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遙控車前懸吊穩定構造改進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遙控車前懸吊穩定構造改進,尤指一種可加長支撐臂與主架體的延伸臂距,使車輪轉動下于反應崎嶇路面時,可縮小支撐臂的擺動幅度,于行進間更可降低車體重心,達到加強車體行進時的穩定效果。
背景技術:
一般常見的遙控車前差速器的前避震結構如圖5所示,包括一前差速器4,該前差速器4的前端設有一固定板41,該固定板41是配合二螺絲42螺合于前差速器4的前端,并分別于固定板41的二固定螺絲42外側各樞接有一支撐臂43,然因常見的支撐臂43的樞接點位置皆設于前差速器4的兩端最外側,藉此可供車體的車輪當于崎嶇路面行駛時,達到避震的效果。
而常見傳統技藝下,設計支撐臂43樞接于差速器4兩側時,該支撐臂43為較前差速器4于制程下較稍后組裝,故觀察目前所有的遙控車構造,皆全然發現支撐臂43的樞合點A其樞合軸心44為置于螺絲42固定點的外側。
雖然上述的避震結構可供車體的車輪于崎嶇路面行駛時,達到避震的效果,但是由于該支撐臂43是設于前差速器4前端二螺絲42的外側,而制式規格的遙控車車體寬度是受到真車1/8或1/10比例的限制下,因此支撐臂43的樞合軸心44位置點取決,關系到該支撐臂43所能設置的最大長度尺寸。
請參圖6所示,車體的懸吊系統中對于支撐臂設置得較長或較短,所對于車體行進間的穩定性差異,可由如下的說明了解。當支撐臂43a設計得較短時,車體行駛至崎嶇路面上,即會因為支撐臂43a的樞合軸心44與外側端緣的距離較短,而使支撐臂43a承受較大的上、下擺動的角度θ1,進而導致前差速器隨時承受較大的沖擊力量。相對地,當支撐臂43b的樞合軸心45設計為較長時,遇到同樣的障礙物50高度時,裝設于樞合軸心45樞接點承受擺動的角度θ2,顯然角度θ2<角度θ1。然以目前玩具遙控車制造業所生產的制式規格尺寸,計有真車1/8及1/10等大小尺寸,故上述常用的避震結構各家廠商無不竭盡所能的希望將遙控車避震的支撐臂43(或43a)設置得最長,因此可產生車輪于遭受撞擊時,相對地可使前差速器保持較小的擺蕩振動擺幅。
請參圖7a、圖7b所示。另外,將該避震的支撐臂43于車體總寬度不變的前題下,使其支撐臂43設置得盡可能最長的極限,其也產生有車體于行進操控下一行車動態較具穩定性的優點,如圖7a所示,假定A點為常見支撐臂固定點(如圖7a所示),B點為本案的支撐臂固定點(如圖7b所示),于相同馬力P輸出條件的車體上所發揮的加速行進間底盤揚升角度,于支撐臂固定點為A點時,揚升角度為θ3;而如變換為支撐臂固定點為B點時,揚升角度為θ4;而因固定點距離長度為b>a,因此造成角度θ4<θ3,顯見支撐臂長度增加時,底盤于行進狀態下所造成上浮的揚升高度反而較小,因此可保持車體重心為較低的穩態,對于實際操縱高速轉彎動作時,可具有較不易翻車的穩定性。
發明內容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于車體寬度為固定的條件下,可加長支撐臂與主架體間的長度,使車輪于反應崎嶇路面時,可縮短支撐臂的擺動幅度,藉以使前差速器保持較小的振動擺幅,進而降低車體受沖擊的強度。
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在于,于車體寬度為一定值的條件下,可加長支撐臂與主架體間的軸距,使玩具遙控車于加速行進間,可降低車體重心高度,使車體高速轉彎下較不易翻車,進而加強車體行進間穩定效果。
為達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遙控車前懸吊穩定構造改進,是由一主架體及二支撐臂所組成;主架體于底部具有二固定部,而支撐臂分別活動接合于主架體二側,該主架體因此活動接合有可供裝設車輪的傳動軸及連動臂,且該主架體底部的固定部兩側上是分別設有固定孔;而該支撐臂的一端側緣是設有一凹陷部,可使該支撐臂藉由凹陷部跨設于上述主架體的固定部上,且該凹陷部的二側壁是分別設有一對應孔,該對應孔與該固定孔相對應,并可于該相互對應的對應孔、固定孔中插設有一固定梢,于主架體的固定孔外側設有螺孔,以螺絲由螺孔鎖固而組合固定成前差速器;如是,可加長支撐臂與主架體的軸距,使車輪于反應崎嶇路面時,可縮短支撐臂的擺動幅度,藉以加強車體的避震效果。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組裝狀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動作狀態示意圖。
圖5是常用支撐臂設置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6是常用支撐臂與本案撐臂設置時的車輪受沖擊比較示意圖。
圖7a、圖7b是常用支撐臂與本案撐臂設置時的行車穩定比較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圖1~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遙控車前懸吊穩定構造改進,其是由一主架體1及二支撐臂2所構成,車體3的車輪31鎖固于各支撐臂2的兩側末端。
上述所提的主架體1上是活動接合有傳動軸11及連動臂12,且該主架體1的底部是具有一固定部13,該固定部13下緣位置兩側分別設有一固定孔131及螺孔132,并于該固定部13的一端設置有一蓋體14,而該蓋體14上是具有與前述固定孔131及螺孔132相對應的穿孔141及螺孔142,令該固定部13及蓋體14可聯合包覆于前差速器15的外部以防塵。又該蓋體14的前端面是可設置有一前板17,且該前板17上是具有可與蓋體14的穿孔141相對應的孔171。
該支撐臂2是分別活動接合于上述主架體1的二側,且該支撐臂2是分別與上述的固定部13及蓋體14連接,并于該支撐臂2的一端側緣是設有一凹陷部21,該凹陷部21的二側壁是分別設有一對應孔22,可使該支撐臂2藉由凹陷部21跨設于上述主架體1的固定部13與蓋體14上,并使該凹陷部21二側壁的對應孔22與該固定孔131及穿孔141及前板17的孔171相吻合對應,并可于該相互對應的對應孔22、固定孔131、穿孔141及前板17的孔171中插設有一固定梢23,使該支撐臂2可活動接合于主架體1的二側;而固定部13于固定孔131的外側,設有螺孔132,蓋體14于穿孔141的外側,設有螺孔142,藉螺絲18可由該螺孔142及螺孔132鎖固,以結合其固定部及蓋體于前差速器15外部,如此一來其主架體上可穩固一前差速器15。同時支撐臂2其樞接點位置可有效內移,使得支撐臂的長度設計得最長的極限。如是,藉由上述的結構構成一全新的遙控車前懸吊的避震結構改進。
本實用新型是為一設置于車體3(遙控車)前端的前差速器的避震結構,而可于本實用新型主架體1的傳動軸11兩外側上裝設有車輪31,而當使用者以該車體3(遙控車)作娛樂或競速而行駛于崎嶇路面時,該車輪31則會即使反映所接觸的路況,而作上、下幅度的激烈振蕩擺動,使該支撐臂2也隨之作上、下幅度的擺動,而由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是在于加長支撐臂2與主架體1的軸距,因此,當該車輪31于行駛崎嶇路面而反應路況時,即可縮短支撐臂2的上、下擺動的幅度,并相對的減少車輪31反應路況時的擺動幅度,藉以加強車體3(遙控車)于行駛時的避震效果。
對于上述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其圖式所示的固定部13,乃于前端設置有一蓋體14,所示出者為呈左、右剖半的方式包覆前差速器;其實另一較佳的實施例下(圖無視出),該固定部13及蓋體14也可制成上、下剖半的狀態以共同包覆前差速器,如此其固定于車體3底板上為固定部13,因此只需于固定部13上設有相同前述的固定孔131及螺孔132,即可作為與支撐臂2連結的固定元件。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遙控車前懸吊穩定構造改進可有效改善常見的種種缺點,使遙控車前差速的避震結構因本實用新型的產生能更進步、更實用、更符合使用者的所需。
以上所述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范圍及實用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
元件標號對照(1)主架體 (11)傳動軸(12)連動臂 (13)固定部(131)固定孔 (132)螺孔(14)蓋體(141)穿孔(142)螺孔 (15)前差速器(17)前板(171)孔(18)螺絲(2)支撐臂 (21)凹陷部(22)對應孔 (23)固定梢(3)車體 (31)車輪(4)前差速器 (41)固定板(42)螺絲(43)支撐臂(44)樞合軸心(45)樞合軸心(50)障礙物
權利要求1.一種遙控車前懸吊穩定構造改進,至少由一主架體及二支撐臂所組成;主架體的底部設有固定部,于固定部的兩端分別設有固定孔及螺孔,支撐臂藉固定梢可樞固于主架體的固定部上,其特征在于主架體底部的固定部其上分別設有螺孔及固定孔,螺孔為設置于固定孔的外側,于主架體其固定部的螺孔中可藉螺絲鎖固結合,藉固定梢可將主架體固定部上的固定孔與支撐臂上的對應孔樞固,使支撐臂穩固固定于主架體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遙控車前懸吊穩定構造改進,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支撐臂是分別活動接合于上述主架體其固定部的二側,且各支撐臂的一端側緣是設有一凹陷部,該凹陷部的二側壁是分別設有一對應孔,使該對應孔可與固定部的固定孔相對應,并插設固定梢樞合。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遙控車前懸吊穩定構造改進,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固定部的前端面是可設置有一前板,且該前板上是具有與該蓋體的穿孔相對應的孔。
4.一種遙控車前懸吊穩定構造改進,至少由一主架體及二支撐臂所組成;主架體的底部設有固定部及蓋體,于固定部的兩端分別設有固定孔及螺孔,于蓋體的兩端分別設有穿孔及螺孔,支撐臂藉固定梢可樞固于主架體的固定部上,其特征在于主架體底部的固定部其上分別設有螺孔及固定孔且蓋體的兩端分別設有穿孔及螺孔,其中各螺孔為設置于固定孔及穿孔的外側,于固定部及蓋體的螺孔中可藉螺絲鎖固結合,藉固定梢可將主架體固定部上的固定孔與支撐臂上的對應孔樞固,使支撐臂穩固固定于主架體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遙控車前懸吊穩定構造改進,其特征在于其中,該蓋體的前端面是可設置有一前板,且該前板上是具有與該蓋體的穿孔相對應的孔。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遙控車前懸吊穩定構造改進,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固定部及是可包覆于前差速器的外部以防塵,而該固定部及蓋體是分別與二支撐臂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遙控車前懸吊穩定構造改進,其至少包括一主架體及二支撐臂,二支撐臂分別活動接合于主架體的二側;主架體于底部設有固定部,固定部前端可設置蓋體,該主架體上接合有可供裝設車輪的傳動軸;該固定部與蓋體上是分別設有相對應的固定孔與穿孔,而該支撐臂的一端設有一凹陷部,且該凹陷部的二側壁是分別設有對應孔,并可于對應孔、固定孔及穿孔中插設固定梢以樞合支撐臂,于固定孔及穿孔的外側設有螺孔,以螺絲鎖固而組合成前差速器;藉此,可加長支撐臂與主架體的長度,使車輪于反應崎嶇路面時,可縮短支撐臂的擺動幅度,藉以加強車體的行車穩定效果。
文檔編號B60G9/04GK2706348SQ20032012275
公開日2005年6月29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24日 優先權日2003年12月24日
發明者朱右伯 申請人:朱右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