所述上胎芯分割片20U的下表面側和所述下內側分割部20Li的外表面側固定所述下外側分割部20Lo。在所述胎芯分割片20U的上表面側安裝所述胎圈三角橡膠8。
此外,圖5A示出了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胎圈結構的又一實施例。在本示例中,所述上胎芯分割片20U沿輪胎軸向內外分割為一上內側分割部20Ui和一上外側分割部20Uo。而且,所述三角膠-胎芯水平簾部31通過一折疊到徑向下方并夾持在所述上內側分割部20Ui和上外側分割部20Uo間的上中間豎直簾部33Um與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30相連。在上述情形,有可能通過所述上中間豎直簾部33Um更牢固地固定所述簾鎖定部11。
同時,如圖7所示,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30通過一沿所述下胎芯分割片20L外表面向徑向下方延伸的下外部豎直簾部33Lo與一沿所述下胎芯分割片20L下表面延伸的胎芯下簾部32相連。在上述情形下,所述胎芯下簾部32在附著在加硫金屬模具狀態下夾持在一加硫金屬模具的胎圈環(容納胎圈部的金屬模具部)和所述下胎芯分割片20L之間。因此,可能進一步牢固地固定所述簾鎖定部11。
在這種情形,根據圖6B所示方法可以形成圖6A和圖7所述胎圈結構。首先,在所述上內側分割部20Ui和所述下胎芯分割部20L兩者均設置在輪轂D的兩側表面狀態下卷回所述胎體簾布6A。其后,所述簾鎖定部11向下沿所述上內側分割部20Ui上表面和外表面以及下胎芯分割片20L的外表面盤繞(在圖7所示的胎圈結構中,所述簾鎖定部11進一步向下沿所述下胎芯分割片20L的外表面和下表面盤繞)。之后,在所述上內側分割部20Ui的外表面側和所述下胎芯分割片20L的上表面側固定所述上外側分割部20Uo。而且,在其中的上表面側安裝所述胎圈三角橡膠8。
此外,圖8A進一步示出了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胎圈結構的又一實施例。在本示例中,所述上胎芯分割片20U沿輪胎軸向內外分割為一上內側分割部20Ui和一上外側分割部20Uo。而且,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30連續設置在所述簾主體部10上。此外,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30通過一折疊到徑向上方并夾持在所述上內側分割部20Ui和上外側分割部20Uo間的上中間豎直簾部33Um與所述三角膠-胎芯水平簾部31相連。在上述情形下,有可能通過所述上中間豎直簾部33Um更牢固地固定所述簾鎖定部11。
同時,如圖9所示,所述三角膠-胎芯水平簾部31通過一沿所述胎芯5外表面向徑向下方延伸的外部豎直簾部33Lo與沿所述下胎芯分割片20L下表面延伸的胎芯下簾部32相連。在上述情形下,所述胎芯下簾部32在附著金屬模具狀態下夾持在所述胎圈環和所述下胎芯分割片20L之間,因此,可以進一步牢固地固定所述簾鎖定部11。
在這種情形下,根據圖8B所示的方法可以形成圖8A和圖9所述胎圈結構。首先,在盤繞在輪轂D的所述胎體簾布6A的簾鎖定部11沿所述上內側分割部20Ui內表面、底面和外表面盤繞之后,所述下胎芯分割片20L和所述上外側分割部20Uo固定在所述上內側分割部20Ui的底面側和外表面側。其后,所述簾鎖定部11的盤繞部沿所述上外側分割部20Uo上表面折疊(在圖9所示的胎圈結構中,所述簾鎖定部11進一步向下沿所述上外側分割部20Uo外表面、所述下胎芯分割片20L外表面和下表面盤繞)。此外,在所述上表面側安裝所述胎圈三角橡膠。
接著,對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胎圈結構進行描述。在所述胎圈結構中,如圖10A所示,所述上胎芯分割片20U由沿輪胎軸向內外分割的一上內側分割部20Ui和一上外側分割部20Uo組成,或者所述下胎芯分割片20L由沿輪胎軸向內外分割的一下內側分割部20Li和一下外側分割部Lo組成。
此外,所述簾鎖定部11由夾持在所述上下胎芯分割片20U和20L之間的分割片水平簾部30和沿所述下胎芯分割片20L下表面延伸的胎芯下簾部32組成。根據第二實施例,在此場合,所述簾鎖定部11不存在從所述胎芯徑向上表面沿徑向突出到上方的部分。換句話說,不保留上述的三角膠-胎芯水平簾部31。
在此場合,所述胎芯下簾部32在上面提及的附著在加硫金屬模具狀態下夾持在所述胎圈環和所述下胎芯分割片20L之間。因此,在第二實施例中,所述簾鎖定部11在兩個位置上被夾持并且折疊量以相同的方式增長,因而被牢固地固定。然而,與胎芯下方橡膠厚度有關的對所述胎芯下簾部32的夾持力相對于對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30的夾持力有較小的趨向。因此,在第二實施例中,如附圖所示,更適宜形成夾持在所述分割部20Ui和20Uo之間的或夾持在所述分割部20Li和20Lo之間的簾部。
因此,在本示例中示出了這樣一種結構,在其中,所述胎芯下簾部32與所述簾主體部10相連,并且所述胎芯下簾部32通過一沿徑向向上折疊并夾持在所述下內側分割部20Li和所述下外側分割部20Lo之間的下中間豎直簾部33Lm與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30相連。
在這種情形,根據圖10B所示的方法可以形成圖10A所述胎圈結構。所述胎圈結構可以這樣形成首先,沿所述下內側分割部20Li的外表面和所述上胎芯分割片20U下表面向上卷回盤繞在所述輪轂D上的所述胎體簾布6A的簾鎖定部11,其后,在所述下內側分割部20Li外表面和所述上胎芯分割片20U下表面固定所述下外部分割部20Lo。
進一步的,圖11A示出了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另一實施例。在本示例中,所述胎芯下簾部32與所述簾主體部10相連。此外,所述胎芯下簾部32通過一沿所述下胎芯分割片20L外表面向徑向上方延伸的下外部豎直部33Lo與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30相連。而且,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30連續設有一向徑向上方折疊并夾持在所述上內側分割部20Ui和所述上外側分割部20Uo之間的上中間豎直簾部33Um。
在此情況下,根據圖11B所示的方法可以形成圖11A所述胎圈結構。所述胎圈結構這樣形成首先,沿所述下胎芯分割片20L外表面和上表面以及所述上內側胎芯分割部20Ui外表面彎曲盤繞在輪轂D上的所述胎體簾布6A的簾鎖定部11,其后,在所述下胎芯分割部20L上表面側和所述上內側分割部20Ui外表面側固定所述上外部分割部20Uo。
此外,圖12A示出了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又一實施例。本示例不同于圖11A所示的結構之處僅在于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30連續設有沿徑向向下折疊并夾持在所述下內側分割部20Li和所述下外側分割部20Lo之間的下中間豎直簾部33Lm。
在此情況下,根據圖12B所示的方法可以形成圖12A所述胎圈結構。所述胎圈結構這樣形成首先,沿所述下內側分割部20Li下表面以及所述下外側分割部20Lo的底面、外表面和上表面彎曲盤繞在輪轂D上的所述胎體簾布6A的簾鎖定部11,其后,在所述分割部20Li和20Lo之間固定其中的前端。同時,通過所述下內側分割部20Li向輪胎軸向內側的輕微移動進行夾持是可能的。之后,在所述分割部20Li和20Lo上表面側固定所述上胎芯分割片20U就形成了所述胎圈結構。
而且,圖13A示出了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另一實施例。在本示例中,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30連續設置在所述簾主體部10上。進一步的,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30通過向徑向下方折疊并夾持在所述下內側分割部20Li和下外側分割部20Lo之間的下中間豎直簾部33Lm與所述胎芯下簾部32相連。就本示例而言,更適宜的是所述胎芯下簾部32通過沿所述下外側分割部20Lo外表面向徑向上方延伸的所述下外部豎直簾部33Lo連續設有一夾持在所述上胎芯分割片20U和所述下外側分割部20Lo之間的第二分割片水平簾部30A。
在此場合下,根據圖13B所示的方法可以形成圖13A所述胎圈結構。所述胎圈結構這樣形成首先,彎曲所述胎體簾布6A使其處于安裝所述下內側分割部20Li于所述輪轂D的兩側表面上的狀態,其后,通過所述簾鎖定部11在靠近所述下內側分割部20Li的外側安裝所述下外側分割部20Lo。之后,通過沿所述下外側分割部20Lo外表面和上表面彎曲所述簾鎖定部11并且在所述分割部20Li和20Lo外表面側固定所述上胎芯分割片20U形成所述胎圈結構。
下文對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胎圈結構進行描述。在所述胎圈結構中,如圖14A所示,所述簾鎖定部11由夾持在所述上下胎芯分割片20U和20L之間的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30和夾持在所述分割部20Li和20Lo之間的所述下中間豎直簾部33Lm組成。在本示例中,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30連續設置在所述簾本體部10上。此外,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30連續設有向徑向下方折疊并夾持在所述分割部20Li和20Lo之間的所述下中間豎直簾部33Lm。在此情況下,根據第三實施例,所述簾鎖定部11沒有從所述胎芯徑向上表面沿徑向突出到上方的部分,并且沒有從所述胎芯徑向下表面沿徑向突出到下方的部分。
在第三實施例中,所述簾鎖定部11以一定折疊量增長并且以相同的方式在兩個位置上被夾持,因而該簾鎖定部被牢固地固定。
在此情況下,根據圖14B所示的方法可以形成圖14A所述胎圈結構。所述胎圈結構這樣形成首先,彎曲所述胎體簾布6A使其處于安裝所述下內側分割部20Li于所述輪轂D的兩側表面上的狀態,其后,沿所述下內側分割部20Li上表面和外表面向下彎曲所述簾鎖定部。之后,通過在所述下內側分割部20Li外表面和上表面固定所述下外側分割部20Lo和所述上胎芯分割片20U從而形成所述胎圈結構。
上文詳細地對根據本發明具體的最優實施例進行了描述,然而,不限于圖示的實施例,能夠以對結構的各種各樣的改變來實現本發明。
實施例按照表1的規范制造具有圖1所示結構和輪胎尺寸為175/65R的輪胎。此外,對豎直彈性常數、水平彈性常數、輪胎重量、滾動阻力、操縱穩定性、均勻性和各試驗輪胎的胎體簾線路徑進行測量和比較。在此情況下,除表1中規范的其它規范設為一致。
在此情況下,所有的胎芯均采用具有矩形橫截面形狀并使用線直徑為1.2mm的鋼絲的四排三段結構(4+4+4)。而且,使用聚酯簾線(1100dtex/2)的一簾布形成所述胎體。
(1)豎直彈性常數以一輪圈(5.5J×14)、內壓(200Kpa)和豎直負載(3.3KN)為基礎,通過使用室內檢測器測量豎直彈性常數,通過設置現有技術為100所獲得的指數來表示數值。數值越大,豎直彈性常數越高。
(2)水平彈性常數以輪圈(5.5J×14)、內壓(200Kpa)、豎直負載(3.3KN)和水平負載(0.5KN)為基礎,通過使用室內檢測器測量水平彈性常數,通過設置現有技術為100所獲得的指數來表示數值。數值越大,水平彈性常數越高。
(3)輪胎重量測量輪胎重量并通過設置現有技術為100所獲得的指數來表示。數值越小,輪胎重量越輕。
(4)滾動阻力以輪圈(5.5J×14)、內壓(200Kpa)、負載(3.3KN)和速度(80km/h)為基礎,通過使用滾動阻力檢測器測量滾動阻力,通過設置現有技術為100所獲得的指數來表示數值。數值越小,滾動阻力越小并越好。
(5)操縱穩定性以輪圈(5.5J×14)和內壓(200Kpa)為基礎在一機動車輛(1400cc,FF車輛)的四個輪子上裝附所述試驗輪胎,所述機動車輛在具有干瀝青表面的輪胎測試跑道上行走。此時,操作靈敏度和行駛質量以十刻度方式測定,其中,現有技術設置為7度,測試根據駕駛員感官評定。數值越大,操縱穩定性越好。
(6)均勻性根據JASOc607以內壓(200Kpa)和負載(3.3KN)為基礎,使用均一性檢測器測量二次TFV并通過設置現有技術為100所獲得的指數來表示。數值越小,均勻性越好。
(7)簾線路徑輪胎被解體,測量所述胎芯之間的簾線長度(簾線路徑),通過設置現有技術為100所獲得的指數來表示一平均值。數值越小,簾線路徑越短,因而示出了加硫成形時減少簾線路徑松弛。
表1
根據這些實施例的輪胎基于作用在胎體簾布的鎖定力的增加可以抑制所述胎體簾線的松弛和張力的分布。結果,如表1所示,可以確定增加均勻性和提高操作靈敏度是可能的。
權利要求
1.一種充氣輪胎,包括一個由設置在胎體部并沿徑向上下分割為上下胎芯分割片組成的胎芯;一個從所述胎芯徑向上表面沿徑向延伸到上方的胎圈三角橡膠;和一個胎體簾布,其由一通過一側壁部從胎面延伸到胎圈部的胎芯的簾本體部和一連接所述簾主體部并將其鎖定在所述胎芯上的簾鎖定部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簾鎖定部包括一夾卡在所述上下胎芯分割片之間的分割片水平簾部以及一夾卡在所述胎芯徑向上表面和所述胎圈三角橡膠之間的三角膠-胎芯水平簾部,并且不存在從所述三角膠-胎芯水平簾部沿徑向突出到上方的部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膠-胎芯水平簾部連續設置在所述簾主體部上,并且所述三角膠-胎芯水平簾部通過一沿所述上胎芯分割片側表面向徑向下方延伸的上外部豎直簾部與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胎芯分割片由沿輪胎軸向內外分割而成的一下內側分割部和一下外側分割部組成,并且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連續設有一沿徑向下方折疊并夾持在所述下內側分割部和下外側分割部之間的下中間豎直簾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胎芯分割片由沿輪胎軸向內外分割而成的一上內側分割部和一上外側分割部組成,并且所述三角膠-胎芯水平簾部通過一沿徑向向下方折疊并夾持在所述上內側分割部和所述上外側分割部之間的上中間豎直簾部與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相連。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連續設有一豎直胎芯下簾部,該胎芯下簾部通過一沿所述下胎芯分割片側表面向徑向下方延伸的下豎直簾部沿所述下胎芯分割片下表面延伸。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胎芯分割片由沿輪胎軸向內外分割而成的一上內側分割部和一上外側分割部組成,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連續設置在所述簾主體部上,并且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通過一向徑向上方折疊并夾持在所述上內側分割部和所述上外側分割部之間的上中間豎直簾部與所述三角膠-胎芯水平簾部相連。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膠-胎芯水平簾部連續設有一通過一沿所述胎芯側表面向徑向下方延伸的外豎直簾部沿所述下胎芯分割片下表面延伸的胎芯下簾部。
8.一種充氣輪胎,包括一個由設置在胎體部并沿徑向上下分割為上下胎芯分割片組成的胎芯;一個從所述胎芯徑向上表面沿徑向延伸到上方的胎圈三角橡膠;和一個胎體簾布,其由一通過一側壁部從胎面延伸到胎圈部的胎芯的簾本體部和一連接所述簾主體部并將鎖定所述胎芯的簾鎖定部組成,其中所述上胎芯分割片由沿輪胎軸向內外分割而成的一上內側分割部和一上外側分割部組成,或者所述下胎芯分割片由沿輪胎軸向內外分割而成的一下內側分割部和一下外側分割部組成,所述簾鎖定部包括一夾持在所述上下胎芯分割片之間的分割片水平簾部和一沿所述下胎芯分割片下表面延伸的胎芯下簾部,其中,不存在從所述胎芯徑向上表面沿徑突出到上方的部分。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芯下簾部連續設置在所述簾主體部上,并且所述胎芯下簾部通過一向徑向上方折疊并夾持在所述下內側分割部和所述下外側分割部之間的下中間豎直簾部與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相連。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芯下簾部連續設置在所述簾主體部上,并且所述胎芯下簾部通過一沿所述下胎芯分割片側表面向徑向上方延伸的下外部豎直簾部與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相連。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連續設有一向徑向上方折疊并夾持在所述上內側分割部和所述上外側分割部之間的上中間豎直簾部。
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連續設有一向徑向下方折疊并夾持在所述下內側分割部和所述下外側分割部之間的下中間豎直簾部。
13.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連續設置在所述簾主體部上,并且所述分割片水平簾部通過一向徑向下方折疊并夾持在所述下內側分割部和所述下外側分割部之間的下中間豎直簾部與所述胎芯下簾部相連。
14.一種充氣輪胎,包括一個由設置在胎體部并沿徑向上下分割為上下胎芯分割片組成的胎芯;一個從所述胎芯徑向上表面沿徑向延伸到上方的胎圈三角橡膠;和一個胎體簾布,其由一通過一側壁部從胎面延伸到胎圈部的胎芯的簾本體部和一連接所述簾主體部并鎖定所述胎芯的簾鎖定部組成,其中所述下胎芯分割片由沿輪胎軸向內外分割而成的一下內側分割部和一下外側分割部組成,其中,所述簾鎖定部設有一夾持在所述上下胎芯分割片之間的分割片水平簾部,和一從分割片水平簾部向徑向下方折疊的下中間豎直簾部,所述下中間豎直簾部夾持在所述下內側分割部和下外側分割部之間并且在其間是中斷的,并且其中,所述簾鎖定部11不存在從所述胎芯徑向上表面沿徑向突出到上方的部分,并且不存在從所述胎芯徑向下表面沿徑向突出到下方的部分。
全文摘要
本發明能牢固地固定胎體簾布的兩端,同時能減輕重量并有抑制胎圈高度損傷的效果。一種充氣輪胎設有一沿徑向上下分割的胎芯分割片(20U,20L)組成的胎芯(5)、一從上表面向徑向上方延伸的胎圈三角橡膠(8)和一具有鎖定所述胎芯(5)的簾鎖定部(11)的胎體簾布(6A)。除了一夾持在所述胎芯分割片(20U,20L)之間的分割片水平簾部外,所述簾鎖定部(11)設有一夾持在所述胎芯(5)和所述胎圈三角橡膠(8)之間的三角膠-胎芯水平簾部(31),或者是一沿所述下胎芯分割片(20L)下表面延伸的胎芯下簾部(32),或者是一夾持在沿輪胎軸向內外分割所述下胎芯分割片(20L)而成的分割部(20Li,20Lo)之間的下中間豎直簾部(33Lm)。
文檔編號B60C15/05GK1605482SQ200410081048
公開日2005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03年10月6日
發明者楠本拓士 申請人:住友橡膠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