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加強筋的輪輞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輪輪輞,特別涉及一種以橫截面為特點的具有加強筋的輪輞。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車輪輪輞在其弧形腿與胎圈座的拐彎連接處設置沿胎圈座周向平行間隔分布的凸筋,該凸筋起增加強度的作用,用于防止輪輞因弧形腿與胎圈座的拐彎連接因應力問題而導致輪輞強度不夠所出現(xiàn)開裂、斷裂等問題的發(fā)生。凸筋的尺寸設計及其分布的間距不僅直接影響到輪輞的強度,同時也影響到車輪旋轉(zhuǎn)時凸筋所產(chǎn)生的攪風效果所達到的對車輪的散熱降溫的程度,但是,有關凸筋尺寸設計及其分布的間距現(xiàn)有技術都未予以公開,特別是關于凸筋的間距的具體尺寸設置都未予以公開,而這些參數(shù)又直接關系到車輪輪輞的使用壽命。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輪輞強度更強、使用壽命長的具有加強筋的輪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經(jīng)如下方案實現(xiàn)。
具有加強筋的輪輞,包括胎圈座、弧形腿及間隔分布于胎圈座與弧形腿拐彎連接處的凸筋,其結(jié)構要點在于,相鄰兩凸筋之間的槽間距為10~124mm。
相鄰兩凸筋之間槽間距的大小不僅關系到輪輞的強度,同時也關系到凸筋在車輪旋轉(zhuǎn)時所起到的攪風效果,這是因為若輪輞胎圈座周向上分布的凸筋的間距越寬,則更便于氣流的流通,因而凸筋所起的攪風效果好,輪輞的散熱效果也好,使用壽命就加長了,但是輪輞的直徑具有一定的公稱尺寸,凸筋之間的間距越寬,所能分布的凸筋越少,則輪輞的強度必然更小,同樣也影響到輪輞的使用壽命。為解決這一矛盾,在保證輪輞強度的基礎上,令凸筋之間間隔分布的槽間距為10~124mm既可令凸筋的攪風散熱效果得到充分發(fā)揮,因為具有足夠的間距便于氣流在此空間流通回轉(zhuǎn),進而便于氣流在車輪旋轉(zhuǎn)時將熱量帶走。這樣,不僅在強度上保證了輪輞的使用壽命,而且在散熱方面也保證了輪輞的使用壽命,同時還節(jié)約了成本。
其中,以相鄰兩凸筋之間的槽間距為28mm最佳。
本實用新型還在于凸筋同向平均間隔分布于胎圈座與弧形腿拐彎連接處。
若輪輞上的凸筋分布不均勻,則車輪的受力不均勻,同樣影響輪輞的使用壽命,因而令凸筋平均分布于胎圈座與弧形腿拐彎連接處可以延長輪輞的使用壽命。而采用凸筋的同向分布則可以令凸筋所起的攪風作用因同向協(xié)同而使降溫效果達到最佳。
其中,以凸筋呈偶數(shù)同向平均間隔分布于胎圈座與弧形腿拐彎連接處為最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經(jīng)如下方案實現(xiàn)。
凸筋的寬度為6~10mm。
正常而言,凸筋的寬度越寬,其起到的加強輪輞強度的作用越大,但使用的材料也就越多,成本增加。經(jīng)發(fā)明人的長期試驗發(fā)現(xiàn),采用凸筋寬度為6~10mm的輪輞的技術方案可以較好地處理成本與所需強度的矛盾,因為凸筋所起到的加強輪輞的弧形腿與胎圈座的拐彎連接處強度的作用較好,它不僅可以滿足輪輞強度方面的要求,同時又可以節(jié)省材料,達到最佳的性價比,而輪輞的使用壽命加長了。
其中,以凸筋的寬度為8mm最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來實現(xiàn)。
凸筋的高度小于15mm。
凸筋的高度越高,其起到增加輪輞的強度及對車輪的攪風效果應當更好,因而起到的對車輪的散熱降溫效果更好,但是因為輪輞弧形腿的外側(cè)還加蓋有防護罩,因而凸筋的高度不可以太高,否則會頂?shù)椒雷o罩而起不到攪風的作用。最終凸筋的高度小于15mm最為適中。
本實用新型還在于凸筋沿胎圈座寬度方向延伸的長度b為胎圈座寬度B的15%~75%。
這樣,凸筋的長度越長,其達到的加強輪輞強度的效果越好,凸筋在車輪旋轉(zhuǎn)時在車輪軸向產(chǎn)生攪風的效果越好,進而起到的散熱降溫的作用更好,而使輪輞的使用壽命加長。
其中,以凸筋沿胎圈座寬度方向延伸的長度b為胎圈座寬度B的50%最佳。
凸筋橫截面的形狀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凸筋橫截面的形狀或為方形,或為矩形,或為梯形,或為三角形,或圓弧形。
而該凸筋于胎圈座與弧形腿拐彎連接處的分布形式可以是平行間隔分布,也可以是斜向間隔分布,而斜向間隔分布即可以沿胎圈座寬度方向的左側(cè)傾斜,亦可沿胎圈座寬度方向的右側(cè)傾斜。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較之現(xiàn)有技術具有如下優(yōu)點采用這種凸筋的尺寸設計及其分布的間距可以使凸筋對車輪起到很好的散熱降溫作用,提高整個車輪的使用壽命,同時又達到了加強弧形腿與胎圈座的拐彎連接處的強度,且制作的成本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主視圖。
圖2為圖1的C-C剖示結(jié)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主視圖。
圖4為圖2的D-D剖示結(jié)構示意圖圖5為最佳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6為圖5的E-E剖示結(jié)構示意圖。
標號說明1胎圈座 2弧形腿 3凸筋 A槽間距 B胎圈座寬度 H凸筋高度 N凸筋寬度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詳細的描述。
輪輞規(guī)格為8.50V-20-01,其標定直徑為498.6mm(輪輞內(nèi)圓周直徑),周長為1566.4mm,本實用新型所述凸筋即分布于此圓周上。
實施例1如圖1和圖2所示的具有加強筋的輪輞,包括胎圈座1、弧形腿2及同向平均間隔分布于胎圈座1與弧形腿2拐彎連接處的凸筋3,凸筋3的個數(shù)為12個,相鄰兩凸筋1之間的槽間距A為124mm,凸筋3的寬度N為6mm,凸筋3的高度H為10mm,凸筋3沿胎圈座1寬度方向延伸的長度b為胎圈座1寬度B的75%,凸筋1橫截面的形狀為方形。
實施例2如圖3和圖4所示的具有加強筋的輪輞,包括胎圈座1、弧形腿2及同向平均間隔分布于胎圈座1與弧形腿2拐彎連接處的凸筋3,凸筋3的個數(shù)為78個,相鄰兩凸筋1之間的槽間距A為10mm,凸筋3的寬度N為10mm,凸筋3的高度H為14mm,凸筋3沿胎圈座1寬度方向延伸的長度b為胎圈座1寬度B的15%,凸筋1橫截面的形狀為圓弧形。
最佳實施例如圖5和圖6所示的具有加強筋的輪輞,包括胎圈座1、弧形腿2及同向間隔分布于胎圈座1與弧形腿2拐彎連接處的凸筋3,凸筋3的個數(shù)為44個,相鄰兩凸筋1之間的槽間距A為28mm,凸筋3的寬度N為8mm,凸筋3的高度H為12mm,凸筋3沿胎圈座1寬度方向延伸的長度b為胎圈座1寬度B的50%,凸筋1橫截面的形狀為矩形。
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未述部分與現(xiàn)有技術相同。
權利要求1.具有加強筋的輪輞,包括胎圈座(1)、弧形腿(2)及間隔分布于胎圈座(1)與弧形腿(2)拐彎連接處的凸筋(3),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凸筋之間的槽間距為10~124mm。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強筋的輪輞,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凸筋之間的槽間距為28mm。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強筋的輪輞,其特征在于,凸筋同向平均間隔分布于胎圈座與弧形腿拐彎連接處。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具有加強筋的輪輞,其特征在于,凸筋呈偶數(shù)同向平均間隔分布于胎圈座與弧形腿拐彎連接處。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強筋的輪輞,其特征在于,凸筋的寬度為6~10mm。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加強筋的輪輞,其特征在于,凸筋的寬度為8mm。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強筋的輪輞,其特征在于,凸筋的高度小于15mm。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強筋的輪輞,其特征在于,凸筋沿胎圈座寬度方向延伸的長度b為胎圈座寬度B的15%~75%。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加強筋的輪輞,其特征在于,凸筋沿胎圈座寬度方向延伸的長度b為胎圈座寬度B的50%。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強筋的輪輞,其特征在于,凸筋橫截面的形狀或為方形,或為矩形,或為梯形,或為三角形,或圓弧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輪輪輞,特別涉及一種以橫截面為特點的具有加強筋的輪輞,包括胎圈座、弧形腿及間隔分布于胎圈座與弧形腿拐彎連接處的凸筋,其結(jié)構要點在于,相鄰兩凸筋之間的槽間距為10~124mm,凸筋的寬度為6~10mm。采用這種凸筋的尺寸設計及其分布的間距可以使凸筋對車輪起到很好的散熱降溫作用,提高整個車輪的使用壽命,同時又達到了加強弧形腿與胎圈座的拐彎連接處的強度,且制作的成本低。
文檔編號B60B21/00GK2614952SQ0322146
公開日2004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3年4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4月22日
發(fā)明者賴建輝 申請人:漳州市薌城正興汽車鋼圈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