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運輸車驅動單元中的自適應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運輸車驅動單元中的自適應機構,包括用于連接運輸車車架的驅動上支架,以及用于連接運輸車驅動輪的驅動下支架,所述驅動下支架轉動連接在驅動上支架的下方;還包括預壓在驅動上支架、驅動下支架之間的多個彈性裝置,所述多個彈性裝置中至少各有一個彈性裝置分布在驅動下支架轉動軸線的兩側。本實用新型的自適應機構,在經過不平整路面時,下基板發生偏轉,由路面高的一端轉向路面低的一端,最終使兩個驅動輪產生角度差,從而始終保持運輸車的輪子與地面接觸,而且彈簧受壓縮后產生的預緊力可以承擔轉軸所受的壓力,極大提高了轉軸和襯套的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運輸車驅動單元中的自適應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AGV運輸車,更準確地說,涉及AVG驅動單元中的自適應機構。
【背景技術】
[0002]在當前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行業中,驅動單元形式多樣,但其結構并無較大差別,基本都是靠帶減震的驅動單元拖拽負載,其減震僅僅體現在上下方向,一方面驅動力不會因負載的增大而改變,使得大負載時的各項運行參數降低,導致車輛可靠性變差;另一方面,AGV在通過小范圍傾斜路面或不規則溝坎時,無法實現兩驅動輪同時抓地,導致行進方向不穩、自控制性差等不良后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運輸車驅動單元中的自適應機構。
[0004]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運輸車驅動單元中的自適應機構,包括用于連接運輸車車架的驅動上支架,以及用于連接運輸車驅動輪的驅動下支架,所述驅動下支架轉動連接在驅動上支架的下方;還包括預壓在驅動上支架、驅動下支架之間的多個彈性裝置,所述多個彈性裝置中至少各有一個彈性裝置分布在驅動下支架轉動軸線的兩側。
[0005]優選的是,所述驅動上支架包括上基板,以及位于上基板兩側的第一折彎部;所述驅動下支架包括下基板,以及位于下基板兩側的第二折彎部,所述第一折彎部和第二折彎部通過轉軸轉動連接在一起。
[0006]優選的是,所述轉軸一端與第二折彎部法蘭連接,另一端穿入第一折彎部的通孔中。
[0007]優選的是,所述第一折彎部的通孔中設有襯套。
[0008]優選的是,所述通孔呈U形,貫通至第一折彎部的下端。
[0009]優選的是,所述彈性裝置為彈簧。
[0010]優選的是,所述下基板上設置有用于套接彈簧下端的彈簧導柱;所述上基板設置有調整螺釘,所述調整螺釘的下端頭固定有用于彈簧上端穿入的彈簧套筒。
[0011]優選的是,所述下基板的下端還設置有用于固定運輸車驅動輪的具有中空內腔的支撐盤。
[0012]優選的是,所述下基板與第二折彎部之間設置有多個三角形加強豎筋,所述三角形加強豎筋從第二折彎部延伸至下基板上用于連接支撐盤的位置。
[0013]優選的是,所述支撐盤的側壁還設置有止擋塊。
[0014]本實用新型的自適應機構,在驅動下支架的下端安裝運輸車驅動輪,在經過不平整路面時,下基板發生偏轉,由路面高的一端轉向路面低的一端,最終使兩個驅動輪產生角度差,從而始終保持運輸車的輪子與地面接觸,使運輸車工作臺始終保持水平狀態。而且彈簧受壓縮后產生的預緊力可以承擔轉軸所受的壓力,也就是說,使轉軸收到的單向大應力變為雙向小應力,極大降低了滿載運行時轉軸所受到的壓力,并且雙向小應力交變頻率極低,交變應力對材料的破壞可以忽略,從而降低轉軸受力,減少材料磨損和破壞,極大提高了轉軸和襯套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15]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自適應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示出了圖1的剖面圖。
[0017]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驅動下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驅動上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0019]其中:1-驅動上支架、2-驅動下支架、3-支撐盤、4-鎖緊螺母、5-彈簧套筒、6_彈簧、7-止擋塊、8-襯套、9-調整螺釘、10-下基板、11-第二折彎部、12-長條形加強筋、13-彈簧導柱、14-三角形加強豎筋、15-上基板、16-第一折彎部、17-通孔、25-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了使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取得的技術效果易于理解,下面結合具體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說明。
[0021]參考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運輸車驅動單元中的自適應機構,該自適應機構為運輸車車架與運輸車驅動輪之間的連接結構,其包括驅動上支架I以及驅動下支架2,所述驅動下支架2轉動連接在驅動上支架I的下方,構成了本實用新型自適應機構的支撐殼體。
[0022]其中,驅動上支架I用于固定連接運輸車車架,驅動下支架2用于固定連接運輸車的驅動輪支架。在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的實施方式中,參考圖4,所述驅動上支架I包括用于固定連接運輸車車架的上基板15,以及位于上基板15兩側的第一折彎部16,該第一折彎部16可與上基板15 —體成型,例如可以是上基板15邊緣的向下彎折;所述驅動下支架2包括下基板10,以及位于下基板10兩側的第二折彎部11,該第二折彎部11可與下基板10一體成型,例如可以是下基板10邊緣的向上彎折,參考圖3。在安裝的時候,所述第一折彎部16和第二折彎部11通過轉軸25轉動連接在一起,從而實現了驅動上支架I與驅動下支架2之間的轉動連接,使得二者沿著轉軸25可以相對轉動,處于平衡狀態時,下基板10與上基板15基本保持平行。
[0023]可以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方式將第一折彎部16、第二折彎部11、轉軸25安裝起來,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所述轉軸25的一端與第二折彎部11法蘭連接,以避免淬火后不好焊接的情況,而且可以較好地保證兩端的同軸度。轉軸25的另一端穿入第一折彎部16的通孔17中,參考圖2。為了便于裝配,所述第一折彎部16的通孔17呈U形,貫通至第一折彎部16的下端。安裝的時候,首先將轉軸25的一端與第二折彎部11的側壁法蘭連接在一起,然后將轉軸25從通孔17的開口處壓入,并采用緊固件進行固定。進一步優選的是,所述第一折彎部16的通孔17中還設有襯套8,以避免轉軸25與通孔17之間的磨損。
[0024]本實用新型的自適應機構,還包括預壓在驅動上支架1、驅動下支架2之間的多個彈性裝置,具體來將,在上基板15與下基板10之間設置有多個預壓的彈性裝置。在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彈性裝置采用彈簧6,當然也可以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其它彈性裝置,現以兩個彈簧6為例來進行說明。
[0025]彈簧6的一端連接上基板15,另一端連接下基板10,并且處于預壓狀態。其中,兩個彈簧6分別設置在下基板10轉動軸線的兩側,具體地,兩個彈簧6可以以轉動軸線對稱分布,也可以設置在下基板10的對角線方向上。當彈簧6的數量為更多個時,需保證在下基板10轉動軸線的兩側至少各有一個彈簧6,優選的是,轉動軸線兩側彈簧的預壓總力度一致,以保證下基板10與上基板10在初始狀態時保持平衡。
[0026]本實用新型的自適應機構,在驅動下支架2的下端安裝運輸車驅動輪,在經過不平整路面時,例如一邊路面高,一邊路面低時,下基板10會發生偏轉,由路面高的一端轉向路面低的一端,最終使兩個驅動輪產生角度差,從而始終保持運輸車的輪子與地面接觸,使運輸車工作臺始終保持水平狀態;在運輸車的行進過程中始終保持四輪抓地,使得運輸車運行更平穩,可控性更強,且與傳統非承重驅動單元不同,可以提供更大抓地力和驅動能力。
[0027]本實用新型的自適應機構,彈簧受壓縮后產生的預緊力可以承擔轉軸25上所受到的壓力。也就是說,使轉軸25收到的單向大應力變為雙向小應力,極大降低了滿載運行時轉軸所受到的壓力,并且雙向小應力交變頻率極低,交變應力對材料的破壞可以忽略,從而降低轉軸25受力,減少材料磨損和破壞,極大提高了轉軸和襯套的使用壽命。
[0028]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采用現有的結構來安裝彈簧6,本實用新型中,在所述下基板10上設置有用于套接彈簧6下端的彈簧導柱13 ;所述上基板15設置有調整螺釘9,該調整螺釘9從上基板15的上端旋入上基板15的下端,在所述調整螺釘9的下端頭固定有用于彈簧6上端穿入的彈簧套筒5。安裝的時候,彈簧6的下端套在彈簧導柱13上,上端穿入彈簧套筒5中。通過旋轉調整螺釘9可以驅動彈簧套筒5上升或下降,從而達到調節彈簧6預緊力的作用,當然,為了防止調整螺釘9的自行竄動,在調整螺釘9上還可設置鎖緊螺母4,這屬于現有的技術,在此不再具體說明。
[0029]本實用新型的自適應機構,所述下基板10的下端還設置有用于固定運輸車驅動輪支架的支撐盤3,該支撐盤3具有中空的內腔,通過該支撐盤3轉動連接運輸車的驅動輪支架,進一步地,所述支撐盤3的側壁還設置有止擋塊7,該止擋塊7用于與安裝支架上的相應部件配合,防止驅動輪支架的過渡轉動。
[0030]為保證該自適應機構在大載荷(例如300kg)下能保持較高的剛性與可靠性,提高其安全性能與使用壽命,所述下基板10與第二折彎部11之間設置有多個三角形加強豎筋14,所述三角形加強豎筋14從第二折彎部11 一直延伸至下基板10上用于連接支撐盤3的位置。當然,在下基板10的邊緣還可設置長條形加強筋12,極大提高了鈑金件的剛性和安全性能,使用壽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0031]本實用新型已通過優選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詳盡的說明。然而,通過對前文的研讀,對各實施方式的變化和增加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 申請人:的意圖是所有的這些變化和增加都落在了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中。
【權利要求】
1.運輸車驅動單元中的自適應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連接運輸車車架的驅動上支架(I),以及用于連接運輸車驅動輪的驅動下支架(2),所述驅動下支架(2)轉動連接在驅動上支架(I)的下方;還包括預壓在驅動上支架(I)、驅動下支架(2)之間的多個彈性裝置,所述多個彈性裝置中至少各有一個彈性裝置分布在驅動下支架(2)轉動軸線的兩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適應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上支架(I)包括上基板(15),以及位于上基板(15)兩側的第一折彎部(16);所述驅動下支架(2)包括下基板(10),以及位于下基板(10)兩側的第二折彎部(11),所述第一折彎部(16)和第二折彎部(11)通過轉軸(25)轉動連接在一起。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適應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25)—端與第二折彎部(11)法蘭連接,另一端穿入第一折彎部(16)的通孔(17)中。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適應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彎部(16)的通孔(17)中設有襯套⑶。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適應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7)呈U形,貫通至第一折彎部(16)的下端。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適應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裝置為彈簧(6)。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適應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板(10)上設置有用于套接彈簧(6)下端的彈簧導柱(13);所述上基板(15)設置有調整螺釘(9),所述調整螺釘(9)的下端頭固定有用于彈簧(6)上端穿入的彈簧套筒(5)。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適應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板(10)的下端還設置有用于固定運輸車驅動輪的支撐盤(3)。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自適應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板(10)與第二折彎部(11)之間設置有多個三角形加強豎筋(14),所述三角形加強豎筋(14)從第二折彎部(11)延伸至下基板(10)上用于連接支撐盤(3)的位置。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自適應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盤(3)的側壁還設置有止擋塊(7)。
【文檔編號】B60G11-00GK204278969SQ201420770556
【發明者】袁平, 唐洪剛, 劉振 [申請人]濰坊路加精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