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拆分的提升門擺動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輛座椅組件。具體而言,本發明針對的是后部座椅組件,該座椅組件可以移動到靠近后部提升門的位置,從而不會阻擋經后部提升門到達乘員艙。
相關技術某些機動車輛,比如小型客貨車和運動休閑車,包括用于車輛乘員的第二,甚至第三排座椅組件。然而,有時車輛駕駛員希望在機動車內有附加的貨物空間,而不是附加一排或多排座椅組件。在這些情況下,需要存放或移動這些座椅組件,以便提供所需的附加貨物空間。
許多車輛座椅組件的存放或移動系統是本領域公知的。例如,座椅組件可以通過提升裝置樞接地安裝在車輛的底板上,使座椅組件可以在直立的坐落位置和向前折疊位置之間移動,其中座椅靠背相對于座墊樞轉,然后座椅組件繞提升裝置樞轉,直到靠近前排座椅的直立位置。然而,在這種系統中使用的提升裝置通常牢固地安裝在車輛底板上,且位于車輛側壁內,而使底板空間受到影響,存放空間減小。
已知提供了可以從車輛底板上移動地拆卸的提升裝置,而使車輛座椅組件可以從底板和車輛的貨物區域完全移開。這種可移動的座椅組件提供了最大的貨物空間。然而,一旦已經取出了貨物,由附加的一排或多排座椅組件提供的附加座椅空間僅通過回到車輛座椅組件移開的位置,然后重新安裝附加的一排或多排車輛座椅組件而恢復。
此外,已經使用滾子幫助移開座椅組件。最后,用于將座椅組件存放在車輛底板下方空間內的存放系統也是本領域公知的。然而,在車輛底板下方的滾子和存放系統需要用戶對笨重的座椅組件進行大量的操作。
結果,需要一種后部座椅組件,該座椅組件可以容易地移動成收藏狀態,從而可以到達車輛的貨物存放區。
發明內容
一種可以在機動車輛的乘員艙內在使用狀態和收藏狀態之間移動的后部座椅組件,該乘員艙包括底板、頂板、一對在底板和頂板之間延伸的側壁,以及后部提升門。該后部座椅組件包括具有前部和后部的座墊。該后部座椅組件還包括位于座墊后部附近的座椅靠背,和連接于所述座椅靠背的轉換裝置。該轉換裝置使座椅靠背在使用狀態和收藏狀態之間移動,其中在收藏狀態座椅靠背鄰近后部提升門。
附圖簡要說明通過下面結合附圖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優點將更容易理解。
圖1是包含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后部座椅組件的透視圖,包括處于使用狀態的座墊和座椅靠背,以及局部切除的機動車輛的乘員艙;圖2是座椅靠背鄰近后部提升門的座椅組件的透視圖;圖3是包括處于收藏狀態的鄰近后部提升門的座墊和座椅靠背的后部座椅組件的透視圖;圖4是處于使用狀態和收藏狀態的后部座椅組件的剖面側視圖;圖5是示出了處于打開位置的后部提升門的車輛側視圖,其中座墊和座椅靠背固定在后部提升門上;圖6是包括在后部座椅組件中的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側視圖;圖7是第二實施例的座椅靠背的側向透視圖;圖8是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處于打開位置的后部提升門和處于收藏狀態的座椅靠背的機動車輛的透視圖;圖9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透視圖,該實施例包含在具有轉換裝置的后部座椅組件中,該轉換裝置具有樞轉機構和一對擺臂;
圖10是圖9中所示的后部座椅組件的透視圖,其中后部座椅組件處于收藏狀態。
優選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參照圖1,機動車輛11的乘員艙總體上示為10。乘員艙10包括后部座椅組件,標為12,以及底板14和頂板16。一對相對的、通常平行的側壁18、20與底板14和頂板16互連。底板14和頂板16又通過后部提升門22互連。后部提升門22在關閉位置和打開位置之間移動,在打開位置,可以進入乘員艙10裝卸貨物。
后部座椅組件12包括座墊24和座椅靠背26。座墊24和座椅靠背26通過后靠機構28互連,該后靠機構用于使后部座椅組件12在通常直立的位置和折疊位置之間移動。
座墊24包括前部30和后部32。座墊24還包括通常矩形的座墊框架34,該框架具有一對通常平行的座墊側向部件36、38。前橫向部件40和后橫向部件42連接座墊的側向部件36、38。座墊框架34包括一對前滾子機構60、62和一對后滾子機構64、66,用于支撐座椅組件12。前滾子機構60、62通常位于前橫向部件40和座墊側向部件36、38的交點處。后滾子機構64、66通常位于后橫向部件42和座墊側向部件36、38的交點處。
座椅靠背26包括通常矩形的座椅靠背框架44,該框架具有一對通常平行的座椅靠背側向部件46、48。座椅靠背側向部件46、48通過上橫向部件50和下橫向部件52互連。座椅靠背框架44包括一對座椅靠背鎖定機構54、56,它們牢固地固定在下部橫向部件52上。
轉換裝置,總體上標為58,是一組相互配合而移動座椅靠背26的機構。具體而言,轉換裝置58提供了座椅靠背26收縮到收藏狀態和向前移動到使用狀態的路徑。轉換裝置58可以嚙合座椅靠背26的上部和下部,實現兩種狀態之間的轉換。隨后將詳細描述轉換裝置58。
參照圖3,轉換裝置58包括通常平行的凹槽68、70,所述凹槽使前滾子機構60、62和后滾子機構64、66嚙合側壁18、20,對座椅組件12提供支撐。凹槽68、70可以使座椅組件12在如圖1和2所示的使用狀態和如圖3所示的收藏狀態之間移動。所述凹槽68、70示為具有C形形狀,然而,凹槽68、70可以為多種形狀。每一凹槽68、70包括向上延伸的切口72、74,以使前滾子機構60、62從凹槽68、70脫開。而且,當后部座椅組件12處于收藏狀態時,凹槽68、70緊接后部提升門22打開,而使后滾子機構64、66脫開。
現在參照圖2,轉換裝置58包括鎖定機構76、78,當后部座椅組件12處于使用狀態時該鎖定機構嚙合前滾子機構60、62。這樣,鎖定機構76、78使后部座椅組件12保持在使用狀態。按鈕80使前滾子機構60、62從鎖定機構76、78釋放,脫開座墊24,使座椅組件12可以從使用狀態移動到收藏狀態。
再次參照圖1,后提升門22還包括凹槽區域82、84。每一凹槽區域82、84包括撞針86、88。凹槽區域82、84接納座椅靠背鎖定機構54、56,并引導座椅靠背鎖定機構54、56與撞針86、88嚙合。座椅靠背鎖定機構54、56將座椅靠背26鎖定在提升門22上。
在工作過程中,后部座椅組件12通常處于使用狀態。啟動后靠機構28,使座椅靠背到達直立位置,而使座椅靠背26與后部提升門22配合。按下按鈕80,釋放前滾子機構60、62,使后部座椅組件12樞轉到收藏狀態。當達到收藏狀態時,鎖定機構54、56進入凹槽區域82、84,使每一鎖定機構54、56分別與位于那里的相應撞針86、88嚙合,將后部座椅組件12固定在后部提升門22上。最后,后靠機構28啟動,使座墊24提升到通常垂直的位置。
參照圖4,座椅組件12示為處于使用狀態A和收藏狀態B。參照圖5,后部提升門22可以打開,其中后部座椅組件12固定在門上,以便到達乘員艙10。
參照圖6-8,示出了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其中類似的元件比第一實施例中的偏移100。乘員艙,總體上示為110,包括后部座椅組件,該后部座椅組件總體上示為112。乘員艙110還包括平面底板114和頂板116。底板114形成一下凹區域,總體上示為190。下凹區域190包括垂直的前壁192、垂直的后壁194,和一對在前壁192和后壁194之間延伸的垂直的相對橫向側壁(未示出)。底板下部196與前壁192、后壁194和側壁互連。底板114還形成一弧形的后部下凹區域198。
轉換裝置158包括一對通常平行的引導件113,沿底板114在第一引導端115和第二引導端117之間延伸。第一引導端115包括切口119,第二引導端117包括弧形部分121,該弧形部分沿著底板114的輪廓。
后部座椅組件112包括座椅靠背126和獨立的座墊124。參照圖7,座椅靠背126包括通常矩形的座椅靠背框架144,該框架具有兩個通常平行的側向部件146、148,它們通過上橫向部件150和下橫向部件152互連,用于支撐支撐桿123。支撐桿123包括牢固地固定在上面的鎖銷125。
座椅靠背側向部件146、148互為鏡像,所以,下面僅描述側向部件148。側向部件148從通常在車輛頂板116處的第一端127延伸到通常在底板114處的第二端129。側向部件148的第一端127包括可滑動嚙合沿頂板116放置的軌道133的滾子機構131。側向部件148的第二端129包括沿著引導件113的滾子機構135,以便易于使座椅靠背126在使用狀態和收藏狀態之間移動。回過來參照圖6,軌道133在前端137和終止于鉸鏈機構141處的后端139之間延伸。前端137具有用于在后部座椅組件112處于使用狀態時鎖定滾子機構131的鎖銷143。切口145防止鎖定在使用狀態時座椅靠背126移動。
參照圖7,側向部件148還包括可滑動地連接的頭枕147。由有機玻璃(Plexiglas)、聚碳酸酯或類似材料制成的透明表面149在上橫向部件150上方連接側向部件146、148。透明表面149支撐頭枕147,在后部沖擊時保護使用者的頭部。此外,透明表面149可以后視。
再次參照圖6,座墊124包括通常矩形的座墊框架134,該框架具有一對通常平行的座墊側向部件136、138,它們通過前橫向部件140和后橫向部件142互連。座墊124包括一對通常平行的樞轉臂151。樞轉臂151樞轉地連接于座墊側向部件136、138和后壁194上,而使座墊124可以在A所示的使用狀態和B所示的收藏狀態之間轉動。后橫向部件142還包括鎖銷153。撞針155從底板114伸出,當座墊124移動到落座位置時,后橫向部件鎖銷153嚙合撞針155,形成剛性的就座區域。
后提升門122形成一下凹區域157。下凹區域157包括撞針159。下凹區域149接納支撐桿123上的鎖銷125,并引導鎖銷125,使其與撞針159嚙合。
在工作過程中,后部座椅組件112通常處于使用狀態,如圖6中的A所示。座墊124從鎖銷153釋放,使座墊124繞樞轉臂151轉動到下凹區域190的后壁194,而填充下凹區域190,形成總體上平坦的底板114,在圖6的B處。然后,啟動鎖銷143,釋放座椅靠背側向部件146、148,使座椅靠背126沿軌道133移動到收藏狀態。座椅靠背側向部件146、148的第一端127移動,直到座椅靠背側向部件146、148的第二端129的滾子機構135從切口退出。然后,座椅靠背側向部件146、148的第二端129沿著引導件113,直到座椅靠背126到達收藏狀態。此時,鎖銷125進入后部提升門122的下凹區域157,并嚙合撞針159,將座椅組件112固定在后部提升門122上。參照圖8,現在,可以打開后部提升門122,其中座椅靠背126固定在門上,以便到達沒有中斷的乘員艙110。在該實施例中,滾子機構135可以保持在軌道133上,或者當打開提升門122時可以將它們釋放。如果它們保持在軌道上,軌道133必須提供足以使滾子135在二維上移動的自由度。
在圖9和10中示出了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其中類似于第一實施例中的元件的附圖標記,偏移200。參照圖9,車輛乘員艙總體上示為210。乘員艙210包括后部座椅組件,總體上示為212。乘員艙210還包括底板214和頂板216。一對相對的、通常平行的側壁218、220在車輛的前部和后部提升門222之間延伸。側壁218、220還在底板214和頂板216之間垂直延伸。
后部座椅組件212包括通過后靠機構228樞轉地連接于通常直立的座椅靠背226座墊224。后部座椅組件212還包括一對頭枕261,該頭枕有效地連接于座椅靠背226,以便從直立的使用位置折疊轉動到向前折疊的位置,靠在座椅靠背226上。在就座位置,座墊224通過鎖銷263可釋放地鎖定在相對側壁218、220上。
轉換裝置總體上示為258。轉換裝置258用于使后部座椅組件212在如圖9所示的使用狀態和圖10所示的收藏狀態之間移動。轉換裝置258包括從頂板216向下延伸的同心樞轉機構265。轉換裝置258還包括一對從座椅靠背226向上延伸到頂板216的擺臂267、269。擺臂267、269通過同心的樞轉機構265樞轉地連接于頂板216上。擺臂267、269從頂板216支撐后部座椅組件212,并將后部座椅組件212保持在底板214上方。樞轉機構265與后部提升門222的樞軸同心,可以使后部提升門222在打開位置和關閉位置之間樞轉運動。
在工作過程中,從圖9所示的使用狀態開始,通過啟動鎖銷263,座墊224從側壁218、220釋放。然后后靠機構228啟動,使座墊224向上樞轉,靠在座椅靠背226上。頭枕261也可以樞轉到折疊位置,靠著座椅靠背226。然后,轉換裝置258向后牽引座椅靠背226和座墊224,靠在后部提升門222上。在座椅靠背226已經移動到提升門222附近的收藏狀態之后,座椅靠背226還可以鎖定或其他方式固定在后部提升門222上。在使用狀態和后部提升門222附近的收藏狀態之間移動時,擺臂267、269樞轉地支撐后部座椅組件212。
因為樞轉機構265與后部提升門222的樞軸同心,所以當提升門222在關閉和打開位置之間轉動時,后部座椅組件212可以在收藏狀態隨之樞轉。結果,不阻擋到達乘員艙210。
已經以示例說明的方式描述了本發明。應當理解的是,已經使用的術語在于描述單詞的本義,而非限制。
在上述啟示下,可以作出本發明的多種改進和變化。所以,在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內,本發明可以以具體描述之外的方式實現。
權利要求
1.一種可在機動車輛的乘員艙內在使用狀態和收藏狀態之間移動的后部座椅組件,所述乘員艙具有底板、頂板、一對在所述頂板和底板之間延伸的側壁,以及后部提升門,所述后部座椅組件包含具有前部和后部的座墊;位于所述座墊的所述后部附近的座椅靠背;連接于所述座椅靠背的轉換裝置,所述轉換裝置使所述座椅靠背在使用狀態和收藏狀態之間移動,其中所述座椅靠背固定在后部提升門上,且在門的打開和關閉位置之間隨著運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部座椅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換裝置包括延伸穿過每一側壁且從后部提升門附近的位置延伸到前部位置的凹槽。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后部座椅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換裝置包括一組連接于所述座墊的所述前部的前滾子,所述前滾子位于所述凹槽內,相對于側壁將所述座墊的所述前部固定在一方位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后部座椅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換裝置包括一組連接于所述座墊的所述后部的后滾子,所述后滾子位于所述凹槽內,相對于側壁將所述座墊的所述后部固定在一方位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后部座椅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換裝置包括連接于每一所述凹槽的鎖銷,所述鎖銷嚙合所述前滾子,使所述后部座椅組件保持在使用狀態。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后部座椅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換裝置包括位于側壁之一上的按鈕,當所述按鈕啟動時,所述前滾子從所述鎖銷釋放,而使所述后部座椅組件從使用狀態朝收藏狀態移動。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后部座椅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包括朝后部提升門伸出的座椅靠背鎖銷,當所述座椅靠背臨靠后部提升門時,有選擇地嚙合后部提升門。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部座椅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換裝置包括沿機動車輛從后部提升門附近的位置延伸到前部位置的軌道。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后部座椅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換裝置包括一對沿機動車輛的底板從后部提升門附近的位置延伸到前部位置的引導件。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后部座椅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換裝置包括用于在使用狀態有選擇地鎖定座椅靠背,和解除所述座椅靠背,使所述座椅靠背沿所述軌道和所述引導件朝后部提升門移動的軌道鎖銷。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后部座椅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包括一對朝后部提升門伸出的座椅靠背鎖銷,當所述座椅靠背臨靠后部提升門時,有選擇地嚙合后部提升門。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后部座椅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牢固地固定在底板上的底板鎖銷,所述底板鎖銷使所述座墊的所述后部保持在底板上,使所述座墊保持在使用狀態。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后部座椅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與所述座墊的所述前部和底板樞轉地互連的樞轉臂,所述樞轉臂可以使所述座墊在使用狀態和收藏狀態之間移動。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部座椅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換裝置包括連接于機動車輛的樞轉機構。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后部座椅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換裝置包括在所述座椅靠背和所述樞轉機構之間延伸的擺臂,所述擺臂使所述座墊和所述座椅靠背在使用狀態和收藏狀態之間運動,而使所述座墊與所述座椅靠背和后部提升門互相臨靠。
全文摘要
一種可在機動車輛的乘員艙(10)內在使用狀態和收藏狀態之間移動的后部座椅組件(12)。所述后部座椅組件(12)包括具有前部和后部的座墊(24),位于所述座墊的所述后部附近的座椅靠背(26),連接于所述座椅靠背的轉換裝置。所述轉換裝置(58)使所述座椅靠背在使用狀態和收藏狀態之間移動,其中在收藏狀態所述座椅靠背鄰近機動車輛的提升門(22)。
文檔編號B60N2/20GK1484589SQ02803599
公開日2004年3月24日 申請日期2002年1月14日 優先權日2001年1月12日
發明者克里斯托弗·韋爾奇, 張邊松, 科林·G·尼爾, G 尼爾, 克里斯托弗 韋爾奇 申請人:因蒂爾汽車公司